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推卸责任的诗句(精选105条)

2024-01-21 16:15:23

形容推卸责任的诗句

1、忧(优)柔寡断: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2、    “百五佳期过也未?但笳吹,催千骑”: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是寒食节,故称寒食节为百五佳期,应在清明前一二天,这应当是道光二十年(1840)的春天。邓问,这个佳节是过了还是没有?但现在军号吹动,催发军骑,战争迫在眉睫。

3、    林、邓、关三人合力打了一场胜仗,可是不久,也就是第二年的春夏之交,英国军舰大批开到广州,由义律的伯父乔治·义律(GeorgeElliot)统帅。(1840年2月30日,英国任命驻好望角海军总司令乔治·义律为东方远征军司令兼对华谈判全权公使,其侄查理·义律为副使。6月30日,义律统率的舰队抵达广州海面,其有军舰十二艘、武装汽船三只、运兵船一只、输送船二十七只,士兵四千人。)当他发现广州有备,不易攻打之后,就在这年夏天,直上北方,道经浙江海面,攻下定海,清廷震动。英舰继续北上,抵达大沽口。当时的直隶总督琦善,向朝廷报告英军侵犯大沽口,朝廷惊惶失措,主和派渐得势,道光皇帝已经由主战走向主和。琦善头一次同英国人接触就送礼,这给英国人的印象很坏,把中国人看低了。琦善表示要跟英国谈和,英国人说好,但有条件,一是赔偿烟款,二是割让海岛,三是赔偿军费。琦善把英国人的要求如实上奏,道光皇帝看了之后大怒说,祖宗从未割过地,此事绝不可答应。英国人既然这样无礼并且步步进逼,只有宣战。于是在道光二十一年阴历一月一日(1841年1月27日),下诏宣战。

4、    “拼今夕,羽衣扶醉”:今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这里赏月,好像我们是乘风而起,羽衣翩然高举。三个人在高台上,晚风吹拂,衣袂翩翩。羽衣是道士仙人的装束,用来赞美邓的高洁形象。“扶醉”,是说尽兴而醉,醉到须人扶持的地步。(形容推卸责任的诗句)。

5、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6、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7、淹(湮)没无闻: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亲爱的伙伴,当你走在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冲动,很想去穿越历史去了解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出现过的人物?

9、悠(优)哉游哉: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10、    销烟不是放一把火烧掉就行了,没有那么简单,销毁鸦片要有技巧,否则销不彻底。林第一次在湖北销烟,鸦片烧完之后,烟土仍然残存在地上,老百姓就刮地拾取残烟,所以很不彻底。(形容推卸责任的诗句)。

11、    “眼下病,肩头事”:眼下国家的危难,像一个人得了重病一样,对我们做大臣的来说,如何治这个病,是我们肩膀上无可推卸的责任。

12、     “沙头鸥静”:晚上海鸥都安静地停在沙岸的海边上休息,沙头就是指沙角炮台。

13、    “忆逐承明队里,正烛撤玉堂,月明珠市”:承明是汉朝一个宫殿的名字,这里用来指清朝的京师,首都;我们想,如果是在京师过中秋,在金马玉堂之中,蜡烛高烧,但因要出去赏月,所以撤掉蜡烛,走到街市上,看到一片灯市的繁荣景象,如灿烂的明珠一样。

14、     “更凭栏想望,谁家秋思”:我们靠在栏杆上在想,今天晚上,面对秋月,应该有多少家、多少人,有多少感兴,有多少怀念。这是借用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里的一句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写出诗人对远方家人朋友的思念、对国家的关怀,以及对天下沦落离散的人的同情和怜悯。

15、     “宵霁。念高寒玉宇,在长安里”:宵霁是说,今天晚上,天气这么晴朗;高寒玉宇这四个字,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高寒玉宇,代表高高在上的皇帝的朝廷。长安是唐代的京师,这里是指首都。高寒玉宇在哪儿?在首都。这句词的言外之意是说,烟楼如何撞破,怎样解决这些难题,朝廷是那么遥远,难达天听,真希望什么时候,上下君臣和人民一心,把这件事办好。但他没有明说出来。

16、向偶(隅)而泣: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17、越桌(俎)代庖: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 

18、   召缓征和医并至。眼下病,肩头事,怕愁重如春担不起。侬去也,心应碎!君住也,心应碎!

