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人生经历138条
木心先生简介
1、木心先生简介
(1)、在乌镇有一座木心美术馆,美术馆负一层的投影厅,循环播放着介绍木心先生生平的九段影像视频。在木心小站里,他生前的做过的读者问答俏皮犀利。在陈丹青的梦里,他是堂而皇之的眼泪,静静流淌在某些黑夜里。
(2)、本名孙璞,1927年生于桐乡乌镇。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其散文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3)、在这里,从中午11点到凌晨2点,读一本书,与两三好友小聚,这应该就是木心和陈丹青在纽约的交往方式。
(4)、木心纪念馆的馆长亲自将三幅陈丹青的题字带到杭州
(5)、这就是我的叙述的困难:木心先生与我们同在一个时代,但是他出现得太迟了,我应该怎样介绍他?
(6)、2009年,李加文第一次读到木心的书,《哥伦比亚的倒影》,“那一篇《上海赋》,把上海写活了。”他读得哑口无言,极受震动,唯有一个心悦诚服的“好”字。从此他开始收集各种关于木心的书籍,2013年,还开过两周的木心书店,只卖木心的书。他说,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拿起的总是木心。
(7)、春夏时节,饭后舅舅会带我们沿着一条偏僻傍河的小路踏青散步,路旁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紫色的蚕豆花,芳香扑鼻。我们边散步边聊天,谈笑风生,轻声歌唱,一直走到远处一座美丽的小石桥,流连忘返。舅舅非常喜欢腊梅花,经常让我去剪一两枝插在花瓶里,房间里便充满淡雅的清香。他还常带我们去房东的菜园里品梅赏菊。
(8)、先生到乌镇后,没有入住“晚晴小筑”,先在西栅的通安客栈盘桓了一段日子。是由公司成立小组照顾他的起居,因为不想被打扰,于是,公司上下都“只闻其名,不识其人”。我当时是销售公司公众媒体部经理,负责对外宣传联络事宜,接到过许多媒体采访邀约,均未达成。
(9)、可是,我记得他对陈丹青等人说过:“你们要替我作证:木心不是妖怪,是个普通的健康的老头子。”
(10)、为了完成这个多年念想,李加文花费了一番心血。先是选址,木心年轻时在杭州逗留过的地方,孤山、平湖秋月、老吴山、老浙大、南山路、武林门……都去考察过。最后落址环城北路市政府大楼对面的这一处老式房屋。
(11)、在木心小站上,一个读者写:传说中的木心先生啊!先生回答:归于平淡了。
(12)、现在大家终于能够阅读木心先生的书。但我们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被深深包围并浸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经常谈论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自己的阅读——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胆以简略的方式陈述这种阅读经验,那就是: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
(13)、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14)、灵堂不放哀乐,放的是特别剪辑的先生生前最爱听的交响曲。在殡仪馆就被媒体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采访。说句大实话,丹青老师是以“敢说话”出名,当天的采访,回答记者问题还是犀利的,然而,媒体就是喜欢他的率直回答。以至于我怎么想打断采访都没有办法做到,因为依照风俗,送葬人要回乌镇家中吃过饭才算事情结束。乌旅人,就像陈主任说的:我给三千乌旅人接了位爷爷回家照顾。陈主任,说到也做到了。
(15)、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真的文学总算公道的!可是我的阳谋同时也就被点穿,我今天索性说说破:什么阳谋呢?请大家原谅: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16)、我爱木心先生,爱先生的品格与情调,爱的是对于艺术的见解,爱的是灵魂震颤时的微小频率,我们也不应该过度的去渲染他,他到头来也不过是个人,只是如此雅致,如此洁白。无论是艺术的追求,还是深刻的生活态度,亦或是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的不同的相同的私人情结——在最后,先生的文字、画册、展览,都应是滚烫着,处在我们彼此生命的每个角落。
(17)、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爱默生家的恶客》;2001年,YUArtGallery出版《TheArtofMuXin:TheLandscapePaintingsandPrisonNotes》畅销全世界,一直列为五星级;2011年,首部英译小说集《空房》在美国出版,获美国出版人周刊等书评机构好评。2012年底,木心在纽约为华裔艺术家讲授五年世界文学课的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2015年,《文学回忆录》补遗《木心谈木心》出版。
(18)、有一天,陈瑜总给我信息,让我做一个接待计划,上海的作家陈村一行要见先生。我还挺诧异的。
(19)、 照惯例,丹青老师言及乌镇与先生、乌旅与先生的各种故事:从95年先生悄悄回故乡、东栅修建晚晴小筑、邀先生回故乡叶落归根、小代小杨侍护之情、理想国所做“理想之事”、木心美术馆、故居纪念馆、今天的首批参观者,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岁月的记忆,包括我的“咖啡姑娘”的故事。
