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参的诗句(精选68条)
形容人参的诗句
1、可谓一年到头生气勃勃,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郭璞注:「柚属,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 郝懿行義疏:「《桂海虞衡志》云:“廣南臭柚大如瓜,可食,其皮甚厚,染墨打碑,可代氈刷,且不損紙。”即郭注所說也。」 由此可见,椵树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树,且结的果实像柚子大小,和北方的椴树完全不是一个树种,人参也绝对不可能生长在椵树下。
3、两句诗在写作上紧紧抓住了野山参地上茎开花,
4、作者是高句骊第二代王---琉璃王类利所作。琉璃王之妃松氏仙逝后,类利续娶了禾姬、雉姬二妃。二女进宫后争宠不和,类利只得建造了东西二宫,让二妃分而居之。有一次琉璃王去箕山狩猎,七日未归;二妃在宫室争斗,凶悍的禾姬趁机把雉姬逐出宫外。琉璃王闻讯策马追去,雉姬因余怒未平愤而不返。琉璃王无奈在一颗大树下暂作暂息,此时恰有黄鸟飞临,成双成对,逐有感而发。
5、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首处方中,用人参的处方有21三国名医华佗给曹操治过偏头疼,无人不晓,他还用人参疗偏枯不逐皮肤不仁、心烦而呕吐等。
6、材似人形不可寻。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
7、所以,野山参就不仅仅具有了药用价值,经济价值,
8、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朝鲜的历史记载。战国到西汉成书的《山海经》对箕子朝鲜有记载“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商朝灭亡后,纣王的叔父箕子率领其宗族东迁,到达了辽东和朝鲜北部一带,建立了新的国家,史称“箕子朝鲜”。
9、椴树下的腐殖土不是碱性土壤,而是微酸性土壤,适宜人参生长。
10、对人参,一般人服用人参的常用量每天为2-3g,极量为9g。
11、《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宋代:辛弃疾
12、该诗作者不详,生活气息浓烈,前二句用简约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人参的外观和适应生长环境;后二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指出了人参生长的具体位置,是前二句的延伸。廖廖十六字就把如此多的内容网罗其中,又通俗易懂,可见作诗之人是有这方面深刻体会的。(形容人参的诗句)。
13、与高句骊同期存在的还有朝鲜半岛的新罗、南部的百济。
14、所以有经验的放山人都会根据这些规律到椴树下寻找野山参。
15、《三国志》记载,西汉时期高句骊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骊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骊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骊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也证明高句骊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骊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
16、人参被称为神草,是因为它有异乎寻常的奇效,但康照留下的关于人参的文字,有几处将人参与庸医联在一起,实在是大谬矣。他不仅在(七绝)中有“近日庸医谈地精”的诗句,而且在李照的奏折里朱批曰:"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诚然,医术不高明胡乱用药的庸医理应给予批判,历史上的著名医家都抨击过庙医,康熙所指的庸医,是滥用人参而造成伤亡者,而在这里用“不计其数”未免有危言耸听之嫌,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批判的庸医与康熙所说的庸医不同,他在皇皇巨著《本草纲目》-书曰:“庸医每谓人参不可轻用。诚哉庸也““谓人参补火,谬哉。夫火与火气不两产,元气胜则邪火退。人参既补元气又补邪火。是反复之小人矣,何以与甘草、芩、术谓四君子邪?”说“吃人参上火”不乏其人,李时珍指斥的是“庸医”的观点。而“庸医”持有此说法者并非少见。
17、朝鲜半岛历史上出现的第二个政权叫做“卫氏朝鲜”。在秦汉之际,由于中原战火不断,许多人迁徙到了朝鲜半岛。汉朝初期,刘邦分封卢绾为燕王,前195年,刘邦率军征讨燕王卢绾,卢绾逃到了匈奴。
18、陶弘景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高句骊(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存在的时期,其所著《名医别录》:“人参生上d及辽东,高丽即辽东”。所以诗名中的高丽是指高句骊民族,古人记为高丽。古代高句骊(历史上又称“高丽、句骊、句丽”)和现代半岛高丽民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无任何继承关系。
19、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20、新罗国,本弁韩之苗裔也。其国在汉时乐浪之地,东及南方俱限大海,西接百济,北邻高丽。东西千里,南北二千里。有城邑村落。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卫兵三千人,设狮子队。文武官凡有十七等。其王金真平,隋文帝时授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武德四年,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赐以玺书及画屏风、锦彩三百段,自此朝贡不绝。其风俗、刑法、衣服,与高丽、百济略同,而朝服尚白。好祭山神。其食器作柳杯,亦以铜及瓦。国人多金、朴两姓,异姓不为婚。重元日,相庆贺燕飨,每以其日拜日月神。又重八月十五日,设乐饮宴,赉群臣,射其庭。妇人发绕头,以彩及珠为饰,发甚长美。”
