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通信的诗句(精选55条)
关于古代通信的诗句
1、马克思 | 诺贝尔 | 伟大的老师们 | 金庸
2、题壁诗虽然在唐代以前就有,但并没有形成气候。到了唐代,诗歌进入了黄金时代,题壁诗也得以迅猛发展。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记载:“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据悉,《全唐诗》里的大量诗作都是诗人一时兴起写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题壁诗。
3、以诗寄情是文人们最擅长做的事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妻子唐婉伉俪情深,迫于母命休了唐婉。七年后的一天,陆游在沈园遇到已经改嫁的唐婉和她的丈夫,伤心欲绝地在园内的墙壁上写下了爱情诗中的名篇《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整首诗句句皆流露出爱而不得的哀与恨。唐婉后来也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不久后,唐婉郁郁而死,但却让陆游牵挂一生。晚年的陆游每年春天都会到沈园凭吊唐婉,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句。他在85岁那年春天,仍由儿孙搀扶游沈园,写下了最后一首悼念唐婉的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见证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也永远留下了关于他们的故事和动人的情诗。
4、题壁诗,本是一种文学样式,但因其载体的特殊性,又与空间搭上了关系,让诗更加的具象。中国传统文化里着实很难将建筑、画、诗词做一个分割,建筑如诗如画,画中有诗,诗亦是画。而连接这几者的,正是真情实感本身。一如题壁诗,没有预先的排练,也没有“草稿”,情之所至,便泼墨挥毫,也只有这样的真实才足以穿越千年,成为佳话。
5、课程思政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宣讲和灌输,必须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思政的建构过程。信电学院在两年的课程思政探索中,开辟出学生讲思政的课堂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找寻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中国新技术应用,以学生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在师生互动中,在沉浸式的教育活动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和科技发展的动力,将社会使命和思想体悟根植于学生心中。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7、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通信技术的落后程度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飞鸽传书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山区或者森林等地形复杂的地区,飞鸽的飞行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因此飞鸽传书的实际效率并不高。
8、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寒山、贾岛、崔颢的题壁诗颇负盛名。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全唐诗》中关于他的小传中写道:“(其)尝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屋壁所写文句三百余首。”他在诗中也写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晚唐诗人贾岛一生留下20余首题壁诗,如《题竹谷上人院》《题李凝幽居》等。大多数人对贾岛的印象莫过于他写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敲”字用得极其巧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写得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便是他在黄鹤楼墙壁上写下的《黄鹤楼》。相传后来李白登黄鹤楼后,面对美景诗兴大发,执笔前忽见墙上崔颢的这首诗,读后掷笔长叹,吟出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崔颢这首诗功力深厚,竟让诗仙也自愧不如。如今,黄鹤楼东面的搁笔亭纪念的就是这段故事。