(20)、昨天,乌镇木心美术馆落成。它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陈丹青出任馆长。
2、木心的人生经历
(1)、在年轻的时节,忘却沉重的绝望,兀自格格不入的积极。木心先生还将写检查的纸张偷偷省下来,写满了小说和散文。65万字形成的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夜晚的时候先生还在纸上画出黑色的琴键,用无声的键盘来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2)、他没出现时,我还在虔诚的阅读南怀瑾,想从儒家思想佛家文化里搞清楚人生的道路。
(3)、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1)
(4)、五十年代后,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文革初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成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平反,任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同期,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并巡回芝加哥美术馆、夏威夷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随展出版精装画册。新世纪木心应家乡乌镇竭诚邀请,于2006年回乡定居。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逝世。同年,乌镇为之起建“木心美术馆”。
(5)、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6)、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舅舅的文学艺术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和喜爱,追思会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真切地吐露对他的敬佩和怀念。在乌镇建造的“木心美术馆”今年将完工,木心故居也将开放。届时,大家可以更加真切了解和欣赏舅舅的文学和绘画艺术。
(7)、当时,我转岗在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庄颋专门嘱咐让我协助做好晚晴小筑的吊唁接待。从未想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送别先生最后一程。
(8)、二十多年前当我初读木心先生的文字,我的错觉就是将他与五四那代人相并置,但随即我就发现,即便是周氏兄弟所构建的写作领域和文学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既矛盾又真实的是,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同时,在五四一代以及四十年代作者群中,我们无法找到与木心先生哪怕稍相近似的书写者——此所以我称木心先生是一个大异数,是一位五四文化的“遗腹子”,他与后来的文学传统的关系,是彼此遗弃的关系。阿城为此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木心先生其实是在为五四文学那代人“背过”。
(9)、木心美术馆是在桐乡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作家木心先生(1927-2011)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美术馆坐落于木心的故乡乌镇,为木心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文献。
(10)、木心一生如镜,人人得以观照自身,并看到超越自身局限的各种丰富与可能。
(11)、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木心先生最擅小诗或汉俳类诗体,语言浸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这首《从前慢》,便是他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12)、自2001年起,由乌镇旅游开发公司出资,耗时五年,晚晴小筑得以落成。2006年九月,木心先生以七十九岁高龄,返乡安居,直到2011年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13)、旅途中的少年,探访山水时,胸膛中大多嵌了一颗敏感跳动的心。在那样的天气里所认识到的江南,当然不仅仅是湖光潋滟,水色熹微,不仅仅是烟雨朦胧,行人迟迟,山水清音之外,还有一团温热的炉火——木心纪念馆。
(14)、在我们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能留下痕迹的多半是小学和中学老师,越小越深刻。
(15)、木心曾写道:“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在这间咖啡馆,你能看见木心的纽约和乌镇。
(16)、 (晚晴小筑开放,丹青老师叙述建筑的前世今生)
