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古诗三年级下册102条
元宵节古诗
1、三年级元宵节古诗
(1)、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2)、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3)、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4)、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
(5)、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我们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嘎然而止,却给我们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6)、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但仍不忘关心着民生。“昏昏雪意云垂野”意象看似凄清,却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7)、译文: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8)、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台城路·上元》作者:纳兰性德
(9)、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0)、想捡起满院子的月光把它们洒在房里。把灯关闭,就着月光,碗里的元宵都更甜了。
(11)、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2)、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13)、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14)、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旧家元夜,追随风月,连宵欢宴。被那懑.引得滴流地,一似蛾儿转。而今百事心情懒。灯下几曾忺看。算静中.唯有窗间梅影,合是幽人伴。——沈端节《留春令》
(16)、草木生春,楼台不夜,团团月上云霄,太平官府,民物共逍遥。指点江梅一笑,几番负、雨秀风娇。今年好,花边把酒,歌舞醉元宵。
(1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其中有一句被王国维认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认为呢?
(19)、月到十五分外圆,把你疼爱把你怜,常常把你挂心间,今夜的汤圆甚是粘,我们何时能团圆?
(20)、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2、元宵节古诗三年级下册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庆赏元宵只愿晴。天公每事秤能平。管教檐溜便收声。 三市海巡那惜夜,九街社火亦争名。权将歌酒作工程。
(3)、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4)、彩胜宜春,翠盘消夜,客里暗惊时候。翦燕心情,呼卢笑语,景物总成怀旧。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元宵节的古诗句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王守仁《元夕》
(6)、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7)、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宵孔翠迎。
(8)、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千骑遨游,万家嬉笑,帘卷东风,弄妆成列。慢舞尊前,看轻盈回雪。来岁今宵,舜韶声里,对六鳌双阙。凤检飞来,玉骢去踏,青门华月。
(10)、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11)、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12)、羞逐乡人赛紫姑。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4元夜有感
(1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14)、《元宵》赛涛:满城箫鼓元宵节,小馆灯花孤闷时。料得团圞行坐处,有人挥泪说分离。
(15)、通常的元夜诗,多描写古时都市场景。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全诗意境优美感人。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讲:月下点灯,可谓大煞风景。恐怕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可以“月下赏灯”的,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啦!
(16)、宿麦连云,遗蝗入地。坡仙有句谁能继。元宵此去日无多,会看霁色生和气。
(1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9)、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20)、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这是宋代词人朱淑真描绘的元宵节,元宵节也是传统情人节,这首词描写了恋人约会的场景。
3、元宵节古诗3首
(1)、箫鼓动春城,竞点缀、玉梅金柳。厮句元宵,灯前共谁携手。
(2)、在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3)、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4)、《元宵雪》:灯火楼台白玉铺,这般禅瑞不如无。谁能断取维摩手,画出元宵踏雪图。
(5)、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秦渝《元宵夜》
(6)、抬头看去,花灯在街巷之间,明月在夜空之上,看到的是温暖和喜庆。
(7)、明年屈指春来早,定是元宵不苦寒。十里珠帘火城夜,客来应许醉中看。——陈造《又次看字韵二首》
(8)、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9)、花灯璀璨好像星河落在人间,空气中都弥漫着香气。放慢脚步与身边人慢慢感受这奇妙夜晚。
(10)、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
(11)、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12)、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1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4)、②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15)、惊魂无夜不飞摇,才歇芦笳便管箫。醉里凄然双泪下,岂知今日有元宵。——申佳允《元夜口占》
(16)、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折桂令元宵》(元)轶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
(17)、风流不减人知。算岳牧词人谁似之。把南楼风月,渚宫丘壑,竹西歌舞,行乐濡须。万斛金莲,满城开遍,朵朵留迎学士归。明年宴,看柑传天上,月在云西。
(18)、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0)、“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4、元宵节古诗小学必背
(1)、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3)、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4)、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
(5)、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6)、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7)、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
(9)、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元夕影永冰灯》作者:唐顺之
(10)、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11)、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
(12)、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13)、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14)、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15)、《诗曰》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元宵》古诗4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16)、《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7)、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18)、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19)、春风春雨,花灯花市,歌声阵阵,感觉月亮都沉迷于这一夜的欢乐不忍离去。
(20)、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一碗汤圆情万千。——雪花飘舞《元宵夜思儿》
5、元宵节古诗句子
(1)、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2)、《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4)、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然而我们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5)、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著意催梅柳。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觚棱金碧闻依旧。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7)、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
(8)、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达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9)、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10)、风狂雨横,是邀勒园林,几多桃李。待上层楼无气力,尘满栏干谁倚。
(11)、忘情一笑,依然傍花随柳。关于元宵节的古诗:《上元竹枝词》
(12)、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13)、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4)、白玉花骢金络脑。十里华灯相照。帘映春窈窕。雾香残腻桃花笑。 一串歌珠云外袅。饮罢玉楼寒悄。归去城南道。柳梢猎猎东风晓。
(15)、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16)、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17)、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元夜踏灯》
(18)、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1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
(20)、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1)、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