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精选122句文案)

2023-11-06 10:12:34

一、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法家经济思想这与现阶段我国的目标不谋而合。法家主张发展经济、变法革新,追求“富国强兵”。发展经济有利于国家强大,变法革新有利于国家处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状态之中,追求“富国强兵”是发展经济和变法革新的目标。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使国家繁荣强大,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2、因为“法治”的前提,一定是不存在“君权神授”的,否则“法治”就不成立。而韩非则用他的一套理论,指出、论证了这一点,颠覆了夏商周以来奴隶制下“意志之天”的绝对权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3、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4、关于法家对“意志之天”的否定,在《杨权》中,韩非子说:

5、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6、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是百家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7、儒家主张“仁”主张统治者善待百姓;道家主张“无为”顺应自然;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8、秦国原来是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的"边鄙戎狄",饱受其他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继位以后,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9、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10、主张:重视法律、法治;强调法治为人治服务。

11、秦始皇嬴政深谙法家之道,利用法家思想驭官、驭民,使秦国变得异常强大,灭六国而一统中国。但纯粹的法家思想,违背了人性,所以不能持久,秦朝得国仅14年,旋即土崩瓦解。

12、“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表明“无为”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13、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很多现代的政治家都认为他是中国古代很有作为的思想家。

14、法家思想核心:以法治国

15、其次是消极方面,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过分强调法律重刑主义和泛刑法化而忽视人性。在立法上有脱离国情,一味移植法律的倾向。如1986年制定的破产法就存在着脱离国情的情况,结果导致立法的无效率。这是当代社会所要摒弃的思想。法应当公开易知,建立在民情的基础之上。

16、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17、研究先秦治国理政智慧有以下价值:首先,作为一种本土资源,法家是一种中国古人的智慧,而不是舶来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提供一种强大的智力资源。其次,寻求中国道路的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曾几何时,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之下,西方模式错误地被认为是人类的共同道路,西方政治体制成为人类的模板。我们挖掘自身理论资源,就是要把自己放到与世界文明对话的位置上。再次,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批判地继承先贤理论资源,走出中国道路,说出中国理论,建设中国制度,钻研中国文化,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18、秦始皇创立夷族连坐之法。一人死罪,夷灭三族,株连十户。 秦始皇创立告奸之法之法,鼓励骨肉至亲之间检举揭发。

19、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独树一帜,并且成为大秦帝国的治国理念。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韩非子和李斯这一对师兄弟。李斯开始学习儒家思想,但是他发现儒家思想并没有太多的实用性,完全是在用文字游戏教化民众,并不能为这个乱世找到前进的方向,李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选择了法家思想,李斯同样把法家思想发扬光大,成为秦国的治国理念。

20、法家强调“不法古,不循今”,商鞅说“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将兴亡的规律总结为是否接受改革思想“时易而治,不易而乱”,与孔子怀念“尧、舜、禹”三代之治有明显不同,他们认为,改革要意志坚定,不能“驰于空想,骛于虚声”,他说“疑事无成,疑行无功”,让施政者放下思想包袱,撸起袖子施行变法之策。

二、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位旷世奇才,他的著作能够让秦王嬴政拍案叫绝,并且直言只要能和他见一面就死而无憾了,他就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2、在历史哲学家的眼里,相似的治理难题,相似的治理模式会交替出现,马克思曾经说过,“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毛泽东也曾提出了著名的走出历史周期的办法,“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4、你对法律有什么认识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5、老子承继了上古时代先民观察自然、认识宇宙万物,皆一体同根,即所谓“道”的本源的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华文化可谓是影响深远。

6、文化吉林讲坛第174期

7、所以,虽然道家、儒家、法家,这三家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但是其中以早早没了发展的“法家”在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却属程度最大的存在。“法家”让人对“天”的看法更“客观”从人对“天”的认识来说,虽然道家早已提出天乃“自然之天”的说法,但由于道家先贤老子留下的文字太过晦涩玄妙,而庄子留下的故事又时常提到“神人”之类的概念,导致对道家思想研究不透彻的,或者是有意借用道家先贤之名、歪曲道家思想内涵达到某种目的人,“曲解”道家思想内涵,甚至望文生义。

8、以法为教,推行法家思想——成为后世君王的教训,太冷酷.

