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条关于茶的俗语或诗句(精选70条)
写两条关于茶的俗语或诗句
1、为什么这奔过来、跑过去的游戏偏偏要以“救国”为名?会不会跟当年“抗战救国”的宣传教育有关呢?也许吧。
2、入夜之后,街面上相当清静。与这清静相和谐的是由远及近的摇铃声“叮,叮,叮叮……”摇铃告诉人们,卖“霜条”的来了。(写两条关于茶的俗语或诗句)。
3、“远远的街灯明了”,漳州小城许多地方的夜生活拉开了帷幕:
4、 若论诗词与民间文学联姻的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估计要属竹枝词了。竹枝词受到很早就流行于巴楚的民间歌谣的影响,有着浓郁的民歌风味,它是诗词与民歌成功联姻的范例之一。竹枝词“自唐代始见诸文字,其平易朴实的风格逐渐受到文人的认可,仿拟者纷至沓来,在明、清直到近代曾普及于诗界,成为诗歌文学中的‘爆款’,不但题材得以拓展,作者亦摩肩接踵,官绅士子、诗人词家屡见竹枝词传世……”(引自姚泉名《楚丝微觉竹枝高》)
5、清源种茶公司在泉州城设有门市部,除销售清源茶外,还贩运武夷岩茶。它以“宋树”为名,精制高档样茶,选送美国人在菲律宾举办的“嘉年华会”(商品展销会),得到金质奖章。后来,用这作为商业广告,所以泉州清源茶在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名声响亮。
6、 除以上三类作品外,不得不说说五句谣的首创者田昌令先生自己的作品。2012年,田先生出版《五句新谣》,该书收集了作者的371首五句谣作品。十年之后的2022年,田先生拟出版《五句新谣(续集)》,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十年创作的329首五句谣作品。这两部作品集表明:作者不仅是五句谣这种文学体裁的首创者、倡导者、推动者,更是对五句谣进行自觉、长期、有意识地创作的坚定实践者。
7、 有继承才有创新。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田昌令先生的《五句新谣(续集)》,与传统五句子民歌之间,依然存在着藕断丝连的联系。对五句子民歌的创作手法的借鉴,即是这种联系之一。
8、马御斌,笔名秦汉,“螳螂文学社”成员,1998年生于甘肃礼县,现就读于礼县第一中学
9、用现在的眼光看,“呛脚鸡”是多么有益于身心健康而又简单易行的游戏,相信,只要认真去寻找,一定还能找到现代版的“呛脚鸡”游戏。
10、说来也怪,大热天的,又一小盅一小盅地喝那热乎乎的“小盅仔茶”,看似不科学,其实呀,泡“小盅仔茶”,讲究的是那份闲情与淡定。正应“心静自然凉”的道理。
11、冲关者左冲右突,把关者严防死守。长大以后方才明白,“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早在儿时玩的“走关”游戏里已经娴熟运用。
12、几星小红点时明时暗,路灯虽昏黄,但白色的烟雾飘然升起,而后很快散去还是看得分明,那是吸烟者在吞云吐雾。那时还没有吸“二手烟”的说法,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吸烟者的态度比较宽容,鲜少有人去责备吸烟者。
13、1957年,政府为安置部分归国华侨,在清源洞设立“华侨茶园”,这是清源农场的前身,当时茶叶年产量才11斤。1958年,就是老林到清源农场上班那年,“华侨茶园”又改为“茶果社”。
14、 略举二首,桐城歌的风味,于此可见一斑。
15、“1980年前后,清源茶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量超过200担干茶,相当于8万多斤啊!”说起以前清源茶的辉煌,老林的话语里带着激动,他举起右手伸出4根手指,比划着说要4斤以上的茶青才能制成1斤的干茶。
16、何融融说,那时,清源茶数量虽不多,但人们已经普遍认为制茶能手能对茶叶的品质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而不是数量的多少,强调“炒揉得法,人定胜天”。
17、2005年,由福建省茗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创建“泉州市清源茗山生态茶果场”(现更名为泉州市茗山生态茶园有限公司,简称“茗山茶村”),复耕百年古茶园,至此,消失多年的千年古茶“复活了”,源远流长的清源茶文化得以传承及发展。如今,清源山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福建省级、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8、蔡襄微颌会意,不厌其烦地开导说:“茶之真香,在于本色纯正,方为大众所共赏。入贡之品,取媚巧以迎合,并非茶道之正宗。”他接着又说,“今本官来到泉郡,于清源茶之选载品种与采制之法,愿与本山僧众,共致力焉。务在行远则名扬,重在品高则誉起。否则,以入贡为佳,而生民不赏,亦何所取乎?”
