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关羽必反【精选138句】

2023-11-01 08:16:35

一、刘备称帝关羽必反

1、所以关羽若是拿下了襄樊地区,就可以直接与汉中形成策应,隆中对的北伐策略就成功了一半。这可以使刘备集团拥有两条进军关中的线路,一是上述的西线,二就是由南襄走廊进入陕西。这两条路线组成的钳形攻势远比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容易得多。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污蔑关羽不会打仗,其实是对古代战争了解的不够透彻。关羽的作战动机完全符合隆中对的国家战略,所以并不是说诸多将领在汉中之战中立了功,关羽就有些坐不住了。

2、孙权极信任的吕蒙,曾经高度赞扬陆逊之才,在诈病袭关羽时推荐他代替自己。可是到吕蒙临死前,陆逊已经立下分路军阻断峡口,打垮关羽留守军数万的大功后,

3、回头来说刘备,只要献帝不禅位,哪怕刘备死,也不可能称帝,最多像曹操那样把希望留给后代,自己当个周文王算了。刘备想要称帝,只能寄希望:一是曹丕赶紧篡位。二是献帝死在自己前面,那么无论后面上台的是哪个姓刘的,刘备都可以借口曹丕拥立的并非献帝真正的后代而自己趁机即位。不过最后曹丕还是没有忍住,也算是帮了刘备一个大忙。

4、甚至极是推崇蜀汉、贬斥魏吴,参照《裴注》《通鉴》将三国志改编为《续后汉书》,“正陈寿帝魏之谬、升《昭烈》为《本纪》,黜吴、魏为《列传》”的郝经,亦赞扬潘濬是“方严疾恶,义形于色,梗梗有大节,有吴之栋石也。”

5、刘备称王前最高职务是左将军,刘备一直是有雄心壮志争夺天下的,而关羽、张飞二人一直忠心耿耿辅佐刘备,除了三人关系好之外,也存在一起打天下的雄心。

6、关羽名义上来说确实不是三国人,关羽算是汉朝人,关羽死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称帝,刘备只是汉中王,东吴和曹魏方面也没有立国准群地说,还不能称魏蜀吴为三个国家,他们还属于在东汉王朝的统治下,他们还是东汉王朝的臣子,顶多也就算是东汉的三个军阀割据势力,还没有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7、(权及领南郡太守史合等三百一十八人,……拜权为侍中镇南将军,封列侯,即日召使骖乘;及封史合等四十二人皆为列侯,为将军郎将百余人。)——《魏书·文帝纪》

8、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9、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10、刘备曾利用曹操病死的机会去吊丧,企图和曹魏暂时示好,来改善外交环境,而曹丕直接放言和刘备势不两立,蜀使来则即斩,就是这个缘故。

11、没想到曹丕在公元220年11月突然篡位称帝。刘备一直号称汉室的旗号,曹丕却废汉立曹。

12、是不是刘备死了关羽老大了这个游戏老大(指刘备曹操袁绍这样的原始老大)死了还是老大旗号君主其他人而已

13、但这个时候刘备却拿出了奥斯卡般的演技,果断地拒绝了手下的提议,然后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对着下面的大臣说,曹丕称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如果我这么做的话,那跟曹丕有什么两样?但是没过多久还是觍着脸称了帝,这个操作我只能说beautiful。

14、所以,本文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这个假设就是:刘备说如果刘禅不给力,那诸葛亮就从刘备的几个儿子里“自取”一个另立。

15、大家对张飞印象大多来自《三国演义》,张飞爽直粗鲁,没有什么心眼。历史上的张飞可不是这个样子,他是个生意人,精于算计,正像歇后语说的:“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6、这反而是正中了刘备下怀,因地势缘故夏侯渊军的行动刘备可谓尽收眼底。刘备将计就计,趁夜率军进攻张郃,这时夏侯渊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分兵一半前去救援张郃。而自身处则守备空虚,刘备军趁势又在夏侯渊处放火烧鹿角。(鹿角是指防御工事的一种。)

17、当然《三国志》说的有点夸张,三个大男人都是有家室的人,怎么可能睡一张床,如此说只为衬托三人关系非常寻常,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三人是否结拜兄弟,但三人关系非常好是铁定的。

18、这个汉寿亭侯的封爵是汉献帝所封,是汉室正统的封爵,所以关羽是十分诊视的。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关羽的心境和处境全都改变了。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赏群臣。他派费诗去给关羽宣告旨意,封他为前将军,假节钺,却遭到了关羽的愤慨。

19、而大约占了东征大军1/3兵力的江北黄权部,本来是刘备军可调动的一支主要机动兵力,(刘备中军主力4万,武陵蛮1万,黄权部约5万),却仅仅是监视魏军,在这半年里基本无所作为。

20、刘备死得不安生!死前、死后,蜀国的内战还是爆发了。章武二年(222)八月,刘备战败撤军,屯驻永安,并没有回成都。这说明刘备不甘心,时时刻刻准备二次伐吴。到了冬天十月的时候,刘备终于熬不住了,急召诸葛亮从成都去永安面圣。

二、

1、在《三国演义》中,能跟关羽打上百余回,且还连战两场,最终差点杀了关羽,只有庞德和黄忠!由此足见庞德之勇,丝毫不亚于马超!

