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四句屈原的诗125条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1、端午节的古诗四句五言
(1)、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3)、吴光德《作家•新视野》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4)、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5)、乙卯端午十绝其八(宋·刘克庄)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6)、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干古。
(7)、《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重五”,就是五月初五。“两髻”是粽子的形状,插艾草也是端午具有标志性的风俗。此外,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一年中草木药性最强的日子,因此这天要配药方、储药材。日落时分,诸事忙完,坐下来喝喝酒、吃顿饭,节日便算完满。
(9)、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已酉端午 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2)、讲端午的文章,经常会引用一句诗:“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说的是端午接近夏天的中间,白昼变长,也就是它在时节上的特征。这句诗其实来头不小,是唐玄宗李隆基写的,题名就叫做《端午》。
(13)、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14)、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5)、“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而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
(16)、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7)、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18)、比起宫廷,民间的活动要热闹得多,其中一大盛事,就是在当时十分流行的竞渡。中唐诗人张建封有一首《竞渡歌》,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端午竞渡的热闹场景。
(19)、全诗开头点明时序、风景,接着便渲染竞渡场面之盛大:比赛还未开始,就听见江上“齐和声”,“罗衣”“银钗”则暗示有众多女性观看竞渡。待“鼓声三下红旗开”,参赛的龙舟争先恐后,比赛场面精彩又激烈,引起观众阵阵惊呼。当结果已定,失败的一方捶胸顿足,仍想请求再战。
(20)、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端午节的古诗四句屈原的诗
(1)、“离骚读罢总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乙卯端午十绝其四(宋·刘克庄)唤起龙泉老,侬今把钓缗。还公旗与鼓,别付夺标人。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文天祥《端午即事》
(6)、甜咸粽子之争固然令人喜闻乐见,但不属于我们这个公号的讨论范围。而“端午能不能说快乐”,倒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一些参考。
(7)、老大逢场情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0)、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2)、《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3)、“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
(14)、林琳,香港诗人作家。《香港文艺报》社长兼主编,香港当代文学艺术协会会长,香港文联副理事长,香港诗人联盟荣誉副主席,西北大学国际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诗人》杂志副主编,《香港音乐文学报》主任编辑,职业出版人。
(15)、《午日观竞渡》明·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6)、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端午时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絲布,或以五色线弦扣成索,形状各异,色彩多种,清香四溢,玲珑夺目。有诗云:
(18)、乙卯端午十绝其五(宋·刘克庄)不喜追风骠,尤憎竞渡船。宁为之反殿,怕著祖生先。
(1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2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3、端午节的古诗四句李白
(1)、《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十三楼,指的是宋代一处杭州名胜,临近西湖。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常在此处理事。适逢端午,十三楼与西湖畔成为节日游乐胜地,苏轼便将这番盛景记录于词中。
(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4)、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5)、《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6)、此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还有一丝丝闲愁。
(7)、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8)、《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9)、四月末五月初是寒消暑长,阴阳交替的时候。这样一阵仿佛从土地深处冒出来的暑气先驱走了成熟的麦苗上残留的凉意,继而让知了们一下子觉到了口渴似的哇啦哇啦地叫出了声,然后树林中的鸟儿们也纷纷受不住了,它们的歌唱让整片林子都热闹起来。
(10)、唐代的端午已经足够热闹,到了宋代,从宫廷到民间,端午的庆祝活动更是有增无减,花样百出。
(11)、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2)、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13)、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4)、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15)、乙卯端午十绝其六(宋·刘克庄)时服颁周府,薰弦奏舜廊。未知新帖子,几首似欧阳。
(1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边贡《午日观竞渡》
(17)、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8)、端午节其一(近现代·俞平伯)清润端阳节,茅檐插艾新。分尝初刈麦,惭荷对农民。
(19)、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
(2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4、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
(1)、这几首诗词所描述的端午节,有的隆重热闹,有的尽情欢乐,有的安逸自在。日常感叹“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并没有流露出悲伤和沉痛,晏殊更是在诗中直接写到“喜气多”。古人虽不用“快乐”这个词,但他们笔下端午的主基调,确实是快乐的。
(2)、“雕盘分楚粽”“团扇画秦娥”,讲的是宫中端午的习俗,过节的气氛则是“喜气多”。这说明,在宋代的宫廷,端午节的基调同样是欢乐的。
(3)、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4)、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这首词写端午节雨中眺望的感触。上片写雨中景色,颇富诗情画意.新荷、画船、红桥一一掠过,生机盎然。下片扣住端午,由后人的怀念隐约透露出一丝愁绪。
(6)、另一位因为人生经历而对屈原格外有共鸣的诗人,是文天祥。在流传下来的文天祥写的端午诗中,几乎每首都会提到屈原。
