彷徨无奈迷茫的诗句(精选41条)

2024-01-17 09:31:44

彷徨无奈迷茫的诗句

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处《全唐诗》,作者李白。白话译文: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2、层峦叠嶂松竹雨,小桥江天半月圆。小巷深深花纸伞,哪年哪月玉人影?

3、 古今多少人,在风口浪尖上一意孤行,到最后,终究抵不过固执倔强的宿命。看人世消长,我们总怪怨岁月太过逼人,却从来不问问自己种下什么样的因果。有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因果报应,难道不懂吗?说到底,光阴就是流寇,在时光的道路上追赶着你我。

4、  我本是个胸无大志的人,退休后,只想过闲淡安宁的生活,养点闲情,写点闲字,读点小诗,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小日子,足矣。原以为此生偏安一隅,守着家乡的一块小地,栽种一些花草;简洁的阳台,晾晒几件自己喜欢的衣裳;吃过晚饭,绕滨河一周,散散步,健健身,赏赏四季的风景;偶尔逛逛街,买点自己生活中所需用品.....就会为这份安宁静好的生活感激涕零。却不知,冒出如此棘手的难题让人无法破解,情感流浪,身心疲惫,焦虑不安,无所适从,陷入深深极度痛苦和无奈之中。

5、烟波楚天阔,天阔任我行;我行一阵风,风过花落尽

6、因而当前诗歌的成功之处就是真正地开始注重诗人的心灵独白,注重诗人的内在感受。但是正因为走入了死胡同,当前诗歌才表现出一种想后退又觉得脸红,而往前走一步又不能的尴尬处境。像一样不虔诚但又不好还俗的和尚一样硬着头皮做诗,都挤在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比苦思冥想、比痛苦、比迷茫、比情思枯竭,甚至比性体验,表达着一些微不足道的苍白的情感体验,表达一些新奇、怪异的病态的情思。他们“自私”地抛弃了自己的民族、国家和人类,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而他们自己也被抛弃了。但问题是,诗歌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光辉被玷污了,诗歌所一直担负的人类精神的责任消失了,这对社会和整个人类来说是严重的损失。它再也不是诗人们自己的事,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了。它不仅仅表现在中国。世界各地的诗歌都处于苦闷、迷茫之中,都处于将死和不死之中。诗歌的脸色是那么苍白。

7、从内容上模仿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颓废、平庸、变异的思想情感,使诗人迷失自我的开始。大概从于坚、韩东等诗人起就开始了。他们主要从个性解放这一角度来模仿或借签出发,开始述写平凡的生活,述写现代人的那种渺小、微不足道的但又非常真实的体验。他们的真诚是可贵的。但这种模仿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不可阻挡的。这就是崇洋媚外。先前北岛式的英雄主义遭到了蔑视。一种平面的个人式的但骨子里是一种崇尚西方式的平庸的诗歌出现了。直到中国的诗人们大喊“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出现了”的时候,旗帜也换成西方的了。甚至有诗人还叫喊“后殖民主义诗歌也出现了”,这已经“病得很深了”,已经愿意做西方物质文明的“走狗”了。精神文化上的“走狗”和卖国求荣没什么两样。但血液里流淌着的中国式的精神和气质使他们的模仿总是力不从心,表现的正好是中国诗人们迷失自我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因而表现为苦闷、彷徨,不知所从。只要稍稍一留意,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前诗歌中多有疑问,比如诗人们总是问:“谁在什么什么?”“谁在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什么?”等等。这都是在寻找着自我,但怀疑使他们总是在否定自己。他们总是拿西方做对比,认为西方的就是好,因为人家比咱们有钱,而文明的标准就是以拥有钱的多少来衡量的。在这种可笑、可悲、可气的思想支配下,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的许多思想情感是错的,是跟不上时代的,总怕“被时代抛弃”。他们也像中国的服装师那样,看见一个新奇的就跟着学,三天一个花样,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些空洞、无聊的苦闷,是他们在被物质文明打垮时的一些颓废、孤独的情思。孰不知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早已被西方人所抛弃。就这一点,有些诗人和评论家还提出“高论”:以为西方人就是远远地走在中国的前面,我们的诗人三天一个化样正是飞快地跟上西方步伐的体现。真不知道这些评论家居心何在?

