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写话100字(精选58句文案)

2023-10-20 07:31:39

一、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1、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我打自我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

3、《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4、很快,母亲获知了班主任的住址。

5、猜图导入,走近古文

6、翻译:勇敢和武力,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7、自相矛盾的寓意: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8、《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9、出处:《寄房师邓逊斋书》:“以前辈之典型;合后起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10、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1、(zìxiāngmáodùn)

12、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3、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14、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15、自相矛盾带来的启示是,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16、孩子很能干,肯吃苦。父母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17、吾(吾辈)告(告诉)矛(矛盾)茅(茅草)

18、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19、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20、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二、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写话100字

1、小故事大道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以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比,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如果在发现别人的优势时,虚心学习,改善自己的劣势,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2、(辨形)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3、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6、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选择重点字进行写法指导,同时加强学生间的评议,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7、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8、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一则成语故事。描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9、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10、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11、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12、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13、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

14、积累有“自”字的成语。

15、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16、(2)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高潮)

17、|全文共3138字,建议阅读时4分钟|

18、出处:《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9、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诚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20、(1)开火车朗读词语,相机强调“吾”读二声,不读“wǔ”;“誉”不要误读成“yì”。

三、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10字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

2、(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3、那个卖兵器的人听了,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好收拾起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道理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

6、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7、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读音:(zìxiāngmáodùn)

8、生1:有的同学希望自己的身体非常强健,可是每天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常常睡懒觉,这样想法和做法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9、第2课《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类文阅读

10、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1、吾盾之坚其人弗能应也自相矛盾誉之曰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12、全文是通过卖矛和卖盾之人的前后的自我话语,形象化地对矛盾的阐释。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13、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14、(释义)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15、人本身是个矛盾体,思维和认知,也是个矛盾体。人世间的规律法则,更是个矛盾体。做人处事,最忌极端。极端就是执拗异常,或是只认矛不认盾,或是只认盾不认矛,这又称认死理。认死理的人,最看不惯别人的言不由衷前后矛盾,但世间道理,莫不过成对成双相反构建。解决问题的法子,更是依据环境变化而改变,如果你不肯接受一个矛盾的世界,拒绝以矛盾化解矛盾的成事法则,就会把我们的认知,逼入到无可转寰的死角。人生最深刻的知识与道理,尽在于矛盾之中。做矛时,须得无坚不摧。为盾时,须得牢不可破。如这般自相矛盾,才是认知自由的最高境界。

16、吆喝过了矛,卖家又拿起盾牌:卖盾啦卖盾啦,俺滴盾,坚固无比,世间的任何矛,都无法穿透。

17、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

18、打开门,当班主任发现来的是遭受欺凌孩子的家长时,顿时满脸戒心。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人生哲理唯美图片(精选95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