2、张飞在这一点上胜过关羽,与关羽相反的是张飞敬仰文人,这种敬仰是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资源,也许刘备会因为张飞的外戚身份欲加谋害,文官集团的青睐也可能会加重刘备的这一动机,但也可能会成为张飞的救命稻草。想当年刘邦下令抓樊哙时,若非陈平的机智,也可能樊哙活不到刘邦离世。

3、刘备将都城设在南郡,还有机会吗?荆州就是小三国,当时襄樊地区、南阳郡都归了曹操,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在湘水之盟后,又归了孙权,刘备在荆州只剩下了阉割版的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

4、结果后来,刘备一直被陆逊所牵制。自公元222年6月对峙到反攻阶段,陆逊一直采用保守的战略方法,先诱敌深入。然后再找敌人的致命弱点再进行试探性攻击。在找到正确战略之后,果断发起进攻。这一仗可以说是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5、巴蜀是易守难攻的割据之地,而非真正足以图谋天下的帝王基业,三千年来历朝历代无不证明这点。刘邦同样据有汉中+巴蜀时,他的选择可不是在天府之国老老实实种田,积蓄实力,而是4月才到汉中,8月就出兵还定三秦了。

6、关羽死于公元220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并于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自此宣告汉朝灭亡,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公元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公元221年刘备不承认曹魏政权,于成都继承汉统自称汉帝,史称蜀汉。而坐拥江东诸郡的孙权也在公元222年以后自立年号,从此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7、而在夷陵之战时,刘备并没有动用诸葛亮、赵云、甚至是马超等人。而是带了一大批二流战将他们包括:吴班、冯习、张南、黄权、辅匡、赵融、傅肜、陈式等人。你看下,这些战将他们有几个人是非常出名的。除了他们之位,刘备还在半路上捡了一员大将,他就是之前跟随关羽北伐的将军,廖化。

8、这必然又是一个历史的隐笔。黄元和诸葛亮不和,也不至于起兵造反,且发兵火烧临邛(临邛是汉嘉进军成都的必经之路之一)。问题来了,黄元作乱的政治动机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

9、我们来看看,若是刘备最终统一天下,他的好兄弟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呢?是会风光的封王,还是被刘备无情杀害?先来看看君王为什么要对功臣下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他们有谋反之心,那么关羽张飞二人发达之后,是否会忘记初衷而背叛刘备呢?

10、陆逊先战略后退,让出峡口山区,然后集结五万大军,背后身后的江汉平原,直接将刘备大军堵在了三峡口。只要去三峡实地考察,就可知此处峡江深浚,水流湍急,江面辽阔。这样双方各自集结大军的对峙一旦长期化,在山地扎营蜀军的后勤压力、将士疲劳度上升程度,肯定要远超过主场作战、背靠鱼米之乡的吴军。

11、若根据关羽的傲慢脾气来看,他极有可能自行请罪,或者如后来的诸葛亮一样,自降三级戴罪立功。这个戴罪立功就是返攻东吴,也就是说即使关羽不死,刘备也会为国家战略考虑,选择东征。关羽自然是东征的最佳人选,他在荆州地区经营多年,也有减免税收、兴修水利的政绩,群众基础不错。加之军事实力已经名扬天下,或许能兵不血刃收复失地。

12、一个“勇冠腾军”,就说出了庞德堪称马腾手下第一猛将!

13、马超告发彭羕的动机且不论,马超是这么套彭羕话的:“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马超的这番话很有煽动性,直接把彭羕抬高到了与诸葛亮、法正同样的地位:“你其实很牛逼的,就这样去一个小地方当个官,你难倒不失望吗?”

14、到了襄樊之战,关羽虽然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战果,却得不到其他方面的任何配合。他连一兵一卒、一粒粮草的支援都没有得到。刘备方面的这种冷漠背后,也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终于,孤立无援的关羽最后失荆州,走麦城,被东吴擒杀,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15、何况此时孙权占据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才两三年,统治还远谈不上巩固。

16、很遗憾,刘备并没有听从赵云的劝谏。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举兵四万,御驾亲征。此时,关羽、张飞、黄忠皆已去世,马超病重(次年去世),赵云虽然同行,但因不支持东征,被留在江州。

17、最全面最专业的赵云资料库

18、公元219年12月,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大将马忠伏击被俘,关羽拒不降吴,最终孙权下令将关羽父子斩首。公元220年12月10日,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位,废汉建魏,于洛阳称帝。公元221年5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年号章武。公元221年6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从以上事件时间上看,关羽被害一年半后,刘备称帝,接着发兵攻击东吴,为关羽复仇。