(17)、他好像始终都是个局外人,永远生活在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这一刻,他好像就坐在我的面前,给我讲课,与我说话、谈心。
(18)、靠窗一个写字台,台上铺满了纸,放着各种画笔、颜料和画具等。两把藤椅中间是一个石墩,石墩上放一块方方正正厚厚的黑石板当茶几,上面是贝多芬的石膏像,还有很好看的茶具和烟缸。床边一个像钢琴似的小书架,上面摆了几本精装书,床头桌子也用白纸包着,上面放着一盏古典西式的台灯和类似古埃及的艺术品。窗下是一条小河,河中时有船摇过,对岸是大片芦苇、青草和树木。放眼望去,远处是一片宽广的田野,春夏季节油菜花一片金黄,秋冬则是一顷碧绿的麦田,更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几间小屋隐约其间。白天常能听到蝉轻唱,晚上常能听到青蛙低吟。
(19)、西方文明从1500年发韧,也就是文艺复兴开始,早了我们500年,很强大,现在引领着世界向前走。
(20)、 (尺八一曲,让人想起先生的《从前慢》)
3、木心的夫人
(1)、(“现在流行‘小清新’,木心有点‘老清新’。……其实木心这种小机灵也蛮好,就像是风铃一样,叮当作响,很惬意,但“木铎金声”才令人震撼的,不是风铃的那种叮叮当当。”
(2)、因此,我们可能会承认:古典大统、五四传统,在整整两三代人的知识状况与阅读习惯中,已经失传,很难奏效了;第三项,尤其是第第五项传统,则全方位地构成了我们的话语、书写、阅读、思维与批评的习惯。
(3)、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4)、纪念馆的门口印着一些注意事项,其中有一项是“不允许拍照”。那是我第一次遇到不允许拍照的纪念馆,有些新奇。
(5)、敏感的人们在一些方面相对缓慢:对于悲伤和无奈的情绪更不易消解。但在这个过程之中绝不自怜。木心说:“悲观说到底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性格中带有悲观底蕴的,在思考行为里更容易达到深刻的境界。从而在苦难的折磨里,终于生出慈悲又淡然的心态。
(6)、《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巴珑》、《伪所罗门书--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云雀叫了一整天》、《诗经演》、《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素履之往》、《哥伦比亚的倒影》、《爱默生家的恶客》等。
(7)、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8)、“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现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包括辜负、遗憾、忏悔及追忆,也讨论人如何站在现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严。”
(9)、 先生灵堂设在晚晴小筑的二楼,原本的客厅,搬移家具,连夜布置成灵堂,由经营公司负责采购物品,管理公司的东栅场馆部负责轮班守值。各地文艺界、作家、青年读者纷至沓来。等到出殡那天,我跟到殡仪馆送葬,不说人山人海,也是人头攒动。我的一个任务是负责清点有多少人回乌镇用餐,到最后,没法子统计,就全部在子夜酒店招待了。
(10)、1927年二月十四日,孙璞出生在浙江乌镇东栅栏杆桥,五岁时,举家迁入本址,东栅财神湾186号,旧称孙家花园。孙璞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曾就读本镇私塾与植材小学。抗战爆发后,一度避居嘉兴,1943年,十六岁的木心离开乌镇前往杭州,两年后转赴上海艺专求学。
(11)、我终于打破了接待之初的僵局,陪同来客在孙家花园一进一进地边拍边走边聊。只记得他告诉我,以后你若有机会定然能见到木心。我说:好的呀欢迎老先生回来,叶落归根么。他似乎没想到我会说这句。朝我看了一眼。
(12)、诞生于情人节的树心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美妙诗。分享木心先生的10部作品、10部经典语录,静静领悟文学达人的魅力。
(13)、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4)、抵达乌镇之前,我住在杭州。记得那是元宵节,一点冷雨裹挟着碎屑般的雪花洒下,一副姗姗来迟又将尽未尽的模样。
(15)、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16)、临终前他在病床上也是叨唠这句:“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这一句被印在他的诗歌集《云雀叫了一整天》的封面上,可见他对它的喜爱。
(17)、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安适。是的,在乌镇,在参观木心纪念馆之后,去那样的一家小店吃晚饭,真是一段像粥一样温柔的旅程了。
(18)、白天受红卫兵监视,连晚上睡觉也常听见屋顶上瓦片碎声,抬头望天窗,看见有人在监视我们。1967年冬天,母亲终于承受不住,心脏病复发去世。紧接着,父亲被关入学校的“牛棚”,火烧眉毛。哥哥被五花大绑押在学校里批斗。舅舅也因言获罪,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关在地下防空洞中写检查,长达一年半。家人去探望,单位不让见。一时间,温馨祥和的一家变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19)、而在杭州,已经有一颗星,呼应它,以明亮以沉默——木心咖啡馆,创办者是李加文,在杭州文艺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凡人咖啡馆,一个文艺中青年的文化地标。
