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生病的诗句(精选79条)

2024-02-04 15:53:53

古代关于生病的诗句

1、病中只自悲龙具,世上何人识羽袍。——陆龟蒙

2、从来诗苦人消瘦,乞与幽窗富锦囊。——出自宋·赵长卿《鹧鸪天》(古代关于生病的诗句)。

3、活动是吹笙,形容是消瘦。——出自宋·无名氏《如梦令》

4、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代: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白话文释义: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6、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释义:凡是医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聪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洁淳朴的,不能够相信。

7、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出自唐代:李煜《病中感怀》

8、原诗: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9、白话文释义: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0、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释义:要有救人的志向,学习要多方面的学习,不能看不起其他人。

11、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释义: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12、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出自唐代:卢纶《逢病军人》

13、不过现在很多人弘法方式,倒是学习基督教的弘法方式,也是掀起大面积学佛法知识的风气。学佛法知识是好,但一定要有修道的生命体验。没有体验,单单靠知识的累积和传达,佛法就会灭亡,最后变成一种理论而已。那是很可怜的。

14、可惜玉肌肤,消瘦成慵懒。——出自唐·张泌《生查子》

15、消瘦不胜寒,独立江南路。——出自宋·杨冠卿《生查子》

16、暴躁的脾气很可能是心脏病的导火索或是前兆。一些心脏病患者的早期症状是脾气越来越差,容易生气。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正是高危人群。

17、出处:唐代陆龟蒙《袭美将以绿罽为赠因成四韵》

18、出处:唐代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

19、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黄帝内经》释义: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20、病中只自悲龙具,世上何人识羽袍。——陆龟蒙

21、现在研究古人,研究经典,一遇到研究,都落入大脑的分别念。都不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智慧。你就去体验,体验了,才能切入古人的境界。这样子才是你生命中真实的东西。

22、女性经常紧张、发脾气容易发生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后,身体的所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生殖系统和激素的关系最密切,激素紊乱,容易导致靶器官的病变。子宫肌瘤的发生就是由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引起的。女性本身比男人更感性,所以应该更要保持心情愉悦,少生气,才能健康。

23、原诗:猎猎风声万马奔,我方愁绝坐黄昏。了无鼠辈窥厨冷,顾有狸奴同席温。静里顿能除妄想,病中还欲寄空门。四时鼎鼎催人老,篱菊销香梅返魂。

24、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释义:只要是医生,凡是有人请求,不管有多远都一定要去救人。

25、白话文释义: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26、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出自唐·宋之问《相和歌辞·江南曲》

27、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出自唐·薛涛《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

28、人们常说“生气伤肝”,愤怒爆发,伤害肝脏,但如果是忍,则会导致肝气郁结。研究表明,肝脏中存在丰富的交感神经,愤怒和悲伤会让血压异常,导致肝细胞缺血,使得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变差。

29、惆怅近来消瘦尽,泪珠时傍枕函流。——出自唐·张祜《病宫人》

30、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1、白话文释义: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深夜鼎中弥漫着药香,早晨醒来发现髭须斑白。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谁能替我去求问佛祖?

32、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出自唐代:卢纶《逢病军人》白话文释义: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3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34、译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35、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出自元·马致远《四块玉》

36、悲欢尽梦里,玉骨从消瘦。——出自宋·谭宣子《侧犯》

37、佛法的智慧,是生命的东西。生命是宏观的。知识不同,知识越讲越细,越来越微观,所以名相就越来越多。很多人学佛很多年,越学习越痛苦,因为他通通在研究名相上,这就变成了知识。当佛法变成知识以后,佛法的修道本质也失去了。

38、原文:双鱼迢递到江滨,伤感南陵旧主人。万里朝台劳寄梦, 十年侯国阻趋尘。寻知乱后尝辞禄,共喜闲来得养神。 时见齐山敬亭客,不堪戎马战征频。 曾逐旌旗过板桥,世途多难竟蓬飘。步兵校尉辞公府, 车骑将军忆本朝。醉里旧游还历历,病中衰鬓奈萧。 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39、怜底众生病,餐尝略不厌。——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0、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病起书怀》

