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订婚的诗句(精选45条)
古代关于订婚的诗句
1、关键词: 《诗经》;婚姻形式;制度;婚礼习俗;
2、端午节,古时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天中节”。古人认为,端午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正是阴阳消长变化的时期,对人们的“血肉盛衰”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这一节日也成为人们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每逢此日,人们便采艾蒿辟邪,用兰汤沐浴,然后饮菖蒲酒祛瘟除恶、强身健体。除此之外,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包粽子、划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6]黄元英.风俗视角与《诗经》的还原阐释[J].西安:唐都学刊.2001(1)(古代关于订婚的诗句)。
4、中国人饮酒,还创作出了许多名言警句,意味深长。如“酒外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四座了无尘事在,八方都为酒人开”“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这些警句借酒喻理,意在酒外,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5、 亲迎,是婚礼的核心,也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即新郎要亲自到女方家里迎娶,也表示对女方的尊敬和重视。《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描写了周代贵族用百辆车子亲迎的热闹壮观场面。而下层平民的迎娶是比较简单的,如在《卫风·氓》中的弃妇回忆自己出嫁时的情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场面是较为简单冷清的。
6、宋代,词的创作极为兴盛,诗歌也有所发展。苏轼就是以酒写诗、造词的名家。《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中的“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中的“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中的“愁客倦吟花以酒,佳人休唱日衔山”,《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这些诗词佳句,是作者借酒抒情的见证,是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7、古代每逢重大节日,全国的百姓都会家人团聚,准备丰盛的菜肴,举杯畅饮,这一习俗也延续至今。这里主要介绍春节、端午和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中人们的饮酒习俗。
8、 殷商时代,崇拜上天、敬俸神灵的风俗一直延续到《诗经》时代,占卜习俗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来经过逐渐演变,婚前占卜就演变成后世婚姻“六礼”中的“纳吉”一礼。诗经时代就有采草占筮的婚姻民俗。《卫风·氓》中女主人公就曾说过:“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氓这个青年用龟甲和蓍草来占卜,卦体上都是吉利的言辞,神灵暗示这桩婚姻是幸福美满的,于是女子就迫不及待地让男子拉走自己的嫁妆,他们的婚姻就是通过占卜决定的。
9、 这种制度在《诗经》中有所反映。《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体现了占卜和迎娶。《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回忆新婚的景况。《郑风·将仲子》“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描写了情人订婚后,女子仍怕人言可畏。《诗经》中还有对媒的描写。如《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周代的六礼与男女双方家族的关系密切,要有双方父母、媒人等一系列手续。
10、“壮行酒”,也称“送行酒”,一般是朋友远行时,为表达惜别之情而举办的酒宴。古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责任重大且危及生命的任务时,他们的长官也常常为他们斟上一杯壮行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11、 一夫一妻制实质是只对妇女而言而不是对男子。在周代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经济能力的差别,庶民或平民多实行一夫一妻制,而在周代的贵族男子中媵妾制更为流行。也就是说,周代的诸侯娶妻,多由妻子的妹妹或者侄女随嫁,这些女子称为“媵”。周代以后,媵制消亡,但妾制依然盛行。
12、 婚到一平慰向平,况兼佳耦自天成,迎亲吉日祈招我,共饮醇醪酒百罂。
13、 中国传统婚姻大事大致要经历说媒、相亲、过礼、择期、迎亲、拜堂、婚宴、闹房、回门等诸多步骤仪式。而《诗经》时代则表现为欢会、相恋、幽会、婚嫁仪式上。表面看似简略些,但实际上,上古的礼仪比今天还要讲究,而且更为繁琐。这里重点阐述婚嫁之礼仪。
14、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15、我国传统的酿酒业和饮酒习俗与传统文学相互结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酒与文学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许多诗人饮酒作诗,以诗歌酒;而每一种美酒背后的一连串美妙的传说故事,又成为了小说家们写作的素材;人们还借酒喻理,于是酒与警句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16、“交杯酒”是我国传统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唐代就已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宋代则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连,并绾成同心结一类的彩结,由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喝“交杯酒”的风俗在我国极为普遍,各地的风俗也有所不同。如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一般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给新婚夫妇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后,重新分为两盅,寓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后让新郎、新娘将酒喝完,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围观的人群争抢。
17、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18、《红楼梦》中几乎全书都贯穿着酒,从第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七回,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有60多处。书中所写酒分为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三大类,所提及的各种酒的名目多达二三十种,如年节酒、贺喜酒、祝寿酒、生日酒、待客酒、接风酒、赏花酒、赏月酒、赏舞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等。书中还将饮酒与文学艺术联系在一起,在饮宴中行雅令、俗令,击鼓传花,既活跃了气氛,也体现出各种酒礼和酒俗。
19、[3]杨伯峻:上海古籍出版社,.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515-516
20、祝你们百年琴瑟、百年偕老、花好月圆、福禄鸳鸯、天缘巧合。