9、从史料中可查,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汉末书法家师宜官是可考的较早的题壁者之一。据《晋书》卷三十六转引卫恒《四体书势》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讨钱足而灭之。”
10、在中国古典文化里,“一”是一个自足性很强大的汉字。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没有便没有一切,一是开始,也是往复的终极。三生万物之后,四便是万物之而这个四必须适可而止,否则便会夺走前三句所呈现出来的味道。汉字本身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在四句话之内表达出你想表达的那一刻。在中国古代,有一句诗和两句诗,日本传统俳句是不分行的,为了阅读方便,后来的译者把俳句分了行,即五七五文字格式,中国绝句为四行,而且绝句在古代又名截句。通过综合比较,我觉得现代截句的写作不能超过四行,超过四行即为短诗。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俳句是无名诗句,这个“无名”含有中国文化里巨大的虚空感和空灵感,也即道家精神和禅宗里的狂禅。所以,我认为,截句是来不及起名字的诗歌,是瞬间感受和抓取。或者说,写完之后,写作者会觉得再为诗句起名字,已经失去了意义,已经没有必要了。
11、混沌 | 天空之王 | 时间之神 | 宙斯 | 十二个月
12、我们 | 世界杯 | 女神 | 诺贝尔奖 | 圣诞节 | 表情包
13、20世纪初叶,周氏兄弟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东京、上海两地各卖出二十册上下,“市场业绩”惨淡。鲁迅总结教训时说:“那时短篇小说还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便等于无物。”比较而言,今天专心经营短篇小说的作家依然“很少”。中国文坛一些专家、普通读者似乎患有长度、体量的焦虑症,他们似乎忘了中国古人说的“以管窥天”、“纳须弥于芥子”;忘了卡尔维诺引据的希腊神话——柏尔修斯依靠“世界上最轻的物质——风和云”,来反抗美杜莎会把人变成坚硬石头的目光。而你专注地走在自己的小径上,自精粹的短篇佳构之后,此次又贡献了新的风景——《截句》。且先不论截句与短诗、俳句是何种关系,兴许更切要的问题是,如何以每一个句子本身来定义文体的规定性,在“自我立法”中表达对于文学和生活的态度,甚至不妨沿用上面的说法,如何寻获“词在时间中的奇遇”。
14、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15、我喜欢《论语·八佾》中“绘事后素”四个字,各种版本的注疏看过一些,似乎也无定解。断章取义的猜测,其中多少有遍采五色之后始归于朴素的意思吧。“尘世”是去领受红尘滚滚中的五彩缤纷,而“僧袍”是“绘事”后归于的“素”,是从“绚烂和复杂中”为自己争来的一份“静”(关于“静”的理解,参见张定浩:《既见君子》;也想起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除开“尘世”与“僧袍”外,这句话中还有“慢慢”,因了这两字,意思就更丰富而周致。并不是说“尘世”最终是为了修成一件“僧袍”,“僧袍”就规约着“尘世”的未来走向,这里面不当有、也没法有那么强烈、急切的规划意味,俗语说,“活着活着”就成了。再者,“尘世”与“僧袍”也不是断作两截。生活有其内在的整体性,如周作人说:“有些人把生活也分作片段,仅想选取其中的几节,将不中意的梢头弃去。这种办法可以称之曰抽刀断水,挥剑斩云。生活中大抵包含饮食,恋爱,生育,工作,老死这几样事情,但是联结在一起,不是可以随便选取一二的。”(周作人:《上下身》)“尘世”的烂漫与苦哀中自有“僧袍”,没有必要生活在别处,生活的意义就在它各种可能的纹路中展开和呈现,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生活自身。
