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85条
力不暇供
1、为不暇供的读音
(1)、情节更具体 故事血肉丰满 人物形象鲜明
(2)、女娲( wā ) 澄澈( chéng chè )
(3)、(诫子书)夫 静 以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枯落 多不接世 穷庐 将复何及(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 长吟 轻捷 拥肿(臃肿) 攒 敛 人迹罕至 无从 消释 宿儒 人声鼎沸 拗 盔甲 绅士 窜 觅 跪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博 倜傥 淋漓
(5)、(寓言四则)添头(出自《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溉汲 及 国人 道 闻 对得一人之使 亡 晓 积气 若 行止 奈何 只使 中伤 积块 四虚 躇步跐蹈 舍然(分别出自《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注意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雕像 庇护 爱慕 虚荣 较量 凯歌 杞人忧天
(6)、构思:如写“责任”,负责任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父母有培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孝敬长辈的责任,交通警察有维护交通安全的责任,教师有培养好下一代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责任心是促进我们每个人进步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写成记叙文,记述自己“尽责任”的事例,担任班干部帮助老师处理班级诸事是“我”应该做的;作为儿女关心体谅父母是“我”应该做的;作为学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是“我”应该做的……如写“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可以写自己控制网瘾的经历:接触网络,最初被网络的丰富内容所吸引,渐渐沉迷游戏,但因为某刻的自省,发现了自己因此在学习、生活上受到了不良的影响,然后自警,自我约束,走出网瘾;可以写自己学习中的某次经历:考试的时候,想作弊,但控制住了这种错误的想法,在关键时刻做到了自律等等。注意通过具体事件或情境表现自己自律的过程,从而明白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7)、D.筵席 汲取 根深帝固 与日俱增
(8)、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离不开女娲的配合。
(9)、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10)、(济南的冬天)响晴 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11)、C.这些词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2)、C.酝酿(liàng) 诀别(jué) 静谧(mì) 参差不齐(cān)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4)、同学2:我从文中多处与人类社会生活“巧合”的想象中读出了先民们从自己的生活现实出发,努力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想象是源于真实的生活,是现实世界的另一种投射。
(15)、唐代的司马贞给《史记》补写的《三皇本纪》说:“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而王天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巧补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女娲氏没,神农氏作。”
(16)、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课外古诗词背诵: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基本涵义、文学常识、背诵默写。
(17)、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晨曦中学在这天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阅读活动。小天参与了下面几项任务。
(18)、天水出土的鲵鱼纹瓶伏羲被人们称之为“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0)、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岐、嫌、躁、戍、萧瑟、渝州、罔、殆”等字词的书写。注意(1)题中只选四题作答。
2、杞人忧天
(1)、④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C.绽开 蓬勃 麻木不人 D.安祥 抖擞 大相径庭
(5)、(动物笑谈)嗔怪 怪诞不经 凫 大相径庭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敛 哺乳 羞怯 写照 匍匐 原委 鹦鹉 温驯 禁锢 滑翔 余晖 俯冲 柠檬
(6)、(甲)文“屠惧,投以骨”,写屠户遇狼先是妥协退让;“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再写狼步步紧逼,想吃掉屠夫;根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等语句可知,在屠夫的奋起反抗下,两只狼都被屠夫杀死了;表现了屠夫做事果断,敢于斗争;屠户的杀狼的经历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7)、据东汉应劭的《风俗语通》载:“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縆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8)、(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9)、资料链接:神话大多有离奇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以及丰富的想象,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产生、日月星辰的存在以及山川地形、自然天体等作出解释。
(10)、女娲是伟大的女神,是人类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母亲。
(11)、(纪念白求恩)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一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冀 派遣 极端 冷清 纯粹 佩服 高明 出路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12)、C.妄想 广袤 琉璃 一议孤行 D.格守 稳重 喧哗 自惭形秽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书写和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14)、复述故事:很久以前大地上没有人,女神女娲觉得很孤独,她想造出和她一样的生物来布满大地。她分别用黄泥捏人、挥藤洒泥的方法创造了人类,并用让男女婚配的办法,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15)、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16)、⑴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诗二首(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吴望尧《太阳船》)》、袁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列子《杞人忧天》)》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17)、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18)、A.燥热 缰绳 粗制滥造 催枯拉朽