19、 笔者以为,在学习和创作五句谣的道路上,从俗到雅,是“入”的过程;从雅到俗,是“出”的过程。“入”的过程,是将散漫自由予以约束规整,类似于将散兵游勇收编入正规军;而“出”的过程,则是正规军反过来向散兵游勇学习灵活机动的打法,是正规军进行自我反思、自我革新、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过程。好比学书法,长期临贴,大量读贴,力求临得形似神似,这是“入”的过程;纳百家之长,采众体之精,成一己之体,这是“出”的过程。无论是书法,还是诗词,这两个过程,虽然漫长而痛苦,它却是每一位有追求的作者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0、下了班,放了学的大人、小孩,这时大体都吃过晚饭洗了澡。于是乎,大人们提着一把竹椅子,摇着扇步到街面纳凉来了--大蒲扇、鹅毛扇、咸草扇、折叠纸扇,但更多的是竹篾编的扇。这扇呀,用处大着呢!既可以摇来凉风,驱赶蚊虫,倘若身旁哪一位小毛孩不安分,还可以用扇敲他一家伙。真是一扇在手,逍遥自在。
21、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享受每一刻。
22、 五句子还广泛应用夸张、比拟、谐音、顶针、反衬、问答等多种表现手法,五句谣中对此也多有借鉴。比如,《吟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尾声:“健康健美见功夫”,句中“见”与“健”同音,一个七字句中(jiàn)音出现三次,这种音韵上的“重复”,读起来铿锵有力,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另比如,《弄孙随笔》其二十一:“祖随孙乐烦忧少,孙倚祖怀情趣浓”,句中“祖”与“孙”交替出现,恰似祖孙双方难舍难分,在各自的心目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作者孙绕膝前的天伦之乐、喜悦之情,表现得更加充分。
23、如果你想对这句话进行回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24、 田昌令先生首创的五句谣,同样是诗词与民间文学“五句子山歌”的联姻。五句子山歌是传统民歌中的一种特殊样式,流传久远,其源起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它长期流行于楚文化区域和与其相邻的巴文化区域;环绕长江三峡的鄂、渝、湘交界地区,是五句子民歌流传的密集区之一。
25、就像读一些歌颂疫情的诗,或者溜须拍马的俗语
26、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清联……每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它们所选择的文学形式各不相同。这个嬗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学形式不断继承和发展、不断突破和创新、不断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
27、在1989年,晋江地区农场比赛时,清源茶获得全地区的“茗花茶第一名”。
28、 创新如果失败,人们会选择性遗忘你此前艰辛付出所取得的成绩,而指责你鲁莽、轻率、狂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关注的只是结果,他们并不关心你作决定时的勇气、无数次尝试的曲折、苦苦寻觅探索的艰难。
29、 重字是五句子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鸭嘴没有鸡嘴尖,哥口没有妹口甜”;“脚穿花鞋花上走,手拿花扇搧花人,花上加花爱死人”,从重一个字到重多个字不等。《五句新谣(续集)》的作品多处借鉴这一表现手法,使用比较多的是在单句句内重字。比如,《东游纪兴》其七:“形何古朴质何秀?横看雕花竖看联”;《清江画廊采风》其五:“仙露仙风养仙草,仙山仙构迓仙台”;《五房岭村精准扶贫见闻》其十:“出人出力出良策,拨物拨钱拨信心”;《冻死民工僵尸成问号》:“问暖问寒谁问我,问天问地问公卿”等。
