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西湖龙井的诗句(精选27条)
形容西湖龙井的诗句
1、中国最早的茶诗可以追溯到西晋左思的《娇女诗》,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的诗句,描写了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于品香茗,便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的场景。该诗虽非以饮茶为主,却第一次将喝茶的场景写入诗中,开拓了诗歌对饮茶描写的先河。这一时期亦有张载的《登成都楼》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和孙楚的《孙楚歌》中“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
2、中国古代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文化艺术繁荣兴旺,关于茶学的著作层出不穷,大量的笔记杂著、文集诗词,其中茶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而立足西湖,不乏许多与茶有关的诗篇,如苏轼便以西湖之茶与杭州得缘更深。其《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诗中,记述苏轼一年秋日到葛岭宝严院游访,受寺僧以垂云新茶招待,以大龙团回赠的茶之交,诗中说道:“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当时,杭州乃至两浙,已不再制作团饼茶而盛行草茶,即一种经蒸而焙干保持芽叶原样的散茶。只是品饮时仍要研磨成粉末,再冲点击拂。西湖北山宝严院所产的常人以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草茶,在苏东坡眼里与皇帝恩赐的龙团茶,是可以等量齐观的,诗中告诫人们勿以世俗的“肉眼”去辨识,该用禅家的“道眼”来照破。
3、根据史料记载,茶真正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源自古代巴蜀地区。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巴蜀地区到处西南,气候潮湿,瘴气多发,因此巴蜀人首先尝试“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而久之,“服茶”逐渐演变成当地人的一种习惯,进而使茶成为一种日常饮料。
4、山通海眼蟠龙脉,神物蜿蜒此真宅。飞流喷沫走白虹,万古灵源长不息。琤琮时谐琴筑声,澄渟冷浸玻璃色。令人对此清心魂,一漱如饮甘露液。吾闻龙女参灵山,岂是如来八功德。此山秀洁复产茶,谷雨霹霂抽新芽。香胜旃檀华藏界,味同沆瀣上清家。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竟须择。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泠泠馨齿牙。玉川何妨尽七碗,赵州借此演三车。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文武并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
5、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千百年来,喝茶,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寄托,成为一种艺术的追求、心理上的享受。迁客骚人们的无限情思,无不寄托在浓浓茶香之中。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感与价值观,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和诗词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形容西湖龙井的诗句)。
6、孙一元(1484-1520),字太初,明代一位山人。束发年入太白山修道,一位得道高人饮龙井的感悟。自号“太白山人”。曾人居西湖南屏山,游龙井山、虎跑寺泉头。此诗写出了一位得道高人饮龙井的感悟。
7、 眼底闲云乱不收, 偶随麇鹿入云来。 平生于物元无取, 消受山中水一杯。
8、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9、众多西湖之茶之中当以龙井著名,而西湖龙井茶有记载,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 明高濂《四时幽赏录又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冠,国外素有“绿茶皇后”的雅喻,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已》中写道:“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龙井茶与西湖之景虽非同种事物,却相得益彰,湖光山色使茶多了一份韵味,而茶亦为湖光山色添了极多雅致。一如后人将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其中妙趣可谓不言而喻。
10、一杯入口宿酲解,耳畔飒飒来松风。即此便是清凉国,谁同饮者陇西公。
11、时至清代,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龙井茶的传播与为人们所接受,将龙井茶入诗之作也较之前人更为丰富。乾隆皇帝便是一位爱茶的君主,他曾经六次巡幸江南,四次到杭州西湖龙井茶区,亲品西湖龙井茶,还写了多篇咏西湖龙井茶的诗篇,对龙井茶的采摘与标准、炒制与过程、火功与水品,以及茶农的辛苦生活都有所涉及。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中,他说道:“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在《再游龙井作》诗中,乾隆称:“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表达了他在烹茗西湖龙井方面,对水品的注重。也正是由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宠爱有加,将西湖龙井茶作为贡茶,使西湖龙井茶更为名声大振,最终立于魁首之位。