(19)、(阅读·分享)小天在跟同学们作阅读分享时,引用了朱光潜《谈读书》中的一段话: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力不供什么四字词语
(1)、B.凫水 油馍 欺侮 周而复始
(2)、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B.飘逸 恣睢 置之不理 断章取义
(4)、生:有必要,因为神话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1)“说也奇怪”这句话一出现,一般就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出现不可思议、神奇的情节了。“说也奇怪”说明作者对这个也很惊讶,这样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6)、民间传说在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创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7)、A.怪诞 愧怍 阖家欢乐 慷慨淋漓 B.咳嗽 懿德 苛绢杂税 妇孺皆知
(8)、(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9)、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10)、①我国首个探月工程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11)、C.乙文刻画战胜巨蛇的螳螂,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12)、D.我们的家乡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棉花、甘蔗、梨树和枣树。
(13)、B.溜达 收敛 硬朗 海枯石烂 兴高彩烈
(14)、D.锲而不舍 振耳欲聋 丰功伟绩 管辖
(15)、B.鸠占雀巢——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此处形容他强占他人的功劳,使用正确,但书写有误;
(16)、A.旁骛 虚忘 墨守 前扑后继 行之有效
(17)、下列补充材料不能作为证据支撑链接三观点的一项是( )
(18)、D.倦怠 嶙峋 震耳欲聋 因地治宜
(19)、(1)我校将于4月23日14:00在学校雅和大礼堂举行“少年读书正当时”的主题报告会。(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0)、《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后人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作了丰富的想像。想象是大胆的,也是真实度较高,情节较合情合理的。
4、为不暇供中的暇的意思
(1)、(1)快速浏览文章,用“ ”画出标志写作顺序的关键语句,思考写作顺序。
(2)、C.麻醉 摧残 濡养 怀古伤今 迫不急待
(3)、A.《女娲造人》这个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求索精神。
(4)、D.拜谒 羞赧 停滞 画龙点睛 骇人听闻
(5)、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
(6)、(狼)屠止缀行甚远 投以骨 从两狼之并驱如故窘 受其敌 顾积薪苫蔽成丘 弛 眈眈相向 少时 径去 犬坐于前 久之 瞑 意暇甚 暴 洞其中 隧入 尻 假寐 盖 黠 顷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7)、B.羞怯 废墟 东倒西歪 疲倦不堪
(8)、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9)、①塞满玉米叶子的农鞋暗示了那个年代物质奇缺、生活贫困,营造了艰苦的环境氛围。②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农鞋”一直贯穿文章始末。③塞满玉米叶子的农鞋包含了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收藏农鞋是对过去困难时光的追忆,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暗示了文章主旨。④设置悬念,以农鞋了竟然“塞满玉米叶子”引起读者好奇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0)、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古九州之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1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12)、⑨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疲倦不堪,还是没有实现愿望。
(13)、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目的和作用;通过具体分析,理解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
(14)、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15)、根据《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6)、(英语老师)师范专业毕业,17年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卓越优秀教师和教研负责人;熟悉初高中英语教学、教研以及广州升学考试特点和趋势;根据学生个性及基础特点,制作个性化辅导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查缺补漏,拔高培优。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8)、“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19)、我们可以看到,《风俗通》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记载只有60几个字,而我们这篇课文却用了1000多字来描写人类的产生,两者对比作者究竟增删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20)、A.倜傥(tì) 飘渺(miǎo) 怅然(zhàng) 畏罪潜逃(qiān)
5、
(1)、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C.选骋 诂问 狂澜 历尽心血
(3)、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
(4)、D.水渠 流淌 帐蓬 溜达 不毛之地
(5)、⑪用这种方法来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