30、“呛脚鸡”对男孩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难,可就是很少有男孩参与这项游戏。你和一帮小女孩在一起玩“呛脚鸡”,让同伴们看见了,就会送给你一个“软母仔”的称呼。什么是“软母仔”,说白了就是缺乏阳刚之气的男人,没了阳刚之气,还算是男孩吗?所以呀,“呛脚鸡”几乎成了小女孩专有的游戏。
31、一提起蔡襄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洛阳桥是他主持建造的,历代名人诗篇、题记、神话,以及小说、戏曲的演唱,多用此为题材。而“蔡襄品论清源茶”的故事,却被洛阳桥的丰功伟绩淹没,变得鲜为人知。
32、在街面上划两条相距大约80厘米的平行线,这便算是一关,间隔五六米再划相同的两条线算是第二关,依次划出第第第五关……人数多了,多划几个关便是,人数少了,少划几个关。游戏的人分成“把关”的,“冲关”的两拨。把关者站在两条平行线里,张开双臂,死活不让冲关者通过。只要在冲关者冲关时,你的手触碰到冲关者身体的任一部位,冲关者便算是“挂了”。等所有的冲关者全“挂了”,守关的一方就可以欢呼胜利。于是攻守互换,重新开始。倘若冲关者中,有一个人冲过所有关口,欢呼胜利的换成了冲关者一方。游戏规则很简单,但由于没有裁判,所以争执也是常有的事。明明是碰到冲关者的后背,可冲关者硬说没有;或者承认被捉到了,但反诉你出了线,违规不算数。好在双方都比较宽容大度,游戏嘛,不必太过计较,守关者认为,就算过了我这一关,下一关你准被抓住,这叫“搞晓卖过关”(手段不正当,终究过不了关)。冲关者会说,“搞晓,让你抓着了,别人你抓不着”,大有“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英雄气概。
33、后来,人们在白龙潭附近重新挖一口井,取名为“龙井”。老林说,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原先白龙潭的位置还往外渗水,可见这里水源丰富。
34、要是小伙伴之中,有谁的家长给买了一支“霜条”,大伙儿羡慕的目光立马聚焦到“霜条”和持有者的唇齿交汇的部位。看着那位幸福的小伙伴小心地将“霜条”搁在双唇之间,轻轻吮了一下,又让“霜条”探入嘴里一小半,似乎也品尝到“霜条”的丝丝凉气与香甜,要不你咂吧着小嘴干嘛,舌尖在嘴唇上转悠个啥?当然要是最要好的伙伴,让你吮上一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那会儿,人们都很淳,聚焦在“霜条”上的目光,很澄澈,很单纯,只有羡慕,没有嫉妒。
35、近日,与儿时玩伴泡茶闲聊,说到“救国”,不曾想,座中竟无一人能说清楚“救国”游戏该是怎么个玩法。可叹呀,是不是儿时玩伴全都老了!只记得,游戏的人分成两队,各自以相距数十米或近百米的两根电线杆为“国”,设有专人,层层把守防卫。千方百计不让对方冲过来的人,触摸作为“国”的电线杆,如果让对方的人摸到“国”,则对方可以救走一个被俘的人。比赛着,看哪一方先把被俘的同伴全都救回去,“救国”行动便大功告成……究竟是不是这么个玩法,无奈大家都记忆模糊了。
36、 有一回,小舅舅给我买了这样的一支桃子。捏着小竹签,转一下,桃子切开口的部分散成一朵花,从外看,红的;从上往下看,白的;连成整体的桃尖,依然碧绿,煞是好看,拿在手里,久久舍不得下嘴。六十余年过去了,其间吃过中国的名桃,也吃过外国的桃子,却始终不曾再吃过那么好滋味的桃子。桃的香味,甘草的芬芳,又有甘草与糖水混和的醇厚香甜,脆脆的,在嘴里咀嚼起来,满嘴留香,临了临了,还能品出一丝苦涩。正是这一丝苦涩,把那份桃香留住,很久很久……
37、 五句谣的语言如何在“雅”与“俗”之间寻求兼顾和平衡?五句谣的表现题材是需要“收编”还是“扩编”?五句谣创作如何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五句谣在当代诗坛如何定位?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关注五句谣、喜欢五句谣、创作五句谣的人去思考、去探索。
38、众茶农闻言,顿觉失望,面面相觑。义波早知众人心意,希望清源茶能作为贡品,以提高其身价,于是代众人发言:“设使清源茶用‘社前’所采佳品,效仿武夷岩茶,微以龙脑和膏,以助其香,且赖太守之力,入贡御前,岂不幸哉!