21、“近日庸医谈地精”之“精”与头一句诗的“神草”《本草纲日》如此诠释:“之云:文帝时,上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老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休,四肢毕备、呼声逐绝。观此,则上精之名,尤可证也礼斗威仪云:下有人参,上有紫气。春秋运牛枢云;摇光屋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祠、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
22、燕王手下有一名大将名为卫满(战国时期燕国人),率众东渡浿水进入朝鲜半岛,投靠箕子朝鲜。箕子朝鲜君主箕准拜卫满为博士,将箕子朝鲜西部方圆数百里土地封给卫满,让卫满守护箕子朝鲜西部边境。卫满等到力量聚集雄厚后,便驱逐箕准,自立为王,定都王险城(平壤),建立卫氏朝鲜政权。而卫满卫满朝鲜建立后,向汉朝称臣纳贡,成为了藩属。
2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结晶,智慧的结晶。
25、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椵木叶似桐,甚大而阴多。人参生其阴。」
2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27、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28、这两句诗意思是说野山参长到了年头还是那样生机勃勃,
29、中国最早的一首人参诗,载录于陶弘景(456-536)的《名医别录》、《药总诀》等医书中,诗名为《高丽人作人参赞》,诗文: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30、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1、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灭卫氏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史称“汉四郡”。
32、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人参赞》--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33、国内由于年代久远,文化断层等原因,一直也不重视高句骊历史,导致高句骊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不高,甚至被青年人普遍错认为高句骊是朝鲜、韩国古代的政权。
34、有上可见,朝韩前身是新罗,新罗的来源是半岛南部的三韩,高句骊的来源是汉四郡。新罗与高句丽是各自独立的国家,两者也从来不曾统一过。
35、“高句骊”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是玄菟郡管辖的高句骊县。
36、了解了我国古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高句骊的历史,就证明了陶弘景所记录的《高丽人作人参赞》为高句骊人所作无疑,并非韩国祖先所著。
37、从字典中查得:椵,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柚子一类,果实大如盂,皮很厚,可以吃。
38、三桠五其叶,独与凡卉异。结子莲米红,分阴椵树翠。
39、众所周知:历代皇帝都用人参延年益寿,玄烨也不例外。康熙四十八年议定:宁古塔、玛彦窝哩别派绥芬河,伊拉漠河等处所产之大支山参,专备皇上独用,不准常人采挖。(《清代东北参务》61页)然而康熙在提及人参时动辄与庸医联在一起,从而贬损了人参,降低了人参的信誉,这是极不公平的。
40、箕子朝鲜可以说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据说今之朝鲜喜爱白色之民俗即商代尚白之遗风。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朝鲜史书的记载与在朝鲜出土的青铜器、陶器以及朝鲜的地面古迹三方面相互印证,都证实了箕子朝鲜的存在。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箕子朝鲜也就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政权,不过这个是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4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2、《新唐书·元行冲传》:“脯腊蹊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病“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不仅是集中了中国药物学大成的皇皇巨著,也总结了16世纪中国博物学的成就。全书在1892味中药中,唯人参字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而全面,学术水平最高。
43、唐代医学家孙思邀的《千金方》收载的5300首处方中,配有人参的处方有358首。
44、我国最早的人参诗,记录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药总诀》等医书里,叫做《高丽人作人参赞》
45、一些植物待果熟蒂落,不经严霜,自动衰老变黄,
