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最经典的一句话150条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
1、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英语
(1)、☞ 泰戈尔|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2)、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路边看见100块钱,你会放到自己的兜里吗?
(3)、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4)、多种多样的哲学观点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宇宙及世界的万事万物从不同视角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5)、在感觉中使感官喜欢的东西就是适意的。在这里,马上就出现了机会,来指责对感觉这个词所可能有的双重含义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混淆,并使人们注意到这一点。一切愉悦(人们说的或者想的)本身都是感觉(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一切招人喜欢的东西都恰恰在它招人喜欢这一点上是适意的(而且按照不同的程度或者与其他适意的感觉的关系而是妩媚的、可爱的、赏心悦目的、令人高兴的等)。但是,如果这得到承认,那么,感官的那些规定着偏好的印象、理性的那些规定着意志的原理、直观的那些规定着判断力的纯然反思形式,就对快乐情感的作用而言,都完全是一回事。因为这种作用在对情感状态的感觉中就是适意,而既然对我们种种能力的一切探讨最终必然都目的在于实践的东西,并在作为其目标的实践的东西中结合起来,人们也就不能苛求这些能力对事物及其价值作出别的估价,除非这种估价在于它们所预示的欢娱。事情最终根本不取决于它们如何达到这一点的方式;而且既然手段的选择惟有在这里才造成一种区别,所以人们尽可以相互指责愚蠢和不理智,但绝不可以互相指责卑鄙和恶意:因为他们虽然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却毕竟全都奔向一个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欢娱的目标。
(6)、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7)、版本2:“Two things fill the heart with renewed and increasing awe and reverence the more often and the more steadily that they are meditated on:the starry skie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inside me.”
(8)、☞ 芳菲虽美,终有尽时;建筑之花,“芬芳”永驻
(9)、当我们把知性范畴具体地运用到经验的材料上面去的时候,就必须依靠审美判断力(后简称判断力)。也就是说,判断力是把感性和知性联系起来的能力。
(10)、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11)、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12)、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康德
(13)、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墓志铭摘自其作品《瑞丁监狱之歌》,然而更出名、更有特色的墓志铭,应该是墓碑上用各种语言写满的“我爱你”和少女们鲜艳的唇印。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粉丝,亲吻他的墓碑,留下了爱意。
(14)、虽然,适意者与善者在许多场合看起来是一回事。于是,人们通常将说:一切欢娱(尤其是持久的欢娱)是就自身而言善的;这差不多就是说:是持久适意的或者是善的,这是一回事。然而,人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纯然是一种错误的语词混淆,因为与这些表述特别相关联的概念是绝对不能互相代换的。适意者本身惟有与感官相关才表现对象,它必须通过一个目的的概念才被置于理性的原则之下,以便把它作为意志的对象称为善的。但是,如果我把使人欢娱的东西同时称为善的,这就是与愉悦的一种完全不同的关系,这一点,是从以下情况看出的,即在善者那里总是有如下问题:它是仅仅间接善的还是直接善的(是有用的还是就自身而言善的);与此相反,在适意者这里根本不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个词在任何时候都意味着某种直接招人喜欢的东西(同样,我称为美的东西也是这种情况)。
(15)、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16)、萧伯纳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与幽默的语言风格相似,他看待人生也颇为达观:“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一定会发生。”诙谐的态度,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
(17)、 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18)、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9)、名人们的墓志铭,常被看做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谢幕演出。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们仍不改本色,仿佛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去赴一场盛宴。
(20)、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康德最经典的一句话
(1)、你从没碰到过我说的这些人吗?先将自己变成他们那样,他们自然就在你周围出现了。
(2)、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3)、为了认为某种东西是善的,我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知道对象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也就是说,拥有一个关于该对象的概念。为了在它身上发现美,我却不需要这样做。花朵、自由的描画、无意图地相互缠绕而名为卷叶饰的线条,它们没有任何含义,不依赖于任何确定的概念,却毕竟使人喜欢。对美者的愉悦必须依赖于导向某一个(不定是哪一个)概念的、关于一个对象的反思,并由此不同于适意者,适意者是完全基于感觉的。
(4)、·正命题:宇宙在时间上有起点,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
(5)、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6)、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7)、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8)、什么是明智的策略?是多面手,还是一招制敌?