19、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20、纵横俾(捭)阖: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21、遗(贻)笑大方: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

22、    “看珠澥盈盈分两地”:你现在还留在广东的珠海那边,而我已经离开珠海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我们分开在两个地方。想不久前,我们还同心全力共同销烟,共同抵抗英国军舰,现在我却被调职了,我被调离广州,你现在改以两广总督名义,继续留在广州。

23、饮鸠(鸩)止渴: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24、其实是古代歧视女性,把亡国责任推卸到女子身上。

25、那么“倾国倾城”这个成语所涉及到的两个国王“周幽王”和“汉成帝”真实的历史发生是什么样呢?

26、稍(少)安勿(毋)躁:少,音shā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的意思是:耐    

27、    读反映历史的词,第一要熟悉历史典故……

28、    鸦片在中国造成很大毒害,是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得到鸦片专利权之后大量输入中国开始的。乾隆中叶(1773年左右)每年仅输入一千多箱,乾隆晚年至嘉庆初年,每年才增加到四千多箱,但是到了道光中叶,猛增到三万多箱,到了鸦片战争发生前三年,每年多达四万多箱。最初英国人用英镑购买中国的丝茶,这是正当的交易。东印度公司垄断后,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换取白银;到了道光中叶,中国每年损失白银三四千万两(黄爵滋于1838年上奏说:“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1834—1838),渐漏至三千多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黄所列数字不一定准确,但于此可以概见道光年间白银外流数量之巨),结果造成很严重的金融和经济问题(道光元年(1821)前后,一两银子值制钱一千文左右,道光十六年至十八年(1836—1838),仅值一千三百文至一千六百文,以至银日贵,而钱日贱)。于是朝廷为鸦片问题开始辩论,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主张驰禁,他认为与其让英国人独赚,还不如干脆开放烟禁,让人民自由种植,自由买卖,自由吸食,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白银。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29、“哲妇倾城”在《汉书·外戚传》中化用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30、意思是说:多谋的男子(哲夫)成就国家,多谋的女子(哲妇)倾覆国家。

31、     “怕愁重如春担不起”:面对我们国家的忧患,这副担子真是太沉重了,像春愁一样,重得担不起来这样重的悲愁。

32、    “君住也,缘何意”:他们要把你留下来,为什么缘故?

33、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按步(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不落巢(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出奇致(制)胜:制,取得。“制胜”,取胜。穿(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发奋(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34、    这次虎门销烟,林汲取了上次经验,先把两万多箱鸦片集中放在海边沙滩上,在沙滩高处挖两个大坑池,先用盐浸泡搅拌,然后再将整块烧透的石灰纷纷抛下,便如汤沸,然后叫人用铁铣木耙,在池中来回翻搅,务使颗粒悉化。等到退潮的时候,打开涵洞,烟卤就随浪流到海里。两个池子这样轮流作业,一共销了二十多天。由于放海水进来,把残存的鸦片冲走,所以这次虎门销烟,做得非常干净、彻底。

35、危如垒(累)卵: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36、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37、    鸦片最初输进来时,是作为药品,用于治病,人民并不抽吸,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吸食鸦片从明朝才开始。满清入关建国以后,开始注意到鸦片烟的毒害,并于雍正时开始禁烟。明朝时人民开始吸毒,但并未禁烟。雍正虽然禁烟,但很难贯彻到底。

38、针贬(砭)时弊: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39、古代文人在研读我国历史时,曾列举“商惑妲己”、“周爱褒姒”、“汉嬖(bì)飞燕”、“唐溺杨妃”四大美女倾国案例。

40、众口烁(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41、心无旁鹜(骛):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42、    词本来是写爱情和美女的,在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怎么会有词史的观念呢?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许多词人曾经多次经历危亡忧患的遭遇,像李后主时南唐的亡国,辛弃疾、李清照时北宋的亡国,以后有南宋的亡国,明朝的亡国。这些国亡家破之痛,反映在词里,就形成了词史的观念。