8、但是在诗人们还没有找到这种精神以前,是迷茫的,自我是渺小的,是无根基的。那些伟大的精神就在这种平面化的诗人们的身上失落了,他们也没有能力担负起这种精神。于是造成下列结果:

9、  此时已是夏天,穿着短袖睡衣的我(在家中),坐在电脑前,双臂还有些微凉。不禁让我想起杜甫的《月夜》

10、    出版社推荐语:徐兆寿的文学批评,大部分都带着强烈的生命体验和哲学反思,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当美文来读。他所思考的问题,也基本上是当时文学界焦虑的一些难题。这与他的小说一样,大多因社会存在的问题而诘问、思考和回答,带有强烈的使命感。

11、 千百年,多么漫长的岁月,朝代更换,人事改变,只有那些草木依旧欣欣,山石一如故往。人间是剧场,多少血泪淌成河流,泛滥到无人收拾的地步。而今天的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定、团结、繁荣、昌盛,不愁吃喝拉撒睡,为什么还要相互伤害,为什么不能像清风和明月一样,相互容纳,平静共处?

1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3、静以致远——序林恒《隐喻的镜像》  162

14、所以,从以上论述看,诗歌已经患病了,且病得很严重,但可悲的是诗人们自己还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诗歌患的是什么病。要治好这病,诗人们必须得拿出更大的勇气,走出孤独,到人类中间去,到大自然中去,到理性中去,要找到那个和整个宇宙精神相通的自我,使自己真正地在内心中自由起来。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摆脱痛苦和孤独,但只有找到和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的那种宇宙精神,且担负起大任的诗人,才能成为伟大的诗人,成为人类的灵魂。

1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6、形式上的模仿和走投无路是诗人迷失自我的最终结果。

17、没有了自我,逃避了责任的诗人,恐怕连自己对自己的责任也难以胜任,因为那些优秀的诗人还保持着一份可贵的品质,尚不愿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可是迷失自我后他们对生活同样也会迷失。诗人只好钻进自制的孤独且痛苦的壳子里,喝着痛苦,饮着孤独,自己吃着自己,虚无也悄悄地漫到他们的脸上。这种壳子因诗人在自己消耗着自己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凝成一个小小的孤独的“痛苦蛋”,总有一天,诗人们若再也觅不到自我时,就会精神分裂,或者像原子弹一样爆炸,而毁灭的只是诗人自己而已。

18、诗歌成为一种精神凌乱者的体验结果。一种是,因为迷失了自我,还因为接受的太多太乱又无能力消化,“心灵总是被别人的马踏过”,于是说的话写的诗都成为别人的东西,再也没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即使有一些也总是要和别人牵强附会而化为乌有。这样,一个诗人的诗里总是有很多人的影子在闪烁。我们总是在随便那个诗人的诗里可以找出很多人来,甚至能说出哪句诗是哪个“外人”的,但就是找不出诗作者本身。另一种是还没有完全迷失自我,但正处在苦苦的寻觅之中的诗人。在这时候,这种迷失自我是痛苦的,于是,表现为苦闷、彷徨、无奈、自问等痛苦的情思意绪。因此,诗人体验的只有痛苦,别无其它。欢乐与这些诗人无缘,而即使有一些欢乐,他们也依然把它写成了痛苦,因为尚未找到自我的诗人总是觉得自己与社会是格格不入的,那么这种欢乐在世人的眼里定是可笑的,因此诗人在迷失自我的时候既很在意社会上世俗的看法,又强调自己的不同,欢乐自然成了一种痛苦。而这种痛苦的结果,使诗人总感到孤独,且诗人们嗜孤独如命。这就是病态。应该承认的是,这种病态是高尚的,高尚就在于这一类诗人还在思考内在的同时,也在消化着对外在的事物的体验,如海子的《祖国》等诗就是明显的例子。但是不能因为它的情感和动机的高尚就认同它,赞同它。诗人们嗜孤独如命的“爱好”,使诗人与社会切断了联系,与普遍的事物切断了联系,与自己的幸福切断了联系,最后便与自己切断了联系。至此,诗人成了一个痛苦的体验者。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位诗人都在强调自己是“最后一个什么什么”,既砍断了自己的未来之路,还使自己和诗歌陷入更大的孤独与痛苦之中。而这种痛苦又使诗人硬着头皮去写痛苦的诗,不再给人带来欢乐,不再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将人带入自足的欢乐和思考中。可是优秀的诗人最终是要思考这一切痛苦的根源的,是要寻找回自我的,于是这种痛苦更加深邃,但永远不能彻底。最终的结果只有一条:精神分裂。海子的自杀这一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顾城事件也是有力的证明。顾城是“患”了严重的灵肉分离、失去强有力的自我而死的。