19、刘备称帝的原因是当时曹丕先称帝,小道消息说汉献帝已经挂了.关羽生前刘备称的是汉中王,没称帝.这种爵位又不是换了皇帝就不认的,曹家司马家换皇帝,家族其他成员的爵位照样承认.更何况刘备称帝,国号依旧是汉,没理由不认可以前的爵位

20、曹操自然不会放任刘备自由发展,率大军拿下了与蜀地相邻的张鲁的汉中,扼住了益州咽喉。当时刘备的主力部队还在江陵和孙权对峙,关于借荆州的事讨价还价。而曹操拿下汉中的消息则令刚刚易主的蜀地人心惶惶,据说达到了“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的程度。

三、

1、曹操为了留下关羽,使出了最后一招。他以关羽的战功,表奏关羽,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自以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实际上就是他的。关羽斩颜良,破袁绍的大军,就是为自己作战,自己以侯爵封赏关羽,关羽应该感恩图报,继续留在自己的阵营。

2、这里基本上说完了关羽的过错,总体上可以看成动机无错,指挥失利,而刘备给予关羽“假节钺”的权限,即拥有自主选择战机的权力,所以不会责罚关羽发动这场战争,但一定会给予处分,毕竟整个江陵战区失于敌手,他是江陵战区的第一负责人。三国时期处于乱世纷争的环境中,各势力的战争胜负都是常事,因战败斩将的并不多,加之关羽的身份地位,属于蜀国武臣之中的实力担当。

3、迁都南郡,那成都给谁管?刘备迁都南郡以后,北伐的优势就能明显体现出来。虽不能说稳得天下,至少可以在北伐事业中屡建功勋,同时也能防备孙权的偷袭。就算不北伐,守住了南郡,随时都有收拾孙权的机会。

4、但是,关羽虽然接受了刘备的封赏,他的表现,还有他的心意,都反馈到了刘备的耳中。从此刘备和关羽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在此后,关羽的状况每况愈下。在他出兵襄樊的时候,对关平说他做了噩梦,就是现实的反映。

5、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对马超有三个认知偏差。

6、想当年桃园结义,三人说的是:匡复汉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的野心日益增大,最后竟自立为汉中王。生的儿子起的名字也叫封禅永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于是关羽刘备在情感上便产生了对立。关羽占荆州,如果他支持刘备独立,那关羽只需守好就行。《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制定出的政策是:东联孙吴北据曹操,已实现三分天下。关羽不是张飞那个莽夫,他老人家是能文能武。这个政策的重要性,关羽是心知肚明的。但当他看到刘备自立为王,已经有篡汉自立的心的时候,便放弃了襄阳的守卫工作,亲自带兵出去攻打樊城。

7、差不多。因为地位次于关羽的张飞和马超就是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蜀汉基本参照汉代官制。按汉代武识看官制。在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之上的,就是大将军。但关羽虽封该职,实际权力,应该没有西汉时大将军卫青那么大。

8、刘备自从汉中争夺成功,从曹操手里抢到了汉中,就一下子不一样了。

9、总之当时对于异姓王的封杀排挤,相当厉害。刚开始确实问题较少,但是日久见人心,诸侯王很难再服从刘邦管制,时常会有造反的嫌疑,为了警醒诸侯王,还特地召集群臣,拉来白马,将其杀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祖训。刘备一直以来都有作为正统汉室的优越感,自然对于先祖教训不敢轻易淡忘,兄弟情义一旦涉及政治纠纷,就不见得有那么纯正了,直接关乎利益大小。

10、芮玄与其芮父祉,兄芮良父子三代追随孙坚孙策,可说是东吴开国元勋,所谓“以德义文武显名三世”。而芮玄死后,孙权让潘濬领其部曲,对私兵制的东吴政权而言,此举是极大加强了潘濬的地位和影响力。

11、司马懿等人劝曹操一鼓作气拿下益州,而戎马一生的曹操在这时却犹豫了。随着自身的权势越来越大,后方的忠汉反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暗流涌动,不可不防。如果再打益州,不知又要耗费多少精力,于是曹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并未进军益州,而是留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镇守汉中,自领大军撤还。

12、关羽走麦城,是他一生征战中的败笔,也是他戎马生涯的终结。我怀疑刘备让关羽守荆州,没有与诸葛大爷商量,只是顾及兄弟情深,有福同享。“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刘备也后悔,才有了为二弟报仇,欲血洗东吴的战争。

13、另一方面,刘备对关羽的复仇,自然需要与孙权的东吴相遇。在魏树武的三州模式中,东吴由于荆州的土地,在整个强度上并不劣于蜀汉。由此,对于刘备来说,为关羽报仇,也即讨伐东吴显然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刘备不仅需要在益州挑选精兵强将,还需要准备粮草、攻城的器械等物资。凡此种种,无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此基础上,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也即以皇帝的名义来进行征调的话,无疑效率更高了。并且,刘备先称帝,再为关羽报仇,也是因为当时的刘备势力需要通过称帝来稳定内部。

14、要知道诸葛亮曾经特意嘱咐过关于“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关羽表面上表示认同,但事实确实关羽将江东吴国视为“鼠辈”认为他们根本不值一提。要知道骄兵必败,即使是武圣关公也没有逃过此劫。真是可惜啊!

