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媳妇不孝顺的诗句(精选85条)

2024-01-23 10:32:07

形容媳妇不孝顺的诗句

1、   公爹写完,为了让儿媳看到,就借故出屋去了。儿媳进来,看了公爹写的诗句,心里自然明白,也在下面续了两句诗。(形容媳妇不孝顺的诗句)。

2、 还有写渔夫的:“湖西日脚渐沉暝,野鸟嘤嘤水气腥。打桨艋船轻似叶,卖鱼沽酒出芦汀。”我们看,陈珮真的是非常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诗中描写的是黄昏时分,她听见,不远处野鸟发出细微的鸣叫声。她闻到,湖面弥漫的水汽中所夹杂着的一股鱼腥的气味。她看见,一位腰间别着酒葫芦的渔夫正打着桨,从密集的芦苇丛中突然划了出来。这匆忙的渔夫,是准备去哪儿呢?从诗句“卖鱼沽酒出芦汀”得知,原来,渔夫大哥还是个酒鬼。他早已将捕的鱼儿在集市里换作了一葫芦的美酒,敢情他这是要赶回家去饮酒的哩。   当陈珮捕捉到这样一位普通渔夫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镜头时,那一刻,她心里一定是十分羡慕渔夫“卖鱼沽酒”这种生活的。从而也看出,陈珮内心始终都向往着一种平凡简单、自由惬意,且自给自足的幸福安宁的生活。

3、“当面教子,背哩劝妻”,这句谚语虽然字面浅显,句子简单,但是却在浅显和简单的八个字里面蕴含着处理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婆婆与媳妇之间关系的深刻道理。

4、一痕晴雪东风晚,尔许撩人。恼乱余春,酒畔情怀梦里身。

5、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王祥卧冰)      (形容媳妇不孝顺的诗句)。

6、沉浸于幸福当中的陈珮,几个月后,在一阵瑟瑟的秋风里,她初尝到了与丈夫离别的滋味。在那样一个男人需要功名的时代,江昱不得不辞别新婚的妻子,去了海陵(今泰州)参加院试。

7、四年后,也就是雍正十年(1732年)的三月,陈珮的棺椁被丈夫江昱从扬州迁葬于老家(天长县北燕落堆)的祖坟旁。

8、中国流传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三个和尚”,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去挑水,所以没水吃。

9、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10、   这天,她遇到这样一个机会,就“相思欲寄无从寄,倒杯茶儿替。”

11、 陈珮又问:“那你说,我们来生还会在一起吗?”

12、很快,婚后的第一个七夕节来到了。这天晚上,丫鬟小红早早在几案上摆好了瓜果酒肴。陈珮和江昱坐在凉簟上,一边有说有笑的并肩赏月,一边陶醉在水池中飘来的一阵阵清幽的荷香之中。

13、 陈珮在婚后的四年多时间里,回过很多次的娘家。每次从扬州到天长,她都会经过百里水路的珠湖(也就是高邮湖)。她每每坐于船上,静静地欣赏那一路上美丽的湖光山色。   在归宁期间,她写了较多的诗词,如有生动描写渔娘的:“滑笏春波绿似烟,东风时拍浪连天。渔娘见惯浑闲事,取次船头撒网圆。”她巧妙地将珠湖的自然风光和一位捕鱼的女子融入诗中,赞美了渔娘身处波澜却能淡定地立在船头,从而熟练地撒网捕鱼的勇敢精神。

14、陈于豫却叹道:“虽为谢女,惜无玉郎之配。”潘世遴一听陈珮尚未许字人家,于是,就赶紧毛遂自荐地说:“老师,学生愿做一回月老,定能觅一佳婿。”

15、   早在清朝人的《吴下谚联》一书中,对于扒灰和爬灰就有了详细的解释。这两个词在清朝以前的文学作品里就已经存在了。

16、陈珮周岁时,府中设宴庆贺,并为她举行了“抓周”之戏。只见祖母江氏在桌上摆下了勺子、剪刀、绣线、糖果,还有《毛诗》一本。万氏就抱着小小的陈珮让她随便抓物,谁想,小小的陈珮抓住了那本《毛诗》后,就不肯放手了。陈珮的母亲和祖母都感到很诧异,只有她父亲陈于豫一个人拍手笑道:“好好,此儿以后定为我陈门女博士也!”

17、碑文的大意是:哎!人怎么可以寿命不长呢?何况是一个女人。更何况,我这可怜的妻子死后,她还没有一儿半女的。妻子去世那天,我专门请来湖北天门的唐建中太史来为她写了生平事略,并刻于石碑上。希望以后经过这里的各路君子在看过碑文后,能够体会得到我这悲哀之人的心情,也就不会去破坏我妻子的坟墓了。

18、婚后,陈珮和丈夫江昱相敬如宾,举岸齐眉。后有人形容他俩是“枝偕连理,处处比肩;鸟号相思,时时宛颈。”想想,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对新人啊!

