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121条
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
1、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简化
(1)、在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时,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1998年水灾时她闻讯后捐出二千元,及后知道灾情严重,再捐出一万元稿酬到灾区。
(2)、随着太阳的落下,天空好似小酌了几杯,脸颊微微泛红,我起身准备离开,听到一位老爷爷与他家人的交谈:“知道吗,原来我年轻的时候啊,想看一本书都费劲呢!那时我们一条街上几户人家里也许就才那么两三本,你爷爷我小时候还专门借着别人的书,然后抄下来再看,这样还可以再借给别人看,换点馒头啥的。”
(3)、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4)、老人听后,轻抚自己的白胡子,哈哈笑道:“这可不是哪一个人建的呢!这个呀,是社会对人民的馈赠。你看,那大门上挂着的是什么呀?”
(5)、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6)、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7)、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8)、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这样,他领悟到六
(9)、“15无关紧要的一年”——此书的英文标题如是说。万历年间,大明帝国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宰相之杰”张居正被抄了家,新政失败;抑或说,明朝的覆灭在“活着的祖宗”那里就命中注定了。政治腐败黑暗,外部边患不绝。而为后世百姓津津乐道,甚至奉为神明的海瑞却在这时横空出世,妄图劈开乌云,为大明重现青天。但他也只是微不足道地一闪而过,“没带走一片云彩”。
(1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引导少先队员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进青少年热爱党、感恩党、亲近党的情感,东沙湖小学100个中队的少先队员们,用心捧出100个“红色故事”,献礼党的百年诞辰! 每一个党史故事会在苏州广电FM7周日17:00准时播出,欢迎大家的关注和收听,敬请期待!
(11)、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12)、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13)、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14)、忽然,“啪”的一声,响了一枪。值星军官拿着手电跑进来问:“是谁在打枪?”文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林彪有点神情不安,睡得不好,看见他的手老在枕头后面去摸”。值星军官拿过林彪的枪一闻,有火药味,再用手电照地下,子弹壳还在。林彪知道自己闯祸了,便承认说:“我下操的时候急急忙忙没有检查,回来老惦记这件事,一摸枪,就走火了。”
(15)、读书可以让你玉树临风,也可以让你婉约动人。
(16)、 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17)、一开始我认为孙少平,孙少安他们是2个一对普普通通的农村兄弟,生活在普通的环境中,平凡到不能更平凡,但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平凡不是平庸,平凡的东西往往孕育着伟大,彰显着神奇,缔造着美丽。所以即使他们生活在普通的环境中,平凡到不能更平凡,他们也愿意勇敢挑战,努力奋斗,在平凡中博得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平凡。
(18)、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
(19)、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为金太祖。
(20)、书,如磁石般吸引着我,在万颖俱静时,我书房的灯依旧亮着,在茫茫夜色中,如同一叶孤帆,悠然前行。清晨的曦光投到书页上,随着我的目光缓缓上升,如血的夕阳又伴着我,渐渐下沉。空灵清澈的文字涤荡着灵魂,笔尖的律动似乎与历史的心跳渐渐交织在了一起,苍老而又富有活力,我沉醉于书屋一方小小的天地。
2、十个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
(1)、近来,在一张老妈偷拍的深夜查房照片,我陷在自己用三个枕头和玩偶搭起的靠背中,胳肢窝掖着被子,手中捏着《笑猫日记》。也更不必提很多晒被褥的日子,枕头底下,是一片世界。曾有一段为探险小说痴迷的时期,得到一套风靡校园的《冒险小虎队》,就是我整个学期为“三好学生”拼命的原因。我在欣赏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语文课上,把书压在大腿和桌板之间,用力撑着脚尖,不露书影,又在老师转身的片刻疯狂调整角度,深陷探险的迷雾。直到初中,从宝贵的五十一假期中挤出的书店时光,我也总是第一时间摆脱老妈,直奔儿童区寻找新出的《查理九世》,与牙牙学语小孩坐在同一片浏览区,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丽丝仙境。
(2)、安史之乱: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3)、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
(4)、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
(5)、当时林彪和周恩寿、文强、李运昌分在一个班,文强是班长。有一次全体参加实弹射击训练,训练完林彪竟没有验枪,直接把子弹上膛的枪拿回了宿舍。
(6)、“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7)、如此数日,天天满载而归,有了鱼就有了钱,渐渐的家里生活发生了变化,买了房子买了地,俨然成了当地的暴发户。
(8)、拿我自己来说,真的后悔了,现在的我真的很想对过去的我说:你个傻X!那时候学习还可以,上中学时,总是在年级前几名,还参加过几次知识竞赛,大概是五所中学,也曾榜上有名,成绩下滑是在上初三时,那时候外出打工特别多,我上初一时全年级三个班,有一百多人左右,到初三时就剩下7个男生,十三个女生了,都辍学了 。那会特别羡慕那些出去打工挣钱的,不用在听老师上课,不用每天回家写作业,还有小伙伴在耳边撺掇:“读书有什么用,和我一起外出打工多好,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玩两天,多潇洒!”没有抵抗住诱惑,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了。
