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75条

2024-03-14 11:43:56

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朴实胜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2)、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师:哎吆,那你是不是读错了?(学生点头)应该怎么读,同学们?(生齐读)这个字你读对了,那个字读错了。同学们,这两个字都容易读错,把它们标出来,一边点一边读。(学生齐读)这句话是胳膊肘弯下来当枕头用。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子曰:“见贤(形作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句末语气词),见不贤而(表顺承)内(名作状,在心里)自省(宾语前置,“省自”,反省自己)也。”(《里仁》)

(6)、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8)、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师:“疏食”是粗粮的意思,字写对理解就不容易出错。其实这句话里比“疏食”更容易解释错的是哪个字?

(10)、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1)、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12)、(答案)一个好学生应该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要会独立思考。

(13)、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4)、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7)、师:《论语》中的许多句子,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警醒或者激励的作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句,送给自己或者同学、朋友,并说明理由。大家可以以这样的形式来表达。

(1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0)、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卫灵公》)

(2)、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3)、生6:“贤哉回也”,这个“回”我第一遍看到它时以为是“回去”的意思,其实是孔子的弟子颜回。

(4)、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办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答案)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7)、(8)《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8)、《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在这里是“依次编辑”的意思。

(9)、[参考答案]⑴“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有身份的人,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是指有修养的人,即有才德的人。

(10)、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11)、师:哦,这个“乐”是快乐、高兴的意思。这个字不是通假字,它就有这个le的读音。多音字,所以容易读错的,请大家把这个字圈点出来。

(12)、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

(13)、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14)、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15)、就这样一直学习下去,到了七十岁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16)、生10:可,是“可以”。以,是“凭”。可凭着这个条件做别人的老师。

(17)、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9)、⑵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十二章总结:人的一生如河水般流逝,若要圆满幸福,必须志于学,善于学,乐于学,把学习变成内在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永远保持正义与仁爱之心,竭尽心力地做事,真诚地做自己。

3、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

(1)、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2)、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4)、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6)、生7:“为人谋而不忠乎”的“为”,它是替人出谋划策的替的意思,所以它的读音是第四声。

(7)、三十而立、不亦乐乎、择善而从、温故知新等。

(8)、孔子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否则,怎么会有所谓七十二贤徒从学与他呢?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学的路并不宽广,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学问之路,实在难能可贵。

(9)、师:你的语感真得很棒。那两组句子在朗读的语调和语速方面有没有区别?

(10)、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11)、子曰:“非礼(名作动,合乎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师;对,所以好东西一定要常学,常温,常新。

(14)、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论语·颜渊篇》

(15)、师:同学们把这个“忠”字圈出来。这里要更进一步,要解释为“尽心尽力”。你把这个句子给大家读读看。(生2读句)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19)、师:同学们,今天你读了这十二章,好好想想,你会把哪一章或哪一句做自己的座右铭?这次要求你背出这句话。

(20)、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论语十二章拼音版

(1)、单父的百姓急了,纷纷向宓子贱提议说,应该赶在齐军到来之前,发动所有人抢收麦子。因为是非常时刻,也不要管谁种谁收,谁抢到就归谁,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便宜了齐国人!但宓子贱早已拿定主意,前来请求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

(2)、⑵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3)、师:那老师问你们,“学而时习之”的“时”怎么理解?“习”怎么理解?“温故而知新”的“故”怎么理解?那么“新”呢?(学生都能做出回答)

(4)、生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天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和反省,才能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更好地发展。

(5)、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

(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7)、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8)、⑵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9)、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代词,学到的知识

(10)、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印证这种说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答案)张溥的“七录”学习法值得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法既可以增强记诵,又可以锻炼学习的意志。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4)、第一个层次是要好学,也就是说要有主动学习、追求学问的意识。 

(15)、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华美、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这样以后)君子。”(《雍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感恩的名人名言大全摘抄50字13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