16、截句穿行于古典与现代之间。从形式上看,接近俳句;点缀在字词间的禅意与留白也让人联想起东方古典的意境。但截句书写的两大主题又不乏现代性的省思,或者借用你来信中的话即“此时此刻的现代绝然”。其一是离散的经验。“遇见鹅毛大雪/我便回到故乡”,人与故乡实际上处于一种隔离状态,是通过“雪”这一契机而在缅想中一次次重返故乡。从实际诞生的语境来看,你最初的几首截句写于纽约街头漫步之际,体裁的命名则受到李小龙截拳道的启发,这一技击术强调的就是非传统性。第二个主题是内在自我的分裂。比如下面几首:“我想脱下影子/影子也想脱下我/我们同时摔倒在地”,“几年前,我杀死了自己/现在的我是一个逍遥法外的逃犯”。
17、而大多数诗人题诗后并不知道自己此刻写下的心绪会被谁看到。对于诗人而言,写下这首诗便是对自己情绪的一个交代;而对于观者而言,看到这首诗便是有缘,如果恰好心灵相通,或许还会忍不住提笔回复,写下续篇。
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9、蚁人 | 灭霸 | 温度计 | 台风 | 李元霸 | 选专业 | 足球 | 课本里的忽悠 | 四大发明 | 碳九 | 基因编辑 | 雪花 | 辐射 | 大学
20、历史上还有一些颇有才情的红颜女诗人,留下了虽少但弥足珍贵的笔墨。其中,有感叹飘萍生涯之悲的诗,亦有倾诉遇人不淑之恨的诗。红颜的坚贞与柔美就此被刻下,她们的心事也终究被后世所看到。
21、以上文字,是我写作这本《截句》的体会。我现在不知道读者是否喜欢这样的文字表达,心里有些忐忑,好在这些文字出于我的本心,是干干净净的。
22、中共d员,获2022年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甲组器械操第三名、2022年“TI杯”第十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学业一等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奖项。
23、 蒋一谈
24、 谢谢赐阅新作。在聊《截句》前,不妨就此机会先交流下我对你此前作品的观感。最初接触到的自然是《ChinaStory》,很忧伤的一个故事:儿子是《ChinaStory》杂志社的英文编辑,父亲以此为骄傲;儿子用英语写“专门给老外看”的中国故事,父亲不识英文却借着《英汉字典》把儿子的文章一个字一个字翻译出来;儿子绞尽脑汁找选题,父亲为了儿子能在北京买房而牵肠挂肚……这个时代急剧变动的社会信息和人心灵内部的信息都集中到了精短的篇幅内,我在赞叹于其构思之精巧时,也有些许不满——这个小说似乎太对评论家的胃口了,它所涉及的议题,比如父与子、中国与西方、表述与被表述、沟通与隔膜,对于评论家的阅读期待来说无不一击中的。短篇小说是不是应该给人带来一些无法被既成的格套所消化、归类的惊喜呢?带着这样的遗憾,我等待着,又发现了《赫本啊赫本》。比较一下,你之前以《ChinaStory》为代表的小说,有点像我们对短篇小说的传统认知,即介入现实热点和公众焦点的“轻骑兵”;而《赫本啊赫本》中的不少小说没有那么明显、惯常的问题视野,在艺术品质上却显得轻灵而隽永。张大春说小说是“一个词在时间中的奇遇”,如《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依然是我最喜欢的篇目),就让我想到“邂逅”这样的词语在“时间中的奇遇”,这其中的偶然、欣喜、无奈和无可挽回,都让人品味再三……
25、唐代民风开放,女性地位较其他朝代更高。相传在唐代有位叫真娘的女子,与家人走散后被骗至苏州为妓。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精通琴、棋、书、画,能歌善舞。苏州城内的一位富家子弟王生爱慕真娘,求娶,被拒后又买通鸨母,欲留宿真娘处。为保贞节,真娘悬梁自尽。王生悲痛,斥巨资厚葬真娘于现在的虎丘山断梁殿外石道右侧,并刻碑悼念。此后,文人们路过虎丘时,想起这段故事,便不禁感叹真娘的坚贞与早逝,纷纷在墓碑上题诗。唐代诗人张祜在《题真娘墓》一诗中留下“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晖”的感叹。白居易在出任苏州刺史一年多的任期内,曾十二次游历虎丘,凭吊真娘墓时,也心潮难平,感叹“世间尤物难留连”。现在,真娘纪念亭的四根石柱上亦分别刻有后人为纪念真娘所作的诗句,如“茅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等。
26、古人在艰难的通信环境下,尚能以拳拳之心报效祖国。现代大学生更应该锤炼自强、自立、永不服输的个性。而且我所就读的专业也与信息息息相关。希望我们专业的同学都能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强国有我,不负青春!
