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对联有哪些95条
关于读书的对联
1、关于励志的对联
(1)、 接着看陈继儒(1558-1639)先生一副:
(2)、上联说左宗棠的名声和曾国藩、李鸿章可以媲美,下联则是说左宗棠注意到了新疆中俄之间的隐患,是“老成”人才。
(3)、 同时,“时缀小文”也很重要,把感悟及时写下来,相当于把新获得的知识点“缝合”到你的知识结构上了。
(4)、 为啥说“平分月地”呢?因为月光照在大地上,富人不会多得一分,穷人也不会少得一分,不偏不倚,人人平等。这也正是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讲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而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不过是诗人为钟爱的扬州吹嘘罢了。
(5)、下联:与圣贤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关于读书的对联4上联:傍百年树
(6)、 记得自己上小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爸爸是老师,偶尔从镇上买一本课外书回来,那真是欣喜若狂。现在还记得小学五年级翻来覆去、一遍一遍看《上下五千年》的情景。
(7)、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8)、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9)、 下面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10)、在左宗棠死后,按照惯例很多人都给左宗棠送了挽联,寄托哀思,表达敬意。
(11)、不过到现在,人们只记得左宗棠,谁记得这个作者呢?
(12)、 不过,这两句诗倒是指示了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破万卷”。“万卷”不仅指数量多,还包括种类多;“破”就是要读透,要读出字句背后的深意,而不是把书本给翻烂了。
(13)、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14)、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15)、其实书还是那本书,东西也还是那样东西,关键在于怎么读透,怎么用透。
(16)、 下面看黄易(1744-1802)先生一副:
(17)、 下面看清代状元孙家鼐(1827-1909)先生一副:
(18)、 细思上两联的“每观大略”和“不求甚解”,可以看出其中“六经注我”的意味。我们常讲读书既要读得入,也要读得出,“读得入”就是深入体会作者的意思,这时候书会越读越厚;“读得出”就是把对自己有用的拿过来,这时候书就会越读越薄,好像一颗葡萄被吸完汁液后变得干瘪一样。“读得入”就是“我注六经”,这时候要虚心,以六经为中心、看人说啥;“读得出”就是“六经注我”,这时候须自信,以自我为中心、看我要啥。
(19)、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20)、关注南和发布,获取南和县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2、关于读书的对联有哪些
(1)、上联:轻研竹露栽唐句;下联:细嚼梅花读汉书
(2)、 这个也是“二目如灯”,虽然已经老眼昏花了,但一见到好书奇书,还是立马会两眼放光的!
(3)、 下面曾国藩(1811-1872)先生这一副“读书要在存心久,力耕不受众目怜”,意思也类似。
(4)、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5)、 古人讲“读书应于不疑处有疑”。越有眼光,也就越能发现书中的“疑点”。这一副“法外无心犹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这个“句中有眼”说法很妙,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常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眼”就是闪耀智慧的那个点,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个似可言传、却须意会的妙道心法。
(6)、 这一副“读书浩湖海,解意开春冰”,写得很形象——书读得多了,好多问题就会像春天来了、冰雪消融一样,一下子就化解了。我们常说“涣然冰释”,也是这个意思。
(7)、 下面谭泽闿(1889-1948)先生这一副,也是这个意思。
(8)、“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科比知道,如此勤奋的练球,所以他成功了。
(9)、大约人生里遍布着这样的囧境:“悔不当初,想当年我要是……”可惜后悔药目前尚未被发明,不然便可治得无数人的心病。
(10)、(译文)只要有毅力,为什么每天早起睡得很晚(做事),最糟糕的是做一天,休息10天。
(11)、上联:背书表,念字面,不明不懂,颠颠倒倒,迂腐胜似范进
(12)、 这里看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家书中的一段话:
(13)、 这一副“小屋如舟可容膝,异书为友得同心”,真是道出了穷苦读书人的心声——房子小得和船一样,仅能把自己放进去。物质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但这又有什么呢?我有好书,有不一般的“异书”,像老朋友一样,能和我说说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大家一道迎昏晓、送流年,会心与共、其乐无穷。除此之外,夫复何求?