(20)、2006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口气出版了他的十三本简体的文学作品。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先生写道:“即便是周氏兄弟所建构的文学领域和写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著名作家陈村先生撰文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等等。紧接着,报纸上和网络上许多有识之士,文学评论家(孙郁、何立伟、李静)等纷纷撰文高度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是“木心年”。2008年出版了由孙郁和李静编就的《读木心》一书,汇集了两年来较好的评论文章。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先生也在读书节目中,多次介绍我舅舅的文学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4、木心经典句子100句
(1)、木心先生是继鲁迅,胡适之后的继往开来者,是灯塔。
(2)、记得2001年,丹青老师来乌镇探访先生旧居地址,是我接待的。
(3)、多年之后,面对书架上几本薄薄的诗集,Bingo将会想起,第一次走进木心纪念馆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4)、(1)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
(5)、我的夙愿今天实现了。以下,借文学的名义,我要向第一位在国内网站为读者介绍木心散文的陈村先生鞠躬致敬!我谢谢在《南方周末》撰文呼应的陈子善先生与何立伟先生!感谢在此书出版前阅读并期待木心先生的陌生读者和今天到来的记者们!感谢这本散文集责编、脑袋长得像列宁般宽大的曹凌志同志与封面设计师蔡立国同志!感谢做主出书的贝贝特头目刘瑞琳同志!当然,还要感谢青春大好、今年刚满二十岁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等到2007年3月27日下午,一行人到通安客栈大堂,先生略晚几分钟到大堂,见面、寒暄、入坐、交谈,之前一路上谈笑风生、互相打趣的一群人,突然间安静下来,与先生交谈也显得拘谨了很多。后来,看明珠姐姐的一篇回忆文章,才发现当时每个人的心境。
(7)、以前的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受到很好的款待。——《云雀叫了一整天》监督生活,做不到。接下来,成为演员。再做一次观众。——《文学回忆录》爱,还有三个境界耳。少年受好奇心驱使,青年与审美相关,中年寻求知识。衰老将至,不辜负义气。——《即兴判断》生命好在没有意义,可以赋予各自意义。如果生命有意义,但它的意义不合我的意愿,那才是尴尬的。——《素履之往》才能、心、头、不可缺少。三者难以平均;好啊。这样就有了风格。——《琼美卡随想录》记得以前少年的时候,大家都很真诚地亲切,说了一句话。清晨火车站,长街幽暗无人,卖豆浆的小店热气腾腾。昔日的天色晚了,车、马、短信都晚了,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以前的钥匙也很漂亮,钥匙很美很有形状。锁上了,人就知道了。——《从前慢》
(8)、 20年前,某个阴天的下午,我接待了到乌镇东栅孙家花园看木心先生老宅的丹青老师,一杯咖啡,让丹青老师记得到如今。
(9)、 ——骆以军
(10)、舅舅一生低调。虽然他的文学和绘画作品已名扬海外,但当时国人几乎没人知道他、读到他的作品。而如今,国人终于能领略这位饱经风霜、漂流海外的“文学鲁滨逊”的文学语言和绘画艺术天才了。
(11)、木心去世当天,陈丹青写了一副木心先生自己拟好的对联作为挽联:此心有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12)、先生的追思会,是在昭明书院二楼举行的,整个场地坐不下,干脆都站着、围着,听着大家对先生的追忆,谈到他的文学、画作、音乐、与之交往等,也是在那次追思会上,说要出版先生当年在美国举办讲座的讲义,就是后来的《文学回忆录》。
(13)、自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结课,五年内,木心为客居纽约的华人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课程。
(14)、2015年11月,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的木心美术馆开馆;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现任馆长为著名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担任。从2016年开始,这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
(15)、最后,期待我的好友青原君评论木心其诗的书早日出版,也热烈盼望着木心生前挚友李春阳女史早日出版一本关于木心的书。
(16)、当时是想去美国投奔陈逸飞的,去纽约的艺术家多受过陈逸飞的帮助。
(17)、当时闲谈什么话,忘了。只记得她说:老先生很讲究仪容,等他出门,就等了好一会儿。
