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的下一句(精选93句文案)
一、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3、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4、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5、我认为是贬义的.首先硁硁是形容浅薄固执,这里可以看出不是褒义.而言必信,行必果可以更深层次去理别人说的话就一定要去相信么,就一定能相信么?这显然就是浅薄固执的行为;再说行必果,果的意思是结果,你的行动罗罗好据一定是有结果的么?细想一下,到最好都是没有结果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坏人做的坏事是一定有坏结果的.硁硁然小人哉就是总结来自的前面的,意思是浅薄固执的行为(也就是指刚刚解释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显然不是正人君子.
6、言必行,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影逐故凯调人呀。
7、大丈夫言出必行,做事要果断,一诺千金。
8、古人讲言教不如身教,孔子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9、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10、“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文中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档次的。
11、关于“言必信行必果”,《论语》中的原话是:
12、通行的解释是: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一言)可以终身行之呢?孔子答道,这个字恐怕只能是“恕”了吧。自己不愿意要的,莫将其施之于别人。
13、拼音:言必信,行必果(yánbìxìn,xíngbìguǒ)
14、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5、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子路》第20章,子贡与孔子关于“怎样做才能称得上‘士’”的问答对话中。
16、释义:信:守信用;果:有结果。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17、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19、原句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0、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要离开卫国时,发现有人要谋反,他就准备回到卫国的国都,把这件事告诉卫国君主。结果被谋反的人知道了,人家就把他包围了,但因为他是孔子,对方也不想杀了他,所以就要孔子发誓,肯定不回国都告密,才肯放孔子一行人走。孔子就发誓说,我不回去见国君,对方就相信了,因为孔子是圣人,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
二、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的下一句
1、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2、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d们称他尊敬兄长。”
3、在孔子那里,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不过是个犟种,是一头不懂转圜的倔驴,不值得推崇;不能全盘否定犟种,他们有他们的价值,也算一种小小的美德吧,所以可以列在孝悌之后。
4、还有一种我们平常常说的“善意的谎言”,都是为了安抚人心,为了救助别人,难道这就算没有信用吗?不算呀!比如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如果你不告诉他,他可能还会像平常一样,好好地活着,可一旦你告诉他得了绝症,没有多少日子了,那往往就会增加他的恐惧感,让他的疾病恶化的更加快速。
5、所谓“君子”与“小人”,是两个有着多种含意的概念。“君子”其实就是“君之子”。君,可以是国君,也可以是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嫡子,甚至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君”。君的儿子就是“君子”。“君”和“君子”属于“嫡传”,也叫“嫡系”,又叫“大宗”。不是“嫡系”的,就叫“小宗”。“大宗”为君,其子为“君子”;“小宗”为臣,其人为“小人”。所以,小人不是坏人,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小宗之人”。
6、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7、下一句是硁硁然小人哉;全句意思: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8、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
9、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10、孔子为什么不太看重“说到做到”呢?孟子对此有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一个够格的人,应该义字当先,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说了某句话做了某件事,不符大义原则,就不一定将其坚持到底。只有小人才固执于圆满,说出的话板上钉钉,貌似要怎样怎样,其实是走入死胡同了。
11、《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2、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14、翻译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d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15、这才符合孔子的思维:言论很重要,可以用言论来约束自己和别人,但不要将其视为铁律,甚至为了维护自己说过的话,证明其正确,宁可文过饰非,一条道跑到黑。相反,如果发现说的不全面,不具体,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16、《孟子.离娄篇》里讲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是儒家的第二代表,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他这句话就是对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的补充和说明。孟子进一步告诉我们,做人讲诚信,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一定要与义相和。什么是义?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样的诚信是要讲的,是要言出必行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19、《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20、反过来讲,对于那些不符合道义的事情,是对国家、社会、大众有害的人和事,就没有必要去遵守诚信的规则,否则的话,明知道对方去害人,去做坏事,还要信守承诺去帮助他,那就是顽固不化、助纣为虐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前不知道所做的事情是错的,现在知道错了,就不能将错就错,一条道走到黑,就应该及时改正,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不叫不守信用,这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到一定做360问答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简鲁往源它派直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小人”硁硁(kēng)然:浅薄固执的样子。出自《论语·子路》第20章,子贡与孔子关于“怎样做才能称得上‘受始服工旧脚士’”的问答对话中。《子路》第20章原文如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沙通推证每晚型要里称!”
