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114条

2024-04-18 10:41:41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赏析

1、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诗

(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2)、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

(3)、子时一到,有的鞑子兵醉倒了,有的鞑子兵睡着了,有的还在嘻闹。天下人都对鞑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挤挤眼、碰肘胳臂时,全都心领神会了。几百个人杀一个人还不容易,趁着黑夜鞑子睡了,用木棍打头,用农具砸脑袋,每个村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噢唠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未用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嚣张跋扈的鞑子兵,全都报销干净。

(4)、   C.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

(7)、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9)、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0)、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11)、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12)、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关于中秋月亮的诗句古诗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3)、那么,八月十五杀鞑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

(14)、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15)、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贺《写情》

(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8)、(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19)、《咏怀古迹五首》杜甫·唐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

(20)、(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2)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1)、释义: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2)、(5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3)、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4)、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5)、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

(6)、译文: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7)、中秋经典古诗词朗诵十首中秋经典古诗词5《八月十五夜月》

(8)、bāyuèshíwǔyèyuèèrshǒu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mǎnyuèfēimíngjìng,guīxīnshédàdāo。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zhuǎnpénghángdìyuǎn,pānguìyǎngtiāngāo。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shuǐlùyíshuāngxuě,línqījiànyǔmáo。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cǐshízhānbáitù,zhíyùshùqiūháo。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9)、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10)、卢纶:《晚次鄂州》。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11)、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14)、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5)、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明月夜留别》

(16)、赏析:“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17)、赵翼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18)、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19)、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20)、第四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2)、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3)、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中秋月》宋代: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4)、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6)、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7)、其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数据数不胜数。以下的供你参考: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飘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9)、B(没有再现打斗场景;打斗场景采用口述,有亲历性,所以有现场感,但口述有叙述者个人的情感,所以真实性有待考究。)

(10)、(3)既要脚踏实地坚持本职工作,也要有改造国家(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

(11)、(李白:《月下独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3)、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14)、E.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15)、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16)、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17)、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18)、(5)名校应培养“伟丈夫”,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9)、   C.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20)、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4、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古诗

(1)、月光将中庭的地照得象铺上了一层薄霜,树上的寒鸦寂寞地站在枝头,若有所思。清冷的露珠无声把桂花打湿了,让满院的香气变得凝重。此时,人们都在举头望明月,世界仿佛一片温柔繁华。是啊,应该和人们一样,只看月,不思秋。因为秋一旦有了心思,那就是愁。莫问秋思落谁家,“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蒙胧。”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月二首》年代:唐作者: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4)、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6)、   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都结合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

(7)、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8)、安乐窝中三月期,老年才会惜芳菲。酒防酩酊须生病,花恐离披遂便飞。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离披酩酊恶滋味,不作欢欣只作悲。

(9)、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11)、赏析: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12)、——孟浩然诗中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1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5)、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关于杜甫的读书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6)、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7)、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8)、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1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0)、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5、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2)、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3)、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4)、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5)、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6)、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 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 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7)、(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8)、诗词选: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9)、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10)、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月夜忆舍弟》杜甫·唐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13)、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夕望月)张九龄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1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5)、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思佳客·闰中秋》

(16)、从这开的头,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文革期间,曾一度把月饼更名为丰收饼、忠心饼,但群众不买这个帐,仍称为月饼。

(17)、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8)、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19)、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20)、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2)、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3)、《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唐朝·白居易

(4)、(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5)、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此诗格律严谨、章法紧凑,气息浓郁,情感真挚。开篇首句,採用了平铺直述的写法。首联“海上生明月”,就把时间、地点交代的很清楚。此句朴实无华,脱口而出,没有一丝点染的色彩。下句“天涯共此时”引出人物,自然浑成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其层次井然、脉络分明,首先从眼前的景色写起,由近及远。然后一笔荡开,再由景入情,求得了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此联虽平淡无奇,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历代‘’公认‘’的佳句,非常引人入胜。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以“遥夜”与“竟夕”相呼应,上承起首两句,采用了"流水对"的写法。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又极具远古风韵。接着又旁生枝节,描写了有情人之怨。嫌这月太亮,烦这夜太长,又恨这情景勾引起了人们的相思,而害得诗人彻夜难眠。其实这些都是在讲述这轮明月的美,更加引起人们对此诗、此情的关注。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接着写诗人披衣而起的情景和无奈心境,此联极为工整稳健、自然流畅。极其细巧地写出了深夜的实景和"对月‘’而不能眠的真情。为下一联作进一步铺陈及点染,不同凡响。未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之句,更是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悠悠托出了不尽之情,诗人突发奇想,要亲手把这轮明月摘下来,去送给思念的亲人。这是一种“尾巴高翘”的写法,是诗人倾注全力打造,加以提升之句。使情感更加激扬、浓烈。使理念更加明朗、清晰。是诗歌感性的升华,诗称之为情结。最后知之不可为,只好留在现实,囬到梦中去了。诗至此戛然而止,以梦作结,直吐衷怀,思念之情,难以名状,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好结。这首诗的尾联有"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呼应了全篇,给人以旷达、超脱、潇洒和轻松之感,而且与诗开篇的平淡无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张九龄这首短短的四十字小诗内涵极其丰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人情味。其写作手法极为高妙,此诗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在传统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7)、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日暮》年代:唐作者: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8)、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11)、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

(12)、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13)、(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5分)

(14)、岳飞《满江红》回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缺。文天祥《满江红》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沸反盈天是褒义还是贬义107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