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介绍(精选好句70句)
木心先生介绍
1、多年之后,面对书架上几本薄薄的诗集,Bingo将会想起,第一次走进木心纪念馆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2、可以说木心先生是一个传奇性的作家,国内很了解他,但在世界上极其有名。他的许多文学作品被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惟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主办的《文学无国界》(Words Without Borders)网站,木心拥有众多忠实读者。西方文学界认为:木心是二十世纪非常原创与极为重要的艺术家,是真正的世界级艺术家之一。作品数量之浩瀚、文学形式之多样都令人赞叹。
3、木心看到自己19岁元旦画展的照片,泪流满面(木心先生介绍)。
4、2)当我与敌人对坐,我是清醒的。我忘怀自己时,是和朋友在一起。——木心《我纷纷的情欲》
5、陈丹青说自己画的,只是眼前平凡的生活、原原本本的一些男人和女人们。这一席语气谦卑的告白,正是日后国内画坛”生活流”创作最早的宣言。
6、“来……丹青。”29日初进病房那天,先生已然起坐,是我第一次听他如从前那样扬声唤我,轻拍床沿,示意近前,满脸是有如发狠的自嘲的笑,说出他唯一一次完全醒豁的话:
7、木心先生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在五十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
8、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木心先生介绍)。
9、4)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木心《鱼丽之宴》
10、11)我憎恶人类,但迷恋人性的深度。已知的人性,已够我惊叹,未知的人性,更令我探索。你们都是我探索的对象——别害怕,我超乎善恶。——木心《文学回忆录》
11、受寒,胃绞痛,失足跌跤,在纽约他就不给我知道。总要自己熬过去,事后平然说起。2003年那次看望他,他正病中,久谈不支,便回卧室躺下缩着,我进屋看他,他要我走开、回去。我知道木心脾气。如今小代小杨也知道的,说是先生日常梳洗一律关门自理,略有不适、不便,就锁起房门。
12、我不愿描述这片刻。他头一次当我的面,失声大恸——那么多年,我只记得先生有过两三次微妙的哽咽:说起晋的嵇康与山巨元,说起托尔斯泰的出走,说起他夭折的小姐姐——有谁近半个世纪再没见过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吗?先生的所有文稿、照片,都毁失了……转瞬,他展颜微笑,如小孩,一点不羞愧刚才的失态,又看照片,幽幽说起当年的情形:“大家都喜欢我……那是我第一次办个展呢……”之后他再看,再哭,顷刻收泪,无辜而失神地看我们,显然动着什么别的念头,然后仰面睡倒。
13、木心先生在阅读什么呢?阅读我们的“阅读经验。”
14、木心难以闯过今冬。看着他由壮及老,老而弱,弱而衰,我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时光。只是,还有多久?
15、在异国岁月里,他给别人修古董维生。当别人享受天伦之乐时,年过半百了他还飘零异国,居无定所。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冷冷清清。
16、他也不再费心维系我俩勉力合谋的欢谈。如我母亲,他耳背了,羞惭而无辜地看看我——这是他老迈后新的神情——听我扬声对他叫。今年夏秋的两次来,我眼看他半碗汤,勉强几口米饭,就点起烟看我们吞吃,满桌江南菜是本镇沈师傅做的。饭后,七点刚过,先生便轻声而断然地说:“好了,上去睡了。”这在早先从未有过。回京通话,交代琐事一过,他温静地说:“油尽灯枯了。现在想的都是死事。”我沉默,不知该说什么。我久已听惯木心说及死亡:他人的,或自己的。他惟不去医院,也不谈起病与治病。
17、9)爱情,人性的无数可能中的一小种可能。——木心《素履之往》
18、▲ 1987年,木心(右一)与众艺术家在聚谈中。两年后,世界文学课正式开始。
19、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刚刚萌芽,世界文学刚刚介绍进来,中外经典文学的记忆刚刚开始艰难地恢复,总之,我们刚刚从漫长的文学休克期苏醒过来——今天,中国文学已经换了几乎三代人,出版盛况空前未有;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很可能就是学中文出身。所以有理由说: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文学,过去五十多年、过去近百年,乃至更古早的经典中国文学,都在被我们广泛阅读、评价、研究,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上,大大小小的星座经已各得其位。虽然,文学在今日中国的命运是大家持续议论的话题,但大家都会同意,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告别了文学的无知年代。
20、18)没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木心《素履之往》
21、木心在山中,白天借天光,晚上借烛光,沉浸在福楼拜、尼采、莎士比亚的世界中,热闹极了。
22、13)各有各的音,各有各的知音。甲与乙斗,丙支持甲,丁支持乙。后来甲乙议和,第一条款:诛丙、丁。——木心《素履之往》
23、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1)
24、到此结束——想想又觉得旗袍的故事尚有余绪未断,法国诗人克劳台在中国住过很长一段时日,诗中描写“中国女袍”,深表永以为好之感。可惜西方任何种族的女人都与旗袍不宜,东方也只有中国女人中的少数,颀长、纤合度,脸椭圆,方才与旗袍怡然相配。旗袍并非在于曲线毕露,倒是简化了胴体的繁缛起伏,贴身而不贴肉,无遗而大有遗,如此才能坐下来淹然百媚,走动时微闺相随,站住了亭亭玉立,好处正在于纯净、婉约、刊落庸琐。以蓝布、阴士林布做旗袍最有逸致。清灵朴茂,表里如家居劬劳务实,出客神情散朗,这种幽雅贤惠干练的中国女性风格,恰恰是与旗袍的没落而同消失。蓝布旗袍的天然的母亲感、姊妹感,是当年洋场尘焰中唯一的慈凉襟怀——近恶的浮华终于过去了,近善的粹华也过去了。