15、答案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16、接下来就是夏侯渊一生中犯的最后一个错误了,直接导致其死无葬身之地。夏侯渊竟然仅带四百人马亲自赶去修鹿角。曹操事后也感叹,夏侯渊这家伙还是傻了点,身为总司令尚且不该亲自作战,更何况是修鹿角呢?如果实在让岛主分析一下夏侯渊的心理,估计当时的战况焦灼,四处火光冲天,曹军军心不稳,夏侯渊也是个勇武之人,想着亲自去修鹿角振奋军心,结果玩大了。

17、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汉,有传闻称汉献帝已遇害,刘备遂为其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其后其麾下群臣纷纷以各种祥瑞、图谶为由请求其继承帝位,刘备乃于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四月丙午(初六日,即221年5月15日)于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宣布“嗣武二祖”(继承刘邦、刘秀),年号“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

18、而关羽其人,熟读《春秋》,一直以忠义为信仰。他和刘备一起,以匡扶汉室的信念起兵,并为此奋斗多年。可是,这一次刘备自立为王,就撕破了刘备的面具,让关羽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因此,关羽借着对黄忠的不满,发泄自己对刘备的不满,对他放弃自己的理想感到失望。

19、在关羽军团丧败之余,刘备又宣布曹丕代汉建魏为篡逆,自己继承汉室正统称帝。因此他的东征等于是在和跨据中原九州的魏国势不两立的前提,再与据有三州的吴国开战。这是真正的以一州之力而抗全天下,因此想靠正兵流稳扎稳打取胜,是基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有类似汉高祖刘邦那样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把所有家当全压上去豪赌,死里求活去搏命。要争天下,又怎能不冒一点风险?

20、刘备就是这样的人,从他桃园结义,同张飞关羽共图大业的起点开始,直到他白帝城托孤病死床榻时一直都是以仁义为本从未改变。最早的时候陶谦三让徐州家业供刘备立足,刘备都拒绝了三次。后来刘表让荆州也是被刘备认为不能夺人家业根本为由,三番五次拒绝。

四、

1、历史没有假如,刘备以仁义立本,也说不准会善待功勋臣下,但权谋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国君主的决策往往更倾向于维护政权的稳定,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许就是君主身不由己的地方。

2、襄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关羽沉稳的性格,本不应该放弃襄阳守卫。但不要忘了这一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正因为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导致关羽对他彻底丧失信心。于是拒绝了孙权求婚的请求。荆州失守,孔明在刘备的授意下不发一兵相救。关公走麦城,而麦城距离马超的管辖地不足20里。但蜀国却没有一兵一卒来相救。导致关羽被杀。关羽的荆州之战持续了大约半年,就算消息再迟缓,这半年之内刘备诸葛亮也应该作出反应。但最后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没派出一兵一卒,没支援一粒粮食。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战死。达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关羽219年10月战死后,刘备去掉了称帝的最后一个阻碍,于一年半后,公元211年自立为帝。桃园结义,本为匡扶汉室,

3、关羽对刘备称帝是不爽的,关羽一直忠心匡权扶汉室,刘备称帝是忤逆;关羽已经被汉献帝封了汉寿亭候,是名正言顺的,刘备的他不屑接受。

4、这说明陆逊虽有卓绝才能,但在吴军中威信严重不足,已届不惑之年还被诸将藐视,对比26岁即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军政大事的周公瑾,可说天壤之别。这也深刻体现了吴军中众多淮泗及寒门将领,对陆逊这个江东大族代表的本能排斥。

5、此时,孙权求和,刘备答应了。刘备居然答应了!关羽之仇、张飞之仇、夷陵之败,刘备不计较了。刘备伐吴前,孙权是请和的,但“先帝盛怒不许”。刘备答应求和,不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即使刘备自己病故了,收复荆州的战略也可以作为一项军事国策,交由后人完成。刘备答应求和,惟一的可能性就是不愿意“四面楚歌”,因为蜀国的内战爆发了。

6、先说说定军山之战中曹军指挥夏侯渊是个什么人物,不要被演义所蒙蔽,好像夏侯渊只是一名普通的魏将。夏侯渊当时官至征西将军,早年间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不说,就在定军山之战前,破马超韩遂,平张鲁,横扫羌胡,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7、刘备借荆州有了安身之地后,关羽就开始膨胀,以为自己是元勋,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很威猛,但关羽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看不上;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关羽认为他是凭借妹妹上位,看不上;黄忠曾经与他打个平手,关羽认为他是降将,看不上……关羽每天迷个眼,谁都不正眼瞧。