(18)、 后来,奉命整理先生的作品,办公室李怡屏、章琴芳、我,摄影张雄伟,共四人,一起把先生的作品整理编号翻拍照片存档。那时候,翻到先生写的“狱中文字”就感叹这米粒大小的字是怎么完成的。
(19)、1999年,乌镇迎来重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全方位启动。时任本镇领导的陈向宏先生,身兼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偶然读到此篇散文,始知木心先生及其成就,决意恳请老人归里,并立即由公司购入孙家花园土地房产,大幅度修缮。2000年,经多方辗转,终于和木心先生取得联络。老人有感于家乡的诚意与盛情,决定归来,并将翻新的祖屋易名为“晚晴小筑”。
(20)、木心先生彻底擦干净我眼睛上的灰尘,我开始有了点哲学的底,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5、陈丹青与木心的爱情
(1)、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2)、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3)、木心先生是我一生寻找的老师,还好还好,有生之年遇到先生,不枉此生了。
(4)、我不想过于理论化地谈论木心先生,这也非他所愿。他曾说:“文学、哲学,一入主义便不可观。”但阿城正确地指出: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当我最初接触先生的文学,面对他开阔渊深、左右逢源的国学与西学根底,痛感自己没有知识,毫无准备。台湾《中国时报》副刊主编杨泽先生在那次座谈会中稍微提到这一层。譬如,他认为在文学气质上,单是“地中海精神脉络”即“都有因缘于木心”,为此他列举了孟德斯鸠、列兹、蒙田、瓦雷里、纪德与兰波。而在先生教授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自中国《诗经》、古希腊神话一路下来,兼及波斯、印度、日本、东欧、美洲等区域的文学史话,直到二十世纪文学——今日专修文学的年轻人可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教育,但我要提醒大家,在木心先生成长的三四十年代,在封锁知识的五六十年代,世界文学的全景观始终是木心先生个人写作的制高点。
(5)、在灰白的照片中穿梭、驻足,读他家境优渥的童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万死投荒的青年,流离转徙的中年和趋于平静、平淡、平和的晚年,也读那个纷飞动荡到摆不稳一张书桌的时代。
(6)、“木心知道,也让我们知道,爱和生命意志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生命的意义,这是我们在黑暗中唯一的光亮来源。”黑夜里,有一个人曾带来过纷飞大雪。天亮或是不亮,总有微弱的反光,在一些地方,悄悄的出现,准备给予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份震颤。
(7)、气质相投的会走到一起,勉强不来,不分古今中外,都会尊为师长,过些年换一换,有的老师终生陪伴。
(8)、木心去世后,他的一首小诗《从前慢》被广泛流传:“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
(9)、从照片上看,第一眼,它十分和敬清寂,仿佛有点儿安藤忠雄;大体量采用木质地,是为了呼应木心的“木”字吗?
(10)、“他像是来自遥远古代的神祇──在某个意义上说,木心的那个世界,那个精致的、熠熠为光的、爱智的、澹泊却又为美为精神性叩问而骚乱的世界,在他展开他那淡泊、旖旎的文字卷轴时,早已崩毁覆灭,「世界早已精致得只等毁灭」──他像一个孤证,像空谷跫音,像一个「原本该如是美丽的文明」之人质。有时悲哀沉思,有时诚恳发脾气;有时嘿笑如恶童,有时演奏起那绝美故事,销魂忘我;有时险峻刻诮,有时伤怀绵绵。”
(11)、木心说,你们书读的太少,不如当年的李梦熊。
(12)、木心先生开始写作,是在四五十年代,恢复密集写作,是在八九十年代;横向比较,同时期国内的文学写作无论从哪一面向看,均与他不在一个时间的纬度。
(13)、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4)、此座个人美术馆将首次完整展示木心先生的绘画与文学作品。美术馆设五座永久性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由绘画馆、文学馆、狱中手稿馆及影像厅组成。两座特展馆将推出对木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世界性艺术家年度特展。木心美术馆以其多重的戏剧性与不可比性,将引领一种未来的、良性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期待的文化事业。
(15)、 路过西边花园,凉亭内,一位女士独自吹奏着尺这管源于西湖边“护国仁王寺”的乐器,在这地、这时、这空间,没来由的妥帖。什么曲名?没有问。然,先生那首《从前慢》的词,却翩然而至于脑海中。
(16)、这个采访团的对接人是孔明珠老师,是孔令境先生的小女儿。同行访客中有上海著名的作家陈村老师。与明珠姐姐取得联系后,明确到访日期、人员名单、停留时间,遂根据要求做计划,我把一行人安排在灵水居民宿,其中一餐安排他们在通安客栈大包厢,和先生一起用餐。
(17)、从他脸上和言谈举止中,我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他对国家、社会或者个人存有丝毫的抱怨、不满、仇恨或者悲观的情绪,反而有种豁达、超脱、置身事外的感觉。