25、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26、29日再去桐乡,停留三天,其间我与向宏经历了艰难的故事:先生必须完成后事的嘱托,签署文件。入院前,他的手书遗嘱笔迹颤抖,才几行字,未及写完。现在作难的是:他几时清醒?我不想描述详细的经过,终于,到那一刻,他很乖,被扶起后,凛然危坐,伸出手,签名有如婴儿的笔画,“木”与“心”落在分开的可笑的位置,接着,由人轻握他的手指,沾染印泥——先生从来一笔好字啊,人散了,我失声哭泣,哭着,这才明白自己积久的压抑。
27、 1927年二月十四日,孙璞出生在浙江乌镇东栅栏杆桥,五岁时,举家迁入本址,东栅财神湾186号,旧称孙家花园。孙璞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曾就读本镇私塾与植材小学。抗战爆发后,一度避居嘉兴,1943年,十六岁的木心离开乌镇前往杭州,两年后转赴上海艺专求学。
28、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29、18)都有一份纯真,激情,向上,爱美,生动憨娈的意境,亦即是罗曼蒂克的醇髓,几乎可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艺术家的坯,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木心《素履之往》
30、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31、木心没有觉得孤寂,依旧把皮鞋擦得一尘不染,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在心中构筑了一个世界,他在那里听着莫扎特,画着小画,讲着文学回忆,写着飘零的诗,在那里,云雀可以热闹地叫一整天。
32、按纯文字的标准来看,木心算主流,但是相对而言他的影响力并不算很大。他的书有一套《木心谈文学》,也可以看出来,木心更多是以一个学者身份参与文学的。他写过诗,教过书,对文学有很深的研究,中国文学需要这类人。
33、他的诗有一种独特的清冽味道,成熟睿智又不失低调的热情。与诗坛上流行的风并不合拍。86年《琼美卡随想录》发表了一行式徘句,与隐地并列自由句先趋,引响了我国台湾自由句的风行。“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还有一个是画家,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杀了。”——木心△木心早年在课本中读到他的散文,有如画中游的文字,叫人记住作者的名字: 孙璞。
34、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真的文学总算公道的!可是我的阳谋同时也就被点穿,我今天索性说说破:什么阳谋呢?请大家原谅: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35、由德国“尼采基金会”、“瑙姆堡尼采文献档案中心”、“魏玛古典基金会”、“歌德席勒档案馆”、“尼采学院”、“魏玛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共同合作,提供尼采手稿四份、十九世纪原版著作二十一件、尼采肖像八件,死亡面模一件,回顾尼采对木心毕生的内在影响。尼采译作,始自清末,逾百年来,这是尼采文献初次远来中国展览。德方合作机构为表重视,特由尼采学院鲁迪格·施密特·格雷帕伊院长偕男演员马蒂亚斯·布斯前来乌镇,与中国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朗诵尼采与莎乐美对话片段,并由旅德钢琴家谢亚双子弹奏尼采创作的乐曲。
36、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37、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木心先生的名字不在其间。我相信在这几天之前的数十年内,除了可数的大陆作家听说过他,绝大多数文学读者不知道这个名字,更没有阅读过他的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表上,木心先生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在空间上,他密集写作与出版的地点不在本土。总之,在他的祖国,他之所以未被淹没,是因为他尚未被认知。
38、21)爱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木心《素履之往》
39、新医院都是相似的,洁净而无情——纽约的公立医院大致建于二战前后,管理上佳,设施和面积尚不及这里——十二楼病房多半空置着,若在京沪,想必人满为患。院方早经向宏的关照,十分重视,将先生安置单人病室,我亲见楼下本地乡民求医住院的纷乱。向宏说也可直送上海华东医院,但以能够动用的关系,须得挤在五人一间的病房。现在独间里是两位片刻不离的青年——鬓发乌黑,胡须剃青,他俩在老人身边显得过于年轻——还有一位阿姨。镇方的副总,小付,随时探视,每日准点送来保温的菜肴白粥……故乡能做到的这一切,应是可宽心的。
40、 此馆由生平馆、绘画馆、文学馆组成,展示木心先生生前的照片、画作、手稿、遗物。所有文字叙述均选自木心的著作及诗作。木心先生遗留的画作六百余件,文稿不计其数,因空间有限,本馆的展示仅及木心作品总量的数十分之一。因江南潮湿,纸本与摄影展品均为高仿真制品,所有画作、文稿真迹,将移入西栅木心美术馆,永久陈列。
41、今天是情人节,木心先生若仍在世,应该要庆祝九十二岁寿诞。也许我会引范仲淹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然后振臂一呼,告诉大家,他是近乎神人一样的存在,永远是我最敬仰的当代作家。
42、木心一生作品很多,我以为他的代表作是《狱中笔记》。这部作品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他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单独监禁的地牢里写成的,竟然是用本作为“悔改书”的薄纸、正反面写下,达65万字。