19、安徽天长县的龙岗,虽是一方数千人的小镇,然此地三面环水,每逢夏时,池塘就会呈现出一片碧荷万倾的景象,故古时又称之为“芙蓉冈”。

20、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初年仅二十二岁的陈珮,因病去世在扬州。

21、释义:世上最善良的是父母,最孝顺的是子女。

22、这一谚语是以屋檐水来寓人,前面先行,后面紧跟,大人怎么做,小孩就跟着大人学。在家庭中,的确有一些人对父母忤逆不孝,动辄对父母或恶言相向,或殴打父母,他的孩子耳闻目染将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学到了。孩子长大后,他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自己的父母。长汀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父亲约儿子将还没断气的爷爷装进一个破猪笼内,抬到后山的山洞里,要让老人在山洞内终老。抬进山洞后,父亲叫儿子将破猪笼扔掉,儿子却把破猪笼捡回家。父亲问:一个破猪笼你为何还要捡回家?儿子回答:将来你老了,我还要用这个猪笼来抬你到山洞。父亲听后大为后悔。这就是“门前屋檐水,滴滴照直行”的生动例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话一点不假,“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人,不信请看屋檐水,点点滴滴照直行“。

23、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4、   野史自然不可真信,这类名人艳史基本都是后人附会之作。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宁国府宝玉会秦钟》有这样一段:

25、(注释)“大人”:指长辈。“雷公尖”:长汀话,遭雷击。尖,客家话的形容词,用利器击打,在这里是指雷劈。

26、   临今的北流侬讲扒灰扒灰只是一种开玩笑而已,而非一定要落实。讲扒灰佬都是闹着玩的,有几个是认真的?。。。据说有人曾十分邪恶的问过别人一个问题:假如绝后佬、勾脑佬、扒灰佬三佬中你必须充任一佬,你会选择哪一佬?绝后佬是指断子绝孙的人,勾脑佬是指戴绿帽子的男人,扒灰佬是指与儿媳有染的人。严格的说三佬中的任何一佬都不会有人欣然接受的。可如果硬要三选一的话,大家都会笑嘻嘻的选择扒灰佬。这种选法并不是说做公公的心怀鬼胎,而是基于心底一种非常有成就的自信:只做扒灰佬,说明自己后继有人,说明老婆忠于自己,再说,扒灰只是一种玩笑,而非一定要落实。何况哪个娶了儿媳的男人不被别人唤作扒灰佬?所以扒灰佬几乎成了娶了儿媳男人的通称。事实上真正有扒灰之实的人,别人是不会管他叫扒灰佬的,认为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做人,更不配拥有“扒灰佬”的美称。。。所以说,讲扒灰佬,大家开心就好,何必当真!

27、当然,有许多人丧妻再娶,重组家庭,但是心中的思念是永远无法排遣的。“死爹娘寂寞一年,死老婆痛苦一世”,并不是父母去世无足轻重,其实都是自己的亲人,只是个中滋味不尽相同而已。

28、《劝孝歌》节选作者:徐熙孝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孝竹体寒暑,慈枝顾本末。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能尽到“孝道”,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怎么能把人和畜牲区别开来。慈乌尚且还反过来喂食母亲,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人如果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亲人,还不如没有心的草和树木。

29、释义:孩子你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吗,不要说父母的不好。

30、“讨亲讨德,讨妾讨色”,我们祖宗传下的警世名言,应该令那些迷恋女色的男人们猛醒了。

31、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无论解甲归田也好,荣归故里也罢,都是叶落归根的表现。中国人特别忌讳抛尸他乡,认为那样会成为异乡之鬼。所以,无论生前何等荣华富贵,身居何等高位,死后都要送回老家安葬。于是从古代开始就有许多“扶柩归葬”的动人故事。中国著名的元杂剧《西厢记》,说的就是崔莺莺与其母扶送崔相国灵柩回乡,途中借宿在相国寺,遇上张生,演绎出一出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在湘西,还有一种风俗,亲人客死他乡后,要请人“赶尸”,将亲人尸体“赶”回故乡安葬。

32、   苏东坡“是真名士自风流”,不拘小节的,桌子也是长期没抹过,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那字迹看得非常清楚。

33、(注释)“滴滴”:即点点。“照”:按照。“直行”:直线落下。

34、黄狗偷吃,应该由黄狗来受罪,这才符合常理。但是黄狗偷吃,却让白狗来受罪,这不是于理不通吗?在现实生活中,黄狗偷吃,白狗受罪的现象确实相当普遍的。在农村至今还保留着不关门的习惯,特别是农忙时节,农户家庭几乎空无一人。门外的野狗溜进家中偷吃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主人回来后发现桌上的东西被狗偷吃了,于是只要见到狗来到家门口,拿起棍子就打,究竟是哪只狗偷吃的,主人并未看见,被错打的狗实在太多了,这句谚语即源于这里。