(9)、头上的星空即自然,内心的道德律即自由,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一生都在探索自然,追求自由。
(10)、E-mail:yishubuluo@1com
(11)、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12)、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康德
(13)、基于这两点,康德首先为自然(科学)立法,形成了自然的形而上学。其次,康德为自由立法,形成了道德法则,这两点都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14)、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15)、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16)、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17)、 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康德
(18)、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19)、一言以蔽之:科学(经过批判的寻求和方法上的引导)是导向智慧学的窄门,如果这种智慧学不仅被理解为人们应当做的事情,而且被理解为应当用做教师们的准绳的东西,以便妥善而明确地开辟那条每个人都应当走的通向智慧的道路,并保护别人不走歧路的话;这门科学,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依然是它的保管者,公众对它的玄妙的研究不感兴趣,但却对按照这样一种研究才能使他们真正恍然大悟的学说大感兴趣。
(20)、宇宙论:如果有某种东西存在,则亦必然有一绝对的存在者存在。
3、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出自
(1)、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2)、本体论:“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概念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概念,一个单纯理念,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能仅凭理性从概念中分析出来的。
(3)、唯理论主张我们能够拥有不受任何观察者的观点影响的客观知识,与其对立的经验论则主张我们全部知识都来源于经验,我们不可能获得任何客观知识。
(4)、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5)、黑格尔哲学解体后,许多德国大学的哲学又发展为新康德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康德”。而十九世纪后期直至二十世纪中现代哲学中的新实在论、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
(6)、共同道德要求对其他人和自己的尊重,在道德法则面前人人平等。
(7)、明末清初的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晚年避居山中,看雪看月亮看星星,穷愁潦倒坚持著述。《自为墓志铭》全文有900多字,隐居于山野的文学家,依然想在身后道出自我。
(8)、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公元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2月12日),德国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享年79岁。
(9)、在这所学校里,狂热的宗教情绪令康德反感,导致他在这一教育阶段情绪常常是低迷和沉重的,但也因此培养出相当自律的品格。
(10)、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11)、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12)、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13)、https://www.heavens-above.com/SkyChart.aspx?lat=8352&lng=11284&loc=Zhuzhou&alt=0&tz=ChST
(14)、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5)、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16)、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17)、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
(18)、后来康德成为了柯尼斯堡大学里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教授,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生活作息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准时准点”、自律极严”、“古板的学究气”、“以自我为中心”。
(19)、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20)、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4、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是什么意思
(1)、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2)、版本1:“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3)、注:合目的性指的是达成了一种让人产生愉悦感觉的意图。
(4)、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5)、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他将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知识,即符合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6)、我不可以把这二者当做遮蔽在黑暗中的或者在越界的东西中的,而在我的视野之外去寻求和纯然猜测它们;我看到它们在我眼前,并把它们直接与对我的实存的意识联结起来。前者从我在外部感官世界中所占有的位置开始,并把我处于其中的联结扩展到具有世界之上的世界、星系组成的星系的无垠范围,此外还扩展到它们的周期性运动及其开始和延续的无限时间。
(7)、看不懂星图的,有个简单法子找木星和土星 --十月初,每天傍晚六点半暮色降临时,在南方偏西的天空出现的第一颗星就是木星,在正南方离它不远更高一点,随暮色加深,出现第二颗星,那是土星。除此之外,这个季节的上半夜夜空没什么特别的。午夜时,猎户座会从东南低空缓缓升起,然后是著名的天狼星,天空除太阳外最亮的恒星。黎明前星空最澄澈,猎户座爬升到天顶,天狼熠熠生辉,如果那时候你恰巧醒来,不要错过这美景。
(8)、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9)、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10)、感性结合理性的认知思维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另一番景象
(11)、文章最后,我想用康德的墓志铭来结束,它摘自《实践理性批判》:
(12)、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13)、“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沈从文遗作《抽象的抒情》当中的一句话。但在墓身后面,还有张充和写在墓石身后的两行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是一首雅致的藏尾诗歌——“从文让人。”
(14)、自杀是可恶的,因为上帝禁止这样做;上帝禁止自杀,因为这样做是可恶的。
(15)、康德和其他无数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在为我们指明一条通往真理的路,但是想要掌握自然的真相(世界是怎样的)和实现自由(自我是怎样的),只能由你自己去探索。
(16)、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17)、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问题研究形成的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人类都可以通过理性辩护来证明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