(18)、木心不同,我以为应该是上苍眷顾华夏子孙,断无可断之际给我们留下的一柱香火。
(19)、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木心先生的名字不在其间。我相信过去二十多年内,除了可数的大陆作家听说过他,绝大多数读者不知道这个名字,更没有阅读过他的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表上,木心先生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在空间上,他密集写作与出版的地点不在本土。总之,在他的祖国,他之所以未被淹没,是因为他尚未被认知。
(20)、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1)、木心先生在阅读什么呢?阅读我们的“阅读经验”。
(2)、以前的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受到很好的款待。——《云雀叫了一整天》监督生活,做不到。接下来,成为演员。再做一次观众。——《文学回忆录》爱,还有三个境界耳。少年受好奇心驱使,青年与审美相关,中年寻求知识。衰老将至,不辜负义气。——《即兴判断》生命好在没有意义,可以赋予各自意义。如果生命有意义,但它的意义不合我的意愿,那才是尴尬的。——《素履之往》才能、心、头、不可缺少。三者难以平均;好啊。这样就有了风格。——《琼美卡随想录》记得以前少年的时候,大家都很真诚地亲切,说了一句话。清晨火车站,长街幽暗无人,卖豆浆的小店热气腾腾。昔日的天色晚了,车、马、短信都晚了,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以前的钥匙也很漂亮,钥匙很美很有形状。锁上了,人就知道了。——《从前慢》
(3)、由德国“尼采基金会”、“瑙姆堡尼采文献档案中心”、“魏玛古典基金会”、“歌德席勒档案馆”、“尼采学院”、“魏玛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共同合作,提供尼采手稿四份、十九世纪原版著作二十一件、尼采肖像八件,死亡面模一件,回顾尼采对木心毕生的内在影响。尼采译作,始自清末,逾百年来,这是尼采文献初次远来中国展览。德方合作机构为表重视,特由尼采学院鲁迪格·施密特·格雷帕伊院长偕男演员马蒂亚斯·布斯前来乌镇,与中国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朗诵尼采与莎乐美对话片段,并由旅德钢琴家谢亚双子弹奏尼采创作的乐曲。
(4)、1931到1932年间,孙璞和爸爸、妈妈、大姐姐、小姐姐在一起
(5)、我们每个人的余生,都將在未完成的路上继续行走,各自觉悟。
(6)、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谓“老作家”。大家应该记得,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锺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漱溟、钱穆等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单。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大陆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
(7)、据说,木心先生临终前,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
(8)、他从小接受了严格的传统诗词教育,所做的诗句字字珠玑句句美的像梦。
(9)、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陈述必须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文学的人。当此向大家介绍先生,我实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样精确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说在座的朋友中没有一位读过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单凭一篇文章认识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这样丰富、深沉而多变的作者;然而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前天,当我接到印刷厂送来的第一册木心散文集,翻阅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阅读过无数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在五十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被中断的、远未展开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我们或许会说,几代文学家都在寻索实践同样的命题,但现在有了比较的机缘:一端,是我们历来所见的庞大的中文写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书。我们会看见,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点无有,前者所无有的,请在木心先生书中见——我所谓的“有”与“无有”,是指什么呢?
