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高二125条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初中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2)、⑤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论语》中强调要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注意联系当前实际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6)、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以松柏为喻说明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⑶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11)、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5)、⑥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16)、这章提示我们了解一个新的事物的过程,首先是要我们先去学,然后再有思考,颠倒顺序的话和普遍事实不符。
(17)、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粗茶淡饭,抱着脑袋睡觉,也很快乐,我才不愿用不仁义的手段去获得富贵。
(19)、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20)、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子张》
2、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高二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2)、论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认为应当采取正确态度,表明个人修养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⑦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4)、子曰:“ ,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为政》
(5)、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强调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注意联系当前实际思考的句子是: , 。
(8)、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9)、孔子教导弟子仲由要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明智的道理。
(10)、《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新发现。)(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3)、《论语》中强调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求学应该谦虚)(要广泛向别人学习的句子。)
(16)、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17)、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 ”,还可以“ , ; 。”
(18)、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19)、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20)、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3、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中考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3)、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6)、与《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同样是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 , 。
(8)、朋:(古)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今)彼此友好的人。
(9)、生活中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1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阐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无论是贤达的人还是不贤达的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14)、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18)、⑵“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
(19)、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论语十二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
(20)、“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⑴张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
(2)、《论语》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4)、④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本文的内容围绕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准确的背诵和翻译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7)、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8)、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1)、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论语》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②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15)、《论语》多采用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法比较灵活。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1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
(1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19)、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2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 。
5、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初一
(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3)、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5)、“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6)、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9)、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12)、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1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
(16)、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17)、见贤思齐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9)、《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0)、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3)、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4)、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7)、《论语》中,孔子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作为个人,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12)、概括思想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13)、“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2018年课标Ⅰ卷)《论语·为政》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16)、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
(18)、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19)、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20)、《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每天要思考反省的三件事分别是,是否忠于自己职责;对朋友是否有失信的地方;学到东西有没有去实践。
(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
(4)、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