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大全(精选133句文案)

2023-11-05 10:26:27

一、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

1、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2、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

3、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4、很多人不知道以后干嘛、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其实大部分人进入了大学,忙于恋爱、游戏、看剧;要么是忙于本专业考研的准备。

5、王阳明的经典语录: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来自,便是行。若知时,其心不能真切笃实,则其知便不能明觉精察,不是知之时只要明觉精察,更不要真切笃实也。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向在虔时终日论此。致良知之外,无学矣。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百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

6、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7、静坐的目很简单:息思虑,体悟本性。我们的心总是活泼泼的,古人说心猿意马也好,现代人格零青胜势补八及和迫讲意识像水一样不断流动也好360问答,总之不消停。我们要运心如镜,我们的心却总是等闲平地起波澜。如你所知,一面湖水可以映物,因为水面平静。你的心里波涛汹涌,如何能运心如镜呢?所以养静的功夫其实是一切修道的共法。起码我们的儒释道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

8、◐◑跟拍翻译家许渊冲日常生活,浪漫至极,又朴实到令人落泪!

9、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10、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与生俱来的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己,只需从内心寻找就行,不用像理学大师朱熹需要向外“格物”来达到。

11、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12、人生启迪:在现代,家庭观念正在日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其实只是自己的眼睛为花花世界所迷。亲情就是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只有放在心里才能越捂越热的东西,一切使之淡漠的理由,都注定会得不偿失。

13、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1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5、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16、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17、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1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9、点击下方(心镜阶)关注我们

20、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二、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大全

1、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2、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4、故事背景: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7、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8、——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9、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10、(感悟):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11、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12、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13、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14、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1529年在江西南安去世,享年57岁。

15、在这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令太多太多的人感到无奈、疲惫甚至痛苦,认为人生不顺人意和充满苦楚。如何化解,王阳明心学中早有答案:“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16、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17、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8、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19、(感悟):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0、这是王阳明先生对他观点的一种维护,或者叫辩解。如果我们今天来看,阳明先生在这个记载中间对他的观点,应该说论述的不是那么详细。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我们今天到底该怎么看,因为我们的古人在当时,他有他自己说话的语境和表达的方式,5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在重新阅读《传习录》,阅读阳明先生著作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今天的一套话语体系、逻辑体系和表达方式重新来诠释,这样一诠释呢,我们就可能更清楚明白的了解王阳明,了解阳明先生到底想说什么,我们了解之后,我们才能谈阳明先生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三、王阳明经典语录解释

1、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2、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3、“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4、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5、因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得搞清楚。我们利用煤、利用石油,我们发展物理学、发展生物学、发展化学等等。我们人类如果想很好的生存,一定要了解世界是什么,比如《神农本草经》有几百味草药,它们的属性是什么,产地是什么,如何炮制,它的药性是什么,它解决什么疾病。这种学科它建立在“世界是什么”的研究。

6、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7、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先学习理论,这是“知”,去实践了才是“行”,但我可以去先学习理论而不去实践呀,怎能说知行是合一的呢?

8、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9、“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10、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11、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12、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13、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14、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5、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16、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7、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8、勿忘勿助,必有事焉。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像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颗纯粹真诚的心,拿玉石来做比喻,就是纯,无瑕疵。心无瑕疵,即心中无贼。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无贼;能心无疑惑者,心中自然无贼;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无贼。

19、希望以上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并批评,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20、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四、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1、此案,是也,是不正当的回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是邪恶的。归义者,谓之善人。

2、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3、第一篇: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4、故事背景: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5、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6、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入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7、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必须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8、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9、夫学术者,古今圣贤之学术,天下之所公共,非吾三人者所私有也。天下之学术,当为天下公之。

10、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11、我们在学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没有人能绕得开王阳明,王阳明应该说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符号。近几年以来,关于王阳明的很多书,包括关于他的各种讲座层出不穷,某种程度上是王阳明热。

12、《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13、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14、王阳明在11岁时,与家人上京的途中大显作诗才华;12岁在课堂上开始立志做圣人;17岁在结婚当晚,与道士聊天忘了洞房之夜;28岁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15、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16、(感悟):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17、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即使周积匆忙跑进来,但王阳明还是已经虚弱到倒了下去,直到很久后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道:“我走了。”

20、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五、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视频

1、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2、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3、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4、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5、王守仁信札卷(资料图图源网络)

6、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7、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8、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9、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10、王阳明这样解释的:这是因为世上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懵懵懂懂去做事,就像流水线的机器人,不懂得思考。对于这种人要特意提个“知”,告诉他做事需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真的“行”;另外一种人整天在思考,而不去实践。对于这种人应该强调“行”,这样才能达到“知”。

1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2、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3、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

14、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15、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16、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17、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18、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19、敌人只要心中生疑,这仗就赢了。

20、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1、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3、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到能听到和尚头上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6、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7、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8、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9、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11、因此,本文从王阳明心学中选取了九大经典语录,并结合现实予以简要的评析,以飨读者,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12、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3、久而久之,离“知行合一”也就越来越远。

14、点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15、可中国的圣人屈指可数,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这么的困难。后来不断地思考,在1508年的一天,深夜里他大声地说我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16、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的心控制。

17、王阳明却一笑而过:“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8、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9、以及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

20、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点题: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3、点个分享、在看,与好友共勉!!

4、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5、“良知”是与生俱来的,能判断是非、善恶、耻辱等等。比如说你和朋友闹掰,一天朋友急需用钱但又缺钱,良知告诉你应该借钱给你朋友。但我们心中有很多顾虑:怕朋友还不上、曾经跟我吵架、有的还幸灾乐祸等等。我们应该按良知行事,其他统统去掉。

6、故事背景: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7、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8、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9、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10、王阳明: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1、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12、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3、源于《静心录之七》。(译文)繁华过眼仅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仅有一根线那么长。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牡丹亭 经典语录(精选79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