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60条
苏格拉底简介
1、苏格拉底简介100字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2)、然而,历史证据总是具有很大分量。就历史证据而言,乍看之下,许多事实支持卡莱尔博士的观点。我不需要详述这些事实。就我们的目的来说,强调这一点就够了:通过收集这些事实,卡莱尔博士严重破坏了关于现代政治思想与中古(或古典)政治思想之特有区别的流行看法。尽管如此,正如孔多塞所声称,本质的观点仍然成立:现代政治思想与早先政治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只有现代政治思想立足于人权的观念。这个观念是现代政治思想的本质。
(3)、“苏格拉底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就是苏格拉底在世时曾受到张扬理性主义的指控。从现代性问题出发,尼采再次对苏格拉底提出指控:由于苏格拉底犯了唯理主义的大错,才惹出了西方现代性,后者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和漩涡的中心。据此,尼采宣布了苏格拉底这个历史“偶像的黄昏”。海德格尔未予审理就接过尼采的指控,并跟随尼采致力于回到苏格拉底之前的自然哲人……好些后哲人则跟着尼采-海德格尔步入后现代的黎明。
(4)、在《君主论》第十五章的一个著名段落中,马基雅维利宣称,一名君主如果想维持自己的权力,就得学会有能力不做好人。马基雅维利断定,道德与利益不可能完全调和,因为人类的处境不允许。君主必须学会做坏人。这当然是一个恒久的议题:一名统治者可能既是好人,又能有效地施行统治吗?色诺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难道色诺芬同意马基雅维利的这一说法,即道德与利益不能在统治中并且通过统治得到统合或调和?
(5)、第8课: 10月20日 周二 20:00-21:30
(6)、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7)、 "Invictus"byWilliamErnestHenley
(8)、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恶行是由于无知,知识是教育的结果,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
(9)、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10)、相信同学们和小编一样对苏格拉底有了一些了解。本期的遇见教育就在这里和同学们说再见了,期待和同学们的下一次再见!
(11)、苏格拉底的学生个个智慧超群,甚至可以与他并驾齐驱,如柏拉图。然而,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心存遗憾。
(12)、《苏格拉底的申辩》是2007年6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古希腊)柏拉图。内容简介: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
(13)、而哲学所研究的应当是: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够生成这种东西?这样,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
(14)、在道德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如何,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时,他才能趋善避恶。由此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15)、愚昧的极致是苏格拉底这最大的智者却被全民公审判处死刑!
(16)、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17)、综上所述大家也知道了吧,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为了保卫家园,敢于勇上战场,为了心中的信仰敢于赴死,为了贫苦民众,无偿做一名社会道德教师,一生都过着清贫的日子, 也为雅典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18)、苏:那么虚伪怎么样?虚伪应该被放在哪一栏?
(19)、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
(20)、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者应该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并且具有各种实际知识,能够在判断是非、荣辱、善恶时根据专业知识做出决断。
2、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
(1)、(判断)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源自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2)、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3)、学生将修改并完成论文的终稿。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将带领学生们回顾和反思整个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
(4)、在苏格拉底的一生中,他也曾通过参加战争和担任文职尽到国家公民的义务。而无论做什么,他都用自己的人生示范了所有他认为应当追求的美德。他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和自制力,对人慷慨,自己生活节俭,坚持正义,勇敢过人。他永远坚定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没有恐惧和怨恨。黑格尔说,他整个人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最后的审判中,他由于虚假的罪名被自己挚爱的城邦判处死刑。虽然其实完全有机会逃跑或向法庭求情,但苏格拉底拒绝这样做。他认为不能为博取同情承认自己不应当承认的罪名,而法律是自己与城邦的契约,对方判决的错误并不是自己违背契约的理由——这和刚才提到的讨论的过程重于结果一样,体现了西方哲学从源头上对程序和形式正义的执着追求。
