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29条
邯郸学步的故事
1、邯郸学步的故事视频
(1)、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无意间听见一个老人说:“我觉得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是全天下最美的。”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道:“没错!”“对极了!”
(2)、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3)、没办法,燕国青年只好回家,但是,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他自己完全忘记怎么走路了。无奈之下,他只能爬着回家了。
(4)、少年可能已经体会到父母的难处了,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非常专心、认真!
(5)、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人们都说他“邯郸学步,越学越差劲”。后来,他的钱已经花光,不得不返回寿陵。可这时他已经不会走路了,只好爬了回去。
(6)、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7)、“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8)、于是,少年开始学邯郸人走路。他觉得年轻人走路的姿势好看,于是,便跟在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身后,认认真真地学他走路。少年一会儿学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又学学那个人走路。就这样,他在大街上走了整整一天,最后,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而且连到底该怎么走路都不会啦。
(9)、(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10)、寿陵少年急了,干脆丢掉原来的步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弄得手足无措。
(11)、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12)、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13)、时间一长,少年越来越不自信了,甚至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都不如别人的好看。
(14)、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15)、哪知道,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却难了。这个小伙子学了一段时间,总觉得越学越别扭,走起来很不自然。他想,这也许是自己按老习惯走惯了,要改起来不容易,只有彻底抛弃老步法,才能学到新姿式。于是,他又决心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的`长短,一摆手,一扭腰,都要按邯郸人的尺寸计算着去做。虽然他硬是比着邯郸人的样子,亦步亦趋地努力学习,但结果并不美妙,他不仅没有学会新的走路的姿式,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都忘了。最后,当他要离开赵国回到燕国的时候,连路也不会走了,只好爬着回去。
(16)、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17)、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8)、少年成天哀叹:“为什么我事事都不如别人?”家里人都劝他:“不要灰心,你现在已经很好啦。”可是,少年根本听不进家人的劝说。
(19)、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20)、《庄子.秋水》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邯郸学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这个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邯郸后,上街一看,邯郸人走路果然不一般,一抬腿一伸手,都有高雅的风度,他就连忙跟着行人学起来。
(2)、寓意:做人要脚踏实地,虽然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是对的,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搬而忘记了自我,而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自己要走的路。学习借鉴要适宜,不得法只能适得其反。扩展资料近义词:亦步亦趋
(3)、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4)、(释 义)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贬义
(5)、“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6)、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7)、这个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邯郸后,上街一看,邯郸人走路果然不一般,一抬腿一伸手,都有高雅的风度,他就连忙跟着行人学起来。
(8)、(同韵词)进退无路、银花火树、路长日暮、无孔不入、无长物、燕巢于幕、挨门逐户、器满将覆、翻肠搅肚、依艹附木、......
(9)、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
(10)、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11)、现在有学者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12)、故事为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13)、(造 句) 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14)、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5)、他来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走路的姿势各有不同,他看呆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迈开步子,这时,有个人向他走来,两人年纪相差不多,于是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右脚,他也迈右脚,那人迈左脚,他也迈左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
(16)、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17)、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18)、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9)、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20)、(同韵词)进退无路、银花火树、路长日暮、无孔不入、无长物、燕巢于幕、挨门逐户、器满将覆、翻肠搅肚、依艹附木、......
3、邯郸学步的故事内容
(1)、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丢掉原有技能。
(3)、羽绒服、皮衣等材质的衣服容易产生杂音,在录音的时候避免穿这类衣物。
(4)、我向往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寻绿叶,追寻繁花,追寻蕴寓着未来的秘密的果实。
(5)、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6)、“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7)、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8)、这就是今天学的成语: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用邯郸学步怎么造句吗?
(9)、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
(10)、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1)、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2)、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13)、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14)、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邯郸学步成语解析《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5)、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
(16)、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7)、经过夜以继日的学习,少年终于走出优美的步伐!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9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8)、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5(出处)
(19)、这个寿陵少年每天都站在邯郸繁华的街头看人走路。但邯郸人走路虽好看,却也各有各的特点:小孩子蹦蹦跳跳,姑娘轻盈飘逸,小伙子矫健,老大爷稳重。即使同样是少年人,走路的姿势也不尽相同:富家子弟昂首阔步,白面书生斯文持重,店里的伙计急急匆匆。寿陵少年一会儿观察这个人的走路姿势,跟在后面走几步;一会儿又琢磨那个人的走路特点,跟在后面走几步。学来学去,一个也没学好。
(20)、(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邯郸学步的故事简写
(1)、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2)、他学习时不会认真思考,盲目地效仿别人的方法,结果成绩没有提高,还把自己的方法给忘记了,真是邯郸学步。
(3)、战国时期,有一位住在燕国寿陵的少年,家境很好,却非常缺乏自信心。
(4)、(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
(5)、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
(6)、《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7)、学习本是一件好事,但应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盘硬套,否则犹如邯郸学步,最后连自我都忘了。
(8)、他们先把少年扶起来,拉着他,让他先走一步。可是,少年一走,步子准要乱,这一乱,腿就缠在一起、扭在一块。这一天,学习没有一点儿进展!