39、生活在文化古城的幸运在于,举手投足之处,都可能有前人遗留下来的“宝贝”,比如说那一片叫做“宋树”的茶叶。这样的“宝贝”,是清源山历史人文的一部分,是刺桐港海丝文化的见证之作为后人的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40、且看“披椅”上,或坐或躺着的,大多是大婶,起码是大嫂级是女性,或是称得起阿公、阿叔的汉子。街坊邻里,忙完了一天的活计,难得聚在一起,享受休闲时光。说说话,拉拉呱,不也是一种放松,一种休息,一种消遣吗?于是,家长里短,市井新闻,闲话趣事自然而然全都端到“披椅”阵交流,然后,第二天便广为流传。那些生活较为自在的主妇,时常会用夸奖的语气和写在脸上的满足感,埋怨自己的丈夫是如何如何地不顾家,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如何地淘气……这类话呀,往往是需要反着听的。反正谁也不傻,都听得明白。赞许几句,不管由衷而发,或是言不由衷都没关系,因为如此一来,说的人心里美滋滋的,听的人送个顺水人情,毕竟邻里和气,和气生财的道理大家都懂。
41、 除此之外,《五句新谣(续集)》作品多处使用近乎日常对话的口语化词句。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作者继承五句子的民歌风味、向五句子学习借鉴的一种有益尝试。比如,《说五句谣答友》:“问君有空愿听么”;《养狗乐》:“谁言禽畜不如人”;《尧天惠我土家人》其四:“一曲花彤彤的姐”……这些口语化的词句,通俗易懂,接泥土气,接烟火气,一下了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42、孩子们永远是不安分的,即使是小女孩也是一样。但说他们“闹”,却有点冤枉,他们只是好动贪玩而已。就说在这夏日的路灯下吧,他们追逐着、奔跑着,他们是在循着一定之规,玩他们喜欢的游戏。
43、 曾祥科,网名:空山新雨。1976年生,湖北长阳人。通信企业职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阳诗苑》执行主编,荣获“荆楚联坛新锐”称号。诗词楹联作品及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地刊物和网络论坛。
44、把“披椅”搬到街上,一头搁在路沿上,一头伸到街面,热热的身子躺在稍微有点倾斜的“披椅”面,似乎更舒服些。长长的一条街,这儿三五张“披椅”摆在一起,那边又有几张“披椅”凑到一块儿,没人去细数这条街上到底摆了多少张“披椅”,反正一条街就是一个长长的“披椅”阵,这说法是不会有错的。
45、清源洞前的一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纪德碑》,正是万历年间史学家何乔远所写。石碑上书:“泉山之名,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四方宾客、本周土庶,乐慕名胜,游览不绝。守僧支应不瞻,或逃或困。山户种茶,游人采……”这就记录了当时“清源山户种茶”的史实。
46、那时,漳州街面虽然不够宽广,但静、动两个世界还是划得清楚的。
47、 任何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勇气。这是因为,创新的同时,伴随着风险,也伴随着艰辛。要创新,谈何容易?它意味着,你要对现有标准和规则进行突破或重组,那就要接受现有标准制定者和追随者的质疑、指责和嘲讽;它意味着,你要忍受坐十年冷板凳的寂寞、孤独和不被理解。
4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
49、据考证,宋元时期,清源茶就与德化瓷一起,随商船从刺桐港出海远销,故“海上丝绸之路”又称“茶瓷之路”。至明代末年,清源茶与武夷岩茶齐名,至清光绪年间,一姓黄的进士倡设种茶公司,在清源洞附近开垦茶园,以“宋树”为名精制高档样茶,选送美国人在菲律宾举办的“嘉年华会”,获金质奖章。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因市尝体制等原因,清源茶就此没落,并一度消失在泉州人的视线里。
50、 1958年3月22日,毛主席在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诗歌的出路问题。他说:“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提倡学习,结果要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引自逄先知《在“毛泽东诗词与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上的讲话》)
51、 五句谣这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它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各地诗友的关注,进而被很多诗友接受,进而很多诗友主动选择它来进行文学创作。
52、“茶仙”的好茶是藏不住的。而茶友们往往也是不会辜负“茶仙”的。一泡好茶,香气四溢,入了口醇厚回甘,博来一片赞许,这泡好茶值了,“茶仙”心里自是受用!
