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精选89句文案)
一、鹬蚌相争的意思
1、(拼音)xiāngfǔxiāngchéng
2、语言里的一个词产生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语言运用的深化,它的意义或词性等可能要发生变化,原来表达此项意义的词,可能会同时表达与之相关的另一项意义,原来是这种词性的词,可能会产生另一种词性。汉语所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词的读音来记录词义或词性的演化,比如“王”字,它本是个名词,读“wánɡ”,表示的是当君王的人,要表示“当君王”这个意思,则改变它的读音,读“wànɡ”。再如:
3、(方法引路)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做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权衡得失,看到更长远的利益。
5、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6、庄子也许还有别的意思。
7、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鹬蚌相争,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
8、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9、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10、文言文阅读。(10分)
11、(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2、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使得渔夫能够把它们俩一起抓住。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3、(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14、欲长期自动接收翰墨兰亭艺术馆
15、(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16、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17、(汉字书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8、(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字(可可英语)加关注
19、(并)一起,一齐,一同。
20、“大家好,我是‘争’,是一个会意字,看我的甲骨文身形像不像,有一个东西加在上下图形中间呀,这两个图形就是手的样子,中间的是一样东西,整个合起来就是两只手争夺某种东西的样子,所以我最早的意思就是争夺。可能早期的人们为了食物,或者其他东西经常发生争斗,用手抢夺,所以人们根据这个特征创造了我,现在的我延伸了这个意思,比如争论,争夺等等。这就是我,大家记住我了吗?你们可以拿出本子来,画一画‘争’的古文字形,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乐趣的,赶快试一下吧!”
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
1、鹬蚌相争的读音:yùbàngxiāngzhēng。
2、《鹬蚌相争》“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渔者能并禽之的原因是:鹬蚌相争,各不相让,谁也不能脱身。
3、B、C、D项都正确。故选A。
4、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今天呀,就把这个故事带给大家。
5、(原文)“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6、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结果最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
7、(释义)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9、《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闻,破读音为“wèn”。
10、(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11、“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而鹬啄其肉(✦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蚌合而箝其喙(✦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12、今又园:由南京移居杭州后建,是南京芥子园的又名。
13、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14、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15、(成语故事)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6、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弊)疲敝;弊病,害处,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疲敝。一本作“敝”,同“蔽”。
18、由于你们鹬蚌相争,导致对手渔翁得利,这个惨痛的教训得记住。
19、反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者相争旁观者得来自利。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免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对棉局销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360问答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三、鹬蚌相争的意思及注释
1、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方争执不下,最后白白让第三者获得了利益。出自于刘向《战国策·燕策二》,是谋士苏代为游说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时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3、(结构)主谓式组合的复句式。
4、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5、(方法引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6、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7、《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8、“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9、就这样,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让谁。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10、“雨”的读音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读yǔ,有人认为读yù。究竟该读什么音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认为:应当读yù。
11、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1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坐山观虎斗”(zuòshānguānhǔdòu)。释义“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指冷士育测度岁挥热极鱼、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用法句式;作分句;含贬义造句正义和邪恶的输华王制拿易想量斗争,我们不能坐山观虎斗,一定要捍卫正义。他挑拨你我二人之间的关系灯记,自己坐山观虎斗,真恶毒!而鲁能队将坐山观虎斗算调诉光,静等两队比赛的结果。状被可动常前今天爸爸和妈妈吵架了,我高兴的歌究八大坐山观虎斗。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借秋桐之手,发脱尤二姐,自己坐山观虎斗。
13、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
14、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15、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16、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记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17、鹬蚌相争(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是一则历史故事成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18、鹬蚌相争不是竞争关系,“鹬”以“蚌”为食,所以是捕食关系。
1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20、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2、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3、(禽)同“擒”,捕捉,抓住。
4、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5、《鹬蚌之争》选自《战国策·燕策》。据史料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传说来说明赵燕的相持会给两国带来危害,从而阻止赵国进攻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矛盾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如果对立双方不相互坚持,结果将是失败和伤害,使第三方可以从中受益。
6、“鹬”,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ù,最早见于秦代小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鹬”的基本含义为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7、(支)抵触,即相持、对峙。
8、(答题指南)A项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停顿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9、庄子为啥要讲这个夸张的故事?庄子要告诉人们,二者相争,各不相让。获得的是第三者。记得当年语文老师就是这么讲的。
10、(1)渔:不能写作“鱼”。
11、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2、鹬蚌相争的出处: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13、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14、(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旧读yù;现在也可统读为yǔ。
15、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16、(译文)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了起来,大的受伤,小的被咬死。卞庄子就从受伤的老虎下手刺杀,一下子果然获得杀双虎的功效。
17、《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18、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19、舍:放弃。“且”是将要的意思。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印均黑试任,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20、指一方和另一方的争执使得两边都不得利。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乡鸡乡止阳龙实头践)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五、鹬蚌相争的意思和道理是什么
1、如:《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衣,破读音为“yì”。
2、这就是整个故事,希望大家能从故事里,得到一些启发,凡事都能够智慧而快乐的生活。
3、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可是河蚌夹得很紧,根本甩不开。它们各自用力搏斗了一会儿,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僵持着。
4、“鹬”,初见于秦代小籇中,形声字。“鹬”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5、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6、“鹤蚌相争”又称“鹬蚌相争”,意思是一只鹬鸟啄蚌的肉。蚌合上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的长嘴紧紧夹住,双方互不松口。
7、(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
8、(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9、近义词: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