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百度百科121条

2024-04-21 14:46:40

索尔仁尼琴简介

1、索尔仁尼琴简介的一句名言

(1)、罗曼·罗兰,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xG7rQkuK4kqNY8iRN6qbw提取码:ragi 书名:癌症楼

(3)、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4)、就像现在的中国人不知道二战时的上海保护了一大批犹太人一样,现在的中国人也不知道这场大清洗跟中国北部的一座城市有关……

(5)、(本文据俄罗斯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家克尔米洛夫著《阿赫玛托娃和索尔仁尼琴》译写。)

(6)、①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田大畏,陈汉章,钱诚译.第2版.北京:群众出版社,19下册.第411页

(7)、上周文益君向读者介绍了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日瓦戈医生》,从一个被强征随军医生的视觉审视古老俄罗斯大地的百年风云变幻。正如前文所说,没有阿赫玛托娃和曼德尔施塔姆,白银时代罹难的作家和被摧残的诗人就被遮蔽遗忘;没有帕斯捷尔纳克,发生在古老俄罗斯大地的浩劫和人道灾难就难以被讲述;没有布罗茨基,人们就无法感受劳改营与理智的悲伤。

(8)、如果是那么简单就好了!在某个地方有一些坏人,阴险地干着坏事,只需把他们同其余的人区别开来加以消灭就行了。但是,区分善恶的界限,却纵横交错在每个人的心上。谁能消灭掉自己的一小块心呢?

(9)、很少女人有足够的道德和思想让人忘记她们的美貌。

(10)、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渴望美好的事,一生足以。

(11)、索尔仁尼琴回答:我的神经很坚强,我经历过流放。“我在监狱里害怕的是失去理智,行为癫狂。”在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里,有着同样的声音。

(12)、⑨ 王菲.绝境中的存活[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3)、⑩ 孙关宏、胡雨春主编.政治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第56页

(14)、⑪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林骧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第457页

(15)、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点什么,那么明天还有什么意义。

(16)、第三是溃散的社会道德。从狱内扩散到了狱外,也是囚徒个体人性变异的外延。索尔仁尼琴在书中总结了十种社会道德溃散的表征,并且用典型例子加以分析,使我们看到“群岛”的毒素已经感染了国家的全身。告密制度发达到了使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收买面如此之宽,人们之间是互不信任,互相隐瞒,因为隐蔽性可以成为每个人的天然保护伞,而背叛、谎言和残忍成为了一种生存方式,由于多年不断地为自己和家属担惊受怕,人们开始向恐惧纳贡称臣了。不仅对遭受抓捕的邻居朋友不予帮助,而在亲属之间,妻子出卖丈夫、丈夫出卖妻子、子女与被抓捕的父母脱离关系等等都是见怪不怪的事。索氏观察到,人们如同生活在背叛场里,并且拿出最有力的论据为背叛辩解。背叛行为使狱外社会的灵魂遭到普遍的败坏。当背叛成为常见现象,人与人的关系便产生变异了。这不同于由“金钱万能”、人的贪欲和享乐引起的人心异化,而是由凌驾于人之上的强权引发,异己的权力主导着人的命运。当人处境受到死亡的限制时,人在不断猜测和预想中等待它的降临,但它终究会何时以何种面貌到来是不能确定的。出卖成了部分人的选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顾及其他,在“我亡”与“他亡”之间选择“他亡”。好比竞技比赛,要伸出手去使劲推倒别人,来留住自己的安全。没有积极抗争的行动,环境异化了,人心异化了,人与人的隔绝也就出现了。当然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传统美德也就不复存在。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剧。⑨

(17)、又如,索尔仁尼琴倾毕生精力完成的《红轮》,开篇引用了另一位俄罗斯学者赫尔岑的一段话,已经表达了他的心态:“只有斧头才能拯救我们,别无其他,只有斧头……俄罗斯在呼唤斧头”。索尔仁尼琴的这种思考,决定了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而是一个思想家。⑬

(18)、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19)、1945年2月,他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按他本人的说法,是因为在与友人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而“案发”被捕的。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终于宣布他“无犯罪事实”,被恢复名誉。此后,他定居于梁赞市,在一所中学里任数学教员。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从事文学创作。

