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楷书作品79条

2024-04-13 12:41:20

朱子治家格言楷书范本

1、朱子治家格言楷书范本高清

(1)、(解读):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

(2)、译文: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3)、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4)、译文: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给他人一定的空间,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5)、(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6)、(解读):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7)、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跪地悬手写来,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经周墨香木刻拓印发售,作为当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8)、(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9)、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号少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鉴赏家、碑帖研究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不仅精于文史,而且还是蜚声艺坛的书法大家,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在当时已为世人瞩目,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10)、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1)、译文: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

(12)、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量大福大);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与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已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外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的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目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1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5)、翻译: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朱子治家格言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16)、《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17)、《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18)、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9)、(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2、朱子治家格言楷书作品

(1)、(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四儿六岁五儿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2)、翻译: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3)、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5)、(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6)、(注)《朱子家训》有一为朱柏庐所作,二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做。朱用纯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紫阳”是朱熹的别号。

(7)、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8)、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0)、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

(11)、译文:不要贪图以外得来的财富,不要喝过量的酒。这两者都会给你招来祸害。

(12)、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3)、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14)、人人都追求幸福,说明都觉得自己还不幸福。那么,为什么觉得不幸福呢?无外乎自身的浮躁,这样看事情比较表面,看不到根本,看不到深处,也就是不能务本。圣贤教育在学习中特别强调“务本”,君子要务本。本就是修身,作为家长、教师的我们,要教育孩子,根本就是做好自我教育。如老祖先所说要“务本”,务必要从自身做起。就如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1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6)、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家里的一切家什物件要质朴洁静,这样就是陶器贱物也胜过贵重器皿。)

(17)、早期的家训著述,大多保存在一些子书、史传、文集之中,如周公的《戒伯禽》、管仲的《弟子职》、司马谈的《遗训》、诸葛亮的《诫子书》等。其特点是语言精粹,发人深省,但篇幅短小、内容较为简略。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首部家训专著,宋人陈振孙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直斋书录解题》)其教育对象,已从具体的人和事扩展为整个家族和子孙后代。此后,家训著作层出不穷,其著者如唐李世民的《帝范》、柳的《柳氏家训》、宋司马光的《家范》、袁采的《世范》、明庞尚鹏的《庞氏家训》等,五彩缤纷,蔚为大观。

(18)、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19)、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20)、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饮食少而精细,就是蔬菜也能比上等的饭菜还好。)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子,也不要总谋划得到好的土地。)

3、朱子治家格言书法作品欣赏楷书

(1)、译文: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2)、(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3)、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无食,汝何处来?”竟无捶挞。尝寄人宅,奴婢

(4)、古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含义,不可小看。这三句话,虽然看起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道理却很深刻。它起码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注:谮诉:谗毁攻讦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译文: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多思考两次。

(10)、(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11)、(评说):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12)、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

(13)、(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1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来源: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书友参考学习用

(16)、(解读):写了两种不同社会地位和层面的人所绝不应有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和神态。意思是说:自身贫穷,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一副点头哈腰、奉承拍马的卑贱神态,这种向人讨好的人,是最可耻的;而富贵的人如果遇到贫穷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视对方的神情,这种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贱的了。

(17)、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遇到穷苦乡亲和亲戚,应该格外温和关心。)

(18)、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别人有了高兴的事儿,不可妒忌,生气。)

(1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20)、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4、朱子治家格言楷书范本大全

(1)、《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2)、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穿的用的,一针一线要常想想如何去珍惜,用的得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应在未下雨前修补好房子,不要到渴了才去挖井。指凡事最好预先准备好,不要事到临头了才去办。)

(3)、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为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做得太绝。有了称心如意的事,该满足时应满足,不宜再去追求。)

(5)、译文:如果见到美色而升起淫邪的念头,甚至使其迫从,这样的话自己的妻子或者女儿会有同样的遭遇。如果对别人有怨恨而念念不休,暗中将其毁伤,那么自己以及子孙将会受到灾祸。

(6)、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家中所用奴仆千万别找聪明和长得好年的。自己的妻子、小妾切记不要打扮得过于艳丽,以免诲淫出事。)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0)、性格乖张怪癖的人,却总是自以为是,常常因做错了事情而懊悔不已。甘心颓废自暴自弃的人,是很难成家立业的。

(11)、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2)、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俭朴,教育孩子要有好的道义和方法。)

(13)、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昊宇书法”关注我们!

(14)、乘衣服,必贵齐整;家人妻子,不免饥寒。河北人事,多由内政,绮罗金翠,不

(15)、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家上孩子们有的虽然笨,但四书、五经不能不读,而且越是这样越需要读书。)

(1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7)、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18)、看到美丽的女性,便心生邪念,这样将会有报应在自己的妻女身上;怀恨在心想要用计策来伤害别人,将会为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19)、(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的名言【文案13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