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难以抉择的诗句(精选23条)
形容难以抉择的诗句
1、评判一个例子好坏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精当地符合你要阐述的主题。比如上文中第七段所举的莫言一例,不可谓不俗气。这篇文章写作时间是在2016年,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在2012年,那么莫言在作文场上至少已活跃的4年的时间,一定跟阅卷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什么还可以在文章中大胆的使用呢?可见如果例子举得恰切,让阅卷老师知道你不是无话可说、不是生搬硬套,他(她)会更欣赏你对一个寻常事件的深入或独特见解。另外,文学的例子要比NBA、科学家、引力波等更受语文阅卷老师的青睐。尽量不要写太多其他科目的内容,也许那会唤起阅卷老师某个痛苦的回忆。(认真脸)
2、A.④②⑤①③B.④⑤①③② C.①④⑧②⑤ D.①④②③⑤
3、南广河浅析:以一条河流意象暗喻人生,三行小诗,道出人生信念的格言。倘若身处逆境,并非穷尽无路,不就是多拐几道弯么,不畏前进中的曲折,不忘初心,倔强坚韧,/一抹暖,会将日子浸透/,动词“抹暖”与“浸透”,通感句让读者思考和想象。
4、女神浅读:这首诗少了朝向,属不足。不过,诗语干炼,情绪代入感很强,这是值得肯定的。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这是对岁月易老的慨叹,不会以人心的朝向而改变。换成题目《时间葬礼》就是最棒的一首。
5、选(B),句中“翅膀”承接了上句的“展翅翱翔”,“和煦、春风”营造的温暖、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与诗歌中讴歌的国家美好的发展相契合。
6、选文讲述了一家三代的故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6分)
7、古风文:纵我心红如铁,也难融你千尺寒冰。
8、(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我们学过出自《孟子》的文章有_________(4分)
9、成员:水岸心开兰亭微雨丁维诗雅典娜幽兰夏青
10、 评判一个例子好坏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精当地符合你要阐述的主题。比如上文中第七段所举的莫言一例,不可谓不俗气。这篇文章写作时间是在2016年,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在2012年,那么莫言在作文场上至少已活跃的4年的时间,一定跟阅卷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什么还可以在文章中大胆的使用呢?可见如果例子举得恰切,让阅卷老师知道你不是无话可说、不是生搬硬套,他(她)会更欣赏你对一个寻常事件的深入或独特见解。另外,文学的例子要比NBA、科学家、引力波等更受语文阅卷老师的青睐。尽量不要写太多其他科目的内容,也许那会唤起阅卷老师某个痛苦的回忆。
11、并非是我们没有故事,而是中国人越来越丧失了讲好故事的能力。几年前,一本纪实文学《看见》刷新了人们对新闻的认识。看似枯燥的新闻纪实,在柴静细腻的文字下却显得真实动人、丰盈充实。沉醉于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柴静在序言里告诉了我们讲好故事的秘诀:去关注人。反观她的故事,每在动情处无一不是人心深处的热爱、善良与韧性使我们动容。她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打开了人心的锁,让故事汩汩流入。海德格尔说:“故乡位于大地的中央。”这是说乡愁,亦是在讲故事。我们记忆深处的故事,无一不带有淡淡的乡愁的味道,我们是在那一个个故事中认识这个世界的。某种意义上讲是故事构建了我们的故乡。
12、夏青浅析:这首微诗抽象地反映了作者想超脱现实,融入梦幻或自然之中的情感。现实骨感,梦幻丰满。作者的梦幻,在幽谷,神潭,在虚拟世界,在琉璃盏,以至于白马非马,但最终醒悟,回归现实。好诗,点赞!
13、 让我们来看上文中“撑场面”的一段分析。
14、古风文: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15、 最后,字迹清楚整洁很重要,美观会加分;字数够很重要,到850字左右对于满分很重要。
16、副主编:林克强(水岸)李庆荣(三洋)蔡金根(黑马)
17、 以上仅是我面对自己曾经习作回忆起高考作文路上的点滴,其中的方法见解难免有失偏颇。读者还应有选择地参考,作文更重要的是不断尝试不断练习,体会出自己的思路、方法与风格,这个过程也饱含着“发现”的快乐。
18、小组成员来到艾青故居,你需要将下面一组资料整理后,向组员介绍艾青故居,最合理的介绍顺序是_________(3分)
19、⑨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爷爷,父亲:_________________
20、注:本文不谈及写作思路,有了足够的累积与尝试,思路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局限于方法论反而会限制以后对作文的思考。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2、高考语文作文占总分的1/应该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拿理科来讲,有时候作文上的差距可能就是数学的最后一整道简答题。首先要明白,高考作文的评判并不等于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所以请不要拿自己的文学偏好去写考场作文。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阅卷过程中每一篇作文得到的时间都十分有限,虽然有完善的双评等评分系统和标准,但如果写出一篇隐晦或荒诞派的文章,被埋没甚至误判的可能非常大,因此笔者建议虽然创新值得提倡,考试中还应以稳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