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精选好句66句)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1、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把羽扇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送给他的。当诸葛亮和黄夫人研究阵法兵法的时候,最终有所成就。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黄承彦宰鹅设宴为他饯行,当时就用鹅毛做了一把扇子送给他,同时告戒诸葛亮说:“鹅性最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它便知动静。你将鹅毛扇带在身边,便可时时提醒自己机警谨慎。” 当然,也有人说这把扇子并不是鹅毛所做,而是鹰毛制作而成。而这一说法还留下一个很传奇的故事,据说这只鹰是诸葛亮的师傅。这只鹰靠着修行化作老人,来到卧龙岗。诸葛亮拜他为师。直到有一天,老人不见了,在经常相见的地方却有一只老鹰蹲在树上,老鹰对他说,你就是我的弟子,现在我这里有一颗智慧红豆,你把它吃了,我死后,你用我身上的羽毛做成扇子,当你遇到危难时,就可以摇起扇子。还有一说,说这只鹰是一个妖精,经常祸害庄稼。诸葛亮出于为民除害,设计将它杀死,并且用它身上的羽毛做成那把羽扇。后来,这把羽扇也一直伴随在诸葛亮身边,以至于后来有了烧新野,取西川,出祁山的故事。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是足见这把羽扇在民间传说中的地位之高。(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2、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3、4空城计:魏蜀交战,马谡大意失了街亭,司马懿大军杀至西城城下,城中只有一些老弱残兵。危急之下,诸葛亮命人打开城门,又让几个老兵在那扫街。他自己又坐在城头饮酒抚琴,悠然自得。司马懿不敢冒进,退二十里探虚实,等查明真相,赵子龙的援军已到,真是被骗的一愣一愣的。
4、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5、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6、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7、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被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8、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9、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10、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11、我送你这把羽扇就是要你遮面的。” 黄月英不愧才女之名,她知道对于一个想要做大事的人来说,情绪不外露是基本。作为谋士,跟别人谈判的时候,就是要让别人探不到自己的底线,这样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诸葛亮听完黄月英的这番话,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以后就一直拿着羽扇,来提醒自己要沉住气。夫妻俩的第一次过招就是这么有趣,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啊。 还有一种说法是,黄月英根本就不是一个面容丑陋的女子,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美女。父亲黄承彦害怕自己未来的女婿只是看中黄月英的美貌才想娶黄月英,所以才放出消息说黄月英是个丑女。 黄月英不仅是个才女,还武艺高强,曾拜名师学艺。学成下山时,师父赠她一把羽扇。羽扇上有“明”、“亮”二字,二字中又藏着许多攻城略地、安邦定国的计谋,还跟她说,黄月英日后的夫君一定是名字中含有这两字的人。 黄月英回家后,耐心地等待着她未来的夫君,直到诸葛亮上门提亲,黄承彦才许了婚事,把黄月英嫁给了诸葛亮。 大家可能会说,“亮”字有了,那么“明”字呢?因为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啊,他就是黄月英命定的夫君啊,错不了的。 结婚之时,黄月英就把师父赠她的羽扇转赠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从此羽扇不离手,不管是六出祁山还是草船借箭,他总是轻摇着羽扇,胸有成竹,一副世事皆在我手的安然模样。 你们猜猜诸葛亮提出的那么多计谋中,到底有哪些是出自羽扇的呢?小编一点都猜不到。 最后,小编要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史料上关于黄月英的记载不足百字,她和诸葛亮之间的这些故事都是传说,无证可依。
12、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13、 “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
14、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馒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15、 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
16、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17、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18、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
19、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20、 草船借箭之后,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众将士皆不知所措。
21、“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22、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23、三顾茅庐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曹操势力越来越雄厚,刘备在打了败仗之后四处招募人才,随后得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的美名。于是刘备就专程去拜访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出山协助自己。刘备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第二次又冒着风雪前去,结果诸葛亮又外出游历去了,刘备第三次去请,结果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只好等到诸葛亮睡醒,在与他协商。
24、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25、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26、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蜀国将领,因其心高气傲,盲目自大而丢失了蜀国的咽喉之地街亭。
27、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离开座位了吗?”先生稳坐回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28、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29、 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在虎牢关被吕布拦截,河内名将方悦,北海武安国先后出战,但都被吕布打败。公孙瓒亲战吕布,眼见吕布要刺中他时,张飞飞马出战,连战50多合,不分胜负。关羽一见,舞刀夹攻,战了30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一见,也来助阵。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最终招架不住,骑马逃了。
30、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31、 一切准备停当,诸葛亮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时,沐浴斋戒,身披道袍,来到坛前。他嘱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如违令者斩!”众将皆领命。诸葛亮缓步登坛,焚香祷告。一天之中,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
32、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33、如鱼得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
34、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作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35、 孔明:读书人有两种,一种是忠君爱国,流芳百世。另一种则是书呆子,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却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请问你想做哪种读书人呢?
36、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因为诸葛亮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它更加喜爱啦。转眼七八年过去了,咱们再说,在这山腰有一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要从这庵前经过。
37、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38、三国时期,在蜀国的南边有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十分骁勇善战,尤其是首领孟获。他力大无穷,周围其他的民族都很怕他。孟获总是带着自己的大军骚扰蜀国。诸葛亮听说了孟获,不仅不想跟他打仗反而还想跟他交个朋友。
39、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0、白帝城托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
41、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42、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43、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44、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45、 孔明:我主刘豫州只有几千人的军队,都不怕曹操的虎狼之师,而你们东吴兵精粮足,但却人人怕得要死,个个都想劝说自己的主公屈膝投降,这样胆小如鼠,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为人?!
46、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都不理解,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
47、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48、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49、 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50、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
51、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献计:“只要把船只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
52、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53、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麽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54、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55、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56、 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57、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58、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59、关于诸葛亮扇子的传说 诸葛亮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而他手中的那把羽扇更加知名。在影视剧中,他身着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后来,这一装扮也成为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的标准形象。在裴启的《语材》曾记述这样一件事,当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之滨对阵,司马懿一身戎装,来到阵前,看到对面蜀国阵营诸葛亮乘一辆没有油漆的车,穿着葛布巾,手持白羽扇,指挥着三军。司马懿不由地赞叹到:“真可谓名士矣。” 诸葛亮这身装扮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不是真正的武将,而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在很多人眼中,诸葛亮手里的羽毛扇就是他智慧的象征。不过,对于这把羽扇,也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 其中一种说法,指出这把羽扇是水镜先生送给诸葛亮的。据传说,早期诸葛亮拜读水镜先生的书籍,因为没有领悟真意,先生一怒之下,烧了生平所著的书,并且把诸葛亮赶下山,但另一方面又亲自让自己的夫人给诸葛亮送去八卦衣和羽毛扇。后来诸葛亮,只要在烦躁的时候,用羽毛扇轻轻扇两下,顿觉神清气爽,心头豁亮,甚至还悟出了水镜先生书中的深奥道理。自此,这把羽扇就一直不离他左右。
60、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
61、 此刻,一个职位低微的牙将姜维识破诸葛亮之计;向太守马遵进谏,嗣南安是诸葛亮用的计,蜀兵欲乘虚攻取天水。马遵恍然大悟。姜维接着又向他讲出一个可以打败诸葛亮,以解南安之危的将计就计的妙计。
62、 孔明:曹军是乌合之众,虽然有百万之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63、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64、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65、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