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关于礼的名言名句125条

2024-05-18 14:02:05

荀子关于礼的名言

1、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

(1)、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3)、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4)、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5)、出自先秦《荀子·非相》。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6)、恭敬之心,礼也。语出《荀子》。对别人恭敬、尊重,是礼的表现。

(7)、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8)、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9)、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10)、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

(11)、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1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3)、以下是我收集的关于荀子的励志名言,供大家品读。

(14)、译文: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做到整齐划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5)、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6)、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荀子名言

(1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9)、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0)、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荀子

2、荀子关于礼的名言名句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5)、出自先秦《荀子·礼论》。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6)、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莎士比亚

(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名言

(1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2)、胜利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13)、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先秦时期各家关切的问题。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

(1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篇》

(17)、拥有一颗豁达开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8)、1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

(19)、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名言

(20)、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3、荀子关于礼仪

(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荀子·荣辱》

(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明)薛宣《谈书录》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出自先秦《荀子·哀公》。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10)、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1)、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12)、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名言

(1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5)、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16)、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7)、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性恶》——荀子名言

(1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9)、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0)、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的名声之高如日月高悬,光照寰宇;功劳之大如天广地厚,覆载万物。荀子认为这样的人物就能使“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影)响”;意即选样的人物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如影随形,如响留声。”现在可用以歌颂名望极高、功劳极大的人。

4、荀子对于礼的重要性做了什么非常深刻地论述?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出自先秦《荀子·大略》。嘴巴说好话,行动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出自:《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荀子·修身》

(4)、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6)、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7)、战国·荀况《荀子·成相》。戒:警惕,戒除。有(yíu右):通“又”,指重犯错误。这两句大意是:犯了错误以后不知道警戒,以后必然重犯。可引用以警告那些犯了错误而不思悔改的人。

(8)、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0)、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想利内妈载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1)、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12)、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意思是真正通达《诗经》的人无需解说,真正通达《易经》的人无需占卦。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7)、《礼论》开篇就设问“礼起于何也”,然后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展开了分析:

(18)、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篇》

(19)、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20)、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5、荀子关于礼的起源

(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3)、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4)、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5)、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以:用。言:指善言。黼黻(fǔfú甫伏):花纹。文章:华美的色采。听人:使人听。这几句大意是: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这几句可用来说明赠言、箴言甚至一般言谈,言语美好,都会使人觉得宝贵而乐于听取,可见语言美之重要。

(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明:视力好,引申为看清楚。聪:听力好,引申为听清楚。这两句大意是:眼睛不能同时清清楚楚地看两种不放在一起的东西;耳朵不能同时清清楚楚地听两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此条以眼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为例子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劝学的道理本来很枯燥,不善说理时,往往不易为人所接受。苟况巧妙地通过打比方的方法,用人们最熟悉、最简单的例子浅显易懂地阐明道理,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富有哲理性,说服力很强,因此成为教育实践中使用率很高的名句。

(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1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1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荀子

(1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3)、出自先秦《荀子·非相》。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非十二子》——荀子名言

(1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7)、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18)、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19)、先义打山心并这起家上风年者荣,先荣打山心并这起义者辱。荣者物要通,辱者物要穷。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4)、1乱则国危,治则国安。——《王霸》——荀子名言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7)、1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名言名句

(8)、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0)、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望时:期望时令。待:指坐待恩赐。孰与:何如。应时:适应时令。使之:使用它。这几句大意是: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荀子的反天命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激励人们不要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而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自然,达到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现代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与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是分不开的。

(11)、1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修身》——荀子名言

(12)、原文是“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13)、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14)、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15)、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天论》——荀子名言

(16)、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17)、吾尝终日们地这思矣,不如须臾样叫当大所种样叫当也;吾尝跂们地这望矣,不如登自水才样叫当大博见也……假舆傅者,非向打足也,们地这致千向打都是;假舟楫者,非能学外学也,们地这绝唐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下来,风雨兴焉。积学外学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们地这着而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对没以去走千向打都是;不积小流,对没以成唐海……骐骥一跃,不能都是步,驽傅都是驾,功在不舍。锲们地这舍样叫当大,朽木不折;锲们地这不舍,于地石可镂。

(18)、10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名言

(19)、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20)、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1)、原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

(3)、1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名言

(4)、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5)、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一马当先成语故事配图11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