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为虚的诗句(精选62条)

2024-02-04 16:52:57

化实为虚的诗句

1、对同一杨柳,两位诗人褒贬相悖;对同一明月,两位诗人毁誉迥然。诗人这些表面上相龃龉的诗句,实质上并不矛盾。须知诗歌创作乃是“郁情欲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沈德潜《说诗晬语》)。阅读鉴赏诗歌不必苦牵文义或锱铢细较,那样只能得其皮毛,却无法领略诗境的精妙了。

2、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化实为虚的诗句)。

3、诗歌的语言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同于散文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讲究形象、追求凝练。自古以来,我国诗人就有“炼字”的传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就是最生动的写照。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是诗人的共同追求。法国文学家勒尔韦迪在《关于诗的思考》中说:“一个词(运用得不好)就足以把一首最美的诗给葬送了。”在教学中,我们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抓住这些精练的的字词,引导学生咀嚼揣摩,便可以欣赏到诗歌的语言之美,进而触摸到诗人情感之弦。

4、有的诗歌追求欢快的节奏,那么,诗句中就会尽量不用虚词。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四句:(化实为虚的诗句)。

5、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6、——在刘禹锡笔下,杨柳是如此多情:它们列队于长安道旁,袅袅依依地为行人送行话别;而在韦庄笔下,杨柳却最为无情,只顾染柳烟浓,却掉头不顾沧桑巨变,因而遭到诗人的抱怨,詈之为“无情”。杨柳的生长本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诗人不过是移情入景的借题发挥罢了。前者托物言志,抒世态炎凉之感;后者借物抒怀,发兴亡盛衰之叹。

7、是不是觉得节奏快了很多?是不是觉得特别生硬?而原诗就像妈妈推动着摇篮,一边摇啊摇,一边唱啊唱,那是一种多么舒服和惬意的感觉!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9、今日关注|诗境泰斗,旧体巨擘——读聂绀弩诗札记(谭汝为)

10、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如果想就这个问题继续探究一下,可以让孩子们把这四句诗重新排一排,看看怎样排也是可以的,怎样排就绝对不行。学生排一排、读一读,读一读、排一排,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押韵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后再读诗歌就会对诗歌的韵脚格外敏感。

12、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13、诗苑漫游,于采英拾翠、探幽揽胜之时,常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同样的风光景物、生活事件、历史典实,却可以引起诗人们迥然相异,甚至截然相反的思绪或感情。这样就出现了不少境同而情异、理殊而趣谐的作品。但这类似乎矛盾对立的一组诗作,有时却蕴含着相通相生的实质,用句俏皮的话说,就是“貌离神合”。

14、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15、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16、一见能倾产,虚怀只爱才。—— 唐 · 杜甫《李盐铁二首》

17、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8、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

19、以上诗例,“愁苦”都幻化成有形之物,即为化虚为实手法之体现。

20、由舟船载不动愁苦,发展到马驮不动,车载不下,如:

21、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

22、诗人更多地是取譬设喻,通过新颖、奇妙的比喻来书写内心的各种愁苦,如杜甫《奉先咏怀》结尾:

23、今天小编要想大家介绍的是苏轼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后的两首诗歌。当时苏轼任翰林学士,与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李世南善画,作“秋景平远”图,诗人当即为其画题了二首七绝:

24、  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25、    这三首孝心诗词,相当经典,每句都是游子的心声,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26、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首二句"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

27、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8、这一天晚饭后,那几朵花骨朵在暖色的灯光下悄悄地开放了。不知是谁洞察了先机,“呀”地叫出了声,我们全家便一起围在它的旁边,嗅着她的芳香。满屋都是它清新淡雅的香气,无处不在,似乎也在我们的心底。那夜的温度刚刚好,家里的人一个不缺,父母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分享着我们小时候的故事,我们在栀子花的周围玩闹着。温馨,温暖,清雅的栀子花开出甜美的诗。(化实为虚,耐人寻味)

29、   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30、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野水参差落涨痕”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疏林欹倒出霜根"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相应,构成秋象。

31、诗歌的音韵美,除了表现在押韵上,还体现在节奏上。诗人艾青在《诗的形式问题》里说:“诗必须有韵律,这种韵律,在自由诗里,偏重于整首诗内在的旋律和节奏。”朱光潜先生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诗、乐、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诗歌里的节奏,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的和谐一致。

32、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33、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

34、七绝的写法,一般是前二句叙写事物,后二句抒发情思。第一首诗虽全章在题咏秋景画,仍于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物,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发挥想象,表现出人的情感,画景之外,情调悠扬,极耐人寻味。

35、再比如《听听,秋的声音》一诗中的“抖”,用得无比传神。“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一个“抖”字,让我们立即想到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黄叶纷纷飘落的动人情景。大树在秋风中,本来是被动的,但是这个“抖”却化被动为主动,是他顽皮地跟大家做个游戏,故意把这些黄叶从自己身上抖落下来,让黄叶们发出美妙的声音……瞧,这一切都那么符合儿童的心理!