35、   这一切媳妇看得真切,等老头一走开,忙到灶前来看。只见灰上写着:“今夜莫闩门,有件好事情。”

36、这句谚语是讲作为一个母亲对“三岁”和“三十岁”这两个年龄段儿子,同样一个“打”的截然相反的感受。三岁的孩童,充满着童真,他还没有形成是非的判断能力,他的一切行为都是率真的。他欢喜的时候,可以唱歌、跳舞。不高兴的时候,可以撒娇、哭闹,甚至会用小手使劲的拍打母亲。母亲面对天真的孩子,心中充满着慈爱的笑容。“三岁打娘娘欢喜”就是对这时作为母亲的一种心态刻画。

37、(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38、   “灰佬、只灰佬、只死扒灰佬。。。佬。。。”

39、   儿媳妇却顺着杆儿往上爬,“公公为什么脸红?”苏东坡也不答话,接过茶杯,用食指快速在书桌上写了两句诗:“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

40、 (4) 我们要多做孝敬父母的事,少说蠢话伤父母的心。

41、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冬日里的一天。

42、释义: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不要觉得父母不好。

43、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44、父亲——陈于豫(字伊水,号卧山),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

45、“子多饿死爹”,但愿成为历史的陈迹,让虐待老人这一丑恶现象永远灭绝吧。

46、   关于苏轼与王安石扒灰的故事,均是坊间传说,不足为信!

47、邻居家听到上家在责打童养媳,当母亲的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教育自己的女儿,希望女儿记取上家童养媳的教训,将来出嫁以后不要犯同样的过错,做个贤良的女人,当个好媳妇,一来不辱没娘家的家声,二来可以免去皮肉之苦。

48、由潘世遴做东,在天长县的一座酒楼里,安排陈于豫和江世栋见了面。两位未来的亲家相见甚欢,酒桌推杯换盏之间,就开始为儿女商量大事了。江世栋愿以自己第七个儿子江昱为陈家婿,陈于豫欣然应允。

49、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50、“色”的危害丝毫不亚于酒,这里所说的“色”是指在合法婚姻之外的色情活动。大致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危害:一是好色者家外有家,对妻子不忠;二是好色者寻花问柳挥霍钱财,所有的家业都用于嫖妓,导致倾家荡产;三是好色者,通过不洁的性接触,易染上性病、艾滋病,葬送了大好青春。以上三条,犹如三支毒箭穿心,当今之人务必引以为戒。

5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52、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3、   “扒灰佬,又在我店D用假币,只正一哥!”

54、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55、“重孙有理告太公”,这里却牵扯出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太公和重孙相隔四代,太公是重孙爷爷的父亲,重孙告太公岂不是目无长者,乱了纲常?这样的重孙岂不是将祖宗的颜面都丢光了?我们暂且不谈论这些。假如有这么一位长者,他仗势欺人,强夺他人的财产,霸占他人的妻女,作威作福,鱼肉乡里,村人惧其权势敢怒不敢言。假如有这么一位重孙,他大义灭亲去告发作恶多端的太公,为民除去一害,岂不令人拍手称快!

56、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7、3 这个诗句也提醒我们要感激身边的人,不仅是父母,还包括任何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58、听了丈夫的回答,陈珮一时莞尔,对江昱举杯敬酒。第二天,陈珮就写了一首《七夕同宾谷作》的七律:

59、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60、   过门后,谁曾想自己的老公却如此的平庸,真是落寞失望。整日里读公公苏东坡的诗作,更加仰慕不已,渐渐芳心暗许。

61、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扇枕温衾)      

62、我们先来简单来了解一下陈珮家族中,颇有成就的几位成员。 

63、自古以来中国对忤逆长辈都被认为是大不孝的行为,长汀有句老话:忤逆双亲,猪狗不如。那些虐待老人、遗弃老人,或弑父弑母的,这种不孝恶行天怒人怨,要遭天打雷劈,这就是“忤逆大人雷公尖!”