53、 在每一种文学形式内部,它自身也必然要经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即使是句无定法的对联,它形式上的句数和字数,也不断有人在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对联话》为例,有人采用5×3句式,即上下联各用3个五字句;有人采用7+6+5+4句式,每句字数呈阶梯式下降;有人采用4×N句式,即上下联各用N个四字句,整副联在形式上有种砖砌般的建筑美。这些句式上的变化和突破,即是对联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
54、啥叫百家争鸣,啥叫言论自由,到“披椅”阵里呆上一会儿,相信您就全明白了。
55、百姓人家的半大小孩是卖“霜条”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有的是需一天赚取三几毛钱贴补家用,有的是要为自己挣来读书费用。背一只宽口的保温罐,罐里盛着三二十支“霜条”,也有少数人把左右肩膀的背带交叉在胸前,背两只保温罐。大热天的,在街面上好一阵奔跑戏耍的小孩儿们,听到“叮,叮,叮叮……”,会不由自主地站立一会儿,用目光迅速扫描铃声的方向,哦,在那儿,卖“霜条”的就在不远的那儿,正走过来呢。不由得又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爸妈……哎,刚刚那阵奔跑怎就没发现口渴了,嗓子冒烟了!要是能来一支冰凉而又香甜爽口的“霜条”,该有多爽啊,哪怕是最便宜的两分钱一支的“水霜仔”也好。让我明天一起床就扫地,叫我明天少吃一碗饭,要我保证从此往后好好读书,我都会答应的。但绝大多数的小孩儿们未能如愿以偿,大人们要么没看见没发觉,或是故意装没看见没发觉,要么以吃“霜条”很“湿热”,吃了会生病为理由拒绝掏出几分钱。眼巴巴地瞅着卖“霜条”的慢慢远去,那“叮,叮,叮叮”声归于消失,剩在心里只有失望。有什么办法呢,那时的小孩儿们兜里没钱呀,不是囊中羞涩的那种没钱,是一分钱、两分钱都没有的彻底没钱,明白了吧。至于“霜条”是不是“湿热”,小孩儿们是不会也不愿意去弄明白的,明明那么冰凉,明明那么好吃,怎会“湿热”呢?没见过谁家的孩子吃了“霜条”生病的呀!
