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精选好句48句)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1、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
3、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4、正是因为这双眼睛看社会太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而他却无法从这种社会中解脱出来,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5、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6、在托尔斯泰的阅读和关注中,中国的古代典籍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他所接触过的中国经典著作多达32种,其中包括老子、孔子、墨子等。托尔斯泰曾将《论语》《中庸》用英、德两种语言翻译到西方,亲自编选《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同时撰写了《论老子学说的真髓》《论孔子的著作》《论〈大学〉》等文章。他多次表达对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崇敬,潜心研究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人乐生的、达观的生存智慧强烈地吸引着托尔斯泰,他尤其欣赏天人合肯定现世生活的人生智慧和崇尚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在中年以后经历的思想激变过程中,他从中国哲学思想中“吸取了很多好的、有益的、使我感到欣悦的东西”。托尔斯泰1906年9至10月间在写给辜鸿铭的信中说:“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向非常引起我的兴趣,我曾尽力想理解中国生活中我所能懂得的一切,这主要是中国的智慧——孔子、孟子、老子的著作和对他们的注疏。”
7、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8、“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9、托尔斯泰有可能是世界上所有作家中文字产出量最大的作家之他的全集有90卷。相比之下,普希金全集才10多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算是一个产量很大的俄国作家,他的全集也就30卷。
10、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11、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12、 0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
13、 0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14、空间理论是现在非常时髦的一个理论,我们对一个城市的理解,可以把它放到文化的空间里,放到历史的空间里,甚至社会也是一个空间。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托尔斯泰在什么环境中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15、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16、(3)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7、渺小的心灵容易原谅一个君王获得令人头晕目眩的财富,却不容易原谅和他们受到同样重压的同命运的难友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自由。
18、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真实。
19、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20、托尔斯泰主张作家必须以真诚之心进行创作,文艺应该以传达最高尚的情感为目的,倡导文艺应该有感染力,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尤其是托尔斯泰提倡的平民文学为五四文化名家周作人、胡适、俞平伯等所接受,周作人撰写《平民文学》提出的新文学作家应该有“真挚”情感和态度来创作文艺作品,显然是受到托尔斯泰文艺思想影响的结果。鲁迅始终对托尔斯泰抱有崇高的敬意,在他的著作和书信里有近百处谈到托尔斯泰,他的藏书中有关托尔斯泰的书籍有十多种。他认为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极有价值的精神食粮,“看几页托尔斯泰的书,渐渐觉得我的周围,又远远地包围着人类的希望”。刘半农曾送给鲁迅一副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当然,鲁迅并不是盲目地推崇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但他依然认为托尔斯泰是“19世纪的俄国的巨人”。茅盾晚年曾回忆《子夜》的写作“得益于托尔斯泰”。巴金也说他创作《激流三部曲》时受《复活》影响很大。托尔斯泰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的作家,成为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重要的精神滋养。
21、这里说的空间不完全是时代的空间,其实托尔斯泰这三大长篇都是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开始写的,而19世纪俄国文学的兴起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全体国民民族意识高涨有着密切的关联。
22、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着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为反杭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反对崇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人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起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爱的属于全人类的人间“天国”。
23、这个世界上最恶劣的坏事并不是由邪恶和残暴所造成,而几乎总是因为软弱而产生的。
24、第二部分(⑥-⑨):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25、 0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26、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27、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28、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9、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些教材中的作家,小编把统编教材1-6年级中的作家完整地梳理一遍。
30、在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中,茨威格重点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思考的空间:作者为什么不重点写其他的部位,而是抓住眼睛来进行重点描写?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之后,教师进行小结。最后。
31、⑬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32、⑥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33、其中,托尔斯泰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家族的远祖最早从伟大的彼得大帝处获得了封爵。家谱上还有侍奉过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战争”中的将军,有战胜拿破仑的英雄,还有十二月党人,等等。
34、而对所有人来说,那是生命的一种启示,一道通往无限宇宙的大门。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茨威格的这篇文本也是表达了自己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这篇文本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学生去感悟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35、生活在世袭贵族家庭,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说他的童年是美好的。幼年的他活泼顽皮,又多愁善感,喜欢幻想,而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能深切地感知到快乐和忧伤,特别是当看到善良的家仆过得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萌生出愧疚和自责。这种感情贯穿了他的一生,在文学创作时,他一直以此为标准,进行自我剖析。
36、崎岖(qí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37、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38、诚惶诚恐(chénghuángchéngkǒng)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39、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一生都用他深邃、博大而平静情怀悲悯关照万物。而他最后的安息之地,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平静而安详,一如托翁本人。
40、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4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42、做事半途而废,说话有头无尾都是坏事。这世界上的万恶之源乃是半吊子精神。
43、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44、 0“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45、“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6、 0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47、所以他们那个年代的名人互相都认识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