(9)、版权声明:整理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删。
(10)、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1)、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一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12)、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看书。已经到了吃饭时间,可我还在里”面吸收营养“。妈妈和爸爸叫了好几次,我都没反应。另一次,我因为看书而忘记赴约,被小伙伴说了一通。还有一次,家里停电了,我呆在房间里整整把《森林报》看了有10遍!我会在睡觉的时候看书,还打着手电。妈妈一来,我就把书放起来,走了我又看。
(1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14)、曹雪芹与《红楼梦》:康熙下江南的时候,经常住在一个织造官曹玺家中,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小时候的奶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顾。雍正即位后,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了曹家,雍正将曹氏抄家革职,曹家自此没落。曹玺有一子,名曹霑,字雪芹,写成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石头记》,就是后来的《红楼梦》。《红楼梦》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15)、进入红楼的世界确凿是难的。以普世的伦理介入,必然错视红楼。曹有其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语序,故常有人说《红楼梦》不是其他作者能够写出来,亦非一众读者们见识过的。仅凭当下主流观点去揣度书中人物的行为,动机,性格等,等同于与毕加索探讨他的画为何不能像索尼拍的照一样清晰,实在无聊。可那厮又偏不以人之常情来体谅作者,站在制高点上要求曹摒弃自己与生俱来公侯望族的生命史,剔除旧道德,荒唐。虽说反对与眷念并不冲突,但曹确乎是不具备理由去反对的。
(16)、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7)、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8)、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
(19)、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20)、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3、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以内
(1)、从听故事到阅读书籍时,选择图比较多而文字较少的绘本开始。
(2)、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3)、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宦官黄皓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5)、主题标准,主题一定要适合少年儿童阅读。所谓名著其实有各种分类,其中一类就是儿童名著,例如:《爱丽丝梦游幻境》、《小王子》、《夏洛的网》……这类作品,文字量相对较少,思想健康,情感与少年儿童接近,含义深刻,令人回味不尽,是少年儿童的最佳读物,如若孩子阅读能力强,需要更大文字量阅读,《老人与海》、《哈利波特》、《指环王》、莎士比亚的部分作品,都是不错的选择。以爱情为主题的,例如《红与黑》、《傲慢与偏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类的是我不推荐的,更不要说有一定色情描写的作品了。让人读着感觉极其悲伤甚至对社会绝望的作品也是我不推荐的给孩子阅读的。例如,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张爱玲的作品。
(6)、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7)、靖难之役:明太祖开国后,将自己的子孙加封为王,镇守边疆。藩王权力很大,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帝,是为惠帝,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为保护自己的皇权,决定削藩,各藩王先后被革去兵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北平起兵,其部队称为“靖难军”,此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变”。三年后,燕军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成为明代第三个皇帝。
(8)、美食家说:“不用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9)、哥哥突然开口说,“不能让爸妈知道你的成绩,你是女孩,如果有复读的机会,你就去复读,我是男孩,可以出去闯,只要有能力,总能生存下去,你不一样,不读书,你就可能没有出路了,过几年就随便嫁人,你甘心吗?。”
(1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11)、然而,“丧”作为一种态度,也并非一国所特有。面对时代转型、生活压力的各国人民,都不可避觉地有一种“丧”。这种丧,并非全盘的negative,而是一种失望,一种追求欲望的人对欲望的失望,一种无能为力的人对现状的失望,一种想逃离却无法脱身的失望。这种丧,多了一种佛道的“四大皆空”,即虚无的实在,实在的虚无,看似精神洁癖眼不容沙,实则亦是入世状态无奈之举。
(12)、读书感悟:人始终要心怀希望,只要心底有坚持,要学会让人生变得有价值和意义,那么生活就有无限多的可能。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3)、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4)、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这样用功啊?”