43、色彩斑烂(斓):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44、吴国的灭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西施的原因,而吴国的百姓把她称为红颜祸水,还是由于人们的见识不够,只有到了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罗隐,写下一首经典的七绝《西施》,总算为西施翻了案,认为她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算是红颜祸水,所有的事情还是怪当时的君王,如果不是自己贪图美色,最后也不可能发生那样的事情。

45、出自叶嘉莹《迦陵说词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6、    这首词表达了邓对清廷把他同林分开的做法,感到不满,并表达了对林的深切思念之情,更表达了两人共同对国运日益衰微的忧心和彼此的相知之深。

47、渊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48、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

49、心心相映(印):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50、    “认前身”,这是暗用了李太白的一首诗。词是一种非常精美的语言,张惠言说,词“兴于微言”,微言就是很不重要的语言,但可以给人很多感发。俄国有位符号学家洛特曼(JurijM.Lotman)说,语言是一种符号,这种语言,如果在一个国家民族中使用了很久,它们就带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结果,这个语言符号就变成了一种文化语码(culturalcode)(请参看拙文《从符号与信息之关系谈诗歌的衍义之诠释的依据》,载于拙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观》,1988年,台北,页85—89)。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所以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文化语码。由于我们书读得少,不知道这些语码;书读多了,就会认识很多这种语码。

51、    既然要讲词里所反映的历史,就得先大致讲一下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早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0—804)就从阿拉伯输入中国了。当时鸦片二字是从阿拉伯文语音译过来的,阿拉伯文的声音近于阿芙蓉,英文的opium这个字也是从阿拉伯文语音译过来的。

52、摇摇欲堕(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53、烩灸(脍炙)人口: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老奸巨滑(猾):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厉(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礼上(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鳞次节(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伶牙利(俐)齿: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流言非(蜚)语: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留(流)芳百世: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毛骨耸(悚)然: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4、    销烟自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二十二日(阳历六月三日)开始,一个月之后,也就是阴历五月底,九龙尖沙嘴村发生了林维喜案。林是个当地的村民,被英国水手酒醉杀死。中国方面要英方交出凶手,但义律不肯交人。于是,林则徐就封锁了澳门,将义律驱逐出境。

55、   百五佳期过也未?但笳吹,催千骑。看珠澥盈盈分两地。君住也,缘何意?侬去也,缘何意?

56、    林、邓两人在广州禁烟,不是光凭一时的意气蛮干,而是有一套很好的办法。先是向洋行发出通知,晓喻他们不应向中国贩毒,中国愿意和他们通商交易,但不得夹卖鸦片。其中有些洋商具结同意,愿跟中国做正当买卖,不再非法贩卖鸦片。但当时英国驻广州的商务领事义律(CharlesElliot)不肯同中国签约,于是林采取强硬手段,封锁商馆,同义律谈判,要洋商交出鸦片,每交一箱,赔偿茶叶一斤。很多洋商照办了,所以一共收缴了两万多箱,集中在虎门销毁。

57、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58、责无旁代(贷):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59、    “问烟楼,撞破何时”:烟楼指的是鸦片烟馆。何时才能撞破鸦片烟馆,把鸦片禁掉?但烟楼也有典,出自苏东坡(1036—1101)《答陈季常书》,其中他说,他写了一篇序,他认为写得很好,所以要把这篇文章拿给青年人看看,庶几可使他们撞破烟楼:可以从我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从烟雾弥漫的烟楼里给他们指出一条出路。还有一个说法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解决的政治难题,像座烟楼,何时能够解开?也暗指在楼中吸食鸦片的人,何时能完全禁绝。

60、震(振)聋发聩:“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61、     “召缓征和医并至”:缓、和是春秋时代秦国的两个良医,但这里用来比喻清廷和战不定,一下请这个大夫,一下请那个大夫,把医生都请来了,议论纷纭,不知道怎么办?还有一种说法是,邓也有可能用缓、和来比喻他和林则徐,因为单在1840年1月内,邓从两广总督调任云贵总督,再调两江总督,最后于1月26日调任闽浙总督,而林则徐从两江总督调任两广总督(1839年4月22日,两江总督陶澍因病辞职,清廷命林继任,因林这里以钦差大臣名义在广东处理鸦片问题,故暂由江苏巡抚陈銮代理。现在则将邓、林对调,林接邓任两广总督)。从短短的一个月内邓、林职务调动频繁来看,朝廷已经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如何应付这个危急的局面。

