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的谚语20句98条
十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五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2)、六月稻田拔棵草,冬至能够吃一饱。大暑不耙稻,收成勿会好。
(3)、这句话就更有意思了,从喜鹊的窝就能判断这一年的风向。厉害不厉害,说真的,真的佩服咱老祖宗的智慧。
(4)、只有白车水,没有白鎝花。棉花一出土,见草就要锄。夏至棉花根边草,胜过毒蛇根边啃。
(5)、小满不满,麦子有闪(指小麦到小满节应灌满浆,若没有灌满浆,小麦收不好)。
(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7)、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8)、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9)、如果大寒时节不结冰的话,那么来年会倒春寒,早春庄稼会受灾,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10)、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11)、秋分时节下雨的话,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秋分时节不下雨的话,来年到处是挖井挖不出水来留下的坑。
(12)、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养料)。经研究证明,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多达几十种,其中最主要是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其次是硫、钙、镁、铁、锌、铜、硼、锰、钼等,称中微量元素。
(13)、晴天,天高气爽,气流上升,鸟类易在高空飞翔。阴雨天到来前,气流下沉,天气闷热。鸟儿、昆虫(如蜻蜓、蒙虫等)难以高飞。蚂蚁搬家,蛇出洞、水缸出汗、蛤蟆叫等出现的异常现象都是大雨到来的前兆。
(14)、如果立冬时节打雷的话,说明空气湿度大,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多降雪,家畜容易遭受冻害。
(15)、如果立夏前后阴雨连绵的话,农作物就容易生麦蚜、锈病,庄稼自然就会减产。
(16)、1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气象谚语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17)、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18)、夏天的时候,稻子开心的。因为温度越高,发颗越好。
(19)、如果小寒、大寒不下雪的话,那来年夏天雨水就少,会影响庄稼的收成。
(20)、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2、关于农业的谚语20句
(1)、阴天种豆子的话最好了,湿度大然后也容易发芽;而种棉花一定要晴天,今年种棉花赶上了雨水后来出的苗就少很多了;而种菜最好是连阴天最好了,这些都是种地的一些技巧。
(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1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4)、以前小麦收割要经过几个步骤,先是将小麦从地里割倒,然后再拉回家,再在地上将麦粒碾出来,最后要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最后入仓,步骤一道都不少,现在机械设备隆隆响,前面三步并作一步走,最后只剩晒和藏了,极大提高了效率。
(5)、土壤是庄稼“吃”(养分)、“喝”(水分)、住(扎根)的地方。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氮、磷、钾、钙、镁、硫、铁等矿质元素和水分外,在土壤中还有空气可供根系呼吸。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阳光外,所需的养分、水分等几乎都是靠土壤提供。可以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6)、头伏在公历7月中旬,胡萝卜该种了。7月下旬—8月上旬(二伏)是种芥菜的时候。8月8号立秋,秋后有一伏,数罢三伏为8月中旬,许昌地区种白菜的最佳时间为8月15—20日。如白菜在三伏前播种,白菜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发生就会严重。8月25日以后播种抱心难,产量低,品质差。总之各种作物都有适宜播期,过早过晚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7)、1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气象谚语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8)、200、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9)、1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0)、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1)、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语句或韵语。
(12)、农民种植农作物受到天气影响非常大,冬天若是从小雪节气就开始飘雪,那农民们可要高兴坏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天气冷的早冻死了大部分害虫,农作物产量就能提高了。
(13)、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14)、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5)、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早稻白露起收,晚稻留一步收。
(16)、那个时候,号召大家种两季稻和一季麦,加起来是三季,加起来顶多收900斤,不如种两季,一季麦加一季稻,稻收800斤,麦收300斤,一共1100斤。
(17)、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18)、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9)、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工商业迅速兴起,很多农民洗脚上田,我也扔下锄头干别的事了。农业,似乎在远去,似乎被边缘化,但是,我在槐东看到的却并非完全如此,农业仍有生机勃勃的势头,只是模式变了,既有休闲式的,也有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