(15)、庚戌之变:明世宗沉迷道教,大学士严嵩因善于起草祭神文书而被重用,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公元1550年,鞑靼部落俺答兵犯大同,兵临北京城下,严嵩闭城不战,俺答部队在城外烧杀抢夺,历史上称此为“庚戌之变”。
(16)、蓝灵瑄:二(22)汇羽中队队员,文静温婉,关心集体,勤学善思,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17)、 图为游客在欣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8)、将相和: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应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后,便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19)、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被称为“春秋五霸”。
(20)、最让我欣赏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社会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卑微的,但在渺小卑微中却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我们怎样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叹,这便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读了这些哲理性的语言,我心胸豁然开朗,所有对生活的迷惑和不解,都在这找到了答案,使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过去曾经为自己的小小不公而怨天忧人,这些人生哲理让我醒悟,给了我启发,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不去生活,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4、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古人
(1)、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终未成功,公元25年,汉皇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2)、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3)、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4)、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5)、只有拥有过美好,才会因失去而悔恨;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只有经历过生死离别,才明白生命是多么的纯真可贵。人生短暂而美好,抓住生命的高光,感悟生命的美好,为自己活着。
(6)、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7)、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8)、唐·吉诃德用他的生命和人格,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和险恶的理想之路。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穷客店看成是豪华的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做军队,把苦役犯当做受害的骑士……
(9)、这时四季春酒店东家的闺女说:“小二哥,赶紧给客人上菜,不带皮五花肉,带皮红烧肉,猪尾巴,猪嘴。”
(10)、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1)、卖国贼秦桧:秦桧,北宋时期的大臣,在北宋沦陷时被金兵俘虏,因其奴颜婢膝,得到金太祖的重用,并在宋金交战之际,连同其妻王氏派往南宋做了内奸。秦桧在南宋任宰相期间,卖国求荣、陷害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杀害,一起被害的还有岳云、张宪等忠良,造成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狱,而秦桧及其妻王氏从此遗臭千年。
(12)、她害怕不敢把成绩拿回家,哥哥也替她撒谎,说我成绩好,卷子被拿去老师那里了。
(13)、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4)、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起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
(15)、天天如此,身心疲惫,慢慢茶饭不思,瘦成一副骨头架子,心知必有缘故,赶紧找六指阴阳大爷,询问此事吉凶。
(16)、西汉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借人的书来看。农忙时因为白天要打工没有时间看书,只能在晚上。而家里太穷没有油灯,于是凿开墙壁的缝隙,借邻居家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7)、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8)、林彪刚进入武汉共进中学就已考虑改名,他为自己起的新名是的“彪”字,三虎成彪,听起来就虎虎生威,霸气十足。但其林彪父亲是个老学究,认为“彪”字含有刑戮、凶疾、失败之意,用在名字中不好,就不让林彪改名。林彪父亲的想法时,中学毕业后,就找一份教师的工作,这样既能糊口,又离家近,可以照顾家庭。
(19)、168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大军进攻台湾,郑氏伤亡惨重,郑氏大臣投降大清,至此全国统一。
(20)、她7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又陆续读了《水浒》、《聊斋志异》……还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个7岁的孩子能看《三国》“讲三国”的消息,很快在冰心父亲的同事、朋友中传开了。
5、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以上
(1)、文/高二5班王欣楠指导老师/林娜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
(2)、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而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
(3)、我认为你女儿喜欢听故事这个习惯非常好。对于6岁的孩子,如果没有养成非常好的阅读习惯,确实会更喜欢听故事,而不是看书。
(4)、空前绝后“诛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立即诛杀建文帝的臣子、宫人、内官无数,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从,被朱棣诛杀“十族”共873人。朱棣诛杀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万多人,惨绝人寰。清初史家谷应泰叹曰:“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5)、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6)、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7)、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等,令小冰心爱不释手。接着,她又按书后的书目。
(8)、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并不是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他觉得手中的书枯燥无味并且深奥难懂,于是便跑出去闲逛。在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神情专注,他就奇怪地问:“您磨大铁棒干什么?”