(5)、我们从前所谓的革命不过是人事变动,或者说是地方局势的改变。它们当然像各种事物一样起起落落,就其存在或命运来说,它们的影响丝毫没有超出产生它们的地域。但是,通过美国和法国的革命,我们今天在世界上所看到的是事物之自然秩序的一种更新,是一种像真理和人的存在一样普遍的原则体系,它结合了道德幸福与政治幸福、国家繁荣。
(6)、学生们将复习在课程第一部分研究过的课文,为进行关于命运与自由意志的辩论做好准备。学生将准备证据和推理,以提出他们的论点,同时也准备应对反驳(counterclaims)。
(7)、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
(8)、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
(9)、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10)、所以,柏克强调卢梭的学生们以一种新道德(“那种新发明的德性”)反对“旧道德”的事实,就此而言柏克不亚于他的反对者们。因此,一种新道德,一种关于人、德性和国家的新观念,一种基本上不同于古典和中古观念的观念决定了法国革命的领导者,有识之士们在斗争尚在进行之时就不怀疑这一事实。
(11)、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
(12)、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核心公式是“知识即美德”。他认为,知识既是美德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相反,恶行即无知。无人自愿为恶或者知道什么是善的而不去做。这似乎与人们通常的认知不一致。但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不是对行为本身的知识,而是关于“怎样的行为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的知识。
(13)、第12课: 11月17日 周二 20:00-21:30
(14)、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苏格拉底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论述,而是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活剧式的示范。他认为,得到可靠知识的可靠方法就是规范的对话和问答,即“辩证法”(dialectic)。
(15)、第4课:9月22日 周二 20:00-21:30
(16)、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恒定的,这个本性总是追求着自己好的生活,即“使灵魂尽可能地善”,也就是追求幸福。人们选择去做的事情,即使是一般意义上的“坏事”,做的人也一定认为是能带来幸福的。比如小偷在行窃的时候,也是希望以此获得幸福,只不过这种对幸福的理解是错误的。这就是一个真知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真正符合人性,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17)、结果,历史研究在19世纪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至少就比较保守的思想者而言,引导这种研究的是缓慢的、无意识的演化的观念;在寻找这种演化之时,历史学家们发现它几乎无处不在。当人们几乎完全遗忘了新道德与旧道德、新政治观念与旧政治观念之间的原初斗争之时,从19世纪中期直到大战,人们甚至可能否认有过这样一场斗争;人们甚至可能认为并且宣称,
(18)、然而,《上行记》绝不仅仅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故事。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表明它还是一部政治哲学作品,而且首先探究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的政治意义(politicalrelevance)。《上行记》的内容之就是分析苏格拉底的一名杰出学生,在接受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之后,如何变得更有能力统治人。色诺芬和柏拉图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将苏格拉底刻画为一名教授政治事务的教师。在他们笔下,苏格拉底向潜在的学生介绍自己时就以教师自称,他教授的是有时被称作“王者的或属于王者的技艺”,即用知识进行统治的技艺。因此,我们有理由想一下:苏格拉底教授的这种技艺为色诺芬的成功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果有贡献的话?色诺芬如何为进行统治做好准备?这个问题是本研究的核心。
(19)、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20)、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不是靠军事或者政治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3、苏格拉底简介200字
(1)、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2)、有一天,苏格拉底躺在病榻上对年轻的助手说:我年岁已大,精力大不如前,在尚能行动之前,我打算收最后一个弟子,由他来传承我的思想。
(3)、苏格拉底是踢球的最有文化的巨星,人称“足球博士”。他的身份多种多样,当过各种职业,像医学博士、政治评论家、医生、音乐剧演员还出版过小说,也是位作家。在文艺界、体育界、医学界甚至政治届都有建树的人,跟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样,都是博学多才,不过可惜的是苏格拉底因为烟酒成性,在2011年就去世了,享年57岁,相当可惜啊。
(4)、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还经常和人辩论,在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5)、(单选)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是以( )为主的教学方式。