36、每周试玉(210)|嘉宾(江合友王海亮肖三羊)

37、进一步思考,我们如果将“南泥湾”和“杨家岭”也换成双音节词,让诗句更加整齐,大家感觉怎么样?更好了吗?不!这样一改,不仅缺少了变化,而且显得过于平淡。如果将前后两行诗句交换一下位置呢?更是不行,因为气势随着节奏逐渐减弱,这与诗人情绪的抒发是背道而驰的。大家看,诗歌的节奏就是这么神奇!

38、病绕梅花酒不空。齿牙牢在莫欺翁。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冰作骨,玉为容。当年宫额鬓云松。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

39、同样的,我们如果把文中的三个“啦”改为“了”,学生会发现这样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啦”有押韵的功效,同时还表现了雪花带给小朋友特别惊喜、快乐的心情,“了”却没有。

40、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41、三四“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两句,再在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这两句展现的画面是,一舟棹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问道:

42、无穷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苏轼)

43、小楼谭诗|(读诗心解之四)简约与繁复(谭汝为)

44、将“愁苦”比作城池城门,比作能煮能燃之物,写成推不走、躲不开的精灵。宋人徐俯《卜算子》词云:

45、小楼谭诗|(读诗心解之三)时间与空间(谭汝为)

46、   50句迎新诗词,最适合过年发朋友圈,赶紧收藏

47、《童年的水墨画》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拟物、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动人的童年生活场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多么新奇的表达!诗句将溪水变作了能工巧匠,而他的本领更强于真正的人,染布染丝巾不在话下,毕竟那是实物,但“人影”你抓得着吗?可是溪水却有这个本领!奇!“笑声”居然也可以蹦跳?当然不可能!这只是人的借代。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垂钓者或者旁观的小伙伴在大鱼被钓上来后无比兴奋的模样!如果删去此借代手法,实话实说,感觉如何?索然无味!“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两排银牙”是谁?代指那个刚刚钻入水中又从别处冒出来的小伙伴——也就是前面的那个“水葫芦”!为什么用“两排银牙”来代替他?因为此时,他最开心、最得意、笑得最灿烂!他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得意?他一定干了什么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至于什么事情,大家就自己去尽情想象吧!

48、   唐朝这位诗人有一首有名的诗,本是爱情悲剧,却成一段佳话!

49、(描述“我”的生活环境——开阔、明亮、雅致,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50、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51、正如艾青先生在他的《诗论》中所说:“音乐性必须和感情结合在一起.因此,各种不同的情绪,应该由各种不同的声调来表现。只有和情绪相结合的韵律,才是活的韵律。”所以,我们关注诗歌的节奏,其实也就是在关注诗歌的感情、诗人的情绪,因为优秀的诗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5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53、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孝友)

54、奶奶身量不高,年轻时因为生病吃药,胖了,每天的活不少,手上有很多茧子,但圆圆的脸上写满温和,眼里永远藏着笑。(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善良、乐观)奶奶做主厨,我负责“摇桂花”。摇下的桂花放在白瓷盘里,朵朵晶莹。雪白的米粉,被奶奶装进一个小小的木器具里,上面点缀桂花三两点,放进蒸笼里,没过多久,一块块桂花糕就成了。(制作过程,简洁、明了,富有诗意)吃在嘴里,热乎乎的甜,软乎乎的香,能把心都酥化了。(寥寥数语,特征鲜明,表意充分,桂花糕的热“热”、“软”、“香”、“甜”样样俱全)我一直觉得,只有奶奶做的桂花糕,才最好吃。糕里不仅有香味绵延的桂花,还有奶奶绵延不断的爱。绵软,清甜,奶奶的桂花糕吟着幸福的诗。(富于想象,耐人品味)

55、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56、愁苦无远不至,无隙亦入。另外,诗人把愁苦比拟为一个有形的物体,例如:

5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58、“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59、上一期,我们着重谈了诗歌学习中的“化虚为实”,这一期我们接着谈一谈“返实为虚”。

60、这两首诗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枝干同想象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内涵,情味深长。苏轼才气横溢,情调高远,其诗善于驰骋神思,翻空出奇。其题风景画诗无论长篇短章,都能不停滞于物象,常从生活联想中蔚发奇思,丰富了画的意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61、在我的房间里,书桌放在了一扇很大的窗子下,窗外是一小片茂密的林子。窗台上放了几盆绿色的植物,在我拿起书本坐在桌前读书的时候,抬起头就可以看见窗外的景象,尤其是春天的时候。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化用诗句写景的句子(精选6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