56、老林回忆说,当时,清源山上还没有大片成规模的茶园,茶树是东一块、西一块地散落在清源洞和南台岩之间。“华侨茶园”成立后,才开始对清源洞附近的茶园复垦。
57、他们大多在宽敞而且灯火通明的教室,装有空调的自家卧室、书房做作业。
58、 但是,相比“俗不伤雅”而言,要实现“雅不弃俗”,对很多创作五句谣的作者来说,可能难度更大。综观目前的五句谣作品,包含笔者自己的作品在内,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雅不见俗。五句谣的语言和风格,只有雅,没有俗,除了外形上比绝句多一句,风格上和绝句没有多大区别。换句话说,这类作品只有“五句”的外观,没有“谣”的灵魂。二是切断了与民歌的联系。在五句谣作品中完全看不到民歌的继承和影响,既没有吸取或化用民间口语、俚语、谚语的元素和特色,也没有借用民歌惯用的夸张、比拟、重叠、谐音、顶针等表现手法,自然也就谈不上具有民歌的原始风味、市井风味、乡土风味。
59、 前代文人对民间山歌,止于收集、整理、刊行。而生活于鄂西山区的田昌令先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对五句子山歌进行了改造、创新。田先生从小对五句子山歌耳闻目染,对其风味津津乐道。他将五句子山歌与格律诗进行联姻,经过他的改进和创造,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五句谣”,从此诞生并进入文学殿堂。
60、不大的漳州城,邻里街坊、芸芸众生,就有许多“茶仙”隐匿其间。民间的草根“茶仙”常常是既嗜茶如命,又有一副热心肠。闽南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叫“烟酒不分家”。其实,茶更是不分家。“茶仙”泡茶,绝少关起门来,在家自行冲泡,自斟自饮,比起喝“闷酒来”,喝“闷茶”更没有意思。所以但凡“茶仙”开泡,总是喜欢呼朋唤伴,三五好友围坐,品茗论道,其乐也融融。路灯之下,绝没有“莫谈国事”之禁忌,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国际风云,国家大事,逸闻趣事,鸡毛蒜皮,在这儿,可以兼容并蓄,可以雅俗共赏,可以一锅烩。
61、作者简介:周伟民,长泰公务员退休,现居厦门。
62、写到这儿,可能年轻的读者会问,窄窄的街道,又摆上一长溜一长溜的“披椅”,汽车来了怎么过?城管、交警不管吗?问得好呀,一语中的。但那时,即使是最繁华的延安路、新华西路也难得有汽车经过,更不用说是相对僻静的街道了。一个只有自行车、板车、人力三轮车和牛车的小城市需要成建制的交警吗?至于城管,那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近一二十年才有的呀。
63、再后来,泉州有个叫许稷的,继欧阳詹登进士,龟岩因此受皇帝封赐,改称为“赐恩岩”,并建有寺院。
64、 写诗的人都有体会,当我们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冲动后,我们需要借助一种文学体式来承载情感的抒发。那么,选择哪种文学体式来承载呢?是诗、还是词?是曲、还是联?除了个人喜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什么样的体式最适合表达我们的情感?此时,很多诗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五句谣”。
65、 历代以来,文人搜录整理民间山歌的情况并不鲜见。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如明代文人冯梦龙,将祖籍桐城的朋友阮自华所收集的24首五句子歌,命名为《桐城时兴歌》,编入山歌集《童痴二弄·山歌》第十卷予以刊行,让这种七言五句体式的山歌得以广泛流传。
66、 三是田昌令先生收集整理、计划在《五句谣源》栏目陆续刊载的五句谣作品。这部分五句谣涉及13位作者、415首作品。其中,非长阳籍作者包括上海浦东陈繁华、天津史连玉、湖北五峰周道云、湖北远安严高权、湖北荆州张虎垠等5人99首作品;长阳籍作者包括方松、覃世清、熊天国、林大谟、杜祖渭、覃守宪、杨发兴、谭昌政等8人316首作品。
67、“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老林说,清源茶制作地点就在清源洞下面。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尤其是烘焙这一道,人是不能睡觉的,茶叶内的水分是从茶树叶的叶脉散发出去。而制茶时要先动脑筋,考虑天气、湿度和叶子里的水分,有句俗语称“北风制好茶”。
68、郭沫若先生将近一百年前写的《天上的街市》里,开头的诗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似乎就是在描写漳州小城夜晚的街景。
69、 对中国新诗体的探索,一直未曾间断。2012年11月,曾任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的桑士达先生在人民网发文指出:“今天我们何以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我认为,还须老老实实地走到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发展正路上去,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引自桑士达《我国新诗体的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