8、但通过本文,我们展现了刘备称帝到病卒的这三年里,蜀汉政权的利益分割和内忧外患,刘禅d、刘永(或刘理d)d、甚至刘循(刘阐)d有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以及在皇位之争上的另一种可能。当然,也有刘备死前,为了身后事,而密布一场政治大清洗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可自取”是恐怖的。蜀国的乱,已经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了。他将这个棘手的难题,全部扔给了诸葛亮,一代枭雄,终于随关羽、张飞而去了。17岁的刘禅登基后,蜀汉政权迎来了诸葛亮的时代,一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时代,两个字可以概括:维稳。刘备的遗言是恐怖,但比之更恐怖的是,如果刘备的遗言是诸葛亮的矫诏呢?刘备立的真的是刘禅吗?

9、在马腾去许都时,把他留给了马超。因而马超之所以在后来差点打爆曹操,庞德必有大功劳,只不过都一股脑地算在了马超头上。而马超投降刘备后,之所以再无表现,除了刘备有防范外,跟他失去庞德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10、庞德本是马腾手下,据《三国志》载:每战,(庞德)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

11、对比他的表兄蒋琬,刘备仅用其为百里之才,甚至一度因其不理政事欲杀之,称王后方封其尚书郎。后得孔明栽培重用,最后竟能成为其接班人。若当时随行入蜀的是潘濬,其后在蜀汉政权成就,恐亦未必下于蒋、费。

12、可惜的是,刘备太膨胀了。想带着马良等一帮荆州派后起之秀,拿下江东,树立新的内部势力。

13、其刘备死时,刘禅已经17岁了,刘禅是“才”还是“如若不才”,刘备心里有数。如果真的觉得刘禅不给力,刘备完全可以在弥留时,将皇位直接禅让给诸葛亮,何必待得让诸葛亮等一等,先看看刘禅是否给力再说呢?待得刘禅血统纯正地继任了蜀国皇帝,诸葛亮再废他,势必引起蜀国内乱。

14、谁成想大耳贼,篡汉自立。

15、后来刘禅封太子后,他把两个女儿全嫁给刘禅当皇后,这目标很明确,就是当定了国丈。刘备死后,刘禅没有什么主见,张家就可以把持朝政。

16、但曹操之所以是曹操,就因为他“计智殊绝于人”(或曰奸诈过于人),他清楚,他自己初一篡汉,刘备便会十五称帝,你大耳儿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岂能与我堂堂汉室开国功臣的子孙平起平坐,我不称帝,却是总揽朝政、号令百官乃至孙权的丞相,封魏王(注意:古代爵位中“魏”字最尊贵,魏王高于韩王等别的什么王,同理,魏国公高于韩国公等别的什么公)、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待遇与天子同;而你刘备再怎么闹腾,名义也只是个汉中太守、西川牧,还是要对许昌上表称臣。你和我斗了半辈子,始终在我之下。哈哈哈,跑题了,打住。

17、关羽肯定不会反对刘备,首先第一点曹丕篡汉建魏,此时汉朝已经灭亡,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汉朝被篡位,这个时候称帝正是在延续汉朝的生命,也就说刘备是大汉王朝的继任者,为了汉朝的延续才称帝的,所以这一点在大义在法理上是说的过去的,关羽没有理由反对。第二点关羽对于汉室并不是愚忠,虽然三兄弟喊得口号是匡扶汉室,但这是刘备喊出来的,关羽中心的只有刘备一个人,刘备就是天,大哥刘备说啥就是啥,别说当皇帝了,那怕是去当土匪估计关羽也会毫无怨言的跟随,更何况刘备称帝,关羽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

18、以潘濬一介降臣身份,能得到东吴上下包括孙权在内如此礼遇与优容,甚至长期名列丞相候选人之列,女儿更嫁与孙权宠爱的次子孙虑,与孙权结为儿女亲家。

19、因为当时孙权已经夺取了荆州,已经和不逊色蜀汉了,刘备想要报仇就必须要和孙权打仗,刘备先称帝是为了先稳定内部。

20、白帝城托孤后,五虎将只幸存了赵云,诸葛亮才真正成为蜀国第二把手,统揽了军政等全权总负责人。

五、

1、我一直认为关羽的战争动机是没问题的,在当时,南北互通大致就分为三条线路:西线就是从关中、汉中到达四川的道路;中线则是从南阳、襄阳到达荆州的道路;东线是淮河平原大通道,分为两条支线,一是围绕着寿春、合肥,经巢湖至马鞍山附近渡长江,二是从徐州向南,渡淮河至扬州附近,然后再渡长江。曹魏的战略布防也是在这三大路线上进行的,西线是夏侯渊驻守的关陇战区;中线是曹仁驻守的荆襄战区;东线以夏侯惇为核心,分为扬州的淮南都督、和徐州的淮北都督,总体上可称为扬州战区。