(9)、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0)、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11)、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2)、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3)、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4)、录音之后,可对该语音重命名,如“班级+姓名+篇名”。
(15)、不一会那个被他模仿的人就走远了, 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16)、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引出“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生搬硬套地去模仿别人,反会弄巧成拙,闹出笑话。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71邯郸学步的故事
(17)、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
(18)、《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9)、(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
(20)、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5、邯郸学步的故事50字
(1)、而邯郸就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诗人李白还写诗说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2)、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3)、(解释)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4)、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学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短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刻意模仿。
(5)、(成语示列)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4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6)、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7)、(出 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8)、成语邯郸学步,读作hándānxuébù,意思是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9)、我知道,生命若没有向往,那是没有生命过的生命,等于死胎,早衰,或者枯萎,不管是树,还是人。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10(拼音)hándānxuébù
(10)、(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11)、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12)、这样,每天他走起路来像木偶一样,先考虑出哪条腿,再思考腰和手臂怎么配合,心中还要盘算每步迈多大。青年人在邯郸学习了半年多,却毫无长进,最糟糕的是:不但没学到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眼看着带来的银两就要花光了,青年人不得不返回燕国。可是他忘记了自己应该怎么走路,只好狼狈地爬回家了。
(13)、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4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14)、这样下去怎么能学的会?燕国青年灵光一现,觉得自己学不会,一定是因为太习惯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了。只要忘掉一切走路方式,从零开始学习,这样,一定能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15)、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3(拼音)hándānxuébù
(16)、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17)、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燕国青年不是撞树上就是掉坑里,反正怎么都走不对。他连着跟在别人身后学了几天,但学来学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摔得鼻青脸肿,而且总是学不像。
(19)、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20)、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1)、从今天起,每周五将会更新一个新专栏——《成语故事》。选取了一系列日常成语,同时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放给小朋友多听一听,多积累,多学习,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2)、“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3)、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这个青年就整天在邯郸的大街上,观看来来往往的人怎么走路。他非常地认真,一边看一边琢磨别人走路的特点,有时还模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几步。一次,他学一个行人走路,被那个人发现,结果被人大骂。虽然他一直都在用心学,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像。“为什么我学不好呢?”这个青年反复地问自己:一定是我已经习惯原来的走法,所以学来学去也学不像。如果我丢掉原来的走法,从最简单的抬腿、迈步开始学起,就不会再受原来步法的影响,一定不久就能学好。于是这个青年人下定决心,从头开始。
(4)、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5)、回到家,少年的父母很生气,问少年想不想学习走路了,少年若无其事地还在玩,根本就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了!
(6)、有缺乏自信的人,才会去一味的邯郸学步,我们可不能学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
(7)、学习外国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连我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都丢了。
(8)、释义: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9)、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叫燕国。燕国有个年轻人,他整天东想西想,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得到更多人的喜欢。燕国青年想了又想,决定学习一门特长——走路。
(10)、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后面都会教会孩子一个做人的道理。
(11)、《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2)、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13)、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14)、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15)、时间一长,少年越来越不自信了,甚至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都不如别人的好看。
(16)、欢迎来到妞爸的成语课堂,今天是成语故事第十三期,我们一起来学习『邯郸学步』。
(17)、(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18)、(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9)、燕国青年再次带着激情投入了学习。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他依然没学会邯郸人的走路方式;而且,大街上的人一看到他就开始嘲笑。更为难的是,他从家里带来的盘缠也快花光了。
(20)、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2)、第二天,少年的父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清晨,迎着朝阳,少年的父母背着他,来到村口的梧桐树下,少年坐在石头上看着父母在走来走去,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父母走得满头大汗他却在凉爽的树阴下看着蚂蚁搬家!
(3)、做人做事不能邯郸学步,而要设法标新立异的学习真才,否则,只能让我们后退,不能让我们进步。
(4)、张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恐怕只会邯郸学步,令他连自己独特的诠释工夫都无法表现出来。
(5)、寿陵少年就来到了邯郸,他问自己投宿的店里的伙计:“听说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走路好看。”伙计一说:“对呀,是有这么一说,您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从燕国来的,专门上邯郸来学走道的。”伙计乐了,头一回听说还有专门来学走道的,“那您怎么学呢?”“我明天到街上学去,你们有专门教这个的吗?”“这倒没有,您自己看着学吧。”
(6)、(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7)、战国时期,有一位住在燕国寿陵的少年,家境很好,却非常缺乏自信心。
(8)、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9)、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