9、与儒家、墨家等提出尚贤不同,法家主张尚奸,即选拔重用奸恶之人,心肠越坏,对老百姓越强硬的人,越要加以重用。《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只有恶政才能让君王的统治更稳固,而尚奸才能推广恶政。怎样“尚奸”法呢,无外乎就是任用贪腐、告密、残酷之吏。贪腐之官,有把柄在君王手里,君王随时都能以反贪的名义对其进行处罚,所以贪腐之官对君王更有畏惧之心、更“忠诚”;朝廷充满告密之官,让官员们个个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朋d,君王才能放心;残酷之吏不会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听命君王,不会质疑君王,不管百姓死活,恶政才能畅通无阻。

10、从司法方面看,司法过程文书化,疑狱奏献与冤狱纠错的制度化,司法检验制度化,技术方法科学化。

11、法家的思想演化:从先秦到当代

12、很显然,在韩非子眼里,不存在无所不能的“神”,有的只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且存在一定规律的自然。

13、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主张“韬光养晦”的道家削减了社会需在竞争中发展的“尖锐氛围”,于此,当汉高祖用“无为之治,韬光养晦”的黄老思想治国后得到一定成效后,汉武帝面对地方豪强在松散管理下日益巨大的势力和对中央集权的威逼,开始大刀阔斧搞改革。董仲舒奉汉武帝之命,让儒家一跃成为主流思想,而道家思想在此时则受到重创,更多以“道教”为载体,隐入民间。

14、(来源:智慧普法平台)

15、典型的法家大家商鞅变法成功后,秦国一下从偏远小国变成强大国家。为后世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采纳哦

16、申不害,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17、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18、马克思说,在黑格尔那里“任性就是王权”,又说黑格尔力图在这里把君主说成真正的“神人”,说成“理念的真正化身”。有部分现代学者评价法家思想往往认为法家具有“非道德性”,提倡法家是宣传“贪狼之俗”,而不是教人向善,还有的认为法家是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恃威相劫,实专制之尤”,君主统治空前稳固阻碍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国历史在治乱兴替的“旋转门”里完成历史周期的循环。

19、学者王学典将1949年至1979年这段时间的治国思想归结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加法家思想,学者喻中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法家并没有跌下神坛,反而愈加勃兴,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法制加经济”的道路,“富强为本,法治为用”,在先秦法家思想没落到本世纪初漫长的两千年里,法家并没有消失,而是“阳儒阴法”“表儒里法”的思想潜流的形式存在着。尽管三期法家所面对的时殊事异,三期法家的主要内容是“图富强,谋法治”。

20、在中国,法家改革的成功和法家思想在政治层面上的一家独大使得"现实主义"成了战国时期国际关系的唯一准则。任何类似于"国际社会"、"国际法"和"主权"等以价值为主导的国际关系观在战国时期都失去了市场。于是乎,不但反秦"合纵"难以持续,各国还"以邻为壑"试图把秦国这一祸水引向他方。秦国因此能施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把中国带向统一。

三、法家思想影响的进步意义

1、但百姓非蝼蚁。正常情况下,智力正常的百姓绝对不会主动愿意去做那“理想的国民”。在《韩非子.说疑》篇里,韩非子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愚民方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禁言好理解,就是百姓不可以随便说话;禁事就是不许外出游学经商,出门要有官府介绍信。对于禁心,韩非的解释是“远仁义,去智能”,具体说来就是一手控制宣传资讯,一手灌输错误逻辑,二者结合可以做到无往而不胜。

2、从战国开始,但是中国的历史主要统治思想是儒家,特殊的时代就是,商鞅和李斯时候的秦朝,这是法家唯一一次的统治,明显有不少缺陷,不过意义也是很明显的,法的一个特征就是统一标准,随着秦国一通各国然也统一了当时的各种生活生产规定,比如文字度量衡,这个都为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就是国家的完整了,后面的上千年无论是谁都将统一作为一生的使命。

3、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法家思想让人们对“天”的认知,更加“客观”。法家的先进性: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直面“天无意志”的事实也就是说,是法家思想在治国治人上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人们更加直接且直观地直面“天无意志”这个事实,并加快了人们从奴隶制时对“意志之天”盲目崇拜的蒙昧中走出的步伐。

4、以颜小二对先秦哲学的了解,个人认为,儒家、道家和法家,属诸子百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三家学派。如果非要说一个对后人影响最大的学派,颜小二认为是“法家”。