19、再闻闻现在的诗歌,什么臭袜子味道(于坚的一些诗)、床头的骚味(一些性解放诗)、灵魂萎缩后肉体的腐败味(大部分诗歌都有这样的气味),和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声音。都是一些萎缩的灵魂。我们很难闻到一些灵魂里面散发出来的高洁的香醇,很难闻到那些狂放不羁、汪洋恣肆的个性之风气,和超迈于世俗、纯粹于极致的性灵之妙香,以及那些雄壮有力、恢浑豪迈、高蹈超绝的英雄大气,更不用说有那种既微妙动人又深沉邃远、既纵横驰骋又和谐统既能至于渺小之精妙又能及于广大无穷之奥秘的世界之体香。

20、释义: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21、释义: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22、——谈著名作家卢新华《财富如水》有感 111

23、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24、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出处《全唐诗》,作者李白。白话译文: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25、 ......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首诗描写形象,情真意切。但,这无尽的思念与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是离乱带给诗人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而今天的我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离乱,没有山水的阻挡,信息和交通十分发达,怎么也殷切期许“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呢?

26、还是用那古老的中国医道:望、闻、问、切吧。

27、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数:260定价: 00装帧: 平装ISBN: 9787516197912

28、释义;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看着我。

2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

30、释义: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31、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3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33、  流水一梦,遍地春远。搁笔之时,写下一首小诗,不是为了淡淡送离,也不是为了刻意将谁记起。只是在浅色光年里,想要宽容地珍惜。世事苍茫浩荡,愿人世间万物生灵,都可以随遇而安。

3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出处《全唐诗》,作者李白。白话译文: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36、乍一望,新时期诗歌何其繁荣,何其多元,已经大踏步地走过了好几个历程(人们总以为,走得路越多,变化得越快,就是进步。可笑!)。首先,从一种虚假的低层次的以外在感受为主的思想情感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指大跃进开始到文革结束以前的诗歌,几亿人民都是诗人,而诗人们都是抒发一种无关于己,没有任何独立思考的思想情感。诗歌被当成了庄稼,被可笑化了),走向带有内在感受但仍然以外在感受为主的诗歌(这就是朦胧诗,以北岛、舒婷为代表。外在感受主要指还是以对国家民族的感受,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的内在感受,或者压抑着人的内在感受,虽然有那么多的诗人喊出了这样那样的声音,但仅仅处于强调之中,并没有从理性上----或者说理性层次还很低----来把握那声音,也就是说没有把外在精神转化为内在的独特的与个人体验相联系的思想情感,它是感人的,但它局限于那个特定时代的一种愤怒。它确实也成了那个时代最强有力的嗓子,但她喊出的声音是那样短暂),紧接着走向要求个性的时代(这就是以于坚、韩东、李亚伟等诗人的诗,他们拒绝倾听那些大的声音,拒绝那种模式化的总是抒发对祖国民族的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歌,拒绝理性,进入了述写以个人体验感受为主的诗歌阶段。由于拒绝理性,就像一个人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变得六神无主,一片茫然),已经开始述写诗人内在的感受了,然后更进一步从理性上进入述写个人内在感受(这就是以海子为代表的诗歌,它还非常注重外在转化为内在),最后直接进入纯粹的封闭式的个人内在感受的死胡同里,而这种内在的思想情感又尚无能力将外在的感受转化为内在,因而诗歌的现状就是一颗颗迷茫的灵魂吟唱着无聊而绝望的歌(到了这时候,每个诗人都将自己封闭起来,整个诗坛又将自己封闭起来,于是诗坛处于空前迷茫、混乱的现状,处于没有主流的“无政府主义”现状)。

37、释义: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3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9、   本书收集了徐兆寿自1990年代以来的部分文学评论作品,共分为六辑,但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一些作家或作品的评论,另一部分则是具体的文学理论阐释。这些文章都是在公开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中,《论伟大文学的标准》等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学的困境与超越》等文章曾引起文学界的议论,《从诗到信仰:张承志的文学世界》、《批评的维度》等文章获得过一些文学奖。

4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彻底绝望伤心的诗句(精选3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