(20)、一个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或者有过类似的觉醒体验,而这却是非常罕见的。

2、索尔仁尼琴百度百科

(1)、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2)、索尔仁尼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此事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如萨特的抗议。(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3)、两次见面,索尔仁尼琴都把他的自传体长诗读给阿赫玛托娃听,问“您看,我值得为诗歌奋斗吗?”阿赫玛托娃说,“您最好再拿给其他人看看。”索尔仁尼琴说,“对我来说,您的意见就足够了。”阿赫玛托娃坦言:“那么我的意见是不值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觉得索尔仁尼琴的诗写得不够好,还是认为他应当专注于自己的小说而不要分心?

(4)、亨利·柏格森,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1927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兴趣,尤其文学。其写作风格独特,表达方式充满诗意。代表著作有《创造进化论》、《论意识的即时性》、《物质与记忆》等。

(5)、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该书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十九世纪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6)、极权主义本身即是一场无休止的运动,要不断制造敌人,用划分出去的一小撮人警示内部人的团结,使内部人员思想高度一致、目标高度一致,从而使孤独的个体找到尊严感和归属感,激起群众的完全忠诚,“只有当他属于一个运动,他在政d中是一个成员,他在世界上才能有一个位置。”⑪正如阿伦特所言:“极权主义组织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无限地复制,使组织永远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将一切都纳入一个无休止的运动中去,“所有的行动都旨在加速自然运动或历史运动,每一项行为都是执行自然或历史早已宣判的死刑。”⑫运动是保证自身存在的柱码,而人就被丢进了意识形态指导下的运动中,要么被杀要么杀人。反对异见,大规模地关押和清洗政治犯,是极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极权主义的清洗,是以肉体的改造、苦役、折磨、甚至毁灭,达到思想上的服从、舆论上的封禁、行动上的恐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7)、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8)、那个年代里,索翁本可以以纯乌托邦文学的笔触高唱赞歌,哪怕是对封闭禁锢体制内的问题不闻不问,这样就能像其他那些歌德派作家一样宝马貂车,被当权者奉为上宾。

(9)、如果你感到哪本书实在是一本好书的话,那么就请隔一段时间重新读遍,而且每遍,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上线,在空白处记下阅读时的杂感。这是一种有益的读书方法。

(10)、其次是超负荷的工作量和永远吃不饱的食物。这些对“劳改犯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犯人们有时在零下35摄氏度的极寒条件下还要被迫出工,出工之前进行全身搜查,到了干活的工地会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在,等收工回来,还要进行两到三次搜查。不管干多少活,创造了多少价值,得到的只有烂菜叶汤和发了霉的黑面包,并且永远都不可能知道“饱”是什么感觉。疲惫与饥饿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劳改犯们,这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危机。进入劳改营还要遭受扒手们的“光顾”,扒手们会毫不留情地拿走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让“新人”们从此一无所有。接下来的就是告密者,你的一举一动都受他们监视。告密在当时苏联是极为常见的,在劳改营中更是成为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无数人死于告密者的嘴下。所以,在劳改营中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至于自由则无论如何成为惘然。此外,还有劳改营的官员与工作人员,他们像“监控器”一样,让劳改犯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被劳累与饥饿所困,像“狗”一样活着。人们在这种人为压力下,渐渐失去了战斗力,失去了人的本性,只能像行尸走肉般苟活。

(11)、至于《红轮》则比《古拉格群岛》还要恶心。这倒不是因为书中胡编乱造了无数诸如“列宁是德国间谍”之类的段子,而是说这本书过于冗长,情节也不连贯,导致让人读不下去。据说,全书的俄语版也只不过卖了3000套。而那些人也只不过是用来装逼的,包括索尔仁尼琴的粉丝在内没有一个人读完这套书。更可笑的是,中国翻译《红轮》的专家也没有读完这本书。在这部书的《译者序言》中宣称小说一共有20卷,从1914年一直写到1945年:

(12)、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13)、索尔仁尼琴解除了流放并摆脱了所有的罪名,与此同时,他的癌症痊愈。于1957年定居梁赞市,成为中学数学教员。(梁赞市(Ряза́нь)位于俄罗斯中部联邦管区奥卡河畔,是梁赞州的行政中心。)

(14)、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栖息地之间,隔着我整整一生。

(15)、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16)、从处女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ОдинденьИванаДенисовича),到名著《癌症楼》(РаковыйКорпус)和《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Гулаг),索尔仁尼琴坚定地揭露专制政治对人性的戕害。他如同一位斗士般,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往无前。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揭开了一页页沉重的历史。在前苏联,他第一个突破思想和文学的禁区,开掘出劳改营主题,为俄罗斯劳改营文学的滥觞打开了闸门。

(17)、⑥ 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读本[M]张建华,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18)、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这是一部自传兼特写性的3卷本长篇小说,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

(19)、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90高龄时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与普京密切互动。其表示,不应该因为普京的克格勃出身而攻击普京。因为任何国家都不会贬损外交活动方面的情报人员,在西方对于这类情报人员也是高度赞扬的。苏联时代应该受到谴责,但是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国内一些公知盲目迎合西方出卖国家利益……这种说法是与普京时代的宣传口径完全一致的,也因此遭到了一些国内亲西方的自由派公知不满,开头所说的《索尔仁尼琴——一个神话的破灭》只不过是自由派公知诸多回应之一。还有很多作品宣称索尔仁尼琴是一个“排外主义的代表”、“反犹分子的首脑”、“中世纪的宗教裁判官”……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0)、政治上的索尔仁尼琴似乎一直是一位异见者,不论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极权的斯大林主义还是俄罗斯建国初期的寡头政治,都一直让这位伟大的作家持有批判的态度,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与意见。也是正因此,在他过世之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3、索尔仁尼琴全名

(1)、1994年的索尔仁尼琴受到俄罗斯初代领导人叶利钦的邀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在祖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索尔仁尼琴立刻就发现了当时俄罗斯政治上的问题所在,发表了一系列抨击时政的言论,让俄罗斯当局异常难堪。

(2)、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在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被称为“但丁最年轻的继承者之一”。托马斯·艾略特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3)、时值阿赫玛托娃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本报特刊本文介绍阿赫玛托娃与索尔仁尼琴两位大师的交往,以志纪念。

(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LglGftqw-dgctL8gcnwjg提取码:3wud 书名:哈尔滨档案

(5)、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年6月23日—1966年3月5日),俄罗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有《黄昏》《念珠》《白色的畜群》《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安魂曲》等。1964年获意大利“埃特内·塔奥尔米诺”国际诗歌奖,196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6)、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7)、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

(8)、他受过很多磨难却充满生气,看上去根本不像四十四岁,就像三十五岁的年轻人。阿赫玛托娃暗自吃惊:这人生命力真强,完全看不出流放的痕迹。他彬彬有礼,稳重超脱,极为严肃,眼睛熠熠闪光,像两颗黑宝石。他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精通音乐。别人说话时,他专注倾听。阿赫玛托娃对人说:“我们已忘记了还有这样的人。”与这样的人会面,阿赫玛托娃觉得是很大的荣幸,称他是一个“带来光明的人”。当然,还是个“很幸运的人”。

(9)、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那天,索尔仁尼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国家奖。并且接受了普京为他颁布的“俄罗斯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奖的37年之后,他在自己的国家得到了肯定。(俄罗斯文学艺术国家奖简称俄罗斯国家奖,设立于1992年,2004年进行了改革。主要颁发给文学与艺术领域、科学和工艺领域、人文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的人士。)

(10)、罗斯托夫国立师范大学和罗斯托夫国立建筑艺术学院,四所俄罗斯南部的专项顶级学府合并成为南联邦大学,新的大学共有四个分校,分别是罗斯托夫国立大学,罗斯托夫国立师范大学,塔甘罗格国立无线电技术大学,罗斯托夫国立建筑设计及艺术学院。