21、中国人在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以及遇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时都会举办相应的饮酒活动。如春节喝“年酒”,端午节喝“菖蒲酒”,重阳节喝“菊花酒”,结婚时喝“喜酒”“交杯酒”,孩子满月喝“满月酒”,取名喝“寄名酒”,出门远行时喝“送行酒”,创办事业时喝“开业酒”,老人祝寿喝“寿酒”。无论喝哪种酒,大家都会尽情畅饮,免不了“家家扶得醉人归”。
22、在我国的诗词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酒的身影。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以酒为主题的诗篇。《诗经·大雅·既醉》中说:“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意思是说君子应当醉而不失态,醉而不损德,这应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酒德的论述。
23、在古代的许多小说名著中也有很多有关于酒的描写,如《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周瑜装醉使蒋干中计”,《水浒传》中的“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武松醉打蒋门神”“杨雄醉骂潘巧云”“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因酒而起,因酒而生。
24、 在这一时段成婚不是无缘由的:周代的婚姻六礼,都是以雁为礼物,所以也限制了婚礼的季节。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包括:
25、 周代之前,盛行抢婚制度。“婚”这个字通“昏”,就来源于黄昏或者夜晚的抢婚。抢婚风俗,《诗经》中已有记载。周公制定了男女婚嫁须经过媒娉的婚礼制度,从而终结了抢婚的野蛮风俗,把男女婚姻大事纳入了文明规范,这对中国社会走向文明起了巨大作用。
26、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27、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28、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29、“回门酒”是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则要设宴款待。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则回到自己家中。
30、酒的兴奋功能,常常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创作出优秀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诗人都因饮酒写诗为文,而流下千古美名。如著名的“饮中八仙”就是唐代嗜酒好仙的8位学者名人,包括李白、贺知章、汝阳王李班、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如同我国名目繁多的美酒一样,诗人们写出的诗,也是千家风味、万种情调。尤其是唐宋时期,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成为了我国酒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
31、有关婚姻的饮酒习俗,包括订婚时的“会亲酒”,南方用于女子陪嫁的“女儿酒”,婚礼上的“喜酒”"交杯酒”,以及婚后的“回门酒”等。
32、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33、 关于成婚的年龄,也和统治者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春秋时代战乱频仍,政府就鼓励大量生产人口,因此男女结婚的年龄可能会大大提前。《诗经》时代的成婚年龄,我们可以认定是男子在20岁至30岁之间,女子的成婚年龄在15岁至23岁之间。关于结婚的时令,《荀子·大略》说道:“霜降逆女,冰伴杀内”。可以看出,嫁娶时间多半是在秋末至春初的季节。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时桃花盛开,说明其时应该是仲春。班固《白虎通义·嫁娶》中,“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王风·丘中有麻》每节的首句,都是“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麻”、“麦”、“李”三物都是秋初的农作物,可知婚期应该在秋季。
34、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35、 周代指定周礼,因此在成婚的年龄、成婚的季节方面的礼仪也随之产生了。男子在20岁,女子15岁举行成年礼。举行过成年礼,就意味着长大成人,有了谈婚论嫁的资格。
36、“会亲酒”是订婚时所设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男女双方订下婚姻契约,此后双方都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37、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婚恋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这些诗在《大雅》和《颂》里一首也没有,《小雅》里也很少,几乎全在《国风》里,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这些反映婚姻恋爱的诗篇数量多,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既有反映男女执著的相亲相爱、爱慕相思的,如《秦风。蒹葭》;也有反映女子出嫁,男子迎亲的热闹场面,如《召南。雀巢》;也有表现夫妻温情缱绻的幸福婚姻的,如《郑风。女曰鸡鸣》;也有表现婚姻不幸、妇女被弃的弃妇诗,如《卫风。氓》。
38、酒业的生产状况也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汉武帝时期国家实行对酒的专卖政策,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也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徭役及其他赋税有关,有时甚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酒而产生的巨大利润,还常常成为国家与商贾富豪及民众之间矛盾激化的根源。
39、饮菊花酒的习俗,在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就已有记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至迟在汉代已经形成。记录西汉杂史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就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汉代以后,重阳节登高饮酒之风盛行不衰。南北朝时,宋孝武帝刘骏未即位以前,就曾于重阳节登项羽的“戏马台”饮酒。唐代诗人王勃,曾于重阳节登滕王阁参加宴饮,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杜甫在其《九日五首》中说:“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可见他即使身患疾病,仍没有忘记重阳节登高饮酒。这一习俗直到明清时期仍然十分盛行,清代的《蓟州志》就记载:“重阳,制花糕,饮菊酒,携觞登高。”
40、(6)亲迎。到婚期,新郎乘黑漆车亲往女家迎娶。
41、[4]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2
42、可以说,酒启发了文人创作的灵感,文学则记叙了酒的灵动之力。酒不仅满足人生理上的陶醉,也满足人精神上的追求,寄托了文人微妙的情感。
43、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44、古代“春节”又称“元日”“端日”,它是新一年的开始。因此,自古以来春节就极受人们的重视,是所有节日中最为隆重、热闹的一个。这一天,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把酒欢度、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