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公平待遇的诗句(精选63条)
形容不公平待遇的诗句
1、 苏文忠《雪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盖道家以两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也。近日王阮亭《山水图》诗“长林巨壑来畏隹”,“畏隹”,山阜貌。又《送陶季》诗“中冠支离三百颗”,“中冠”,荔子也。又《赐金园图》诗“龙公鸾尾啸烟雨,鹿角鼠须饱霜霰”,“龙公”,松也;“鸾尾”,竹也;“鹿角”,墨也;“鼠须”,笔也。
2、 明费经虞《雅论》“用事”下引陈氏云:“用事之法,有正用者,故事与题相同是也;反用者,故事与题相反也;借用者,故事与题绝不相类,以一端相近而借之也;暗用者,用故事之语而不显其名迹,此善用事者也;泛用者,取稗官小说、俗语戏谈、异端鄙事为证也。凡用事但可用其事意,而以新意融化。”
3、 “望帝”句的出处更多,如汉代扬雄的《蜀王本纪》(《太平御览·羽族部四》引)、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引《本蜀论》等。据说战国时期蜀国君王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沧海”句,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蓝田”句盖亦有所本。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记有唐人戴叔伦“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话,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亦记此事,作“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戴早于李商隐。
4、(漫画小诗词)已经出了123期,点下面的链接可以回看全部(上下滑动查看):
5、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6、 《尚书·禹贡》记载禹治理洪水后,“岛夷”之民“厥包橘柚”,把包好的橘柚敬献给禹。《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大禹治水说:“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草之泽),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亦正合于首句“禹庙空山里”的实况。
7、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8、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9、 这种用典由于只借用了原典的语意而且经过了较大的改造,原典与杜诗的主题不相同,所以给人一种似用典非用典的感觉。
10、家长在给孩子讲完了之后,还可以提问孩子,进行互动哦。
11、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自身困境的抱怨之中,而是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12、 沈氏的话虽是就词而言,但与诗也有共同之理。代语多是以修饰形容比拟之词代事物本身,如《南齐书·孔稚珪传》记孔把蛙鸣比拟为“两部鼓吹”(有坐、立两部乐队演奏的音乐,颇有气势),后人诗中就有用“两部鼓吹”代蛙鸣的。如陆游《久雨排闷》:“老盆浊酒且复醉,两部鼓吹方施行。”
13、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
14、对此,“打工诗人”自身其实也清楚:再苦的劳动本身,也不是艺术。简单的陈述,只能传达出社会学意义上的疼痛与不平。而只有艺术化的体验,才能更深地打动人们,包括打动更加遥远的后人。
15、这句话的意思是: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16、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诗中是劝友人相信自己的命运,不必去求卜问筮。
17、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18、三是替人代言式。现实书写的诗歌中,有的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有的使用第三人称“他们”、“他”、“她”,还有些使用第二人称“你”、“你们”,这些人称中,有的诗人是书写自己的亲身感受、经历,但有的诗人则是为他人代言,即使以“我”“我们”的口吻书写,亦大都不是作者自己,而是虚拟的身份和角色,是为他人代言。如黄芳的《所以你要惩罚我》,诗中的“我”其实不是洪灾的亲历者,不是孩子的妈妈,但诗人以“我”的虚拟口吻为洪灾中死去的孩子们的妈妈代言,替失去孩子的妈妈们诉说内心的悲痛。打工诗歌中许多诗人成为“打工群体”的代言人,他们以“我们”写诗,如辛酉《我们这些“鸟人”》:“我们这些居无定所的人/我们这些四海为家的人/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我们这些漂泊的人//我们这些黄土地养大的人/又以生活的名义/背叛了黄土地的人/我们这些打拼在城市的人/却屡遭排斥的外来人/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却被称为农民的人/我们这些奔波在季节里的人。/我们这些像候鸟一样的人/我们这些———‘鸟’人”,为打工者群体描画了一幅“鸟人像”。许强则更直接“为几千万打工者立碑”(《为几千万打工者立碑》)“他们”、“他”、“她”则是明显地为他人代言。
19、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20、 诗与现实的关系长期困扰着诗人,一直是诗歌领域纠缠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新世纪以来,诗界、学界对诗与现实的关系重新投注了热切的目光,打工诗歌、底层写作、草根诗歌、地震诗歌、灾难写作等书写现实的诗歌热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重返现实”、“回归现实”、“介入现实”的呼声亦是此起彼伏,使诗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成为新世纪诗歌的话语焦点。但笔者认为,在新世纪书写现实的写作热潮与呼声中,诗歌界表面热闹非凡,但其实,诗正处于被现实绑架的状态。怎样绑架?如何松绑?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21、 如“庄生”句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22、出处:出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23、 《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居”“诸”在《柏舟》中本是语气词,高适诗中用为“日月”的代语。
24、译文:坏人喜欢花言巧语,献媚巧言,没有仁义,行得不正却苟且得利。
25、 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只垂青白风,凛凛自贻厥。
26、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27、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称赞此二句是“杜用事入化处”。他说:“然不作用事看,则古庙之荒凉,画壁之飞动,亦更无人可著语。此老杜千古绝技,未易追也。”这也就是宋人刘攽《中山诗话》所说的“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或如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所说:“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
28、“浪淘风簸”的意思是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29、 这种对比,由这一典故的反用而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可以这样说,反用典故的修辞效果主要就在于衬托和对比,有时它比正用典故含有更深刻的内容。
30、辛弃疾的《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则表现了友情的另一面:
31、 与用典近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是“代语”的运用。
32、 唐彦谦《长陵》: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又《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唐彦谦诗中以“三尺”代剑,以“一抔”代墓土。
33、 但代语所侧重的并非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是重在指称。
34、 代语是以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在诗中则多是以比较具体、形象、新颖、生动的字眼代替通常的说法。从稽古这一角度看,不少代语也可以说是一种用典,故前人亦多以用典视之。
35、让我们看看,诗人面对不如意的时候,到底怀揣着怎样乐观积极的心态吧?