(11)、该书将索尔仁尼琴四十余年的创作融入到其充满斗争精神的人生历程中,不但向读者展示了作家坎坷而又不凡的一生,而且以俄罗斯文学传统为参照,详细地梳理了作家的艺术美学价值、独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2)、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3)、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14)、2008年8月4日凌晨零时三十分,俄罗斯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与世长辞,享年89岁。

(15)、一种痴迷、癫狂的浪潮蔓延开来,如同海啸,所经之处无不遭殃。政治运动、口号式宣传,建立在空中楼阁的所谓“理论”、“体系”完完全全异化了普通人,淹没了人性中的光芒,取而代之是黑洞般的黑暗。

(16)、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17)、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18)、此刻您若听到一声轻轻的叹息,请莫要理会。那是我在回首遥远的美好岁月时发出的叹息。我们当时很幸福,却浑然不知。

(19)、(Свeтлана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Aлeксиeвич)

(20)、“夜间逮捕,在我国确乎是惯常的做法,因为它有一些重大的优越性。住宅里的所有人听到第一响敲门声就被吓破了胆。逮捕对象是从热被窝里拖出来的,他还完全处在半睡不醒的无能为力的状态中,神智是不清的。在进行夜间逮捕时,行动人员在力量上占有优势:他们是几个武装人员前来对付一个裤子都没有穿好的人;在收拾东西和进行搜查时,想必在门口不会聚集起一群遭难人的可能拥护者。按次序不慌不忙地先光临一所住宅,然后去另一家,明天再去第三家和第四家,这样,编内行动人员便可以得到合理的使用,能够把比这些编内人员多许多倍的城市居民关进监狱。  

4、索尔仁尼琴经典语录

(1)、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文学批评家,活跃于大正至昭和年间。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

(2)、他们都是“为俄罗斯的美丽哭泣”的人,他们都幸运于自己还能讲述。

(3)、爱情有一个可靠的标准,那就是人们所付出的时间。

(4)、史学家如椽大笔记录的年份是冰冷的数字,事件、会议、里程碑、转折点、标志……这些词汇以一种无性的方式被书写进教科书、被篡改以至真相湮没、或以固定的日期纪念。历史没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的细节,只有集体叙事的粗线勾勒。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投笔从戎却惹来牢狱之灾,声誉鹊起于极权领导人钦点,又迅速驱逐出故国。成名于西方,却终生被人口诛笔伐。在传记里只有被抽象了的伟大与失败,但在他个人的生命里却拥有更复杂更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隔了几代人,依然力透纸背。他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他以充沛的情感和冷静的笔触,为世人揭开“战斗民族”的面纱,揭示了一幕幕“集体作恶”的悲剧。

(5)、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开始了为期十年,错综复杂却又残酷无比的阿富汗战争。一代苏联青年在“帮助我们的阿富汗兄弟”旗号下应征入伍,他们非常年轻,大多才二十出头。阿富汗战争在1989年结束了,但关于战争的记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泥沼,这些一代青年人终生或许都在其中。本书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以及他们亲人、友人、子女的血泪记忆。

(6)、维·苏·奈保尔,印度裔英国作家、游记作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小说作品《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AHouseforMrBiswas)、《大河湾》(ABendintheRiver)被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旅游文学“印度三部曲”——《幽黯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及《印度:百万叛乱的今天》是他在游记方面的最著名作品。他的小说描写各种文化中那些疏离于社会、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个体。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淅沥湘风外,红轮映曙霞。苦难自身没有辉煌可言,辉煌的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的勇气、知识分子的良心。倘若可以选择,没有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愿意选择苦难,更无须粉饰苦难。无论何时何地,浸透血和泪的历史不应忘记,悲痛、缅怀、追思都是适当的,唯独崇拜、向往不可取。如果说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大力鼓吹索氏的伟大,那么国人回避的心理也似乎印证了投鼠忌器。索尔仁尼琴晚年的摇摆不定与受到的不同待遇,正是一个思想家精神世界在现实中的投射,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作品的深刻。

(8)、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9)、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10)、阿列克谢耶维奇历经几十年,辗转在前苏联的辽阔大地上,亲访上千事件一线经历者,查阅各方文件资料,耗费心血整理而成的苏联口述史系列——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11)、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匆忙中失去了自己,为的只是不停地向前,不停地自我延伸。为了不断求新,许多事情在被遗忘。

(12)、讽刺的是,《古拉格群岛》已成为世界文学史经典,索尔仁尼琴早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该书却在国内下架,而《夹边沟记事》全国全网下架的同时,夹边沟也已成为夹边沟度假村了。每逢节假,人们三五成群去那里消遣假日,却似乎从未记得那里曾有二千四百多具冤魂遗骨。人们遗忘的速度是不是过于快了一些?