(20)、物候法,是农民在长期生产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如棉花播种时期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度。河南中原地区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度的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播种过早发芽难,而且苗病严重。农民通过枣芽发,杨叶如钱大,椿头大似碗等这些物候现象能科学的把握棉花播种时期。
3、有关农业的谚语十句
(1)、立秋时节下雨的话,庄稼收成较好;立秋时节不下雨的话,农民就忧愁收成。
(2)、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3)、小麦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与播种基础有密切关系。只要深耕细耙,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会有好收成。如河南省1949—2009年建国50年来,小麦平均单产由5公斤增长到375公斤,增产了82倍。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1100亩小麦2007—2009年,连续三年平均单产突破600公斤,10亩攻关田单产达68公斤。建国50年来小麦品种进行了8次更新换代,化肥从无到有,从施用农家肥,到单质氮肥,又到现在的复合肥和配方肥。为小麦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4)、早上观雾预测天气。春、秋天早上有雾,多为好天,气温偏高。但是如果早上的雾中午前收不起来,连续三天有大雾,会出现连阴天。冬、夏季节有雾容易出现雨雪天气。
(5)、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6)、深耕能熟化土壤、保水、保肥、减少杂草、消灭病虫。深耕利于根系下扎防止倒伏,据测定小麦、油菜的根90%分布在30公分土层内,大豆的根75%分布在40公分土层内,棉花的根80%分布在33公分土层内,红薯的根90%分布在26公分土层内,深耕每增加一寸,耕层内的根系能增加10%。深耕后要及时耙透、耙平,否则墒情容易挥发,就象蒸馍时跑了气那样(馍不易蒸熟)。作物施肥后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常说肥随水走,以水调肥,无水庄稼没法吸收肥料,反而易造成肥害,就会出现“光施肥不浇水,庄稼渴的撅着嘴”。
(7)、这个是农民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通常雪总是高山顶上比较多,而霜则是低矮的洼地多。这是因为自然气候形成的特殊现象,足可以看出广大农民的伟大智慧。
(8)、玉米中耕越早越好,玉米出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根据品种合理留苗。高产玉米施肥要做到:播种前亩施种肥(一铵或二铵)5-10公斤;拔节期亩追玉米配方肥50公斤;授粉后追尿素20公斤。有条件亩施有机肥1-2方,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能实现高产。
(9)、霜降时节之后才下霜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粮食堆满仓囤。
(10)、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11)、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12)、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每逢插秧或收割季节,各生产队还干脆到田野里去安营扎寨,吃喝睡觉都在田边,这样更提高生产效率。那时我还在读书,有一年放暑假,我就曾经跟着本生产队的大伙到“银湖”寮住扎能加插秧,天还未亮就爬起来吃大锅饭,吃完饭就在生产队长的安排下开始下田劳作,中午由“伙头”挑饭到田头,大家七八人蹲成一圈,就算是一桌了,地上摆着一盆白菜汤或汤罗卜汤,至于有没有肉,则看情况吧。菜式很简单,倒也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就纵身往河里一跳,洗澡降温,顺便游个痛快的泳,那个时候,路窄河宽,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是有点瘦的。洗完澡午休一会,在生产队长的么喊下,下午的插秧又开始,直至太阳下山,大家才回到寮里吃饭休息。
(13)、柴船(知了叫,割早稻。稻怕胎里旱,还怕老来涝。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14)、宜兴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和水稻,因此有关于种麦、种稻的谚语就很多。
(15)、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16)、如果芒种夏至期间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就较为干旱。
(17)、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18)、处暑时节天还不下雨的话,庄稼就算结子那也是瘪的。
(19)、我还清楚记得我们老队长当时的一则趣事,那时的生产队长年轻英俊且未婚,在队里有众多的女粉丝,有一次,生产队到海边插秧,海边离村要十多公里,要步行要一个多小时呢,晚上收工要回村时,海边的防汛部遗下一部单车要队长踩回,这下好了,队长不用步行了,一众女粉丝一见,纷纷要求乘搭,可是那部单车没有后架啊,只能坐前筒,坐前筒等于被队长怀抱着,女粉丝们一看更乐意,你争我抢,那场面“十分壮观”,最后,一位美女被队长钦点而投怀送抱成功,大家于是一齐起哄,目送着队长抱得美人归,至于美人后来是否成为队长嫂,不说,大家猜吧。
(20)、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
4、谚语关于农业的谚语
(1)、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3)、如果小满后一直都是晴天的话,那么青麦子也能出面,这是说小麦的收成好。
(4)、可能大家好奇,初一下雨,初二阴天,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可能大家真的没太注意。不管在任何一个月,如果初二降水或者是阴天的话,这一个月都不会有好天气,阴天多于晴天。
(5)、这句谚语是农民们广为流传的一句农谚,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雪覆盖在庄稼上能够保暖土壤,同时雪水融化之后留在土壤里浇灌庄稼,对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6)、值得一提的是,在槐东的内寮东片区,几年前就出现了一个集约化的农业公司,它的名字叫“汕头市科惠农业种养有限公司”,这里有一百多亩田园,专门聘请了农业技术员和农工,系统化地规划种植各种蔬菜,在这里,沟渠纵横,排灌耕作机械化,并建置蔬菜保温大棚,大量的新鲜、环保、无公害瓜菜源源不绝的走向市场。
(7)、六月南风里,稻管里生虫。若要发,靠手挖。立秋勿拔草,处暑勿长稻。稻耥黄秧,草耥芽。
(8)、7-8月份玉米高发病-玉米锈病早防早治效果好
(9)、关注我们!分享给认识的人!小编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希望文章的内容对您有用。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朋友们对哪方面的内容有兴趣告诉小编,共同交流学。感谢您的陪伴!