(7)、梅尧臣与欧阳修生活在同一时代,两人私交也很好。当时的北宋仍较为强盛,但梅尧臣本人的仕途却很不顺利。他虽有真才实学,却屡试不第,做过几任小官,50岁才得到宋仁宗的召试。也许正因为经历坎坷,他对屈原“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的经历更能感同身受。
(8)、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0)、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1)、这一年端阳节,友人邀请欧阳修去做客,席上,欧阳修作了这首词。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2)、★端午节英文日记带翻译★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端午
(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5)、唐代诗人温庭筠对此也吟道:“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之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以“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之句,描写了海岛上渔家欢度端阳午的热闹场面。日本曾18次派遣唐使来我国,也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带回日本,并留下了“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
(16)、《念奴娇》宋·张榘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7)、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8)、李自国,笔名西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星星》诗刊原副主编。
(1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0)、诗词|夏天必读的10首最美荷花诗词,哪首才是你心中的第一?
5、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话
(1)、李调元不悦,刚想负气而走,忽见厨房中还有油糍粑,又要伸手去拿,三嫂还是阻拦,并执拗地说:“这糍粑是俺昨晚熬夜到三更天,舂米做成的,五弟如对不上,还是甭吃!”李调元听得三嫂一番话,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字字对仗工整,且以“偷”对“讨”,报了相讥之仇。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4)、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5)、《乙卯重五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6)、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9)、张建封是中唐名臣,早年仕途坎坷,后来因为抵御叛军有功,得到唐德宗的赏识。他镇守彭城(今徐州)十余年,文治武功皆有成就。对于这样一位正直忠诚的官员来说,龙舟竞渡固然精彩,但这些精彩画面最终铺垫的,仍是他最关切的朝堂之事。
(10)、其是甜咸粽子之争。虽然这么多年了也没争出个高下,但这类话题总是经久不衰,参与者也总是乐此不疲,最后往往演变成大型安利现场,丰富了广大吃货的谈资。
(1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只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4)、《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5)、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农历端午节前后上市。由于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用料和风味也因地而异,各有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6)、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7)、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己繁。粽包分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8)、这首诗便是在获得御赐衣物后表达感激之情。诗写得工整典雅,但仍然不难看出诗人年过不惑终于有机会蒙受圣恩的激动心绪。可叹的是,好景不长,杜甫很快因事被贬,这份“圣情”,他并没能长久地蒙受。
(1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殷尧藩《同州端午》
(2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张耒《和端午》
(1)、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
(2)、乙卯端午十绝其三(宋·刘克庄)餐菊饮朝露,平生不歠醨。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3)、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4)、《花心动》宋·史浩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5)、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三嫂深感钦佩,但还佯装不满。李调元也觉出不恭,二人相视而笑,遂各自更换一字,成为一副佳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食粽子,三嫂三更三点檐下舂糍粑。”最后,李调元如愿以偿,终于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和糍粑。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0)、当然,纪念屈原的篇章,在历朝历代端午诗词中也一直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比如梅尧臣的《五月五日》:
(11)、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2)、文天祥写屈原的诗中,很多句子都仿佛既是在写屈原,也是在写他自己。借写古人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是古人常用的写法,而文天祥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不但借写屈原抒发了“死作汨罗鬼”的决心,也用生命实践了这一点,故而同样“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1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艾节。端午节除划龙舟、挂艾叶、喝菖蒲酒外,还有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对于粽子,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
(14)、谁信骚魂干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谗龙怒。
(15)、《齐天乐》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7)、別岸相逄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秀屏珠箔奇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襟唯雨,流泪湿红妆。
(18)、《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9)、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20)、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两千年了,江边的水花与壮怀激烈的诗句铺天盖地
(3)、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苏轼《浣溪沙·端午》
(5)、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玉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蒈松,等闲惊破纱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