(1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14)、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新世界》杂志发表了索尔仁尼琴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据《文学报》报道,它是“在苏共中央赞同之下发表的”①。著名诗人、《新世界》杂志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为这篇小说写了“代序”,说它“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②。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d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③。小说即刻轰动了整个前苏联,在文艺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继它之后,前苏联文坛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索尔仁尼琴也于1963年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1963年,他加入苏联作协。

(15)、不要伤脑筋去超越你的同辈或是前任,努力超越你自己。

(16)、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7)、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18)、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yC1jwOfPlzODh9oyn-4QQ提取码:jt5s 书名:癌症楼

(20)、而另一位研究索尔仁尼琴的著名专家,中译本《红轮》第一卷序言的作者则在其〈从古拉格群岛〉到〈红轮〉》一文中宣称《红轮》一共有10卷30册:

5、索尔仁尼琴生平简介

(1)、当然,索尔仁尼琴还隐瞒了一个事实,就是他早在服刑期间就已经受到高水平的医疗待遇了。正是苏联这种伟大的医疗制度让白求恩大夫深受感动,从中看到了解决看不起病问题的出路是把社会主义制度推向全世界。因此,他便加入了共产主义运动,并为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癌病房》的情节表明,索尔仁尼琴并不是不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仅仅是被意识形态蒙住的双眼,导致连一句真话都不愿意说了。

(2)、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俄罗斯文学方面的知识吗那就快快关注关注小鳄鱼吧~~

(3)、★一代苏联青年人的战争——21世纪的当今,战火与硝烟是否远去?我们如何再审视“战争”?

(4)、⑦ 刘乐.论索尔仁尼琴小说中的政治批判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6)、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当一本书告诉我们血淋淋的现实的时候,书本身反而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于现实的思考。《古拉格群岛》荒谬绝伦的事情只存在于前苏联吗?不知道有多少起类似的案件在我们的书本里被反映,更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事件我们根本不会知道。在某些地方,被侵害的经常不只是那些弱势群体,普通人也难以幸免。对个体自由的漠视,对私人权益的侵蚀,无不让我们触目惊心。

(7)、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8)、不过,这倒未必是作者内心的想法。因为这部小说发表的时候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连年衰退,老百姓大骂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一系列领导人而怀念斯大林的时代。很可能索尔仁尼琴只不过是迎合读者的情绪而已。另外,其对于帮助自己成名的恩人赫鲁晓夫的这种态度也再一次表现了他的冷酷无情。

(9)、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10)、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11)、★“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12)、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越来越多的关于斯大林执政期间实施大清洗的真相浮出水面。公众开始了解基洛夫事件、“列宁格勒总部”审判和莫斯科三次公审等事件背后的秘密。大量的反映这些真相的传记、回忆录、小说、电影应运而生,如索尔仁尼琴的《古拉各群岛》以及《毒太阳》、《人·岁月·生活——艾伦堡回忆录》等。

(13)、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由于他是个遗腹子,童年全靠母亲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物理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作为莫斯科大学的函授生,他在攻读文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4)、“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正因此,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奖,同年他在国内原先未出版的作品在西方国家先后问世,例如:《1914年8月》等等。

(15)、首先是各种各样的审讯。人们被捕之后,首先尝到的是审讯的滋味,审讯是由一些劳改营权力符号的代表们——侦查员操纵,审讯一般在夜间进行,往往还伴随着暴力,为了让“犯人”招供,侦查员们不惜一切手段任意殴打犯人,有时手段之残暴让人无法忍受。他们却浑然不知这只是刚刚开始。审讯不管多么残暴,它持续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但只要你跟劳改营沾上边,饥饿就会与你形影不离。身体在饥饿状态中达到了生与死的临界点,对食物的渴求达到了曾未有过的程度,而在劳改营中食物是相当缺少的。“在车厢里,这些疲惫不堪而拥挤的日子里,从来不供给一顿热食……今天不开伙了,你们的口粮没有发下来。”⑧这仅仅发生在通往劳改营的路上。