64、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65、“酒是断肠草,色是削骨刀”,用“断肠草”和“刮骨刀”十分形象地比喻了酒和色的危害,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66、   恰巧有位私塾先生来串门儿,公爹和他围着火炉闲聊。私塾先生看到地上这首诗,读罢不禁偷笑。儿媳发现后顿时脸红耳赤,焦急地对公爹说:“爹爹啊,赶快把炉子旁边的灰扒一扒。”

67、释义: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8、但是,世界没有万世太平,人到老了的时候,总会有三疾六病。女儿出嫁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她要为自己的家庭操劳,她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公婆,回娘家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了。能够一日三餐在家照顾老人的只有儿媳妇,万一病倒在床,只有儿媳妇才能在床前虚寒问暖、端茶送水。所以,世间所有的老人们,既要爱女儿,也要爱儿媳妇,要以宽阔的胸怀包容儿媳妇,将儿媳妇视为己出。当长辈的千万不要忘了前人总结的这条千真万确的谚语:“孝顺女在高山背,忤逆媳妇在床前”。

69、不久,江昱寄来了书信,并赋诗一首《客海陵购书得巾箱本树种寄内》:

70、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71、“相信,我当然相信。”江昱十分笃定地回答着。

72、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其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73、陈珮的墓碑上刻有江昱撰写的《亡妻陈君墓碣》,其中一段文字,读来至今都还令人能感受得到江昱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对妻子陈珮深厚的感情。今仅摘录一段如下:

74、母亲是女儿的一面镜子,母亲承担着教育女儿的责任。如果母亲能时时处处检点自己,作出勤劳、朴素、贤良的表率,言传身教下,女儿也会成为一个贤淑之女。反之,母亲举止轻浮,爱打扮,那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女儿受母亲的影响,也会成为一个“花搭”女人。

75、斜日沉山,残香藉地,销魂声断朱弦。岂料情多,凄凉也赋哀蝉。人间仅有齐眉侣,怅苍天,偏妒良缘。更谁怜?珠杳沧波,玉杳蓝田。

76、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77、从诗题来看,是江昱当时在泰州购买了一些巾箱本(一种携带方便的袖珍式图书)的书籍寄回了家中。而诗的大意是,他告诉妻子,他寄回来的这些书,无论是从价格和携带方面来说,都要比以前买的麻沙本(福建建阳县西麻沙镇书坊所刻的书)的书籍要好得多。他说,等他考试回来以后,和妻子陈珮也要学一学当年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那样,有着赌书泼茶的闺中趣事。   他接着说,泰州与扬州相隔几百里的距离,老婆你看,我从这么远的地方给你寄回来了那么多的书籍,而你,又会以什么礼物来回报你的老公呢?   秦嘉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和妻子徐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对有名的恩爱夫妻。因此江昱在诗中以“秦嘉”自喻,而陈珮就好比是徐淑了。   虽然江昱在诗中问妻子陈珮以“何物报秦嘉”,但并非就真的是找妻子索要什么礼物。他之所以故意这样问妻子,不过是夫妻之间的一种调侃罢了。因为,江昱明知陈珮聪明而又有才华,妻子一定会是用情意绵绵的书信和有关相思之类的诗词来回报自己的。   果然,陈珮很快就回复了一封书信。至于信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如今已无从知晓。但从她寄给江昱的一首词中,我们还是读到了她当时的离别之愁,相思之苦。词作为《南乡子。寄怀宾谷》 :

78、衡中/毛坦厂/人大附中三大“神校”学生作息时间曝光!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79、“当面教子”,告诉人们对孩子的过错,做父母的要当面教育,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认识过错,从而改正错误。切不可是非不分,还在背后安抚孩子,这样只会害了孩子。

80、渔夫有渔夫的逍遥快活,陈珮也有着自己的闲情逸趣。有次归宁,她在娘家的园中看见一片盛开着的荼蘼花。于是,她马上就想到了要采摘这些花去缝制个枕头。为此她忙了一下午,采摘了许多的荼蘼花,然后用一个很大的竹笼装着,她准备寄给扬州家中的丈夫。她还填了一阙《采桑子》的词,打算一并寄去。这阙词有她自注的二十八字的词题:“归宁时,园中荼蘼甚繁,因贮筠笼寄归,为作枕用也。并缀此阕,以示宾谷。”词曰:

81、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8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83、“背哩劝妻”,则是处理婆媳关系的一剂良药。在婆媳关系中最感为难的是丈夫。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帮了母亲得罪了妻子,帮了妻子得罪了母亲。怎么办呢?作为丈夫,在婆媳发生矛盾,产生口角的时候,做丈夫的决不能一心向着妻子,而是要看在母亲的份上,多说母亲的好话,尽量让母亲消气,把矛盾平息下去。回到房间后,丈夫就要劝慰妻子,多说一些开导、安抚的好话,甚至表扬妻子,让妻子消气,从而维护家庭的安定和谐。

84、当面不让妻子丢脸,留给了妻子应有的自尊。背后在温柔的床上悄声细语地指出妻子不足之处,妻子百分之百地听从丈夫的开导,一切的不快都会在枕边烟消云散。第二天,妻子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春风满面地对待家中的每一个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形容嫁人的诗句(精选35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