(10)、我当了几年的农民,农业技术没学到多少,倒是知道了一些有关农业的谚语,如“早田雨,晚田露”、“夏至稻好试”、“无食粽,破裘唔知扮”、“六月大菜假有心”、“食六茄吐蒜”、“今年番薯唔比故年芋”等等。
(11)、谚语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简单而简洁的短语。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实际经验,一般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它大多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短句或押韵的口语形式。
(12)、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13)、二月小麦没老鸹(指乌鸦在小麦地里已看不到)。
(14)、这句农谚同样也是说的大雪节气,在大雪节气里如果不寒冷,那么明年就会少雨导致庄稼干旱,所以如果冬天不冷不一定是好事情。
(15)、及至我读完书,继承了老爸的职位,也“光荣”地当上农民了,当时最受专注的行业应该也是农业,难怪知识青年都到农村去,因为“那里大有作为”啊。
(16)、寒露到,割籼稻,霜降到,割糯稻。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17)、田间管理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秋作物,如中耕、锄草、施肥、间苗、定苗、浇水、培土、整枝打叉、病虫防治等,管理不及时就会减产。确实有“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锄头有水,锄头有火,锄头有肥”。这句话听着矛盾,但很有科学道理,因为在地面上,水总是往低处流,但在土壤中,水是沿着土壤微粒之间的微细空隙上升的,升到地面就慢慢蒸发了,天旱时通过中耕,切断了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升到锄松的那一层,便不再上升,这样就保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说“锄头有水”。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过多,中耕能让表层土疏松,又能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使下层水不易上升,表层土也就容易干了,所以说“锄头有火”。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作物根部吸收水、肥能力,所以说“锄头有肥”。
(18)、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指农历)。
(19)、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关于农业的10条谚语
(1)、农作物幼苗,必须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才能实现高产。在间苗、定苗时要做到去小苗(弱苗),去大苗,留生长一致的苗,田间就不会再出现象棉花“大苗挤小苗,小苗不结桃”;玉米“小苗不结穗,只长一根棍”;烟叶“两大加一小,三棵炕不好”。烟叶打顶不能见花,枺芽不能过寸,否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2)、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3)、杂草是庄稼的大敌,农谚强调勤锄草,一是指杂草危害大,它不仅与庄稼争养分、夺地力、同时又是病虫害发生的温床。二是杂草繁殖快。三是生命力很强。据Odum(1974)考古资料记载,藤和大爪草的种子在土壤中能存活1700年,繁篓、葡枝毛莨600年,狗尾草、龙葵730年,野燕麦、早熟禾70年,荠菜35年。另外杂草的结籽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并有落粒习性。如螅蟀草单株结籽能多达000粒,荠菜4000粒,野苋菜最高可达500,000粒,繁篓000粒,稗草500粒,看麦娘2000粒。有些杂草的种子长有冠毛,形似降落伞能随风飘到数百、千米以外。所以从初春到盛夏田间总有杂草蔓生。
(4)、开深沟,早鎝花,棉花长到一人高。黄梅雨前早鎝花。
(5)、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农技)玉米产量一直上不去,原来是畸形穗太多
(7)、这两句谚语是指天降雨比用河水井水灌溉效果好。“十水根”指地面灌溉,水只能浇到根部。“一水心”指天上降雨,能浇到庄稼的生长点。天降雨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能。地面灌溉土壤易板结,土壤表面紧密,通透性差。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喷灌,滴灌、小地龙软袋微喷等灌溉模式。据试验大水漫灌每亩需水60吨,小白龙每亩需水40吨,软袋微喷和喷灌每亩需水30吨,滴灌和中心支柱喷灌每亩需水20-25吨。先进的灌溉方式比大水漫灌每浇一遍可节约用水60%左右,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增产10-20%。
(8)、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治疗,不然损失就大了。
(9)、芒种时刮南风,则夏季雨水较多,村里村外的池塘都会下满。其实,这是很符合科学的,可以用中学地理课的知识来解释。因为刮南风,说明这一年,从南方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强,南方来的空气含水汽多,易下雨。
(10)、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纬度播期有很大差距,从北向南每递减一度,播期推迟4—5天。如北方冬麦区播期为9月中旬—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为9月下旬—10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10月下旬—11月上旬;长江上游及华南冬麦区为11月上、中旬。许昌地区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11)、柴船(知了叫,割早稻。稻怕胎里旱,还怕老来涝。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12)、惊蛰刮大风、尘土飞扬的话,就意味着要倒春寒,这一年的春种作物会减产。
(13)、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4)、释义:割麦子一定要趁天气好的时候,及时把它收割了,但稻子不要急,耽误几天,在田里多养一养,颗粒会更加饱满,而黄豆呢,要搭在肩膀上,才算是自己收到的。
(15)、在“流东”片区,各家各户都在精心耕种自己的人口田,各种蔬菜花花绿绿,相映成趣,跟以前不同的是,村民们把它当成一种休闲的业余兼营,收获的蔬菜,大多是自己享用,有的送给亲戚朋友,一部分的则在市场出售。
(16)、农民们期盼冬天的大雪,但也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下才是最合适的。年关将近,下场大雪不仅能增加过年热闹的氛围,还能给冬小麦盖上厚雪被,妥妥的明年来个大丰收,农民们自然是乐开怀!
(17)、不要问爹问娘,小麦出头好落秧。十成稻子九成扁秧,栽秧要栽蒲秧。
(18)、文|刘鑫松 图片|陈秋儿、刘鑫松、杜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