27、若观者的情感得以激发,还可以即兴创作,题诗于其后。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在题壁诗上的互动,如今看来仍颇有意思。他们二人同年登科,志同道合,以诗文唱和数十年,成为一生挚友。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流传下来的诗句可见一斑。白居易字乐天;元稹在家中排行老别称为“元九”。两人每到一处,都会留诗为念,也会寻找对方留下的诗句。一日,白居易到骆口驿,读了驿馆墙壁上王质夫写的诗后不能自持,回应写下:“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裴回。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不久,元稹也路过此地,见到好友白居易的诗句,大喜,在二人的诗旁写道:“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提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后来,白居易又经过骆口驿,发现了元稹的诗,遂要来笔墨,回应写道:“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惟有多情元侍郎,绣衣不惜拂尘看。”
28、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29、赏析:上文中说道本来说好的归期,对方却迟迟未归,古代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信息断阻或者路程耽搁是常有的事情,也就是从惦记对方为什么延迟不归,然后思念到当初别离时的情景,愁肠辗转,夜不能寐。
30、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唐•崔郊《赠婢诗》
31、 我在七八年前看到一份资料,说的是大学者赵朴初先生,在1980年提出复兴汉俳的想法,但汉俳没有像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那样影响到年轻人,慢慢沉寂了。我于是开始研究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日本俳句。俳句对世界诗歌影响很大,我是抱着完全虚心的态度去阅读,我慢慢发现一点:如果当年的中国诗人,学习日本的自由俳句(现代俳句),回避或淡化俳句里的古意,或许汉俳真能在中国本土发扬光大。
32、高中历史必修1 | 高中历史必修2 | 高中历史必修3 | 高中物理牛顿三定律 | 高中地理:地球 | 物质的量 | 初中物理电学 | 初中物理力学 | 初中物理能量 | 初中物理合集 | 初中化学 | 高中历史合集 | 遗传分离定律 | 九一八事变
33、我想脱下影子 影子也想脱下我 我们同时摔倒在地
34、大多数人都只是驿馆的匆匆过客,一夜之后将继续前行。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驿馆题壁诗的繁荣。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一旦离家便不知归期是何时,于是驿馆里总是充满着离愁别绪,也总是在提醒着来者“异乡人”的身份。
35、比起传统的应制诗,题壁诗多了一份不羁与自我,思潮所至,兴致一来,即刻提笔而作。这些留在墙壁上的诗句,在没有现代通信工具的古代,不知给多少探幽的游人、孤寂的旅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慰藉。
36、2022年“TI杯”第十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
37、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宋•晏几道《鹧鸪天》
38、唐代诗人宋之问在驿馆留有大量题壁诗。他出身卑微,虽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曾被贬谪至越州(今浙江绍兴),也曾被流放至钦州(今广西钦州),留下来的《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题大庾岭北驿》等题壁诗也大多写于颠沛流离的路途中。诗中充满孤独、思乡和想念旧友的情绪。“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这首诗流露出的便是宋之问在驿站看到旧友在羁旅途中留下的题壁诗后,既想念又惆怅,只得感叹“自怜能得几人归”。
39、我同时发现,日本俳句的最大贡献是将诗意世俗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诗意的存在。日本俳句里的怀古和借景寄情,其古典气质源自中国古典,但表现方法有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俳句文体与中国唐诗、宋词文体的区别和自身价值。我觉得,俳句本身之美反而束缚了俳句的发展,世界是多样的,东方人的现代感受,除了古典里的古意,还要有此时此刻的现代绝然。日本小说,如果只有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没有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日本现代俳句,恰恰缺乏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这样美学风格的俳句。
40、如今,中国已经步入现代社会,通信的方式和通信速度与从前大相径庭,古人所遇通信之难已尽数消弭,但我们的家国情怀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41、 我给你寄了一本新出版的作品《截句》,过两天你会收到。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写了二十多年的诗歌,四十六岁的时候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歌,心里本该有的高兴劲已被打了折扣,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宽慰。