(18)、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19)、但是,即便在适意者和善者之间有所有这些不同,二者毕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即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是与对其对象的一种兴趣相结合的,不仅适意者(第3节),以及作为达到某种适意的手段而让人喜欢的间接善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而且绝对善的、在一切方面都善的东西,亦即自身带有最高兴趣的道德上的善,都是如此。因为善是意志(亦即一种由理性规定的欲求能力)的客体。但是,意欲某种东西和对它的存在有一种愉悦,亦即对此有一种兴趣,这二者是同一的。
(20)、物理神学: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可看到按照一定的意向形成的合目的的秩序,如果没有一个绝对理念按照其绝对意向对此进行选择、计划,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就不能构成这种合目的的秩序。因此,必然有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者,来作为这个世界合目的性的原因。
5、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中心理念
(1)、聂耳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空灵的诗,优美的音乐,走过聂耳的墓碑,好像都能听到亡灵的歌声。
(2)、1978年,正值66岁盛年的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以幽默的风格记述一生:“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27年后,墓志铭最终镌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3)、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提出:我们只能拥有表象的而非自在之物(又称物自体)的先天知识。
(4)、康德指出,只有通过对自然的审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我们的能力和世界的关系,才能理解我们的局限以及超越这些局限的可能性。
(5)、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康德
(6)、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康德
(7)、后者从我不可见的自我、我的人格性开始,把我展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具有真正的无限性,但惟有对于知性来说才是可以察觉的,而且我认识到我与这个世界(但由此也就同时与所有那些可见世界)不是像在前者那里一样处于只是偶然的联结中,而是处于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结中。前面那个无数世界之集合的景象仿佛根除了我作为一个动物性的造物的重要性,这种造物在它短时间内(人们不知道是怎样)被配备了生命力之后,又不得不把它曾由以生成的物质归还给行星(宇宙中的一个纯然的点)。
(8)、在后台回复“晚安”,每日送你一句箴言,伴你入眠!
(9)、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10)、“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蒋介石评)
(11)、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12)、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13)、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14)、与此相反,后面这种景象则通过我的人格性无限地提升了我作为一个理智的价值,在这种人格性中,道德法则向我启示了一种不依赖于动物性,甚至不依赖于整个感官世界的生活,至少是从凭借这个法则对我的存在的合目的的规定中可以得出的,这种规定并不局限于此生的条件和界限,而是无限延续的。
(15)、绝对律令支持非常具体的普遍接受的法则,禁止谋杀、强奸、偷盗、欺诈和不诚实,以及所有形式的专横强制。
(16)、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17)、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8)、对于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不仅存在着行动,而且存在着关于行动的问题,即我应该做什么。
(19)、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康德
(20)、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1)、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2)、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康德
(3)、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康德
(4)、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5)、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6)、感性是直觉的能力,它包括被经验论者视为知识之唯一基础的所有感觉状态和限定。没有感知,就没有客体提供给我们。
(7)、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8)、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9)、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康德
(10)、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康德
(11)、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康德
(12)、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3)、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14)、 一只轻捷的鸽子分开空气自由飞翔,感觉到了空气的阻力,它或许会想象,它在真空里将飞行得更为轻快。——康德
(15)、康德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6)、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7)、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我从长期“被凌辱”,慢慢走向自我救赎
(18)、即自己为自己立法,道德律令是绝对服从由自己所立的法的,它以人为目的而普遍有效,这就是意志自律,也就是自由。
(19)、ImmanuelKant(汉译:伊曼纽尔·康德),Germanische(日耳曼人),作家,1724年4月22日生于Königsberg(哥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年79岁。
(20)、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1)、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康德
(2)、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3)、十月的午夜时分,猎户座(Orion)从地平线升起时的样子。顺着腰部三颗星连线往下找到的那颗亮星就是天狼星(Sirius)。诗经里的名句“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提到的“三星”就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
(4)、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5)、现代中文版本:“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6)、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伦理学和美学思想。《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7)、☞ 叔本华|对这个世界存有好奇心,是人生一大幸事
(8)、☞ 马可·奥勒留|无论快乐抑或痛苦,都不要让肉体的骚动扰乱了你的灵魂
(9)、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10)、德文原文是:ZweiDingeerfuellendasGemuet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oe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aeftigt:derbestirnteHimmeluebermirunddasmoralischeGesetzinmir.
