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心静的诗句(精选39条)

2024-02-04 16:07:10

古人描写心静的诗句

1、临水之地也是古人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月下、水边乘凉,这种由外而内的凉意让人沉醉,燥热也自然退去。

2、面对如此火热,古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这一点在古诗里也描绘得形象传神。白天在树荫下纳凉是普遍办法,因为夏日的主要热源是灼热的阳光。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四》中说:“我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门前五巨樟,枝叶龙蛇舞。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如果进入高大浓密的树林中,就更“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了。避暑的“最高境界”还是唐代白居易在《消暑》中说的,“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简言之,就是“虚室,心静”――虚室利心静,心静自然凉。魏晋的嵇康更绝,在《养生论》中把“心理避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求“常有冰雪在心”。试想,心静再加上想象人在冰雪环境中,焉能不凉?

3、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俗话说“夏练三伏”,小暑正是学飞的大好时光,老鹰会带着小鹰进行捕食的“实战演习”。

4、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古人认为,春生夏长皆得益于风的温厚。小暑时节,上苍的温厚达到了极致,天气的温热也达到了极致。天气已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唐代诗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6、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黄鳝最为滋补味美。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7、当然写夏热既可以从正面来写,也可以从侧面来烘托,如《水浒》里那首著名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不仅唱出农民的苦楚与不平,还通过野田禾稻半枯焦的情景写出了夏日如火烤大地的炎热程度,读来形象可感。写炎夏最有名的还有苏东坡的《洞天歌》,起首三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尤为传神,尽管仍只是“天之舒长,人之安闲”。他还提醒:“全词也只是这三句好。前两句写人,至于写夏景,第三句真绝了。”“绝”就“绝”在无一字写“大热”,“大热”仍无处不在。“在神不在迹”,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境界。

8、进入三伏天的乌海,酷暑难耐,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带凉意属性的诗词治愈一下了。

9、“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品尝新米。

10、重磅消息!刚刚,“台风可视化分析专栏”服务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线!

11、北宋诗人梅尧臣对“心静自然凉”还有另一种看法,从下面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静自然凉”也是要根据地点的。

12、古人有许多消暑纳凉的法子,有的直接躺在山间青石上,有的依赖于井水中冰过的西瓜,有的坚信心静自然凉。今天带来了一些描写古人如何消暑的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1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14、每年7月6~8日,太阳位于黄经105°时是小暑节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就要结束,即为出梅。而7月11日入“头伏”,即将面临盛夏“大热”。

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小暑时节容易发生中暑,要做好防暑工作,外出要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17、古人有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小暑”谓,何难之有?倏忽温风至,良辰循流光而凝。庭院清荷香,美景在窗外肆意。入山驱溽暑,赏心赖灵蝉悦耳。心静自然凉,乐事为半日清闲。

18、古人写夏热,也有一字传神、妙不可言的,如杜甫的《夏夜叹》中的句子“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这里的“毒”既写出了夏热难熬、身体炎热如火烤的情形,也写出了夏热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影响。宋人王令在《暑旱苦热》一诗中写道:“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他另有一首《暑热思风》:“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力卷雨来无岁旱,吹尽云去放天高。”诗人因“赤热”而思风及由此平添的忧时济世之情呼之欲出,可谓胸怀天下,心系民生。

19、夏天虽然暑气蒸人,但好在也算是花果成熟的季节,古人可以安享其带来的乐趣和快意。

20、天热时人们喜欢吃冰淇淋、雪糕,喝冰镇饮品,也有人喜欢冲凉水澡。这些都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21、正式获批!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成为首批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23、古时候没有风扇和空调,那时的人夏天会更不好过,但他们也感到热,只是说法与今人比起来显得不落俗套、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生动传神。我国夏热,古诗词中咏苦热的内容丰富,可分为闷热流汗、高温环境和物象比喻几种。

24、夏日夜间,热得让人无法安眠。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之余聒噪的虫鸣。打开门窗,在月色中站一会儿。那份清凉也能感染到你。

25、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2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7、当然,除了阴凉处、河边,还需要古人常说的精神层面——“心静自然凉”。

28、小暑时节,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将开启“上蒸下煮”的盛夏大热模式。“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此时节,宜纳凉,但要小心过度贪凉伤身;宜安睡,避免过度劳累心力衰竭;宜静心,不疾不徐,忌怒忌躁,谨防“情绪中暑”。

29、因为夏天火热,所以出汗是必然的事。唐范登《六月》中说:“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晋程季明《拒客诗》中说:“摇扇手都酸,流汗正滂沱。”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一》中说:“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汗流得如“浆”,如“泼”,如“滂沱”,当然很热了。那么,古人又如何形容挥汗如雨的高温环境呢?宋代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是通过周围事物在大热天中的状态来描写苦热的典型:“大热燥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古诗中咏苦热最叫绝的要数宋代范成大和唐代王维了。范成大在《秋前风雨顿凉》中说:“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他怕热怕得连加速衰老都不顾,但求苦热天快过去。王维在《苦热》一诗中竟然想“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30、小暑节气中我们迎来了头伏,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入伏第一天,我国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形似元宝,取“元宝藏福”之意。

31、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32、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消化道疾病频发。所以,这一节气饮食要注意卫生,不可贪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3、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是热浪翻滚的中伏时节,在清幽寂静的佛寺,因为没有俗世间杂念的羁绊,凉爽气息迎面而来,不必到北方酣饮避暑,在寺庙里品上一杯清茗就能乐而忘返。

34、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35、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3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37、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家家晒红绿”(除闰月情况)。“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如果天气晴好,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选择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六月初还是古时文人的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38、小暑时节,热不由己,但处处皆可纳凉意。沉李浮瓜,凉衫冰藕,荷风送香,竹林觅萤,江楼对月,苍山揽风,枕书而眠,席地而坐,不疾不徐,不烦不燥,过好小暑,方显智慧。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人描写手的诗句(精选26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