43、最后,期待我的好友青原君评论木心其诗的书早日出版,也热烈盼望着木心生前挚友李春阳女史早日出版一本关于木心的书。
44、89一94年间为旅居美国文学青年讲授《世界文学史》。陈丹青是其中之他回忆当时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没有注册,课本与课题赞助费,团团坐拢来听老师神聊。他把菜单开出任大家选听。从古希腊神话,到中世纪欧洲文学,东西通讲,知识灵感并作一起。木心从他们身上延续着精神血统,找到了艺术亲人。
45、陈丹青说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46、17)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素履之往》
47、曾获三次奥斯卡纪录影片提名的导演FranciscoBello与TimSternberg曾在2010年间前往中国数次访问木心,制作了记录片「木心:来自地下的笔记」(NotesfromtheUnderground),后改名「梦想抵抗现实」(DreamingAgainsttheWorld),这一个访问见证了最后时期的木心。
48、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现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包括辜负、遗憾、忏悔及追忆,也讨论人如何站在现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严。
49、神奇之事。先生入院前,有人适巧转来在上海意外发现的木心照片,摄于1946年,他才十九岁,斜站着,学生装,戴副白手套,身边站着两位穿长袍的男子。
50、19)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木心《即兴判断》
51、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钟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
52、有几次,他的目光毫无指望:“回去……送我回家。”但神色不再急切执拗,甚至不很认真,又说起别的胡话。上一回入院,春阳说他吵着回家时仍然清醒,仍有难以违抗的意志。我们从来听从他,此刻我只能看着医师的嘴,怀抱可疑的希望。他们先后沉吟着,熟练而公正地陈述我所不懂的术语。
53、其实冷冷清清是别人眼中的冷冷清清,风风火火是你心中的风风火火。
54、这世上,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55、 就在同年年初,阔别故乡五十二年的木心先生从纽约回上海,独自踏雪寻访老家,这是他少年离家后第一次归返乌镇,但见故园荒败,老人百感交集,日后写成散文《乌镇》并同名古体四言诗一首,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
56、《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57、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者白齿向我笑。
58、16)哲学作为群体看,无所谓好处,所以不值得凭吊。——木心《素履之往》
59、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至于业余爱好写作的文友更知道得无边无际。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一不留神,堆积在我们周围的“大师”太多了,时不时还要诺贝尔一下。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木心吧,他们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我日前破例看电视,拍的是上海的作家。看的时候不由叹气,如果木心仍在上海,哪里轮得到我等说嘴?
60、从木心纪念馆出来后,我和同伴在乌镇南栅的小店里吃晚饭。深棕色的木桌,铺着一方蓝印花布。老板娘盘着头发,围着扎染的蓝围裙,声音细细的,软糯轻柔。
61、7)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62、木心出名,其次归功于互联网。网络时代,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流浪汉都会被炒作成“大师”,更何况木心的个人经历更具“传奇色彩”。中国网民呈“三低”特点,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25%。陈丹青名人当推手,乌镇旅游一借力,再加上“从前慢”流行,木心,一个十八流的落魄文人就成了“大师”。
63、8)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64、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65、木心先生开始写作,是在四五十年代,恢复密集写作,是在八九十年代;横向比较,同时期国内的文学写作无论从哪一面向看,均与他不在一个时间的纬度。
66、当我蹑手蹑脚离开病房时,已看惯这张床。早经排定的种种事等着我:21日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桂林社庆,22日回京布置我们的展览,25日开展,之后连续两天讲座,满目年轻人,其间,浮现垂病的先生和那间病房。每日与小代小杨通话,月底,院方为先生动用了吸痰的气管镜。小手术,几乎无痛,据说先生全程服从,奏效了:我心里泛起轻微而自欺的宽慰,念及还有多久,还会怎样,似也并不格外沉重,但日子就此严肃起来,严肃的核心,是在桐乡。
67、木心去世当天,陈丹青写了一副木心先生自己拟好的对联作为挽联:此心有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68、木心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书?
69、3)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