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的成语100个110条

2024-08-26 11:11:03

关于猴的成语

1、关于鸡的成语

(1)、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 

(2)、(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3)、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4)、成语解释: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5)、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6)、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7)、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8)、原意是指乘轩之鹤,戴帽之猴。现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9)、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10)、语出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1)、释义:原意是指搞鬼花样,耍猴把戏。现用来形容调皮捣蛋,不听话,不驯顺,耍花样。

(12)、(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13)、(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14)、但是项羽见宫殿已毁,人心思归,就说:“富贵不还乡,等于穿着锦绣衣服夜行,又有谁能知道呢。”于是决定回老家彭城建都。

(15)、成语解释: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16)、成语解释:《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

(17)、棘刺母猴: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18)、成语解释: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19)、释义:原意是说因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也作杀鸡哧猴、杀鸡儆猴、宰鸡教猴等。现用来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20)、成语解释: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

2、关于猪的成语100个

(1)、(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2)、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3)、成语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

(4)、(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5)、(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6)、成语解释: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7)、画蛇添足、惊蛇入草、握蛇骑虎、佛口蛇心、杯弓蛇影、打草惊蛇、封豕长蛇、春蚓秋蛇、虚与委蛇

(8)、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9)、成语解释: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徒手和虎搏斗;蹚水过大河。比喻勇猛果

(10)、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1)、弄鬼掉猴 (nòngguǐdiàohóu)

(12)、猴头猴脑,发音:hóutóuhóunǎo,释义: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示例:这孩子一点规矩也不懂,猴头猴脑的。

(13)、教猱升木: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14)、成语解释: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15)、猿猴取月:和猴子捞月一个意思,比喻愚昧无知,干一些白费力气什么也得不到的事情。

(16)、尖嘴猴腮 (jiānzuǐhóusāi)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17)、成语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18)、尖嘴猴腮 ( jiān zuǐ hóu sāi ) 

(19)、(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相貌丑陋

(20)、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扩展资料:猴子是一个总称。灵长类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

3、关于猴的成语

(1)、(英文):amonkeywithahaton

(2)、释义: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3)、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他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歇后语: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猴子扛大梁――受不了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猴子捞月亮――空欢喜关于猴的寓意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

(4)、(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5)、成语解释: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6)、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就想天鹅屁吃。”

(7)、(举例造句):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8)、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9)、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10)、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11)、(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出色的人才,差一些的就充当主要角色。

(12)、(衣冠沐猴)冠:戴帽子;沐猴:猕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13)、释义: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14)、轩鹤冠猴轩:古代供士大夫乘坐的车。乘轩的鹤,戴冠的猴。比喻窃据高位、虚有其表的人。

(15)、过五关斩六将guwǔguānzhǎnlijing

(16)、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17)、成语解释: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18)、(解释):腮:面颊。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19)、(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20)、龙飞凤舞、龙肝豹胎、龙肝凤髓、龙马精神、龙蟠凤逸、龙蛇飞动、龙蛇混杂、龙腾虎跃、龙潭虎穴、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跃凤鸣、龙争虎斗、

4、关于猴的成语100个

(1)、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2)、成语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3)、释义: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

(4)、(沐猴冠冕)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5)、杀鸡吓猴杀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6)、牛刀小试、牛鼎烹鸡、牛鬼蛇神、牛骥同皂、牛刀割鸡、牛角挂书、牛头马面、九牛一毛、土牛木马、对牛弹琴、木牛流马、老牛破车、老牛舐犊、汗牛充栋、如牛负重

(7)、成语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8)、成语解释: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9)、出处:语出清初诗坛盟主之一钱谦益所著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10)、成语解释: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11)、出处: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所著的《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12)、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13)、释义:指乘轩之鹤,戴帽之猴。现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14)、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15)、尖嘴猴腮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形容相貌丑陋。

(16)、耍猴的就想了个办法,抓了只公鸡,对着它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蹲在地上一动不动。耍猴的手起刀落,一刀将公鸡宰了。

(17)、初生之犊不惧虎chūshēngzhīdbjhǔ

(18)、杀鸡骇猴就是说通过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

(19)、成语解释: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

(20)、(举例造句):这孩子一点规矩也不懂,猴头猴脑的。

5、关于猴的成语故事

(1)、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

(2)、成语解释: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关于带六字的成语大全及解释百六阳九bǎiliyngjiǔ

(3)、衣冠沐猴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4)、释义:原意是指看上去有些吓人的鳄鱼及猕猴。现用来形容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5)、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6)、三四调狙: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指诈术欺人,实质不变。

(7)、成语解释:呼、喝:叫喊;幺:一;骰子的六面分别标有一至六的点数。原指赌徒高喊骰子点数的嘈杂喧哗声。现也形容盛气凌人地大声叱斥。

(8)、释义: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9)、语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所著的《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10)、杀鸡儆猴,发音:shājījǐnghóu,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11)、一旁的猴子吓坏了,等耍猴的再对它敲锣打鼓的时候,一点不敢迟疑,跟着锣鼓声就翻起跟斗来,那个卖力啊。

(12)、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13)、《庄子·齐物论》与《列子·黄帝篇》中有个相似的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老人,养了很多猴子。

(14)、猴年到啦!关于“猴”的成语你知道多少?

(15)、(举例造句):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尔,尚焉足道哉!★《晋书·张载传》

(16)、弄鬼掉猴 ( nòng guǐ diào hóu ) 

(17)、释义: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18)、(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19)、(举例造句):他现在玩的就是杀鸡儆猴的把戏。

(20)、释义: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1)、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2)、成语解释: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

(3)、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4)、(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面兽心的人

(5)、释义: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6)、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7)、出处:也作“猴子捞月”。语出唐总章元年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的“愚赣篇”:“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8)、原意是指看上去有些吓人的鳄鱼及猕猴。现用来形容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9)、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10)、语出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人生感悟 :致自己 !(精辟)6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