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精选118句文案)
一、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1、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2、我叫虞洁,是文津小学102班的学生。我的兴趣爱好很多,喜欢唱歌、跳舞,最爱的是画画啦!小学生活开始了,我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3、不用上溯到解放前,二三十年前点着油灯上晚自习的农村中学还很常见,一个自习下来同学们的鼻孔被烟熏得乌黑。冬天下了晚自习,打一盆洗脸水都带着冰碴。这样的学习环境,仍然培养出大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人才。
4、一天,爱因斯坦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
5、①《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6、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7、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8、这里,让我们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刻苦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看看我国古代名人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9、这个成语故事由“负薪”和“挂角”两个故事组成的。出自宋朝王应璘编著的《三字经》中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10、文具是自己买一个钢笔尖,绑在竹枝条上自制的蘸水笔,墨水用颜料清水自己兑制。甚至连晚自习桌上照明的自制土油灯都要两到四名学生合用……
11、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12、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13、像他这样的经历并不少见,仅在同一所大学,还有一位药店经理出身的中医科主任医师,他的第一学历是“学徒”,就是药店里“拉药匣子”的小伙计。勤能补拙,勤奋学习就是失去求学机会的这一代人取得学术成功的秘密。
14、由于孙敬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大学问家。
15、下面是点播时间。TA想点播《勤奋好学的故事》送给全体文津学子。
16、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只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也没得到卫灵公的重视,他努力推销他的仁政,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同,只好再次启程,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到了花甲之年还在奔波,没有一个安身之所。
17、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
18、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19、出处: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20、在不懈的努力下,1869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自动数票机问世了,他欣喜的把机器抱到了国会,遭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资本主义制度下,选票上玩花招是必然的,他们不需要清醒的机器。
二、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
1、勤学的故事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车胤囊萤。
2、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3、凿壁借光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出自《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5、“姐姐,为什么我不要带红领巾呀?”
6、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就利用它来看书。
7、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指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8、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9、最后,苏秦终于发达了,他在秦国献出一统天下的政略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变政略,说服山东(太行山之东)六国(齐、楚、韩、赵、魏、燕)联合起来结成了一条"合纵"的战线,共同反抗秦国,不让秦国出潼关一步。
10、前述二人,接受了完整的学历教育。但还有许多人,在起伏跌宕的时代洪流中,连求学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是如何勤奋学习的呢?大约是1920年前后——年代久远,已经没有确切的时间了,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做了军阀杂牌军的逃兵。青年不久后被一个包子铺收留,做起了打杂的小伙计。他勤奋工作,很快摸清了包子铺的运作模式,几年后就自立门户当了小老板。
11、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12、战国年间,苏秦家境贫寒,他曾拜当时名学者鬼谷先生为师,学得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经论,就想为国家效力。
13、人物: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也是两位:刘琨、祖逖。
14、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来自504班虞贞同学的心愿;
15、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16、“囊萤”和“映雪”分别是两个人物故事。
17、时代的磨砺摧毁了我这位有幸亲手迎接和建设新中国的长辈的健康,他没能见到80年代。家中对他的认识,甚至比不上拥有传记的、素不相识的名人。
18、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拓展资料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19、孙敬"头悬梁"的故事:
20、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三、关于勤学励志的名言
1、以下是这三个故事的介绍。
2、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3、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4、因为这一耳光,爱迪生的一只耳朵丧失了听力。然而列车长可以打聋爱迪生的耳朵,却永远不可能让爱迪生真正趴下。爱迪生的一生中碰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每一次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5、祖逖,晋代著名军事家,北伐领袖。早年在司马各王的赏识中壮大,后率亲族乡d南下。祖逖于公元317年组织流民北伐,几年间迅速收复被后赵占领的黄河以南大片失地。与祖逖有关的成语还有枕戈待旦、中流击楫等。
6、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
7、A.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小故事的概括
8、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我国书籍的主要材料是用竹简木牍编联而成的。一部书要用很多的竹简木牍,这些竹简木牍要用绳子编连起来。孔子晚年喜欢读《易》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就这样,把编联竹简木牍的熟牛皮也磨断了几次。孔子对《易》熟烂如心了,但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9、人物:孙敬。东汉人物。因年轻时热爱读书,被人称为“闭户先生”。据汉书记载,孙敬后来成为一代大儒。书,算是没有白读。
10、海伦·凯勒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11、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2、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3、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14、孙敬读书,常看到后半夜,有时不免打起瞌睡。一天晚上,孙敬打瞌睡,睡着了,一觉醒来,懊悔不已。如何克服瞌睡?他苦思冥想,突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打瞌睡,绳子就会猛拽头发,他就会惊醒。从此,他就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15、“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出自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6、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17、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8、勤奋努力,苦心练习终于成才处处留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坚持不懈,哪怕处境艰苦也要坚持谦虚谨慎,成名之后不骄不躁
19、我们要把握时代和自己的命运
20、记得点个“在看”,并“分享”给孩子看看,增加知识积累!