2、刘备自然不敢轻易试探人心,自然也不想拿兄弟情义开玩笑,倘若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反目成仇,就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了。

3、功臣安排刘备如果得取天下,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当然是开国功臣的分封。蜀汉以汉制立国,异姓诸侯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高祖刘邦时期,异姓诸侯王的分封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九江王英布是忌惮其他诸侯王的悲惨下场不得不反,但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诸侯王的兵权,因此刘邦平叛以后,异姓诸侯王就消失在大汉的历史中。

4、彭羕和马超是怎么对上的?怎么坐到一桌去的?彭羕被贬官,为什么会去找马超这样一个和自己没什么交情的人?马超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是刘备的心腹不同,马超本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诸侯,只是混得不好,才投奔了刘备。一部名为《山阳公载记》的史书,记录了这么一则八卦:

5、后来孙权拿下荆州以后,为了加强对荆州的防御,特地在鄂州兴建武昌城,把都城迁徙到这里,战略资源也都转移到这里,这就叫重视。

6、关羽的死与刘备的称帝,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关羽相对于刘备团队的其他主要人员而言,关羽并不仅是忠于刘备,而是虽更忠于汉朝皇帝。关羽在随曹操围猎、见曹操无礼于汉帝、当初就陆胞清意欲纵马杀曹、被刘备所阻。及关羽被曹操所围、提出“降汉不降曹”360问答、是因为关羽始终认为自已本是汉臣、不算失节,刘备欲称帝对关羽有一定忌惮。再有关羽镇守荆州变块溶名,存在挺进中原的可能、统一天下的可能,刘备在内心里当然更愿意做全天下的皇帝,而不是偏安一隅。关羽一死,这个希司望提配错望就灭失了。

7、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刘备的遗言就是非常恐怖的。刘备之死,孕育着一场表面看不见的血雨腥风。刘备能这么说,也就说明,益州的贵族们对刘禅即位是有保留意见的,刘禅的皇位并不稳。

8、潘濬投吴后如鱼得水,孙权对他不但厚赏重用,而且言听计从,信任程度更超过大多数的江东旧臣。

9、其实在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天下大乱的时代,不知有多少手握重兵的枭雄在窥伺神器,董卓、吕布、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刘备等等,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野心、做改朝换代的春秋大梦,只不过多数人都比袁术聪明,明白自己目前的实力,故而隐忍不发,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10、关羽借口黄忠也位列重号将军,说自己不屑和黄忠这样的老兵为伍,毅然拒绝接受刘备的封赏。关羽能够接受曹操表奏的汉寿亭侯的爵号,却不愿意接受刘备的封赏,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

11、关羽死后,张飞无论能力威望,皆为蜀汉头等大将,他的意外身死对蜀军士气是一大重创,更造成人员调派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若张飞在,何至于用籍籍无名、战功不显的冯习冯休远为“领军,统诸军”的大督?

12、吕壹乱吴,操弄权柄,逼凌百官,(或说受孙权指示,打压江东士族官员),丞相顾雍、左将军兼驸马朱据皆被其整治,太子孙登屡次谏言无果,满朝大臣皆不敢言。只有潘濬公然扬言要手刃之,而吕壹惧之而气夺,因为害怕顾雍去后,潘濬代为丞相,才放松对顾雍的迫害。

13、刘备军中突袭夏侯渊的急先锋正是老将黄忠,王者荣耀里面黄忠有个技能叫追击潜能,短时间内获得爆发性的移速加成,估计当时黄忠就用了这一招。黄忠领军从定军山疾驰而下,如同天降神兵,接着“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

14、中郎将徐宗曾与孔融交好,自诩天下名士,放纵部曲不法,被潘濬果断诛杀;

15、这其中野心最大、也最具实力的当属曹操。他原先的如意算盘是,供奉着汉献帝这尊“牌位”,来榨取末代皇帝的剩余价值,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到扫清宇内,便取而代之。不幸的是,稍以疏忽,遭赤壁之败,弄成三足鼎立,成为终身遗憾。

16、身为帝王就要有一颗帝王的心,为兄弟复仇和建国称帝两事,谁急谁缓,谁轻谁重,刘备考虑得很清楚。只有先建国称帝,才能收笼天下民心,才能搞赏手下将士,才能名正言顺讨伐诸侯。曹魏强大,孙吴弱小,向曹魏复仇力有不及,向孙吴复仇则志在必得: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兼并孙吴领土,再以蜀、吴之力伐魏,则统一天下可也。刘备先称帝,后复仇,其实是公私兼顾,一石二鸟,只不过最终兵败。

17、吴军人手一根茅草,火烧连营

18、刘备的祖上刘邦封异姓王又设法除之的历史教训,刘备不可能不知,而且刘邦也留下的“异姓不封王”训诫,况且王莽和曹操封王的教训近在眼前,所以刘备但肯定不会封关羽、张飞这人两上异姓王,所以刘邦模式可以排除。