(9)、我与主人公去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同经历悲欢离合,感受喜怒哀乐。从书中看到在医学落后的年代,疾病如狂风肆虐,人们饱受病魔欺压,一双双眼睛无助而绝望,亲人的痛哭声不绝于耳,我不由得潸然泪下,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帮助人们摆脱苦难。我在书中找到了我的梦想,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我要让人们健康快乐,免受病痛折磨。
(10)、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11)、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12)、书屋是梦想的指路牌,是黑夜中的明灯,它将承载着我的梦,与我一同继续远航。
(13)、那个时候,家里很穷,爸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没读过多少书,也是想让我和哥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14)、1925年,18岁的林彪从武汉共进中学毕业后,便说服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四期的学员。在填报姓名时,他毅然填了林彪这个名字,从此,林彪的名字便从文质彬彬化为虎气森森了。02 一生经历三次枪支走火,一次差点打死人,两次差点被人打死我们都知道林彪经历过一次枪支走火事件,那是抗日战争刚结束时,林彪穿着缴获的日本军大衣,骑着日本的东洋大马,前往阵地上巡视军队,结果被晋绥军的一个小兵误认为是日本人,抬手就是一枪,直接把林彪打下了马。这一枪打中了林彪的脊椎,虽然在苏联治好了,但是从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15)、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林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1856年,太平天国内讧,北王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天平天国渐趋衰弱。1864年洪秀全亡故,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灭亡。
(16)、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后来被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17)、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有任何的疑惑,在书籍的海洋里都能找到答案,那些精美的文字,能为我们答疑解惑,让人豁然开朗。因此,尽可能地汲取知识,多阅读,多思考,让梦想成为开启书籍的钥匙,让知识成为开启梦想之门的敲门砖。
(18)、 本是写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关于藏书的读后感,经蔚哥介绍给读书协会的书友,不曾想竟受到书友们厚爱,邀请我在家园发帖。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许多句子还没有打磨通顺,我自己也从未在家园发贴,实在有些紧张。但是书友告诉我,我的经历竟有勾起大伙对读书的美好记忆、可以鼓励更多人爱上读书,这个理由与我好生受用理由,足矣。
(19)、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20)、听故事是属于听觉刺激,而看书属于视觉刺激,对孩子来说,听故事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吸引他,而看书反过来需要孩子有一定的专注能力才行。
(1)、梁灏是五代时代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终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折朝代。只管屡试不中,但他绝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录取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曾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年夜殿上,太宗问他的年事,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何考场上的辛苦和辛酸!
(2)、前几年,也不知牛胜从那里得知这一消息,记在心里。当年三十晚上他真的来到海边,献上三牲供品,焚香叩头,求天求地祷告,然后等待"发子"到来。
(3)、杜小康家境富裕,又是班长,一直是桑桑的明争暗斗的对象,最让孩子们垂涎的是,他还拥有油麻地唯一的一辆旧自行车。
(4)、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5)、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6)、梁灏是五代时代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终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折朝代。只管屡试不中,但他绝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录取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曾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年夜殿上,太宗问他的年事,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何考场上的辛苦和辛酸!
(7)、的确,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籍。爱,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一边是作者在娓娓地倾述着爱,一边是读者深深地感受着爱。从接受他人的爱,到付出自己的爱和教别人去受;有偶然的爱的体验,有深层的爱的回味;有享受幸福的爱,有令人辛酸的爱;或亲人的爱、同事的爱,或朋友的爱、学生的爱……
(8)、一天,慧通大师展信见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苦读”、“窖金捐僧”的故事。
(9)、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消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0)、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11)、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12)、假看空,真失望,人性不可细想,“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你”。
(13)、公元1842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开放广州、上海通商,协定海关税则,割让香港。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4)、闯王李自成:公元1627年陕北白水县王二揭竿起事,各地纷纷响应,李自成、张献忠也加入了起事的队伍。1636年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4年初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3月,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树下,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5月,原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占领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在转辗河南、山西、陕西一带,1645年被地方武装击毙,时年39岁。
(15)、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16)、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范蠡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7)、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18)、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19)、冰心4岁时,就在母亲和舅舅杨子敬的督促下,开始读书认字。母亲教她“字片”,舅舅教她课本,并给她讲《三国》故事。
(20)、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我有许多读书故事,你们想听一听吗?接着看下去吧!
(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昭君出塞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