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论语62条
孔子名言100句
1、孔子名言100句简单的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3)、(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5)、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9)、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10)、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3)、巧言令色,鲜矣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1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7)、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自于:《论语.里仁》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2、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论语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
(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6)、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9)、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10)、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表达方式很重要;最近的人最伤不得。
(11)、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5)、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16)、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17)、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20)、(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3、孟子名言100句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5)、(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6)、(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7)、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1)、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6)、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8)、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自于:《论语.述而》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礼之用,和为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