(6)、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7)、苏格拉底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方法,这些成就使得苏格拉底成为“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8)、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了解他主要通过他的两个学生:一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一是柏拉图。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主要记载见他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而柏拉图所著对话录中的很大部分众所周知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这两个人的著作分别多大程度上代表“真实的”苏格拉底。一般认为,色诺芬的记载具有较强历史价值,而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还要更多地到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寻找。但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的思想,有多少真正代表苏格拉底,有多少代表柏拉图本人,又是另一个争论的焦点。一般认为,柏拉图早期作品更多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晚期作品更多代表柏拉图本人。虽然学界对柏拉图作品的时间本身亦有争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对话录中,《申辩篇》、《克里托篇》、《斐多篇》、《欧绪弗洛篇》等是了解苏格拉底最重要和可靠的来源。
(9)、可是,虔敬掌握着成功调和高贵与好的答案吗?虔敬的王优于神般的王吗?克勒阿尔科斯恪守他所认为的诸神对他发出的要求,即恪守虔敬和德性,希望以此获得诸神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希望有根据吗?不消说,马基雅维利会嘲讽任何这样的想法。每一个读过《君主论》的读者都知道,马基雅维利力劝统治者依靠他自己的武器。他在《君主论》第十三章写到,他们应该模仿大卫王,用自己的投石器和自己的短刀与歌利亚(Goliath)搏斗。然而,色诺芬赞同这种仰赖天上武器的统治者吗?毕竟,色诺芬在今日依旧被看作虔敬的典范。可是,我们会发现,色诺芬记述了克勒阿尔科斯在判断上的严重失误,该失误酿成了致命的后果(5)。莫非色诺芬实际上是在批评虔敬的王权统治?《上行记》卷二就处理这个问题,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会分析该问题。
(10)、色诺芬本人代表着第三种统治类型。我称他为苏格拉底式的王。《上行记》的主体部分记述了他如何努力统合或调和高贵与好。整个后五卷都在记述和分析色诺芬的统治。具体而言,这五卷的每一卷都揭示了他如何调和某种特定德性的诉求与安全及政治利益的要求。例如,卷三是关于虔敬德性的,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色诺芬如何调和虔敬与政治上的好(politicalgood),包括他自己的虔敬和士兵的虔敬。卷四是关于勇敢的,卷五是关于正义的,卷六是关于感恩的,卷七则关乎色诺芬称之为“爱士兵”的那种德性。色诺芬在每一卷都向我们展示了他作为一名统治者,如何调和该卷所提到的德性或品质与政治上的好之间的冲突。因此,本研究的第三部分会分析虔敬(卷三)、勇敢(卷四)、正义(卷五)、感恩(卷六)、爱士兵(卷七)。这部分的各章会分别考虑每一种品质在这位苏格拉底式的王的统治中被赋予的位置。
(11)、我们正在寻找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这件事情需要一些解释甚至澄清。我们研究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是为了达到对现代政治思想之本质的准确理解。但是,如果我们的主要意图正是理解现代政治思想的本质,我们必须自问,更容易也更充分的做法是不是研究现代政治思想的发达而成熟的形式,而非研究其萌芽形式。
(12)、释迦牟尼,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13)、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4)、句平常话,其中却蕴涵着一个巨大而又深厚的人生哲理字眼自信。自信是苏格拉底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苏格拉底对弟子的劝导,也是大哲学家对后世所有年轻人的忠告。苏格拉底语录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或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15)、 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法、归纳法,进入近代的第一人。
(16)、文学家艺术家常常让逻辑让位于情感;而最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充满想象力,有着文学艺术的天赋与爱好。
(17)、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18)、第6课: 10月6日 周二 20:00-21:30
(19)、研究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除了是一门古典学问,苏格拉底问题还具有更普世的思想意义。《申辩》中的苏格拉底和《福音书》中的耶稣一样,早已化作一种思想符号。
(20)、关于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们——洛克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审慎的(moderate)思想家。至于谈不上审慎的卢梭,他在建立国家观念之时不是没有回顾斯巴达和共和制罗马,以反对17和18世纪特有的现代开明专制。更确切地说,我们可以说,17时期较晚时期和18世纪的反动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现代特有的基本观念,因此,这个时期的思想肯定是现代的,但是,这些思想家试图在现代基础上建立一个与传统理想尽最大可能相容的结构。结果,他们的工作容易造成一个错觉:他们的思想与中世纪的思想仅有细微差异,同时,延续性没有发生任何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