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菖蒲的诗句(精选63条)

2024-02-04 16:04:06

古人描写菖蒲的诗句

1、《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古人描写菖蒲的诗句)。

2、《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郑刚中《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

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5、北宋诗人梅尧臣《五月五日》,也用沉痛的语气,描述了楚国人对屈原不容于朝廷,备受奸佞谗谤中伤的不幸遭遇的无奈和哀伤,只能通过采取向江里抛洒粽米,划动船舟这样小民们能尽微薄之力的方式,来驱赶试图啃噬屈原遗体的蛟龙罢了。

6、全诗悲伤无聊的意境,颇受后人讥讽。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众多老年人心态的真实写照?毕竟,象苏轼那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老人,还是寥寥可数的。何况,面临着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朝廷权贵争权夺利、宦官擅权、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社会现实,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未来命运的担忧,又还有什么节日,能让已经通透世间风情的诗人,再有愉悦和激情呢?

7、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

8、  意有感,因效介庵体为赋,且以菖蒲绿名之。——辛弃疾《归朝欢·山下千林花太俗》

9、《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0、唐宋时期,端午节俗丰富多彩,既有传承自华夏古俗,也有源于异域的风情,更有时人的新颖创造。丰富多彩、内涵隽永的节俗活动,激发了诗人词人们创作灵感和热情。他们撰作出一首首传诵千古的诗词佳篇。其中,既有诗人词人们运用写实的手法,对端午节时凭吊和讴歌屈原,吃粽子,悬艾草,饮雄黄酒,佩戴“长命缕”,以祛邪祈福,及龙舟竞渡等主要节俗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给后人留下一幅幅端午节俗的生动画面。使人读之,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11、薰风散雾。帘幕清无暑。萱草径,荷花坞。幽香浮几席,秀色侵庭庑。微雨过,绿杨枝上珠成缕。双燕飞还语。似庆良辰遇。酾美酒,烹肥羜。何妨饮且醉,共作斑衣舞。人竞报,蟠桃已实君知否。——出自宋朝王之道《千秋岁?伯母刘氏生日》

12、《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 邹浩

13、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紫芝峰下》

14、屈原是战国晚期楚国贵族,他忠君爱国、志行高洁的情操,为世人传颂、景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绝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自投泪罗江而死。悼念屈原,也成为端午节起源的主流观点之一。唐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们,也创作出一首首讴歌屈原、抨击奸佞的端午诗词。

15、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16、在整个蜀山之行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感叹山上风景的同时,也别忽略山顶的小美好。确实可能是我体力的原因,在攀爬蜀山的后期,其实有一点跟不上疏老师的节奏了,所以我印象更深的还是山脚下的景色。路边正在开花的香樟树,还有笔直高耸的水杉树,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到了大蜀山脚下,我们见到了一片蓝色的海洋,疏老师介绍说,这就是德国国花矢车菊,一片葱郁的绿色中点缀着几点蓝紫色,显得十分有意境。

17、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18、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19、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20、《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2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2、 刘晓慧:《唐代诗人笔下的端午节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3、众聚于湖畔,相与看于湖中。其名菹草,似水中沚。箭立于涘,其名蒲草。疏师即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而揣古意。白星点点绕于其周者,刺槐也。而古之诗者所谈,皆国槐,今难见,却觉可叹。缘道前行,而多树傍,相嵌其间,亦紧然不紊,师悉以指为吾所闻也。仰头瞻视,珊瑚树者,枝叶冥蒙也;柳棉者,生于枝上而浮于空中也;水杉者,凌霄巨木也,自为活化石也。垂眸俯视,苜蓿者碧叶琳琅,石楠者红叶如火。梅杏之别,甚是趣味。其中亦有吾所识,说与疏师,疏师笑应,自觉有所习就。鸟鸣相映,循声望去,乃黑领噪鹛与珠颈斑鸠也,或栖于树,其声哀而为转,或盘于空,其音低而相连。虽不及永叔之乐,亦通自然之理,不输也。

24、这些端午饮食、佩饰礼俗,在唐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创作的诗词中,也有大量的体现。唐代诗人和凝《宫词百首》曰:“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将端午节中,粽子、艾草、五色丝线等几大重要节日元素,用寥寥28字,传神地描画出来。

25、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以诗感慨屈原所受的冤屈。

26、南宋词人刘克庄也撰作《贺新郎·端午》,描绘出端午节时石榴花盛开,人们佩戴艾虎等辟邪饰品,人山人海观赏龙舟竞渡的热闹景象。

27、  君爱菖蒲花,妾感苦寒竹。——乔知之《杂曲歌辞·定情篇》

28、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9、《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0、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31、  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梅尧臣《游隐静山》