36、 挦扯此等语有数病:非注不明,病一;替身字,病二;用古太痕,病三;颇近纤巧,病四;有损诗品,病五;有意卖弄腹笥,病六;与郝参军“娵隅跃清池”无异,病七。自应以不用为高。
37、释义:春天,农夫把一粒粒种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各地的土地都被农夫耕种,再无闲置的田地,可仍然有种田的人因为粮食被官府征去而被饿死。
38、 《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三辅黄图》卷一:“长安霸城门,其色青,故曰青门。秦东陵侯邵平隐居于此,种瓜五色。”
39、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沁园春·恨》郑板桥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40、白话文释义: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41、 用典就是在诗中运用典故,亦即引用古人的言论或事迹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文心雕龙·事类》就是专门讨论用典的。用典在古典诗文论著中也称“用事”或“使事”。
42、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
43、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上千首,但我始终钟情《问刘十九》。寥寥二十字,全是大白话,可谓是“妇孺都解”也,然则言浅情深。在风雪欲来的夜晚,白居易备好了新酿的酒,烧热了小火炉,把屋子弄得暖暖的,盛情邀请朋友前来共饮。一起唠唠嗑,喝喝酒,这本是很普通的生活场景,可不知道为什么,仍旧充满诗情画意。
44、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代语,这是割裂古语中的词语或熟语,用上下文里的其他词语代替所指称的词语。
45、 至于“借用”,诚如《雅论》所引,典故与诗的主题有相似又不相似之处。
46、元稹听闻好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很是震惊。自己本来也是被贬的境况,身体又不太好,好友如此,他内心无比悲苦,连寻常的景物都变得凄风苦雨,残灯无焰。正因为感同身受,元稹挥笔写下这首诗寄给好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而白居易在收到元稹的诗后,也非常感动。元稹对于白居易被贬一事十分忧心,认为他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许是联想到自己,更觉同病相怜。不因对方落难而嫌弃,而是真切为他担忧,患难见真情,于官场中实属难得。
47、 又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五柳”指陶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王维诗中借用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和事,加以改造。《论语》上并未说“接舆醉”,且本是“歌而过孔子”;诗里却说他“狂歌五柳前”,以此来表现自己和裴迪的旷达不拘。
48、看完了诗句后,小朋友能想象出诗句里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画面吗?
49、白居易除了刘十九这位好友,还有一位挚友元稹。他俩经常诗词唱和,互通书信,志同道合,世称“元白”。两人在彼此生命中都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会在睡梦中见到对方,梦不到的时候还会写诗哭诉,可见情谊之深非旁人能懂。
50、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如若觅得,则可以放开胸怀交往,真心实意相处,开心恣意畅饮,无拘无束聊天。唯有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我们才会真情流露,不用戴着面具,无须进行伪装。有啥说啥,说错了也无妨,正是这份坦诚,才显得真挚友情在复杂多变的人际社会中愈加珍贵。如《问刘十九》:
51、 而“啼猿数行泪”与“归雁几封书”却是虚写,与上面举到的杜甫《禹庙》中的“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具有实写性质不同。高适诗的上句是用来说明峡中荒凉,令人生悲,而悲哀者固然有被贬的李少府,也有因友人被贬僻远之地而感到悲伤的作者。下句用问句形式写出,实际上是说自己与友人遥相阻隔,难通音讯。
52、 如清张廷璐《南归》:“门为看山宁用杜?车还驾鹿不须悬。”用古人年七十“致仕”(从官场退归)悬车(将行车废置)的典故,这里反用,说自己还可以用车驾鹿游山,过归隐生活也不必悬车。
53、 反用典故有时还可产生推陈出新、别生机趣的效果。
54、 诗里巧妙地用了这几个不能不说是生僻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夏禹治水功绩的歌颂;同时,“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又形象地描绘出空山古庙里的典型景象。这就是“实用”。
55、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典故也非常之多。著名的《大禹治水》中,洪水泛滥的正是黄河流域;还有《望洋兴叹》《饮水思源》等说的都是黄河。
56、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57、 李商隐视为师友的刘蕡因被宦官嫉恨,贬柳州司户而卒。颔联上句用贾谊受朝臣排斥贬为长沙王太傅之事比喻刘的被贬,而下句却是反用西汉公孙弘的典故。
58、 “僻事”也是一种“死典”,施补华举到一个“死典活用”的例子:
59、黄河及其支流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华夏血脉,因此我们也愿意尊称黄河为“母亲河”。
60、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61、 又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把代语“绿”换为“叶”,“红”换为“花”,这诗也就大为减色了。
62、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