42、截句一开始呈现的是一个女性垂泪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传统中得到过不绝如缕的表现,从文类而言我们自然会想起怨妇诗。但是,当我们沉浸在古典的怀想中之时,第二句赫然闯入现代生活的器具——制冰盒。将眼泪制成冰块,物理性质的改变隐喻着时间的流逝。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想起卞之琳的《鱼化石》,诗题下暗示这可能也是“女子说”,“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卞之琳为上面这句留了注解:“鱼化成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借用这句话过来,当眼泪变成冰的时候,眼泪不是原来的眼泪,冰也不是原来的冰了。不过两者又有巨大不同:鱼化石是经过亿万年的隔绝、高温、高压、风化而形成,这形成中自有万千机运,但总是置身于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而截句中的眼泪成冰却是由于现代科技的介入。“她不想辜负自己的眼泪”——这一句收束还真是有抽刀断水的果决。古代的怨妇诗、春闺词,或者(在想象中)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或者倾诉被心上人离弃的哀怨,但这里突显的则是现代女性对自我的体惜和珍重。上面这首截句,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经历多重转折,制式精简,却能打开丰富的意涵空间。
43、将上述古典与现代之间穿梭的姿态,较为清晰地落实到文本内部的,当推如下这首:
44、在战场上,军人们就以击鼓会号令,发动攻击。周《礼记·夏官·大司马》中就有用击鼓传递信号的规定:“中军以鼙pi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击鼓可传号令,鼓士气,壮军威,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闻,声声不绝。短兵相接的时候,通过声音来传达命令,擂鼓进军、呜金收兵。《曹刿论战》中写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白天用军旗,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方位,挥舞不同颜色的军旗,代表了不同的阵型,曹刿观察到旗帜倒下,说明敌军阵势已经溃散,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45、科学思想 | 古人看星星 | 地球为啥是圆的
46、 ——蒋一谈《截句》金理兄,好!
47、春去秋来,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墙壁便成为诗人与观者之间最强的情感联系纽带。观者通过诗句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哪怕彼此素昧平生,甚至不在一个时空。白居易在感化寺见到元稹和刘禹锡题写的诗后,便发出“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的感叹。
48、屈原 | 曹操(上) | 曹操(下) | 陶渊明(上) | 陶渊明(下) | 初唐诗歌(上) | 初唐诗歌(下) | 贺知章 | 张九龄 | 孟浩然 | 王昌龄 | 李白 | 王维 | 高适 | 岑参 | 高考题解析 | 雪与诗 | 中秋节 | 重阳节
49、Chaos | Uranus | Cronus | Zeus
50、盛世唐朝,往来繁多,驿馆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建筑与机构。驿馆原是驿站,是在驿道上为投递文书、转运官物的人员和往来官员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的处所。从隋唐开始,驿站的功能逐渐增多,进而“馆驿合一”,成为给文人、学子、官员甚至普通人提供饮食、住宿或交通工具的场所。驿馆不仅为行路的人提供了一个休憩之所,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让文思得以尽情驰骋的空间。小小的驿馆连接了来处和去处,装满了行路人的悲喜。大概就如现代人在机场、车站容易伤感动容一样,驿馆也总能勾起人们心中最惆怅和柔软的情愫。一杯黄酒,一缕微风,便令人思乡之情迸发而出,自然而然地“我歌且谣”。许多名篇佳作便是在这小小的驿馆中诞生的。
51、 ——蒋一谈《截句》
52、到了宋代,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很多文人士子“下马先寻题壁字”。北宋张表臣所写的《珊瑚钩诗话》一书中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日,他与友人到甘露寺游玩,兴之所至在墙壁上题写了最近作的一首小诗。不想被寺中僧人抱怨道,墙壁刚刷干净又被写上了字。他听后笑说,在墙上写了刷、刷了写是甘露寺的“祖风”。可见当时题壁之风非常盛行。
53、译文:静静地思念远方的你,因为什么事情延误了归期 ,无奈之际回忆起了当初的别离, 正伤心时,漏更滴,点点滴滴如同打在心上,音凄咽,远相望,人断肠,相思伴人无寐。
54、但是,若是诗文质量不佳,又随意涂鸦,难免会被人抱怨。于是唐宋时,一些寺庙、驿馆往往会特意留出一些墙壁,有的甚至专门设有诗板、诗牌,供人们在上面写诗。元代以后,随着诗文退出科举考试之列,以及印刷术的发展,题壁之风渐消,但仍有少数文人雅士偏好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