5、筑长城——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长城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而在当时以及后来很长时间,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原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6、法家创始人:李悝。

7、常燕生毫不讳言“如果没有商鞅、李斯等实际的政治家,如果没有慎到、韩非等系统的思想家,秦始皇的大一统帝国绝不会出现,中国以后两千年中大国家的轮廓和基础也不会完全描画和奠定起来”,过早成熟的政治制度,早慧的危机感意识和底线思维,直到汉初节制这种思潮,进入“独尊儒术”的时代,但理论基因已经注入血脉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撼动的思想内容。

8、于此,法家可以让一个弱国迅速强大,而法家本身,则会在安定时局中“迅速”衰败。毕竟法家思想中衍生出的法令,侵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外,还无视和平时期老百姓期待“喘息”的诉求。于此,在以和平以及大一统为主旋律的后世王朝中,法家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9、孔子带弟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二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后世之人不知,二人也未在著作中提到,使得这件事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10、商鞅之后,将贫民、愚民之道进一步理论化、具体化的人是韩非子。

11、法家精神强调“立公弃私”“令尊于君”的法治观,强调赏善罚恶,用法来引导社会良好的风尚,《韩非子·饰邪》说“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因为人天就是趋利避害的,利用人性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是一种国家主义价值观,之所以“重典治吏”是因为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每个人都“不逾矩”,而官员尤其要做表率。

12、同时,因为后世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比如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以巩固中央集权时,于此,便注定提出“无神论”的法家,在后世王朝明显发展。

13、在大唐盛世的时期,文化和经济都已经到达了顶峰,此时此刻追重要的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加强治安管理,只有社会环境安定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发展。韩非的这套法治思想显而易见的强调了要维护君主的全露,古代出现的这些盛世就显示出法治的重要性。

14、周代以“亲亲尊尊”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的统治秩序,以封邦建国各自为政式的松散联邦式统治格局,左传记载“先王议事以治,不向刑辟”,这样的国家采行的是贵族内部的议事协调。

15、秦律是我国古代律典之宗。

16、韩非子的学说,一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它能够帮助古代君王快速树立权威,促进社会稳定,在大一统和集权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从何而来?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又是什么呢?

17、第二期法家面对的是一个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环伺,清朝灭亡到民国建立,始终没有摆脱落后挨打的状态,治理危机和民族生存危机始终伴随,不但是内生的危机还有外来的冲击,面对的论敌是自由主义和新儒家,如胡适和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等。

18、自董仲舒跟汉武帝答对“天人三策”,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指导思想,从此走上了“显儒隐法”“外儒内法”的治理之路,君子治国多倡德行与教化,“以礼入法”,用人伦道德的软性规范来治国的思想理念占据主流,在历史上几次大的变法活动中,出于调整君臣、社会、阶级关系的考虑,才重新重视起来法家学说,可以说,运用法家智慧是走向治世的有益之途。

19、韩非子有个重要的法家理念是“不务德而务法”,那么这个理念是否顺应了当时秦王朝的发展?如果将时间轴放大来看,秦朝二世而亡,这个法治理念又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呢?

20、道无形无象,与具体事物不同。道是“常”,是不变的,具体事物则互相依存、互相联结,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四、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论文

1、法家精神历史演进过程

2、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祸害中国两千年。

3、韩非子生于战国时代,为韩国公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4、相同点,都采念万取措施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同点,秦朝用的是法家思想,韩朝用的是儒家思想书同文,全国使用小篆以法秋会英垂反准船句跑富为教以吏为师,也就是用法制来统治人民焚书坑儒,控制思想他采测乐呀足牛初洲球企连场纳董仲舒的建议,白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影响是为后世的统治思想奠定了基础(后世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儒家思想)我说得很通俗吧?