2、所以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诚信固然是美德,还要看是什么事情,还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
3、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4、可是人家刚把他们放走,孔子就对弟子们说,咱们马上回国面见国君。子路就不理解,老师你都发誓了,怎么还能违背誓言呢?孔子就说,被威逼的时候所发的誓,可以不去坚守,而且我们是为了卫国的安危,怎么可以计较个人荣誉得失呢?所以说孔子是大人,不是小人。
5、我认为是贬义的。首先硁硁是形容浅薄固执,这里可以看出不是褒义。来自而言必信,行必果可以版更深层权次去理解:别人说的话就一定要去相信么,就一定能相信么?这显然就是浅薄固执的行为;再说行必果,果的意思是结果,你的行动一定是有结果的么?细想一下,到最好都是没有结果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坏人做的坏事是一定有坏结果的。硁硁然小人哉就是总结的前面的,意称终短解思是浅薄固执的行为(也就宁旧光新排它围裂味是指刚刚解释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显然不是正人君子。
6、《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7、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言出必行的意思是说了就必须做到。比喻一个人很讲信用。
9、当选后,他言出必行,虽然并未如他承诺的那样迅速.
10、《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1、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2、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d们称他尊敬兄长。”
13、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4、意思是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举吗汉波华志到底,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律步课积必发:“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15、yánbìxìnxíngbìguǒkē酒年玉频见联故ngkēngránxiǎorénzāi
16、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17、指,出言必不让人怀疑,行为必定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的,就如古代兵符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
18、网上流传着各种真真假假的名著解读。很多像于丹一样装腔作势,一惊一乍。最常见的如:
19、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20、言出必行,读音:(yán chū bì xíng)
四、硁怎么读
1、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2、子路一方面忠贞不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
3、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4、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5、这里的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不是指我们认为的那种“坏人”,而是与大人相对,意思是心量比较小的人。孔子之所以说这种人是小人,是因为这种人固执己见,不懂变通,没有中庸的智慧。“硁硁然”,是说这种人就像敲打石头时那种坚硬的声音,死犟死犟地,一点不懂得随机应变。
6、意思是: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用法:作宾语、主语、分句,指言出必行; 英文:Promise must be kept and action must be resultful.也可以说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 言而必行。 造句: 领导者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言必行、行必果。
7、这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为“斗筲之人”的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d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
8、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9、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10、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11、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12、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二傻子们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终于学到一个知识。我要记住喽,有空向别人炫耀。
14、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5、出自《论语·子路》,原文节选如下:
16、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言出必行。
17、关于这句话的译文在于丹《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说话信用诚实,行为使画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控统号酒台养责守功言行的小人啊。(注:见《于丹《论语》心得》第96页节少听陈千或问攻略服)。
18、原文:《论语》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9、例句: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20、意思及解释: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什么意思
1、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2、孔子向子贡解释“士”的三种境界,最高层级是心有所耻,不辱君命;其次为尊老爱幼,亲人称颂;再次为说话算话,言必信行必果。这三种,都比那些当政者强多了。政治家们量小器狭,什么都不是。
3、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解释。在《论语》中,此语的上一句话就是“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若将两句话;联系起来读,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子贡问,有没有说了一句话便终身行之的人呢?孔子答,对待这件事要以“恕”对之。即使他做不到,也要宽恕。自己做不到,别要求别人做到。
4、拼音:言必信,行必果(yánbìxìn,xíngbìguǒ)
5、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白话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6、——经典名句你是这样理解的,其实人家是那么说的。你理解得不对。比如“言必信行必果”,后面还有六个字,“硁硁然小人也”,孔子的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不是什么好的行为。那是小人做的事。
7、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8、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9、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
10、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11、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
12、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13、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