(14)、(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尽快联系我们)
(15)、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16)、原来这个作者曾经是左宗棠的幕僚,但是因为犯错被左宗棠参奏扫地出门。左宗棠去世的时候,作者刚在乡试中解元。“正待胪传金殿”,说的就是他还在准备在会试、殿试,却听到左宗棠死了,里面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17)、不得不说,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有用于国家人民的。
(18)、下联:广博览,拓视野,为人生奠基,最是书香能致远
(19)、(译文)在阅读和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航行,如果你想在广义的书山、学海学习越来越广泛的知识,"勤奋"和"勤奋"是必不可少的。
(20)、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
3、关于读书的对联七言
(1)、 下联“放眼万卷书中”,其中“放眼”两字,笔力饱满,痛快淋漓。单田芳老先生说评书时,要说大侠剑客功力深厚,常喜欢说“二目如灯”。大家想象一下,“放眼”好像就是这个感觉。两个眼睛就像两个探照灯,直要把万卷书中——字面上写出来的、字面后隐藏着的——统统给探照出来。
(2)、这首挽联的作者是郭嵩焘,相信大家都看的出来这首挽联似乎不那么和谐,反而有怨恨左宗棠的意思。
(3)、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4)、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5)、古人为了读书科举,也是陪伴着三更灯火五更鸡,克服着心里的懒惰,进行着生命的奋斗。
(6)、青春未老,秉烛破夜;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
(7)、俗话说“老粗能干大事”,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读书岂可成事?倒不如多读些心灵鸡汤或者毒鸡汤的励志鞭策文,倒是可以骗骗自己惶惑的心。
(8)、 这里的“相羊”出自《离骚》,意为“盘桓、徜徉”,也就是“没事随便溜达”。
(9)、 下面看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一副:
(10)、至于“事非经过不知难”,有时候倒是“事非经过不知易”的,空想臆测千难万难,总该大胆往前走一步的。
(11)、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12)、 接着看邓石如(1743-1805)先生一副:
(13)、其实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家里的书乱堆一处,像座小山一样。有些人喜欢整理书架却不怎么看书,有些人看似随意却对藏书了若指掌。
(14)、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下联:一窗昏晓送流年。横批:学无止境。出自《题老学庵壁》
(15)、 下面看清代皇族才子盛昱(1850-1899)先生一副:
(16)、第五:当年拓地过乌孙,从兹春入玉门,伤心无限新栽柳;此日陈书经白下,正待胪传金殿,放眼争看旧养花。
(17)、 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我看杂书所用的时间比看文学作品和评论的要多得多。比如我爱看吴其濬的《中国植物名实图考》,法布尔的《昆虫记》。有的书,比如讲古代的仵作(法医)验尸的书《宋提刑洗冤录》,看看,也怪有意思。
(18)、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19)、原来郭嵩焘的广东巡抚职位,是因左宗棠要安插亲信蒋益澧,而把郭嵩焘排挤离职的。所以郭嵩焘对一个死人也没有那么宽容了。
(20)、 接着看清代宰相祁寯藻(1793-1866)先生一副:
4、关于读书的对联和横联
(1)、 人生阅历越丰富,你就越能体会到前人书中的深意。“阅历知书味,艰难识世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通过书本这个媒介,饱经世事的读书人和著书人发生了共鸣,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袁枚曾经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买了书之后读不读才是我们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3)、(译文)宝剑锋利的剑刃是通过磨剑石的不断研磨而形成的."磨砺"即研磨、摩擦的意思。梅花之所以香气袭人,是因为它不畏严寒,以顽强的生命力使自己在冬季得以生存,而冬季别的花都已凋谢,只有梅花绽放显得格外香。
(4)、 这两句出自杜甫(712-770)先生的《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先生的自荐诗。自荐嘛,就不应该谦虚了。杜甫感觉自己饱读诗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大得不得了,找个工作应该没问题吧。结果还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次次碰壁。
(5)、 接着看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先生一副
(6)、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7)、上联: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
(8)、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9)、 这一副上下联都可以看做是讲读书的。下联讲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上联是什么意思呢?这就引出我们读书方法的一个老话题——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10)、第四:世需才,才亦需世;公负我,我不负公!