62、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63、这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贬低,非常的不公平。像是第一首诗中提到的四大美人,其中西施,昭君和貂蝉,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做出牺牲,但在敌人的眼中她们就是红颜祸水,人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女人迷惑了皇帝,才使得整个国家最终灭亡,所以她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女人,再结合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所有一切责任还是在于当时的男人。

64、    阴历七月下旬(阳历八月底),义律率军舰到广州。既然与英方决裂,当然要先做好作战准备,水师提督关天培(1780—1841)已经做好迎敌准备。所以,当英舰开进来的时候,关天培令水师还击,结果把英舰赶走了。这时已是八月中旬,就是中国人的中秋节。在这天晚上,林、邓、关三人登上了沙角炮台,邓为此写了《月华清》这首词,林也和了一首《月华清》。

65、当刚刚入学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学到的成语时,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释成语背后的故事,从而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

66、以(倚)老卖老: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67、他们用商纣王、周幽王、汉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别被苏妲己、褒姒、赵飞燕、杨玉环美色迷惑,骄奢淫逸,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事件,来说明“女人是祸水”,她们足以“倾国倾城”。

68、     “穴底龙眠”:要透彻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一定要了解历史的典故,和他当时写词的历史背景。中秋当然是秋天,秋天的海面是平静的,没有风涛,今天晚上海底的龙都安睡了。《水经注》中说:“鱼龙以秋日为夜,蛰寝于渊。”杜甫据此而在《秋兴八首》中说“鱼龙寂寞秋江冷”,鱼龙在秋天都睡了,这是从典故来看的。而从地理上看,很巧的是广州沙角炮台附近的海面正好叫作龙穴洋,所以林说,“穴底龙眠”。

69、 掩(偃)旗息鼓: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

70、     “认前身、金粟飘香”:词的意义是多层次的,这句一层是从月亮说的,另一层是从林所和的词的作者邓廷桢(嶰筠)说的。月亮里面相传有桂花树,桂花的花苞未开前,小小的像颗米粒,呈金黄色,故称金粟,所以用金粟来形容桂花。他们三个人在明朗的月光中好像看到桂花的影子,甚至闻到了月中飘来的桂花的香气。

71、再接再励(厉):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再接再

72、沤(呕)心沥血: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旁证(征)博引: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 

73、     “无事”:刚刚把敌人军舰打退了,所以没有战事。

74、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

75、     “鞅掌星驰,争比软尘风细”:鞅掌是说政务繁忙,出于《小雅·北山》“或王事鞅掌”;星驰是指钦差出使在外,星夜奔波赶路;软尘风细,是指首都的尘土,首都的尘土叫软红尘,软是说细致的,红是说繁华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现在都远在广东忙于军政大事,怎么能比得上当年在繁华的京师赏月时那样的写意自在。

76、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77、美仑(轮)美奂: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迷(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糜糜(靡靡)之音: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棉(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

78、    现在我们举反映鸦片战争的一些词例来说明当时的词人在词中所反映的他们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感受。让我们看一下林则徐(1785—1850)和邓廷桢(1776—1846)在鸦片战争期间所写的词。林、邓两人既是当时的封疆大吏,亲历了鸦片战争,同时也是很好的词人。他们的作品里面,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正是周济所说的“诗有史,词亦有史”的作品。

79、    邓廷桢先是于道光九年阴历十二月一日(1840年1月5日)从两广总督调任两江总督,二十多天后又调任闽浙总督,林这时仍然以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名义留在广州抵抗英军。邓就是在闽浙总督任内,也就是道光二十年阴历四月初写了这首《酷相思》词:

80、    忆逐承明队里,正烛撤玉堂,月明珠市。鞅掌星驰,争比软尘风细?问烟楼,撞破何时;怪烟影,照他无睡。宵霁。念高寒玉宇,在长安里。

81、     “君住也,心应碎”:你留在广州,也应感到心碎。

82、山青(清)水秀: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83、相形见拙(绌):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84、水乳交溶(融):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85、但是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这就导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自认为高女人一等的男人就把责任推到女人头上,特别是一些国破家亡的重大灾难,往往统治者都会把责任推卸到女人身上,由于这些女人都挺漂亮,所以就有了“红颜祸水”的论断,越是漂亮的女人,“祸祸”的几率越大,如果恰好赶上亡国,那“祸国殃民”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86、淹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7、“倾国倾城”,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瞻卬(yǎng/通“仰”)》,这首诗描绘了描写了西周亡国前的乱世,指责周幽王宠信褒姒(sì),信任佞(nìng)人,招致大祸,并强烈表示这种祸乱“生自妇人(褒姒)”。

88、    鸦片战争就这样正式爆发了。仗打起来之后,这时林、邓已经下台(1840年9月28日,清廷以办理不善为由,命林则徐来京,与邓廷桢一并交部议处,并命琦善移替林则徐职务。五天后,正式革林则徐和邓廷桢职,并命迅赴广州以备查问原委),但关天培仍然担任水师提督。林、邓见情况十分危急,就一起去见琦善,建议增饷加兵,但琦善受命谈和,拒不接受。可是由于条件相差太远,双方谈不拢,英军就进攻虎门。琦善为了向英国人表示求和善意,把虎门炮台拆了,以致关天培战死。中国打败了,道光皇帝被迫下诏谈和,最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林、邓也先后被发往新疆伊犁(1841年6月28日,命将林、邓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次年2月28日,清廷不顾林在河南协助王鼎治河有功,重申前令)。这是整个鸦片战争的大概情况。

89、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骨梗(鲠)在喉: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鼓(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鬼域(蜮)伎俩: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苦心孤旨(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90、所向披糜(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91、    中国的词,在中国的韵文体式里面是非常精美的文体,它的形式参差错落,感情幽微隐约,要很仔细地去体会。所以,西方有很多学者说,他们不愿意讲中国的词,因为不好讲,尤其像这些反映历史的词。第一要熟悉历史典故,第二要熟悉词人所写的词的历史背景。

92、虚座(左)以待: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 

93、     “侬去也,心应碎”:我被调开广州,我感到心碎。

94、    鸿胪寺卿黄爵滋(1793—1853)于道光十八年(1838)上奏,主张严禁,极力反对驰禁。林则徐当时在湖北做湖广总督,也主张禁烟。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摺中说,如果驰禁,不严禁鸦片“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不但主张禁烟,而且在两湖雷厉风行。虎门是他第二次销烟,第一次是在湖北武昌附近。当时搜缴了一批烟具、烟土、烟膏,就地烧了,做得很成功。林将这次禁烟情况上奏道光皇帝,结果甚受嘉许,皇帝觉得他不但意志坚决,而且还有办法,所以就将他召至北京,授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95、人才挤挤(济济):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  

96、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兰”是“蘭”的简化字,不是“藍”的简化字,“藍”

97、    当时在广州任两广总督的邓廷桢,本来相信许乃济的话,驰禁鸦片,所以未严格执行禁烟。道光皇帝最初是主张禁烟的,所以才派林则徐以钦差名义到广州禁烟。林到广州后,说服了邓,邓认为林说得非常对,于是两人合作在广州厉行禁烟,下令“十三行”要求洋商缴烟。

98、真知卓(灼)见: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9、     穴底龙眠,沙头鸥静,镜奁开出云际。万里晴同,独喜素娥来此。认前身,金粟飘香;拼今夕,羽衣扶醉。无事。更凭栏想望,谁家秋思?

100、成语历史故事,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由我们记载下来,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

101、     “镜奁开出云际”:奁是古代妇女用的化妆匣子,月亮像面大的圆镜子,镜匣打开,像镜子一样的月亮从云间露出来,高高地挂在天上。“万里晴同,独喜素娥来此”:清明的朗月照到万里之外,万里同在月光的普照之下。这里借用张九龄(678—7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意,隐示神州万里之下,家家团聚,共度中秋良宵。月光是皎洁的,故曰素娥,娥是嫦娥,今天晚上我们特别高兴看到美丽的嫦娥,来到这海天空阔的沙角高台之上。

102、    “侬去也,缘何意”:他们要把我调走,又是什么缘故?

103、如愿以尝(偿):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104、磬(罄)竹难书: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形容提前准备的诗句(精选27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