46、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47、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48、而朝鲜积极主动地奉行事大政策,与明朝奉行德化外交相辅相成,使双方之间建立的封贡关系更加牢固而持久。事大保国成为朝鲜世代遵循的国策,而明朝在贯彻“不征之国”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把朝鲜纳入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封贡体系。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封贡关系成为东亚封贡体系中的典范。
49、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50、 曹志强(吉林人参研究院总工程师)
51、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收载的2218首处方中,含人参的处方为509首。清代许多中医中药典籍里,都把人参放在第1页第1味药的位置,人参成为“中药之王”。
52、这首诗比喻恰当,对仗韵脚严谨,把作者当时的伤感之情在短短的四句诗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作者具有相当高的汉语功底。也反映出《诗经》在高句骊的影响。
53、所有与人参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人参喜阴,忌强光和高温,喜欢生长在椴树下面,因为阳光透过椴树叶形成散光,不会直射到人参叶面上,俗称“花达阳”;
54、有人说,一天服用3g人参,一个月即可患“滥用人参综合征”。此等说未听说有谁得过“滥用人参综合征”法有点危言耸听,恐吓那些胆小如鼠者。笔者曾调查上海人不下几十位,从“滥用人参综合征”这个名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系教授西格尔博士首先使用的。他对133名因长期大量服用人参而引起病状的人做了病情分析、归纳其病情表现为“血压升高(眩晕)、失眠、晨泄、水肿、皮疹及精神忧郁或神经过敏,甚至精神分裂症、神经错乱、丧失自我尊严等”。这些人最少每日15g,持续服用一个多月,每人每月最低剂量达450g之多,都超过了中毒量,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康熙曰“顺时当用在权行”是完全正确的。再次,服参要考虑个人的身体素质。
55、五叶初成椵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名参鬼盖须难见,
56、其次,从剂量上考虑剂量是关键,不论什么药,出问题多数都在剂量上。
57、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号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骊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58、我们会再度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
59、今人对于椴树的喜爱,则要等到开花时节。我国北方所产的辽椴、蒙椴、紫椴等种类,植株茂密,花繁蜜浓。蜂农赶在椴树开花时日,所制得的蜂蜜称作“椴树蜜”,又称“吉林白蜜”醇厚香浓,乃各类蜂蜜中之最佳品。
60、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61、以诗的形式来表现人们对野山参的生长习性的认识
62、明朝创立者朱元璋宣布15个不征之国,则标志着中国正式承认了东亚其他国家作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存在,而不再试图将其纳入中国的一体统治之中。
63、感情的真挚性,实践的长期性和创作的即兴性。
64、经历王建高丽与李氏朝鲜时期而发展成为现代韩国的。理解韩国历史要注意区分两个要点。其王氏高丽区别于高句骊,前者是朝鲜半岛南部三韩民族建立的古国,后者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古国。其李氏朝鲜区别于“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李氏朝鲜原由古新罗国和王氏高丽国发展而来,而“朝鲜”二字原为汉语词汇。这一名称被用来称呼朝鲜半岛国家,始于明太祖对朝鲜半岛李氏王朝的赐名。同为“朝鲜”,但两者的民族构成与历史归属都是不同的,“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属于中国历史体系,而李氏朝鲜是韩国古代史的一部分。古代高句骊曾占据过古朝鲜的领土,但古朝鲜为中华古国,所以高句骊仍为中国东北古国,以区别于三韩民族建立的王氏高丽。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高句骊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骊族为主。高句骊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骊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句骊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骊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成员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65、来源| 孙卫东(吉林人参研究院人参文化研究室主任)
66、在赐李成桂国号“朝鲜”后,朱元璋说的也很明确:“朕视高丽不止一弹丸,僻处一隅,风俗殊异,得人不足以广众,得地不足以广疆,历代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衅端,初非中国好土地而欲吞并也。”(《明太祖实录》卷225)”
67、近几年,有些人夏令进补人参,是否顺时以动呢?回答也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