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咏月的诗句(精选31条)
古代人咏月的诗句
1、 明月楼台横白露,顷贪欢,不记来时路。怪底惊魂飞不去,秋声触碎芭蕉树。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3、冯兰,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江西提学副使、按察司副使。一首《松月轩》抒发了壮士应当月下悬宝剑、化苍龙的雄心大志:
4、月亮不但能帮助人们超越地理空间的限制,也能超越时间的限制。我们无缘与古人面谈相聚、分享他们的经历,然而,通过诵读这些优美的咏月诗词,观赏着这轮曾照过那些古人的月亮,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体悟他们当时的生活和情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又何尝不是莫大的幸福呢?(古代人咏月的诗句)。
5、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蘋 通:苹)
6、白居易把月亮称作“玉环”,陆游则称其为“冰轮”,苏东坡把月亮比喻成美丽的“婵娟”。另外,在诗词歌赋中还有称月亮为:“玉钩”、“宝镜”、“银台”、“金盘”等等。
7、戎昱说得好:“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8、冯江的《菩萨蛮·月夜思亲》写出了戍边将士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结:
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0、李白的《静夜思》大概是最著名的见月思乡诗了。
11、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欲素 一作:如素)
12、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冯”,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中华冯氏网”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冯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冯氏文化,传播冯氏正能量。
13、此外,他的《醉花间》《菩萨蛮》等词作,无处不是对月伤怀。“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声随幽怨绝,空断澄霜月。月影下重檐,轻风花满帘。”
14、名不见经传的湖南湘潭诗人冯绍霖 ,清末一首《听月诗》,一个“听”字,状写出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
15、杜牧心目中的长安月是:“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天朝大国的慷慨气魄,用月亮来表现。
16、宋代高僧枯木法成也作有以月为内容的诗歌:“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18、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把相思的美人比喻作月亮:“可怜楼上月徘徊,映照离人梳妆台。”
19、另外,咏月在其表现手法上也多种多样,有以月志地,如:“瑶台月”、“关山月”、“胡天月”、“家乡月”、“陇中月”等等;有以月示时,如“晓月”、“子月”、“汉月”、“春月”、“秋月”等等;有以拟人拟物,如“邀明月”,“多情只有春庭月”,“月如霜”、“月如水”、“月如盘”等等。在其描写形状、色彩、运动、温度等方式上更是不胜枚举。
20、月出照兮,佼人燎(liǎo)兮,舒夭绍兮。劳心惨(zào)兮!
21、月亮看得多了,月亮的传说也多,广寒宫啊,桂花树啊,嫦娥吴刚等等,诗人们厌倦了人世间的纷扰,也常在诗歌中寄托奔月求仙之意。
22、陈子龙也说:“只有今宵满三清光应是到凉州。”
23、曾任台湾知府的山东汉子冯协一(1661-1737),在台湾任内写下《中秋》一诗,怀念远在大陆的亲人:
24、冯氏的咏月诗词,不独对秋月的吟咏,亦有对柳月、荷月与腊月的歌颂。如冯子振的《月梅》、冯恺章的《新月透纱窗》、冯煦的《霓裳中序第 孤舟夜泊》、冯尽善的《元宵灯节》、冯允秀的《冬夜》、冯城的《浔阳望月图》、冯鑑的《九里栅同友人看月》、冯体婧的《捣练子·咏月》、冯震东的《五指捧月》、冯锡镛的《对月作》、冯兰亭的《龙门浩月》、冯恩江的《壶中天·避乱江中舟次对月》、冯廷琯的《破山寺月夜》、冯兰贞的《浪淘沙·月夜忆绮女》、冯钤的《云门山夜坐》、冯炳的《月夜泊姚江闻笛》等等。
2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26、李商隐对嫦娥最关心,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又说“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他的想法跟李白有点像,怀疑神仙生活太过无聊,连宠物也没有好日子过,所以嫦娥应该为当初奔月的行为而感到懊悔。
27、冯明玠,天启二年(1622)进士,四年(1624)任澄海知县,后擢山西监察御史,巡按山西。崇祯元年(1628)任广东道御史。一闕《蝶恋花·清泉沁月》表达了心“比冰壶彻”的清正廉明:
28、在历朝历代中,要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咏月诗数量最多,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表达了诗人远在他乡那种浪漫天真的个性和寂寞时的浓浓思乡之情。
29、山西代州冯光宿,乾隆六年(1743)官贵州黔西知州,任上曾有《龙潭映月》诗:
30、张若虚这一问,奠定了他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的基础。不知月亮从何而来,也不知月亮在等待何人,任凭时光流逝、物换人非,月亮却默默无语,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