(16)、索尔仁尼琴从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基本素材。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

(17)、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他先到西德,后移居瑞士,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了4年后补发的诺贝尔文学奖状。1976年他迁往美国。

(18)、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19)、⑬ 刘仰.索尔仁尼琴:左右开弓(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kmio.html2010-06-18

(20)、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

(1)、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2)、1963年10月17日,在科马罗沃,她问来访的丘科夫斯卡娅,索尔仁尼琴给你读了《古拉格群岛》的目录和某个篇章吗? 当听说“读过,在莫斯科,在索尔仁尼琴的朋友那里”时,阿赫玛托娃很不满地问:为什么他没给我读?而且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这部书? 我这样赞赏他,他却这样待我。阿赫玛托娃心里很不平衡:“我在考虑是否与他说再见。”

(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4)、索尔仁尼琴在当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由于对俄罗斯当局的失望,因此在第二年(1998年)索尔仁尼琴拒绝了颁发给他的“圣安德烈荣誉勋章”(圣安德烈勋章是俄国第一枚勋章,1698年由彼得大帝设立,是俄罗斯帝国的最高奖赏,1917年停止使用。1998年7月1日叶利钦总统颁令,恢复该勋章的使用,仍作为俄罗斯最高荣誉的象征)

(5)、阿赫玛托娃从未正面评价索尔仁尼琴的诗歌,她只说从诗里可明显看出,他喜爱大自然。

(6)、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7)、一个人要作恶,事先必定在心中把它当作善,或当作一件有意义的合乎常规的举动。幸而人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找出正当理由的天性。

(8)、——吕宁思(《二手时间》《战争中没有女性》译者,凤凰卫视咨询台执行总编辑)

(9)、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10)、那次见面,阿赫玛托娃读了她当时还未发表的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片断,索尔仁尼琴却熟知每一句,因为他在朋友家里抄录了这首诗,读过多遍。他说:“这首诗开始怎么也读不懂,再读还是不明白,而后豁然开朗,理解了,而且是很深的理解。”

(11)、她问索尔仁尼琴:“您承受得住这样的声誉吗? 帕斯捷尔纳克没有经受住。承受住这样的荣耀很难,特别是迟来的荣耀。”

(12)、关于索尔仁尼琴的情况,笔者在《毕生擅长跪舔的索尔仁尼琴》一文当中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想多说。这里只想说一说另一个问题,就是连索尔仁尼琴这样极端反共的作家,笔下的部分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像其《癌病房》和《转折关头》当中的政治偏见就没有完全掩盖现实主义原则。

(13)、⑧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田大畏,陈汉章,钱诚译.第2版.北京:群众出版社,19下册.第502页

(14)、主编:曹乐乐  贺中元    责编:谢 勇

(15)、索尔仁尼琴当时已在苏联文人圈里引人注目,虽然其处女作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尚未公开发表,但已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阿赫玛托娃有意与他见面认识,也读了《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评价极高。她对丘科夫斯卡娅说:“这本小说一定要读,还要一字不差地记住……苏联两亿公民每个人都应当这样做。”

(16)、鹰对尸首也有兴趣,它们也是噬腐者,但它们不与乌鸦合流,保持着虚伪的高傲态度。

(17)、(作者简介:林鹤,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地区管委会)

(18)、★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之后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新时代俄语文学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传统。

(19)、卫国战争时期,他应征入伍,当过炮兵连长,并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勋章,后升至大尉军衔。

(20)、★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人自己讲述的个人血泪悲欢故事。

(1)、著名学人及随笔、传记作家,出版有《惜别》、《周作人传》、《樗下读庄》、《神奇的现实》等二十余种著作。做过医生,当过出版社副总编辑,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笔耕者、读书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简短表白情书大全50字70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