32、《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3、  人言菖蒲非一种,上品九节通仙灵。——谢枋得《菖蒲歌》

34、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人生抱负的南宋爱国大臣文天祥,在端午日接到朋友寄来的一支艾草后,心有感触,决意不顾时代悬远,山海辽阔,也要仿效屈原那样,“丹心照夙昔”。

3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6、赏析: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全词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37、《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8、唐代诗人文秀撰作的《端午》诗,一面点明端午节的起源,一面抒发诗人对忠臣遭到奸佞陷害,昏君错待而冤死的愤懑之情:

39、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方回《午节》

40、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李贺《大堤曲》

41、乘坐118路公交车到达香樟站,整个空气中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正如站台的名字描写的那样,周围种满了香樟树,在路上投下了光影的虚斑。香樟站正对着一大片水域,早晨从水面上吹来的风凉凉的。水中开着黄黄的小花,疏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黄菖蒲花,中国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菖蒲的诗句,它虽然小小的,并不高大,却长得很直,我想这就是古代文人热衷于描写它的原因吧。但疏老师告诉我们本土的菖蒲是天南星科的,而外来植物黄菖蒲是鸢尾科的。

42、  上渚茭叶白,下溆菖蒲青。——姚燮《初夏即事二章·其二》

43、  呼童摘取菖蒲叶,验到秋来白露团。——唐寅《画盆石菖蒲》

44、也有诗人词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或讴歌屈原壮怀激烈、舍生取义的豪迈气概;或悲伤忠贞被奸佞诬陷致死;或决意追踪先烈宁死不屈的精神,为国为民,不惜粉身碎骨。唐诗宋词中蕴含的志向高洁、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精神气概,必将“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45、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6、  薜荔裁衣安可被,菖蒲结带岂堪垂。——吴兆《秦淮斗草篇》

47、  淹留五月菖蒲酒,荏苒良宵苜蓿盘。——胡直《忆昔行寄陈廷评南京初唐体》

48、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

49、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50、木作 | 博物馆 | 图书馆 | 亲子农场

51、  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辛弃疾《归朝欢·山下千林花太俗》

52、  未必菖蒲花,只向石城生。——曹邺《代罗敷诮使君》

53、吾众循上坡而去,复行数百步,遂至蜀山之巅,自阶俯瞰,山势壮丽嶙峋,山下树木楼房隐于烟雾朦胧之中,明灭可见,更倚山巅看城市,茫茫平地皆云烟,蜀山不高,风景别好。旁立一石,上刻大蜀山抗战记,吾伫而观之,不禁动容,嗟夫!缅英数典,景仰烈传。英烈大义,义薄云天。英豪数万,声震中华五岳;皖中豪杰,严惩恶魔匪患。将帏帅帐,岂惧风雪;经天纬地,共济时艰。是谓蜀山苍苍,肥水泱泱,日寇侵华,占我庐阳。同仇敌忾,浴血重光,创伤铭记,共谱华章矣!又见大蜀山阵地构筑纪念塔,“昭和拾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开工,四月十七日竣工”,倭寇之心,其自可诛,吾辈更当自强而为崛起而为。

54、  洗眼菖蒲水,轻身枸杞根。——释文珦《幽处·幽处绝烦喧》

55、春游 | 采茶 | 学区房 | 书店 | 出游地

56、小学划片 | 探校 | 成都建筑故事 | 孩子撒谎

57、相比较而言,唐玄宗李隆基一则因身为帝皇,自带雍容华贵的心态和气象;一则因亲手开创唐朝最鼎盛的“开元盛世”,心得意满之情,不觉跃然笔端:“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

58、不觉已至大蜀山麓,游人甚多,盖皆来赏春色矣。旭日高照,树影斑驳,觉微风拂面,甚是怡人。周花草遍地,可爱者甚蕃,诸如何首乌、二月兰此类,师笑曰吾至百花园中。湛蓝娇羸,香气沁脾,矢车菊间衬于花林。虚谨谦和,为喀戎所尚,花如其人,盖自可知矣。闻疏师教诲,花环既得,破难降厄,为普鲁士威廉一世所赐。其旁马尾松所缠是为络石,其茎赤褐,似娇儿孱抱。又见一物,叶如鸟喙,疏师唤曰:野老鹳草。窃衣乃诗之所叙,又即楚辞蘮蒘,丛刺遍生,如窃我衣,今得其见,恰与古人相交,不枉此行也。是故,不学古语,何以得称?

59、赏析: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60、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元稹《寄赠薛涛》

61、  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王贞白《送友人南归》

62、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人描写菜园的诗句(精选35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