19、对于刘备来说,他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一统天下,过早的做“刘邦”,不过,由于战略错误,刘备却当起了“项羽”,当然刘备此举也证明了他在川蜀的主导地位。说白了,你诸葛亮、赵云再牛,也只是给我打工的。

20、历朝以来,异姓封王既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同时也蕴藏着危险。因为之所以能被封王,说明此人各方面能力、贡献超出一般人。而对于君王来说,臣子的能力越大,意味着威胁也越大。西汉建立之处,刘邦刚开始封了很多的异姓王,但最终都被削掉了爵位,甚至都是死路一条。

1、(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2、所以说:关羽死在刘备称帝前。

3、刘备称帝后,封了诸葛亮为丞相,关羽为前将军。从蜀政权形式来说,诸葛亮是第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4、当然了,刘备他总要找一个理由来攻打孙权。而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就是最好的理由。这一点在《三国志/先主传》之中也有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毕竟刘备与关羽、张飞数十年兄弟情分,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不能不闻不问。

5、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了解三国中人气最高的人物就是关羽了,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他。关羽的一生追随刘备,在刘备还没建功立业的时候就一直伴随在他的左右,后来为他建功立业,四处征战,堪称立下过不朽的战功。

6、郑森及其后代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但也从此错过了收复中原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刘备入川也是一样,世人都知道,川地地势险要,有天然屏障。拿下这里最不济做个山大王是没话说的。

7、关羽应该是在刘备称帝前死的。

8、一方面当然因为他是荆州地区士族的代表人物,又被刘备重用,在孔明入蜀后,打理整个刘属荆州的幕僚班子,所以东吴需要他的配合与合作,一如曹操任用崔琰,唐太宗信用魏征;

9、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刘备的遗言“君可自取”,背后折射的则是一种无奈,选择嫡长子刘禅,还是益州帮拥护的刘永?刘备管不了,撒手人寰了,将这个难题踢给了诸葛丞相。

10、可惜庞德虽勇,但终究无法改变战局。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活捉了。此刻的关羽,对庞德相当敬重,亲自劝降:你哥哥庞柔,你前任老大马超,都投降了我们蜀汉,你还是从了吧。

11、所以说,不是关羽不给力,实在是他面对的对手实力太强大了。你让一个军区司令,跟两个大国斗,这不是闹着玩嘛!

12、第三个:为后续蜀汉培养得力将才

13、封爵不封王,刘备对于这同甘共苦的两兄弟,始终没有忘记祖训,但与此同时,他也是出于大局考虑。

14、对比另一位万人敌的张飞,就能看出关羽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远比张飞丰富,尤其是斩颜良这一战,都能当成小说。

15、所以马超绝非《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是为父报仇才起兵反曹,实则他是出卖了父亲。

16、其关羽忠于刘备是共荣共辱的关系。刘备当皇帝,关羽,张飞都不会反对,张飞说;异性之人,都想当皇帝,何况哥哥是汉朝宗派!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啥不可以。”做为桃园结义的张三爷的话也可以说是与关二爷的共同心声

17、但从刘备集团发迹史来说,关二爷在刘备和众文武官员心中的份量显然是不亚于诸葛亮的。

18、《云别传》: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19、《隆中对》中的“天下有变”指的是曹操篡汉。现在,曹操已死,其子曹丕篡汉,即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操身虽毙,子丕篡盗”。丢失荆州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已经落空,只能“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即赵云所说“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这也是日后诸葛亮北伐的方向。

20、荆州治中庞林(庞统之弟)为黄权部参军,南郡太守史合也在军中随行,这支兵马降魏后,封列侯四十多人,为将军郎将百余人,是魏国史上除司马昭灭蜀汉后最大规模一次加封,可见其中有蜀军菁华甚多,极可能预备收复荆州后分署州郡的整套班子都在其中了。

1、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当时,刘备决定东征时,赵云、诸葛亮等人多次劝解,称到此时的大敌仍然是曹魏。如果,强攻孙权不但失去了战略伙伴,曹魏也有可能反咬一口。到时候悔之无及,作为一国之君,刘备他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用多说,刘备他肯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为何刘备还要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呢?

