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吊桶打水.歇后语的下一句71条
十五个吊桶打水歇后语
1、15个吊桶打水歇后语下一句
(1)、刘掌柜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非常的不踏实。
(2)、(例句)参加竞选的人心里七上八下的,等待着竞选的结果。
(3)、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4)、☞田字格里写汉字和数字,这是最标准的格式!
(5)、☞一二年级不努力,三四年级拉开差距!(内含三年级易出现问题及对策)
(6)、继父老子的拳头、六月天的日头(太阳)——厉害得很
(7)、引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急得他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时越着急越没话,越没话越要哭。”
(8)、(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9)、意思 : 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10)、吃苇坯拉炕席——满肚子瞎编;肚里编;嘴能编
(11)、水底捞月——白费心机(比喻花费了心思,毫无效果)
(12)、只不过汪峰虽然这样说,但事实上他不过是在安慰自己罢了,此时的他仍旧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3)、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14)、一手拎草鞋,一手抓豆腐渣——图你吃还是图你穿?
(15)、(解释)十五个水桶打水,肯定不能在一个平面内,需要分开两层,七+八=正好应了这个数。扩展资料七上八下
(16)、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17)、刘掌柜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非常的不踏实。
(18)、这是周毅楠第一次和女生接触,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19)、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试想一下,一根旗杆立了几百年了,自然在上面是没有了旗帜的,所以不是老光棍是什么呢?
(20)、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瞧瞧宝玉,见宝玉不在家,丫头们只顾玩闹,十分看不过。因叹道:“……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只知嫌人家脏,这是他的房子,由着你们糟塌,越不成体统了。”(《红楼梦》一九回)
2、15个吊桶打水.歇后语的下一句
(1)、(成语举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句话却叫她怎的个答法?所以只急得她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3)、鼻子上安雷管——眼前就是祸;祸在眼前;急在眼前
(4)、颜星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的。
(5)、忐忑不安 (tǎntèbùān)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6)、shíwǔgèdiàotǒngdǎshuǐ,qīshàngbāxià
(7)、绣花针尖上梆代(大)麦稀——尖上加尖或尖脱又尖
(8)、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9)、水上葫芦-沉不了底(比喻总浮在上面,深入不进去)
(10)、八戒道:“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傅过山?且回去,转录走他娘罢!”(《西游记》六一回)
(11)、(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12)、有些知识分子现在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3)、杨馥初诉颂(古时宿松颂师)——偏古理(顽理)
(14)、☞新学期,1-6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一览表(转给家长、学生)
(15)、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6)、吊死鬼打粉擦花——死不要脸。比较生僻的一句歇后语,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
(17)、可是今天三耳朵接到姚朗送来的拜帖,他的心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的,坐在他旁边的小耳朵更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在他哥哥身前背后团团乱转。
(18)、王宸表面上油嘴滑舌,想逗南辛开心,使她放松警惕,心里头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19)、从容不迫 (cóngróngbùpò)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20)、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15个吊桶打水下一句歇后语
(1)、1沙窗里困醒——千条路。困醒:方言,睡觉。
(2)、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3)、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4)、久旱无雨-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5)、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6)、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7)、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河里的鸳鸯——一对儿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打蛇打在七寸上---击中了要害兔子急红了眼---还咬人呢毒蜈蚣---自有雄鸡来吃对牛弹琴---不看对象狗吃热肉——又爱又怕公鸡下蛋——没指望赶鸡下河--硬往死里逼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咸鱼下水--假新鲜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猫鼠交朋友——信不得黄牛---两边摆
(8)、解释分析:该句是一句逻辑推理型歇后语,吊桶打水使用在深井中,因为井内的空间有限,所以数量多的桶一块下去,位置就会有偏差,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下面,因为有十五个,所以七个上了,就会有八个下,此处用来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类似的歇后语还有:
(9)、解释:树的位置有限,蚂蚁有上有下,表示位置的不同,比喻心情的焦虑。
(10)、十五个水桶打水,肯定不能在一个平面内,需要分开两层,七+八=正好应了这个数。
(11)、七只桶提起八只桶放下加起来刚好是十五只,这场面一定是非常的混乱。其实是用桶来比喻心,被放下又提起,不得一点安宁。
(12)、知府听了,大怒,唤过牢子狱卒,把宋江捆翻,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水浒全传》三九回)
(13)、(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14)、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5)、(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扩展资料(近义词):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16)、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物降一物;各有办法
(17)、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18)、(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19)、看看酒至三杯,那胡正卿便要起身,说道:“小人忙些个。”武松叫道:“去不得。既来到此,便忙也坐一坐。”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却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水浒全传》二六回)
(20)、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
4、
(1)、半空中的气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着哩
(2)、我若把功曹的言语实实告诵师傅,师傅他不济事,必就哭了;假若不与他实说,梦(注:同“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倘或被妖魔捞去,却不又要老孙费心?(《西游记》三二回)
(3)、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4)、《三国演义》四六回描写,东吴黄盖献苦肉计,让周瑜通打他一顿,然后诈降曹操,取得曹操信任,配合火烧赤壁,大败曹兵。
(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6)、涅槃,佛教用语。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称。本指一个死过去,另一个活过来;转以形容极度悲哀,或被折磨得很厉害,十分惨痛。常省去后一部分。
(7)、1灶宫里退柴——不该塞嗯多,嗯多:方言,这么多。柴,财谐音,喻多余的损失。
(8)、出膛的子弹——不会拐弯;永不回头;决不回头
(9)、茶壶里贴饼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10)、顾成接到通知,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www。zaojv。com
(11)、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