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四句经典(精选150句文案)

2023-10-26 09:00:01

一、王阳明心学经典60句

1、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2、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3、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4、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他一疑,事就成了。

7、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8、生死关容易过,可心上的关却难过

9、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1、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12、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3、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14、王守仁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王守仁的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15、“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6、胜千科技:专注投资分析软件开发销售、投资分析报告撰写。地产投资、投资分析找胜千。

17、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18、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9、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他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20、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觉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过年,真到过年时也就没有年味儿了。王阳明说的道理,完全合乎阴阳辩证之道。

二、王阳明的心学四句经典

1、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2、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大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5、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天生就具都有,而不是要去外面格物求取才能获得。心和良知已经光明了,没有杂念邪念了,那还求索什么呢?已经满足了!心的本体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的,善恶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人有了意念、思想后就有了善恶。

6、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7、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9、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10、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1、1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12、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13、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4、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15、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16、大意:人只要喜好善行如同喜爱美色,憎恶恶行如同讨厌恶臭,他就是圣人了。

17、要想快乐,须哭出来

18、关键词义:意:内心的思想、内心的想法。意之动:思想在活动,想法在活动。

19、5)知行合一的修炼法门:格物致知,即通过体察事物原理,获得良知。

20、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三、王阳明心学精髓十句

1、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2、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3、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4、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6、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8、我不开心,我不快乐,是因为我的认知,我的思想从来没有与我的行动统一。我一直在做违背我内心的事情,怎么能快乐呢?

9、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

10、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1、“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12、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13、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5、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6、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7、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18、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19、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2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四、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语录

1、圣人只是一能之尔,能处正是良知。

2、《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3、真正层次高的人:不用情绪解决麻烦,心思更简单

4、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5、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6、遇到恶人,最好的办法是别理他

7、句意: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8、王守仁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9、真正的高贵,是懂得平等,也有所敬畏。更是心里装着别人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1、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12、你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不了对方,他们还会不断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看来王阳明也是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闭嘴吧。

13、什么是心学?心学讲了什么?这是一个复杂到爆炸的问题!无数人看了无数本书,最后除了无数个问号,啥也没懂。

14、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15、点题: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16、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7、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18、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始创于“龙场悟道”,其“悟道”的理路,与陈献章的“静养端倪”堪相一致,这一看法已是学界的共识。

19、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20、中国传统士人之三不朽者——立德、立功、立言。据说,历史上能做到这“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曾国藩只做到了半个“三不朽”。王阳明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不朽者”。他非但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曾官至明代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

五、王阳明心学经典名言

1、大意: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2、王阳明心学口诀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5、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7、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8、《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9、关于王阳明心学经典名句总结如下:

1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2、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就是知行合一。

13、御外之策,必以治内为先。

14、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5、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6、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17、大意:唯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

18、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1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20、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2、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5、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6、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7、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8、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9、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10、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便以此话回答朋友,仔细品读,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11、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2、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1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4、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5、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16、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17、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18、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19、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20、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2、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4、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5、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6、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7、颜值是有保鲜期的,气质却没有,而且还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8、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9、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10、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1、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12、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3、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14、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5、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16、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17、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

18、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19、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20、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2、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3、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4、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5、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6、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7、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8、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9、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0、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学习总结范文(精选87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