12、北宋郭祥正所作《和公择游寿圣院啜茶题名》为最早的龙井茶诗之一。“使君尚清净,携客无杯肴。茗酌披佛经,尘缘顿沉抛。疏云堕檐际,微风泛林梢。吾心已皎皎,吾学岂饶饶。濡毫题名姓,识此逍遥交。”写其前往龙井茶区考察,到龙井寿圣院拜会狮峰龙井茶开山祖辨才,期间酌茗诵经,静心息虑,抛尘缘,进而得到逍遥之境。
13、历代众多的诗词家,都对龙井茶钟情有加,不仅在品茶上颇有建树,并将其入诗者更是广以有之。时至今日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抒发了作者对龙井茶的爱恋之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14、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性恬淡好古,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不至城市。所居植梅畜鹤,人因谓“梅妻鹤子”。及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此诗吟咏上天竺白云峰所产茶。
15、据专家、学者考证,赞美龙井茶最长的诗歌,当属明代宁波籍文学家屠隆的《龙井茶歌》。万历甲午年初秋七月,屠隆与友人在龙井游览,喝了用龙井泉水泡的龙井茶后,欣然写下了《龙井茶歌》一诗。该诗共计220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龙井泉水与龙井茶的喜爱。认为龙井泉是山海相通的龙脉海眼,色似玻璃,饮如甘露。ƒ“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屠隆认为龙井茶、龙井水两美俱佳。
16、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平生好茶,犹钟龙井茶。在他写的《试茶》诗中,用“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赞誉龙井茶好、水好,是佳茗配美泉,是“天生一对,地生一双”。对龙井茶留下美好的回味,终生难忘。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张岱(1597~1676年),亦在他撰写的《西湖梦寻》中,有多处关于龙井茶的论述。说“龙井:南山上下有两龙井,上为老龙井,一泓寒碧,清洌异常,弃之丛薄问,无有过而问之者。其地产茶,遂为两山绝品。”又说:“虎跑泉……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寺中有调水符,取以为验。”对龙井水烹龙井茶,以及用虎跑水试龙井茶品,一直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17、元代的虞集与西湖和龙井茶渊源颇深,晚年寓居杭州吴山脚下,在与邓文原等好友共游龙井时,初尝以龙井泉水所烹的龙井新茶,当即大为赞叹,写下《次邓文原游龙井》一诗,遂成描写龙井茶的一代名作。虽在虞集之前,已有很多描写西湖茶或者龙井一带产茶的诗文,但都未有直接将龙井与茶联系在一起。其《次邓文原游龙井》一诗则留下了关于龙井茶最早的确切资料,堪称赞美龙井茶的奠基之作。虞集在这首诗中,不仅写了茶叶颜色、形状特点、采制时间、品饮感受,还明确写出是用龙井泉沏泡的龙井茶,同时写到了龙井山中的秀丽景色、以及和三五知己共饮好茶的惬意。‚
18、唐代诗人中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他游庐山香炉峰,见此地“云水泉石,绝胜第爱不能舍”,于是建造草堂。后来更在香炉峰的遗爱寺附近开辟茶园,在《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写道:“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悠游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泉,表其人生至乐。白居易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力求精神解脱,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在《咏意》里写道:“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炼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19、此外,还有清人劳乃宣所作《谢金谨斋寄龙井茶》,翟瀚作《龙井采茶歌》,樊增祥的《以龙井叶馈云生有诗报谢次来韵》等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可见龙井茶入诗在清朝不可不谓之繁荣。
20、茶经水品两足佳,可惜陆羽未尝此。山人酒后酣氃氋,陶然万事归虚空。
21、天竺山前镜湖畔,何如今日庾楼中。——唐·赵嘏《宛陵望月寄沈学士》
22、又如赵抃《重游龙井》诗前有序:“予元丰已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因作四句云。”全诗为: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小龙茶是西湖龙井茶的前身,此诗记述了赵抃旧地重游,辩才大师款待品饮小龙茶的欣喜。
23、 白云峰下两旗新, 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恰如湖上雪, 对尝兼忆剡中人。
24、屠隆(1542-1605),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晚号鸿苞居士,鄞县人。少时聪慧,有文名。曾任颍上和青浦知县,后迁礼部主事,因事罢归。赋闲后纵情诗酒,卖文为生,所撰《考槃余事》中有“茶说”一章,叙述茶事。2004年,在龙井寺旧址重现屠隆诗碑,现此碑陈列在“龙井八景”中。
25、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对茶或饮茶的描写逐渐广泛进入到诗词之中,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等都有对茶的描写,或记述饮茶雅趣,或赞叹茶之功效,或以茶明志,内容丰富,可见茶在进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更被文人雅士所青睐,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之所创诗歌亦被后人所广为传唱。
26、除了这首著名的《龙井茶歌》,屠隆还在《考槃余事·茶说》中对龙井茶、龙井泉作了赞美:“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妙。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