(10)、他的一生离开故乡又走向故乡,目光由凌厉逐渐变得柔和,其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嬉、笑、怒、不骂。”
(11)、《林风眠与木心》,由上海中国画院提供林风眠作品十件,与木心作品四件,共同展示,回顾六十年前这对师生的交谊。
(12)、其实就是没有陈丹青,木心也会崛起,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13)、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据称,木心与作家茅盾(沈雁冰)两家有较远的姻亲关系。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钟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 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的说法;木心先生却自道“名字其实是累赘,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笔画集中,‘心’字笔画发散之意。”(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
(14)、1946年,19岁的木心在杭州举办自己的第一次个展
(15)、“但是我看到他那张50来岁的照片非常非常怪,怪在什么地方呢,那张50岁的照片,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1978年刚刚从文革中结束苦恼回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会有点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难免神情上会有点沮丧,有点失落,有点恐惧,有点担心,有点惶恐、惶惑,但是木心没有,他整个状态你觉得他的精气神很足一样,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16)、美术馆里的第一面墙这样写道:艺术与他,是伦敦塔里的象牙塔。
(17)、木心也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作家,他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讲稿就是作品,还必须经过认真的构想与价格,才能成为他放心的作品。
(18)、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19)、关于“木心”这个笔名的寓意,木心自己有过解释,据《文学回忆录》,1989年8月27日木心在给学生做《诗经续谈》讲座时提到:“古说‘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木心之名显然与“木铎”这一传统器物有关,隐含着特殊的内涵。
(20)、出版作品600多万字,其中包括《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调皮的日子》、《逃逃》、《小丫林晓梅》、《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
(1)、回到办公室,便把当天先生所说意思,记录在工作笔记上。
(2)、记得我小时候,舅舅和我们一家一起居住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座临河的大院里。舅舅住在河边一栋二层楼的楼上,我们一家住在楼旁一间厢房里。走进舅舅的房间,就像进入艺术的天堂。门窗的边框都用纸糊着(像现在的壁纸似的),一个又粗又大的画框占满了一面墙,另一面墙上挂着《蒙娜丽莎》的画像。
(3)、如今全靠少年时的那股子野蛮之气在行走,褒贬时弊,精神内核还是不够。
(4)、乌镇与杭州,这两颗关于木心的星星,交相辉映,像不像失联多年的音符,联袂成出尘的乐章?
(5)、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刚刚萌芽,世界文学刚刚介绍进来,中外经典文学的记忆刚刚开始艰难地恢复,总之,我们刚刚从漫长的文学休克期苏醒过来——今天,中国文学已经换了几乎三代人,出版盛况空前未有;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很可能就是学中文出身。所以有理由说: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文学。过去五十多年、过去近百年,乃至更古早的经典中国文学,都在被我们广泛阅读、评价、研究,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上,大大小小的星座经已各得其位。虽然,文学在今日中国的命运仍然是被持续议论的话题,但大家都会同意,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告别了文学的无知年代。
(6)、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7)、陈丹青们先天营养不良,从绘画和文学都限制了他和
(8)、当时上海流传“夏葆元的素描,魏景山的油画,陈逸飞的脑子。”
(9)、“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10)、但“文革”一声炮响,我美好而如此珍贵的童年随之而去。1966年冬天,晚上我们刚躺下睡觉,突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母亲、小姐姐和我从梦中惊醒。一群身穿绿军装的红卫兵拿着枪棒闯进家门,翻箱倒柜,满屋查找所谓“四旧”的东西。我家的首饰、照片等值钱物品,及舅舅的数箱珍贵的画作、文稿、藏书、乐谱、唱片等,装满了四辆“劳动车”,悉数拿走。没过几天,又来继续“搜查”,敲墙撬地板,挖地三尺,并将舅舅屋里当茶几的厚黑石板砸碎找金银财宝。他们让母亲跪在地上接受批斗,让我和小姐姐在一旁站着陪斗。
(11)、作为资深木心迷,李加文参加了乌镇木心美术馆的落成典礼。他感慨:“做到了极致又很节制,有着恰到好处的美感。木心先生会喜爱的。”
(12)、乌镇木心美术馆,像广袤长夜中的一颗新星,给木心迷的情感和视线,提供了一个可期许可投注的方向。
(13)、舅舅在浦西工作。连续数年,每隔两周或节假日,衣着典雅、神气而儒雅的舅舅就会与我们一家欢聚(有时会带几个学生),给我买好玩的玩具(像会翻筋斗的孙悟空、电动小汽车)等。每次回来,午饭后,我们兄弟姐妹及他的学生数人就围在他周围,在我们的厢房里连续几小时听他风趣幽默地讲解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古文观止》等中国古代文学大家的诗词文章,及巴尔扎克、杰克·伦敦等西方文学大家的经典名著(如同他在美国讲文学史一般)。
(14)、木心的笔名共有十一个,分别是:吉光、高沙、裴定、马汗、桑夫、林思、司马不迁、赵元莘、杨蕊、罗干和木心。
(15)、推门,看见一张一人高的黑白大照片,是木心先生晚年时拍的全身照。一顶黑色英伦帽,一身黑色呢子大衣,一条格纹围巾,服饰考究。两只手插在外衣的口袋里,身子微斜,眉目俊朗,像是含着温存的笑,又像是冷眼端详着谁。
(16)、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7)、(2)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伪所罗门书》等。
(18)、 20年间,从“人不知木心为何人”,到今天,先生读者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