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迫切的心情的诗句(精选41条)
回家迫切的心情的诗句
1、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2、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内涵,我们再来品味这首诗,便会觉得其节奏和韵律实在是妙不可言。就节奏而言,诗歌的每一章先以三言的“殷其雷”起兴,节奏短促有力,与抒情主人公乍一听到远处隆隆声响时的惊愕之情相应,继之以“在南山之阳(侧、下)”,诗句一变而为五言,节奏舒徐悠长,其中隐含的是一个对声源与距离进行估摸与推测的心理过程。其后四句“何斯违斯?莫敢或遑(遑息、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则归于四言,其中有疑,有怨,有赞,有叹,有怜惜与疼爱,有勉励与劝慰,可谓百味杂陈,难述万一。
3、而从最自然的联想出发,人们由雷声最容易想到的便是“雨”。普通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雷声过后,往往会有雨泽下注。联系全诗的情境,这应该是居家守候的妇人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而作的一首诗,旷居日久的妇人渴念行役在外的丈夫归来,犹如久旱而盼望甘霖雨露,而雷声则正是降雨前常有的自然征兆。
4、释义:心儿就像一双相爱之人的情丝织成的网,中间有千万个情丝打成的结。(回家迫切的心情的诗句)。
5、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6、诗的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第五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7、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8、诗的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里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这里为了押韵,把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琳琅”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如各种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数量很多,质量很好。“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现代化,这种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说“永远告别了”。“土炕”是窑洞里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聊天。当年的共产d人、革命战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这里说“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d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这是“忘不了”,也不应该忘记的。
9、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骆宾王《帝京篇》
10、@所有人 物资紧缺,武汉东湖高新区需要您的支援
11、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12、 那个富丽堂皇灯红酒绿的城市,不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是一个挥洒汗水和泪水的拼搏者,我只是一个,为了完成爹娘对我的美好希望的奋斗者,更是一个艰难求生的匆匆过客。
13、百毒不侵的内心,往往会被一句简单的安慰打败;刀枪不入的伪装,常常在懂你人的面前彻底投降。
14、⑤振振:勤奋的样子。《毛传》训为“信厚”,亦通。
15、 家虽然陈旧偏远,那里有生我养我的老爸老妈,有我的兄弟姐妹,有我的乡邻乡亲,还有我儿时的记忆,有呼唤我乳名的亲戚长辈,更有我时刻牵挂的伙伴朋友,那里是我的根,是我的归途,是我最眷恋终生的家。
16、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17、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18、第六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这里说的延安当然是指延安精神。
19、释义:归心急迫,远梦悠结,落日时光,引发春愁。
20、“防疫控疫+复工复产”两不误 国家高新区这样干!
21、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22、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23、在这个特殊的情人节,一起感受最动人的诗句,送给心中最爱的ta,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24、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25、根据阅读经验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文有不少用雷声来形容车声的篇章。古代的马车通常为木制,减震效果不佳,行进时响声巨大,尤其是策马疾奔时,更是隆隆作响,其声如雷,因此古人常以雷声来状写车声,久而久之,“雷声”这一意象也便具有了指向“车驾”的暗示性。在阅读时,遇到“雷霆”意象,人们常会自然地联想到车轮的震响,尤其是在能给这一联想提供有力支持的语境中,更是如此。
26、《殷其雷》是《诗经·召南》的第八首诗,旧说虽亦多解,然主流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就是说,每章用以起兴的殷殷雷声,是天子王命和诸侯号令的喻象。在自然界,一旦春雷响动,万物便会由蛰伏状态而焕发出生机,物候为之一变,天地为之一新。以此比之于人事,则王命号令与应时而生的春雷一样,诸侯发布政令、施行教化于其国,则百姓莫不感发振奋,知其所当行,明其所当止,四境之内便晏然而安,翕然而治。全诗以南山传来的轰隆隆的雷声起兴,所咏赞的便是召南大夫为了发布与推行号令而四方奔走,为王事而辛劳,无片刻安闲。而其家人对他的这种辛劳,既欣慰,又心疼,于是便唱出了这首歌。
27、就外证而言,熟悉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人都知道,在古典诗文中,有一些意象已经固化为一种原型化的表达形式,而与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内容联系在一起,至于其具体情境中的真实方位或特定名称,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8、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刘禹锡《杨柳枝》
29、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30、小编:红豆,又名相思子,相思木所结之子,采的越多,就表示思念越多。虽然这首诗里的红豆象征友情,但历来被读者解读成恋人之间的情语。
31、③何斯违斯:斯,此,指示词。上一“斯”字指时候,下一“斯”字指地方。旧说上一“斯”字指人;或曰二“斯”字皆作语词(顾准)。二说亦通。违,离去。
32、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33、就韵律而言,诗歌每章的前四句采用了“交韵”的形式,即奇数句的三两句与偶数句的四两句分别押韵,朗读起来自然会产生一种前唱后和、回旋激荡的音韵效果,这不仅暗合了抒情主人公渴盼其思念之情能够得到回应的微妙心理,而且让诗歌富有绵延不绝的韵味。
34、然而今天读来,这样的理解似乎难以令人信服。何以“雷声”便是“召南大夫以王命施号令于四方”的象征呢?这不仅有些牵强附会,而且有损于诗歌的美感。
35、出处:语出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将陟 井陉 ,薄扫 白登 。北朔渴望,飞旌衡輣。” 明代文人何景明 《送夏少参之蜀》诗:“父老 三巴 应渴望,丈夫万里是奇游。”
36、释义:床帐之上垂着同心结,琼筵上飘来了阵阵苏合香。
37、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38、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黄鹂孤雁儿。——李群玉《赠琵琶妓》
39、另一个典型意象就是“东篱”,自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但凡文人词客要寻个清闲,一言不合便要去采菊,而其采菊之地无论在哪个方位,只要写在诗词中,其标配便是“东篱”,唐代诗人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是这样,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也是这样。
40、释义: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其中的情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