41、何妨甚消瘦,却称苦修行。——出自唐·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庭竹》

42、唐朝时,福建出了雪峰义存大师,他开悟是受他师兄岩头禅师的点拨。雪峰禅师早年也研究经教,都看别人怎么开悟,然后去研究。研究了好几年,没有悟入。很苦恼。有次他跟岩头禅师去湖南找师父,路上都很精进打坐。而岩头禅师到了就睡觉。雪峰禅师就抱怨说,你怎么不精进。岩头禅师就说,你天天坐着,一板一眼的,像个土地神,只会迷惑愚夫愚妇。雪峰禅师就说,我没有悟入,在参古人开悟的诗句。岩头禅师说,古人开悟的诗句跟你没有关系。雪峰禅师就问,那要怎么样?岩头禅师说,要从你心里流露出来的,才能铺天盖地。雪峰禅师听了这句话,就开悟了。

43、大病初起,精神困倦,画堂里落花满地,使我平添了几许愁绪。凋零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坠落到石阶上,如簌簌而落的胭脂泪,让人心碎。

44、白话文释义: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深夜鼎中弥漫着药香,早晨醒来发现髭须斑白。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谁能替我去求问佛祖?

45、知识和智慧的区别还是挺大的。知识可以说属于大脑层面,智慧属于生命层面。以前人读书,先读“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生命的教育,告诉人本性是善的。现在人读书差别很大,拿着车子、飞机、动物图片给小孩子去认。这其实属于知识,是技能方面,很聪明代表智商高,但生命层面的,应该归于慧商的部分。

46、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47、白话文释义:病后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48、百法驱驰百年寿,五劳消瘦五株松。——出自唐·徐凝《伤画松道芬上人》

49、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科学违背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到科学越宏观,或者越微观时,人就越迷茫。这个迷茫从医学上就可以看出来。现在人生病,就去从微观上检查,确认到癌细胞,或者细菌的层次。但人类依旧很无奈,你根本去除不了癌细胞和细菌。其实,不要去除它们,它们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叫天人合一。因为我们和环境对立,和体内的细菌都对立。现在科学发现越多,人越迷茫。因为失去了整体性。

50、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代: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1、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出自唐代:李煜《病中感怀》白话文释义: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深夜鼎中弥漫着药香,早晨醒来发现髭须斑白。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谁能替我去求问佛祖?

52、所以你停留在每天都听经,那是别人的境界,跟你没有关系。你好好去念经,背经,然后去寺院体验,你就有生命感悟,那才是你的。学佛要多去寺院,丛林中的一套生活方式很好,你要去体验。但修行也要看福报了,现在的在家人很少有修行这个福报了。

53、“医道微也,非绝欲无私,通神于微妙之乡。”——清·王士雄《潜斋医话·医鉴》释义:医德并不难,只要摒弃自己的私欲,就可以学习到什么是医德。

54、养生要培养出平和的心态,一般人并不注意这个心态,一旦出现问题,便急躁不安,甚至大发脾气。石剑久有一首养生诗:“性急匆匆惹事端,但凡为事要心宽。他将言语生嗔怒,我把情怀作世观。我与闲心聋与耳,任其巧舌说千般。贤人闲慎感烦恼,忍字常常着眼观。”说的就是平常有了宽松的心态,事临就能静心分析,不是以急应急,乱了分寸。

55、以前人读书,人人要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两本书里头就是生命教育,告诉人们要行善积德,尊重生命,就是告诉读书人最基本要遵循的道德。现在人对生命的尊重太少,包括研究生物学的,把青蛙拿来做实验。这是不尊重生命。第二种是不尊重自然。以前人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都不敢污染它。现在人什么都不怕,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破坏环境的。现在的科学,让人不尊重自然。为什么?现在科学违背了天人合一的道理。把人和大自然对立起来,我们一味的想要征服自然。而古人不这么认为,尤其是中国传统就认为,人和地球是合一的,和宇宙星球是合一的。乃至整个大银河系都是合一的。是同一个生命体。道家就有这个生命表法方式。

56、白话文释义: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57、原文: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58、受病有浅深,使药有重轻。度其浅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轻重,锱铢不可偏。——宋·史堪《史载之方》释义:生病有严重和轻之分,用药有多少之分,这个判断和用药的多少不能够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59、胃的好坏和情绪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当人们心情愉快时,他们的胃口会大大增加;如果他们心情不好,就吃不下饭,所以,经常听人们说:“还是什么饭呀,气都气饱了”。