(11)、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12)、实践理性的基础是康德哲学革命的另一个目的——先验自由。
(13)、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14)、因此,适意者、美者、善者表示表象与愉快和不快的情感的三种不同的关系,与此相关,我们把对象或者表象方式彼此区别开来。人们用来表示这些关系中的中意的那些与每一种关系相适合的表述也不是一样的。对于某个人来说,使他欢娱的东西就是适意的;仅仅让他喜欢的东西就是美的;受赏识、被赞同,亦即其中被他设定了一种客观价值的东西则是善的。适意也适用于无理性的动物;美仅仅适用于人,亦即动物性的、但毕竟有理性的存在者,但也不仅仅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例如精灵),而且同时作为动物性的存在者;但是,善者却适用于任何一般的理性存在者;这是一个惟有在后面才能得到完全的辩护和解释的命题。人们可以说:在愉悦的所有这三种方式中,惟有对美者的鉴赏的愉悦才是一种没有兴趣的和自由的愉悦;因为没有任何兴趣,既没有感官的兴趣也没有理性的兴趣,来强迫作出赞许。因此,关于愉悦可以说:它在上述三种场合与偏好,或者惠爱,或者敬重相关。因为惠爱是惟一自由的愉悦。一个偏好的对象和一个由理性法则责成我们去欲求的对象,并没有留给我们使某种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一个愉快的对象的自由。一切兴趣都以需要为前提条件,或者是产生一种需要;而作为赞许的规定根据,需要不再让关于对象的判断是自由的。
(15)、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康德无疑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
(16)、·反命题:宇宙在时间上没有起点,在空间上也没有任何限制
(17)、“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8)、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19)、罗杰·斯克鲁顿(RogerScruton)哲学家、作家。19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先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并曾兼职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后成为自由作家。现为牛津大学访问教授(无薪)、圣安德鲁斯大学访问教授(兼职)、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
(20)、借着哲学家的眼睛我们就能全面系统地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看待社会、人生和事物,我们就能真正懂得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1)、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形成自己的经验,才能够获得判断力。这个判断力,就是横在科学和道德之间的天平,也是《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桥梁,使得康德的批判哲学的联系更紧密,更加牢不可摧。
(2)、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3)、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4)、康德肯定了一个信念:理性可以限制和解释的不仅是手段,还有目标。理性能变成实践的唯一方法不在于得出判断,而在于形成律令。
(5)、大多数时候,因为城市灯光污染,夜空除了月亮,看不到什么星星。图为枫溪大桥。
(6)、适意者和善者都与欲求能力有一种关系,而且就此而言,前者带有一种生理学上有条件的愉悦(通过刺激,stimulos),后者带有一种纯粹的实践的愉悦,这不仅是由对象的表象,而且同时是由主体与对象的实存被表象出来的联结来规定的。不仅对象,而且对象的实存都让人喜欢。与此相反,鉴赏判断纯然是静观的,也就是说,是一种对一个对象的存在漠不关心、仅仅把对象的性状与愉快和不快的情感加以对照的判断。但是,这种静观本身也不是集中于概念的;因为鉴赏判断不是认识判断(既不是理论的认识判断,也不是实践的认识判断),因而也不是基于概念、或者也以概念为目的的。
(7)、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8)、“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9)、一切尚属粗糙的尝试情况都是这样,在这些尝试中,工作的最主要的部分都取决于理性的应用,这种应用并不像双脚的应用那样凭借经常的练习就将自行产生,尤其是当它涉及不能如此直接地在平常经验中展现的那些属性的时候。但是,无论多么迟,在对理性打算采取的一切步骤都事先周密思考,并只让这些步骤在一种事先深思熟虑的方法的轨道上运行这一准则流行开来之后,对世界大厦的评判就获得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与这个方向一起获得了一个无比幸运的出发点。一块石头的降落、一个投石器的运动,在它们被分解成它们的各个要素和在此表现出来的力并经过数学处理之后,最终就产生出对世界结构的那种清晰的、对一切未来都不可改变的洞识,这个洞识在进一步的考察中可以希望永远只是扩展自身,但绝对不用担心不得不倒退回去。
(10)、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