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名诗10首诗104条
杜甫的名诗10首
1、杜甫古诗大全300首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他大权独握,闭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多年的科考竟无一人录用。而杜甫正是落选者之一。年少成名的杜甫,却在人生的后半场看尽冷眼、吃尽冷饭,其中滋味,实是一把辛酸泪。
(3)、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0)、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12)、天亮后,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气呵成。
(13)、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14)、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17)、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1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9)、将自己的悲愤,化为关爱别人的力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2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2、杜甫的名诗10首诗
(1)、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3)、颈联写曲江上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被翡翠鸟筑起了窝,曾经雄踞高冢的石雕麒麟,如今倒卧在地,不甚寂寞。
(4)、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登高》是杜甫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曾被明人胡应麟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7)、人生的前半场,杜甫也曾是个仗剑走天涯的潇洒游子,风光霁月,豪情万丈,他的心高气傲不输李白;在人生的下半场,日渐衰微的国运,入不敷出的家境,让杜甫开始正视现实,走进世俗生活。
(8)、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9)、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10)、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1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5)、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6)、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的最痛莫过于亲人的离开,但杜甫把失去儿子的悲痛,化作写作的力量,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的黑暗,换取更多家庭的的团圆。
(17)、唐玄宗执政后期渐渐昏庸,整个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18)、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当时的大诗人。
(19)、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20)、公元745年,杜甫在洛阳结识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同样的仗剑远游,不融世俗;同样的才高八斗,诗情万丈;同样的怀才不遇,踌躇满志。
3、杜甫的名诗10首爱国情怀
(1)、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2)、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3)、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4)、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5)、▲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6)、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成都定居。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7)、“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2)、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3)、首联总写阁中所见夔州冬夜萧森景色,营造了笼罩全篇的动荡萧森的气氛。颔联写黎明前,澄明萧森的空气中响起了军鼓号角声,显得分外悲怨而雄壮。夜空中的星影,仿佛受到了震撼,倒映在奔流的长江中,摇曳不定。颈联写朦胧的夜色中,夔州郊野传来了号哭之声,在这凄切的悲声之中,远远传过来渔人樵夫疏疏落落的“夷歌”,更反衬出战后大地的寥落悲凄。结尾说曾经的蜀地名人诸葛亮公孙述都归于黄土,我也任凭人事寂寥好友凋零吧!
(14)、长大后,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考上。年轻的杜甫丝毫没放在心上,那时候的他觉得人生很长,自己有的是时间肆意挥霍,于是仗剑辞亲,出去漫游了。
(15)、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从而努力避免别人再经受同样的痛苦。
(16)、▲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诗中很特别的一首,杜甫诗大多沉郁悲苦,而这首却写得欣喜欢快,被清人浦起龙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18)、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19)、连绵的夜雨,露天的屋顶,湿冷的棉被,让杜甫一夜未眠。天亮后,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气呵成。
(20)、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杜甫的名诗十首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4)、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5)、国破家散,黍离之悲,相思之苦,一齐涌上心头,杜甫提笔写下《春望》。
(6)、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10)、三月三日天气新,肌理细腻骨肉匀,远戍亦有身。
(11)、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12)、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3)、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14)、颔联写王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结尾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15)、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6)、迟子建说:爱人是两粒团聚在人间的尘埃,让家升起烟火;爱人是两片汇集在天边的流云,共穿一件彩衣。
(17)、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1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19)、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20)、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抛去了曾经的裘马轻狂,真正走向了成熟。
5、杜甫的名诗10首七言绝句
(1)、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2)、如果苦难不可避免,那就改变自己面对苦难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挠,在苦难中开出一朵花来。
(3)、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4)、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5)、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6)、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8)、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从而努力避免别人再经受同样的痛苦。
(9)、杜甫的这首《登楼》,大约写于广德二年(764)春季。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攻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唐代宗出逃陕州。十二月,长安收复,唐代宗回京,国势转危为安。但是吐蕃攻陷了四川北部松、维、保等州,后又攻陷剑南、西山诸州。
(10)、也正因这些经历,杜甫才真正将自己的生命融进诗歌,贴向了黎民百姓,贴向了黄土大地,也贴向了人生的本质。
(11)、每个人都会变老,但岁月能带走的只是皮相,带不走骨子里的优雅,带不走灵魂中的芬芳。
(12)、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3)、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14)、▲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15)、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16)、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坦然面对潮涨潮落,花谢花开,在人生的后半场,留给自己一份从容,留给世界一抹美丽。
(17)、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第二联写酒债到处都有,反正人生自古能活到七十的人本来就很少,不妨尽醉。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2)、古诗整首诗都为千古佳句,诗人妙用双声词“留连”、“自在”,象声词“恰恰”,叠词“时时”刻画出一幅色彩艳丽、动态十足的图画。
(3)、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4)、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