2、刘备驾崩前后的章武三年夏,蜀国南中的大姓和异族全反,雍闿、朱褒、高定先后举起了反旗。其中,南中豪族雍闿的作乱,还是孙权策反的。刘璋死后,他的次子刘阐成了孙权封的“(领)益州刺史”。刘阐去了蜀国益州和孙权管辖的交州的交界处,策反了这次叛乱。直到诸葛亮南征平定了南疆,刘阐才回到了吴国。

3、这则史料必须是谣言。马超和关羽一辈子都没见过面。但史书不准确,却也不是完全没谱。马超一开始和刘备没大没小的,这种态度已经传播了出去,至少传进了《山阳公载记》作者的耳朵里。彭羕策反马超造反,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马超的野心,是被彭羕看在眼里的。马超未必是不想反,只是当时不是最好的时机。为了向刘备表忠心,就把彭羕给出卖了。

4、夷陵战败后,光巴西郡发诸县兵就得五千人,由马忠带队去援救刘备,督江州的赵云部同样兵进永安。而经历这场丧师不下5万人的惨败,仅仅数年后,诸葛亮又重组了一只数量在十万左右的强大军队,可见汉末少经战事的蜀中人力资源之充足,在夷陵之战时远没有得到充分动员。

5、火烧连营,一把火让刘备的江东之梦,灰飞烟灭。

6、届时再施展诱敌之计,陆逊要压制诸将的不满就愈加困难,刘备计策的成功几率就大增了,那时伏兵成功,对将帅离心的吴军打出一个暴击必杀,甚至全歼这支五万人的东吴军团,将历史上此战结局彻底扭转,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7、关羽被东吴斩首后,首级传送至洛阳曹操处,很明显孙权是想让曹操承担一部分杀害关羽的责任。毕竟关羽兵败,是因为曹孙联合攻击关羽,当时魏军正面攻击关羽,吴军背后偷袭关羽。曹操以侯爵之礼厚葬关羽,从而将刘备的怒火引向东吴。刘备除了想为关羽复仇外,还想开疆拓土,北击曹魏力有不及,南伐东吴则势在必得。因此刘备准备充分后,倾全国之军伐吴,打着为关羽复仇的旗号。

8、其刘备称帝的舆论契机,是曹丕篡位后谣言四起,说汉献帝已经遇害,为了继承汉室,刘备才称帝。刘备的称帝,已经遭到了益州知识分子的舆论攻击。但刘备姓刘,继承帝位,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一旦刘皇帝改成诸葛称帝,益州必然内乱,益州的豪族和知识分子必然说不。这一点,刘备和诸葛亮自己都是清清楚楚的。

9、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论功行赏大封群臣。其中关羽受封为“前将军”,位列五虎上将之首,而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也名列五虎上将。关羽听了费诗宣布这个任命后,很不高兴,说了这么一句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矛头直指老将黄忠。后来在费诗的开导下,关羽终于释怀。

10、第我的看法是什么?

11、正是根据这一史料,《三国演义》给足了庞德“镜头”,先大战关平,后又两次大战关羽。

12、刘备派吴班部于平地立营诱敌,这一关键策划一度迷惑了东吴其余所以将领,但唯独被陆逊识破。若非碰上陆逊这个极具耐心和洞察力的强劲敌手,则吴军被诱入山区遭埋伏在那里的蜀军痛击,势必损失惨重,蜀军就可乘胜追击进围江陵了。而当时坐镇武昌的孙权,被收复南郡后顺流直下的蜀军生擒活捉,斩首以祭关羽亡灵,也不是什么一定不可能的事。

13、潘濬少年时得“建安七子”之一的名士王粲赏识,后被刘表辟为江夏从事,斩杀贪赃枉法的沙羡长,一郡震竦。后为湘乡县令,治理地方有名。刘备领荆州后,以潘濬为荆州治中,典理州务。治中本身是刺史最重要属官之位卑而权重。其实际地位,并不在南郡太守糜芳这个执掌大郡的真二千石大员之下。

14、这个归属也不错,好歹也是一个地方老大。但彭羕还没赴任,就因祸从口出,下狱死了。彭羕上任前和马超吃了一顿饭,对马超说:“咱们反了吧,你带兵在外,我在内,何愁不平天下?”马超又去告了一状,于是彭羕丢了脑袋。

15、陈寿在《三国志本传》对其评价,是“公清割断、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将之与东吴后期名相陆凯两人同传。(《吴书潘凯传第十六》)

16、刘禅她妈甘夫人,本是刘备的一个妾,死于南郡,死后才被迫封为皇后。刘备生前只立过一个皇后,是吴皇后。吴皇后的完璧之身并没有留给刘备。她的第一夜给的是刘瑁,刘瑁是刘焉的儿子,刘璋的兄弟。刘瑁死得早,吴氏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17、而汉中究竟有多重要呢?用蜀汉臣子杨洪的话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我们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汉中地区则是组成蜀汉坚不可摧防御体系的关键。

18、刘备只所以能由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逆袭为割据一方的诸候,靠的就是中山靖王后代的召牌和“匡扶汉室”的口号,才吸引了一帮智囊猛将为其死心塌地的效力。如果他在曹操尚未公开篡汉、献帝名义上还在位的情况下改元称帝,那么他多年来苦心孤诣打造的“汉贼不两立”的忠臣人设将瞬间坍塌,沦为连奸凶曹操都不如的乱臣贼子,遭到包括自己结义兄弟在内的天下人共讨之,下场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踩空间经典语录(精选137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