60、要谈修道体验,禅宗,丛林的生活,参禅打坐,诵经等,这就是很好的修道体验。我看很多年轻人只会积累知识,而不知道去体验,就为他们感到可惜。据说,耶稣当年有去印度学佛,回来后,创造了信仰上帝的宗教,是学习佛教净土宗的。而且早期的基督教也是有修道传统的,但后来因为西方人根性不足,修道传统就丢了,就变成知识,乃至戒律的传达。根据基督教修法,属于人间福报,也可以到天上。但无法了生死。

61、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出自唐代:卢纶《逢病军人》

62、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出自唐代:李煜《病中感怀》

63、最怜新燕识风流,只为春寒消瘦损。——出自宋·高观国《玉楼春》

64、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写了一首对人们养生具有颇大的启迪价值的哲理诗,其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现代人吃东西不计后果,越是珍稀的动物越要吃,越是没人吃过的东西越想吃,这样难免会疾病缠身;遇到大喜的事兴奋过度,也会招致病患;有了病才治疗,那只能在治“已病”,而会养生的人则设法治“未病”,预防为主,养生的战略则高一筹。

65、许多人可能会心生疑问,这可能吗?人真的能被气死吗?还别说,“气死”一点也不夸张,还真的有人是被气死的。容易生气、愤怒整天处在心情不好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健康。生气就像是人体的一场“大地震”,气在心情,伤在身体。

66、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病起书怀》

67、《点绛唇·病起恹恹》是宋代大臣韩琦的词作。此词通过对作者刚刚病愈后徘徊香径时所见所感的描述,抒发了作者悼惜春光将尽残花凋落、感伤年华流逝与怀人不见的惘怅和哀愁之情。全词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暗寄时事身世之慨,笔锋婉妙,情韵幽深。

68、比如古人认为,人的五脏对应金木水火土五个星球,二十八个脊椎骨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甚至整个生命体和宇宙是合一的。从小来看,人体的血液和地球的水是一体的。像长江黄河,就是中国的大动脉。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水坝,强迫性的把水拦住,其实是破坏水的生机,这也是违背天人合一。

69、天下宗教中,只有佛教和道教属于修行的宗教,当然,印度教好像也有些修道的性质。但本质上还是不能跟佛教相比。最没有修道性质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这个教派的传教方式,很简单,就是你信就好了,同时传播的方式,就是靠知识传播。把上帝的旨意传达下去就好,你照做就行。所以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播是靠知识来传播的,像上学一样,毕业了,你就可以了。但佛教不同,佛法是要有生命体验,你要去修道的。

70、白话文释义: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71、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代: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白话文释义:病后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72、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出自唐·宋之问《江南曲》

73、将养生放在劳务中,不失为一法。不用刻意去追求养生,而在规律的活动中,自然地达到了养生的目的。古代诗人陆游,活了86岁,曾有《扫地诗》一首说;“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常奴,亦以平气血。按摩与引导,虽善却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是说扫地可活动筋骨,方便易做,一天中常动笤帚,是健身的法宝。古代医书《保生要录》提倡人宜经常劳动,又不可过分劳累,“养生者,术要小劳,无至大疲,水流则清,滞则夸。”“手足不时曲伸,两臂如挽弓,手臂前后左右摆动”的扫地之类“小劳”,陆游认为其较之“按摩”“牵引”之类,省事又有效,是很有见识的。

74、苏东坡重视以食疗养生,在苏诗中,有一些记述他自做饮食,煎药疗疾的情景。“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东坡把自煮的菜羹自名为东坡羹。其法以菘菜、蔓菁、荠菜等洗净后下菜汤中,加入生米为糁,放入少量生姜,羹烂可食。不用鱼肉五味,而自然甘美可口,可以止咳祛痰,发散表寒。

75、白话文释义:病后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76、养护身心就像从事其他事情一样,须注意适度,“不及”和“过之”均达不到目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的《孙真人卫生歌》中有首诗道:“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弱太损损则绝。”从心、神、形、气四个方面强调不可“太过”“太费”。人体内部心、神、气、形是相互关联、“相因而立”,不可损其一的。“太过”“太费”了,就会损伤,以至完竭。故要遇到事情,宜适可而止,不可深思过度。

77、“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元·王好古《此事难知·序》释义:学医就是一种修道,要救人的命,而修自己的德。

78、原诗:三径风霜利若刀,襜褕吹断罥蓬蒿。病中只自悲龙具, 世上何人识羽袍。狐貉近怀珠履贵,薜萝遥羡白巾高。 陈王轻暖如相遗,免致衰荷效广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代关于舞蹈的诗句(精选2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