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对家人牵挂的诗句(精选51条)
张籍对家人牵挂的诗句
1、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2、——这是宋代王安石评价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乡愁诗时写下的,诗题中的张司业指的就是张籍,因为张籍在国子监司业的职位上工作过。
3、苏轼思念亡妻是“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与恋人分别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张籍写家书是“欲作家书意万重”,都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强烈的悲喜情绪一下涌上人的心头,一时倍感交集,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根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4、有的时候,有的人在梦里都见不到。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思而不得,真令人心疼。(张籍对家人牵挂的诗句)。
5、 《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7、张籍执笔写了一封家书。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他匆匆叫住,我要再看一遍,看我还有什么事忘记说了。
8、或许诗人拆开封口,抽出信纸,又提笔添写了几行字,或许诗人一个字也没有再添加,他或许只是反复地读了几遍而已。
9、在第一句看似简单又平凡的叙事中,其实蕴藏着恢弘的时间与空间。诗人开篇说的就是他在洛阳城里感受到了秋风,同时也把自己的游子身份投射到洛阳城的宏恢宏空间之中,进而反衬出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身影,渲染出诗人举目无亲的、没有归属感的凄清境遇。
10、秋风已经够让人思念的了,加上秋雨,加上芭蕉,它们似乎奏响了思念的协奏曲。在这淡淡的环境中,思念愈发绵长。
11、从《诗经》开始,诗歌便有赋、比、兴的传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类比,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12、尤其是这个“欲”字,将诗人提笔写家书时的意念和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的诗人思绪万千,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事要向家人倾诉,可偏偏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至此,家信难写,亲情无言,情真意切的游子情状出现在读者面前。
13、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4、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15、秋天,可能天生就是思念的时节。梧桐夜落,秋风细细,每一丝空气里,都渗透着思念的味道,每一片秋叶上,都书写着思念的篇章。
16、寒凉的秋意,激起了我的思念。我们总会在某一个场景下,想起一个人。
17、当长安城里扬起秋风时,长安城里的思妇纷纷想念边塞的丈夫。
18、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9、这两句既是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又是真切的行为举止,与其说是为了再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还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诗人内心的疑惑和担心。
20、多年之后,当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读到张籍的这首诗时,他被这种用平常口吻写诗却传达出强烈情感的手法深深触动,感慨地说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1、张籍此首诗先写秋风便是一种起兴,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秋风一来,让人想起了这一年的时间即将过去,又让人感受到了季节的过度,生命的消逝,大地的苍凉,更引发了在外游子倍感寂寞、思念亲人的愁情。
22、秋风提醒了诗人,要给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亲人写家书了,可是太长时间没见,一个人在外漂泊的这些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说,有太多的辛酸想要向家人倾诉,对家人也有太多的牵挂和担忧,一下子提笔,心中有千言万语涌现,却不知道从何下笔,从何说起?
23、一个美丽的女子,妆扮一新,穿着淡色的衣衫,梳着美丽的发髻,不知为何却皱起了眉。
24、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25、我们总是在孤独的时候,会想家,总是在秋风起时,想起家乡的亲人,那里是我们可以全身心放松的地方,那里是心灵的休憩之所。
26、一位东晋的名士,一位唐代的学子,不同的是他们的身份与错位的时空,相同的是都曾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27、洛阳城里,树叶早已枯黄,有几片急着想回到大地怀抱的树叶倏然飘落枝头,翩然坠地,亲吻着大地。远处的山上是层林尽染,为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天空中排成人字形的大雁舒缓悠扬地向着南边滑翔。
28、在张籍这首诗中,开篇的“见秋风”三字所交代的秋景,似乎一片空白,然而艺术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增加了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延续。点睛之笔的“见”字,同样是妙笔生花的运用,同样有着独特的艺术效果。
29、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
30、看到晴空,大雁归去,黄叶飘落,我的心,早就飞向你在的方向。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
31、繁华的大街小巷上行人如织,已有丝丝凉意的秋风拭过人们的脸颊,他们感到了秋的凉意,都匆匆地回家了。当秋风也拭过还在街道上徘徊的诗人的面庞和衣襟时,他被这丝丝寒意围绕着,一种没有归属感的孤独顿时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32、自你走后,满目凄凉。我们断了书信,该去哪里寻你,我亦不知。
33、还有一点相同的是跨越时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有这一点就足够了。东晋的张翰此时成为张籍异代相逢的知己,这怎能不让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与内心感叹呢?所以多年来积郁在他心头的思乡情,就再也抑制不住了。
34、张籍同时代诗人白居易评价此诗:“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35、又是一年秋到来,又是秋风萧瑟的时节了。落叶知秋,秋风是无形的,却是可以感知的,这是每个季节里不同的特征。
36、有人说,明月千里送相思。只要有思念在,不管相隔多远,你的情意也会到达。
37、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
38、多久没有回家了,梦到家里的时候,枕上总是相思泪。
39、张籍也是如此,漂泊洛阳多年,与家乡亲人间的沟通与联系就靠着一年不多的几封家书维系着,所以他说“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既承接了上一句中思亲的意味,又传达出了写信诉衷情的心理活动。
40、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趣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41、其实,诗人也并非没有写完这封信,既然已经把信封上了,就是一封完整的信了,其实就是自己的思乡情结在起作用,总觉得有话没有说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家书就是这样的言不尽意。
42、《渔家傲·寄仲高》;宋代:陆游;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43、“行人临发又开封”句,首先用“行人”照应上句的“匆匆”,将寓居洛阳,不能从容自如应对日常生活的窘迫情形刻画得逼真动人。
44、张籍千里迢迢来到洛阳求学,为的是有朝一日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然而这一年秋天,考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当诗人意兴阑珊地漫步街头时,一阵秋风拂过,秋风吹动着诗人的衣襟,他不禁感到了一丝凉意。
45、张籍无法做出像东晋名士张翰那样的选择,因为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他只能在洛阳继续生活学习,他能做的就是写一封家书来寄托思乡之情。
46、诗人这才感觉到自己的衣衫有点单薄了,往年这个时节,家里寄出的御寒衣物早就送到了,可是今年还没有送到,或许是在路上吧,诗人不由得这样思索起来。
47、就像在春天,和煦的春风吹过,可以绿遍大江南北,带来的是盎然的春色;但秋风和春风是不同的,秋风是萧瑟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也是“萧萧梧叶送寒声”的光景。
48、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释义: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9、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释义: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50、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