四、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1、华罗庚小的时候,因为家境不好,于是初中毕业因交不起学费便辍学在家。辍学后的他对数学格外热爱,五年之内,自学成才,他将高中到大学的基本数学课程都学会了。可是学习资料太少,在他手里只有一本关于几何和关于代数的书,另有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微积分。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打理,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可见他对数学的痴迷。白天,他在店里帮助父亲招呼客人,顾客来了便招待一下。顾客走了,他再次埋头苦读或做练习。有时候实在是太专注,客人来了他也不知道。日子一长,父亲便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草稿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拼命护着自己的宝贝,不让父亲抢走。
2、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
3、闻鸡起舞,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祖逖(tì)(266~321),是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来,他做了官,并在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
4、是说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5、车胤囊萤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6、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7、这个成语故事实际上是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的。
8、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大,“勤奋”二字被频繁提及与提倡,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讲,勤奋这一品格的铸造,尤为重要。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9、手不释卷拼音:shǒubùshìjuàn简拼:sbsj同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反义词:不学无术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例子: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10、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11、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12、那么,让我们好读书,读好书吧!
13、车胤,晋朝人,从小好学,但因家贫,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读书。
14、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5、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6、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17、华罗庚,自学成才,靠自己的毅力以及对数学的热爱,他战胜了自己,也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仰慕。
18、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视书如命,酷爱读书,常通宵达旦,人称“闭户先生”。
19、点击上方「鱼羊秘史」关注,每晚八点推送
20、中国人是否自古就是这样,不爱读书,不愿读书呢?
五、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简短
1、一个冬日的夜晚,天降大雪,晚上,孙康早早睡了。半夜时分,孙康从梦中醒来,忽然,他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这样的光亮不是能读书吗?孙康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室外,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跑跑步,搓搓手。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学,学有大成,成为饱学之士。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卷。
2、流亡是艰险的,久居书斋的师生一面要保证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至于掉队,一方面还要警惕趁火打劫的歹徒,又要时刻逃避小股南犯的日寇。他们与其说是师生,不如说是难民。
3、凿壁偷光。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4、2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成语
5、厚积,才能薄发;勤奋,才会闪光。
6、用粗陋纸张印刷的教科书,色泽褐黄,字迹难辨,又因纸脆容易破损而不耐翻阅。即使这样,一本教科书也要一届届学生的往下传,重复使用……有些学科甚至连课本也没有,学生只能手抄讲义。
7、人物:李密,著名的乱世豪杰,隋末群雄之瓦岗军领袖,后降唐,又叛唐,最终被斩杀。
8、从半文盲到技术管理,对于一个没机会接受系统教育的人来说需要多勤奋的学习?但是,我家这位长辈从来不谈自己的往事,笔者在此难以分享他的经历。
9、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最终,孙敬成为当时有名的太学生。
10、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1、释义: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12、我叫虞贞,是文津小学504班的学生。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喜欢唱歌、跳舞,最爱的是做手工啦!当然我也热爱学习。五年级的小学生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13、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4、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以读书。同县有个大户人家,家中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看你家里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
15、出处:《新唐书》:“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李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6、班主任工作计划及工作手册/班级管理课件与论文
17、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18、人物:车胤,东晋大臣,曾辅佐桓温,后官至吏部尚书,以为人刚正不阿闻名。
19、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20、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1、带经而锄。带经而锄,成语,指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常林、儿(倪)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东汉时期的孙敬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晋朝的祖逖(音ti)闻鸡起舞晋朝的车胤囊萤映雪晋朝的孙康映雪夜读孔子韦编三绝刺股悬梁
2、同学们!文津之声新栏目开播啦!新栏目的名称叫:《让我听见你的心愿》。
3、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4、释义:悬梁刺股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5、勤学苦练勤能补拙将勤补拙笃实好学笃信好学学而不厌笃学好古顿学累功闭户读书据鞍读书折节读书日积月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勤勤恳恳
6、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这些书籍记录着人类有史以来的经验积累、文化知识等。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长,与积累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知识,肯定有重要的关系。
8、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9、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10、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11、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
12、我们今天能够想到、能够经历到的各种“勤奋”,完全无法与那些艰苦年代的人相比。
13、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医生的还乡梦最终没能实现。日寇的铁蹄南下,大学和附属医院西迁大后方。金医生与万亿同胞共赴国难,他报名参加了红十字会,最后携家带口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了延安中央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并在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d。解放后,金医生辗转了多个岗位,离休时是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14、拥有“勤奋”的品格,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体现,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小时候教导他们要懂得勤奋,刻苦努力。那你知道,古人关于勤奋的故事都有哪些吗?
15、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
16、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凿壁借光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
17、靠着这样自虐式的苦修,小老板识的字不但够记账了,还能粗略地看两眼报纸。
18、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