(11)、 关于“温故知新”,汪曾祺先生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12)、小学生经常被老师教育说“多抄好词好句”,于是看到好文章就瞎抄一气,准备写作文的时候好好利用。
(13)、 《中庸》中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朱熹先生十分推崇的中国传统治学名言。其中的“博学”可指多读,“审问”、“慎思”可指“虚心涵泳”,“明辨”可指讨论,“笃行”从读书目的来讲可指学以致用,从读书方法来讲则可指“切己体察”。
(14)、 上联“置身百尺楼上”。虽然现在“百米”以上的高楼多的是,但在古代,这“百尺楼”可算是超出尘世之外了,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了。李白不也说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嘛!
(15)、 上面说了眼光的“细”,这一副“孔明披书每观大略,少君读易时缀小文”,说的则是眼光的“粗”。好多有成就的人看书速度极快,常常每天要看几本书,一本厚书在飞机上两小时就读完了。这里的诀窍就是“观大略”,领略书中最精髓的东西,抓取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16)、书如长梯,送我步履知识峰巅;学是航船,带人神游真理海洋
(17)、 这副对联是我见过的最纯粹的一副读书联,上下联别的不讲、只说读书。没有任何世俗功利目的,只是享受读书本身乐趣。陆游(1125-1209)身体好、很长寿,兴趣广泛,藏书也多。你看这老先生,埋头钻到一大堆书中,一会穿越到古代、一会又回到现实;年龄大了,安居林下,有的是时间——只见窗外一会黑(昏)了、一会又白(晓)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如痴如醉地消磨着。
(18)、积德万本读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读书的对联篇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19)、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20)、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5、关于读书的对联《对联集锦》
(1)、上联:求知识学海探宝累亦喜;下联:追科学书山寻珍苦也甜
(2)、 好多人讲这副对联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1730-1802)写的,其实不然。据明末清初学者徐枋讲(见上图墨迹中款识),他曾见过明朝大书画家董其昌(1555-1636)写过。
(3)、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读书,并不是为了富贵。有满屋书香为伴,有大好风光咏歌,人生又有何苦?
(4)、下联:涉书海,观潮起潮落,纵横世事,行走乾坤颔首间
(5)、 “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要读出字句背后的意思。常言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和文字虽然是表达的工具,但任何工具都有局限性,很难将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那没表达出来的怎么办呢?就得靠读者去感悟。
(6)、上联:都无作官意;下联:惟有读书声。出自《近现代名人楹联辑注》。选自林随喜编著《古今神童对联故事集》1909版第228页。
(7)、 这一副“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集的是孙过庭《书谱》中的字。大家看,读书时有些字句没弄明白,这些字句就会在心中久久萦绕不去,真令人“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弄通了!这,正是读书人最大的幸福啊!
(8)、 下面看张廷济(1768-1848)先生一副:
(9)、第一:幕府疆圻,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中外安危者数十年,毅魄长依天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戈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扬朝廷威德越五万里,声名远震海东西。
(10)、 接着看民国大佬谭延闿(1880-1930)先生一副:
(11)、也对,凡事对人言的呆瓜,早已经葬身海底了。
(12)、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13)、 先看陆游(1125-1209)先生一副:
(14)、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15)、第二:出将入相,大名与曾李相参,岂知巨任独肩,勋业最高心最苦;互市叩关,隐患非汉唐可比,太息老成不作,人才弥少事弥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