5、通观五千言的《道德经》,我们可以发现老子认为万事万物有遵循大道规律,才能不违背“道”的本意。

6、很快很快使秦国实力大增,国富兵强,成为了虎狼之国。 秦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从边鄙之国崛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统一六国实力的强国,与法家思想密不可分。

7、既不能把法家学说看成“三代之史”;也不视之为一种厚黑的密学,如秦孝公等一代明君,采用秦制无一不是受到历史的危机与挑战,才变法求存。时值近代,陈启天提出,近代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战国”时代,救亡图存压力,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强力代替公理。20世纪30年代,常燕生首先提出“新法家”,他在《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中这样说,“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就是法家思想的复兴,就是一个新法家思想的出现”。而在新中国,50年代我们对于“球籍”的危机感,和现在对于治理能力提高的空前要求一样,汤因比的“挑战——应对”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秦孝公问韩非问出了“更法”,汉武帝问董仲舒问出了“天人三策”,中国最强调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变法求存求自强,乃至求良法善治。

8、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9、法家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可能贡献

10、始皇立法,是中国法治史,乃至华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11、这些就是法家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12、法要“布之于众”。既然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是人民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就应当以成文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公布于众,并争取做到“家喻户晓”。法之所以公布,其目的有二:一是“使万民知所避就”,能以法律自戒,二是为了监督官吏公开断案,防止罪犯法外求情。

13、统一度量衡——使全国的经济生活有了共同的基础,利于全国的贸易发展,经济进步.

14、统一文字——有了相同的文化基础,中国才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

15、完善行政体系,创建三公九卿——后世沿用和发展.

16、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不仅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后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那么,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凭什么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

17、播出时间:10月28日(周五)

18、法家的“国富而贫治”,在《商君书》里有很明确的描述:“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19、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他由“弃知去己”观点,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的法家政治主张,强调“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同时重视“势治”,以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蹳贤者”,权势者应“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

20、儒家。儒家思想在建立之初,还不被人们所认可,自从汉朝的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儒家思想才被人们所接受。从此,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孔子的君臣观念,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正人君子标准,一直在束缚人们思想,还有孟子的舍生取义、孔子的杀身成仁,两千年来,一直是套在人们脖子上的枷锁。封建统治者把孔子尊为“至圣”,把孟子被尊为“亚圣”。还有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古至今都是被人们所认可的。所以说,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五、法家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1、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

2、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法治国,法家高度重视法制,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在以法治国这一理念的延伸下,治理国家应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3、唐时期,是我国崇道的繁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就称:“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并十分崇尚老子的“清静无为”。

4、《道德经》一书集中反映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

5、于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法家思想对道家“天无意志”这一观点的拓展,以及接地气的“写实”,让世人对世界的理解更深刻,对自然的轮廓有更“客观”的体会。

6、变革精神——改革永远在路上

7、《韩非子》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组成,里面的典故大部分都出自于韩非。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8、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

9、在《杨权》中,韩非子亦提出:

10、很显然,韩非的这些观点是继承了他的师傅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思想。

11、韩非子是在告诉我们:天对谁更“亲昵”呢?天没有特意去照顾谁(弦外之音就是天无意志),如果不是自然的天时条件,即便是十个尧,也不会让寒冷的冬天长出一株稻穗。

12、老子写成出关后,西去入秦境,从此隐居,不为世人所知。传说他的寿命很长。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13、第三期法家面临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共产d取得政权,励精图治把中国打造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阶段,面对当时两大超级大国的挑战,中国不惧挑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维护国际道义,尽管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巨大的生存危机压力之下,有些选择实属于无奈,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法家作为辅国思想的分支,得到当时领导人的首肯,70年代也有关于“儒法斗争”的思想讨论,主要基调都是褒法抑儒,认为儒家是“复旧”,法家是“革新”,这是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产物,只有推动历史前进才是进步思想。

14、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上进心(力富);富有之后,就会放纵、贪图安逸(淫),然后国家有“虱”,就不能强盛。所以,百姓富裕了,就不易役使,那就让他们拿出粮食来代替服役。让他们重新陷入贫穷,就不会懒惰,“六虱”就不会产生。所以,让国家富有,使百姓保持贫穷的政策,可以让国家强上加强。也就是说,商鞅主张将百姓的生活水准控制在最低限度的温饱线上。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就越强、越稳定,这是法家统治的核心逻辑。

15、然而秦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没有转变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强硬政策,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宽松统治,最终激起民变,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16、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这是春秋时期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后世也常常把二者相提并论。

17、“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18、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至前4世纪中叶是法家改革的起始点!与欧洲相比,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显得十分简单。春秋之初,中国社会仅有两个权力阶层:君主和贵族。春秋早期,中国北方地区国家的军队大多数由贵族所控制,因此战争往往有助于该地区贵族势力的发展(在同一时期,鲁国出现了"三桓",齐国出现了"田氏",宋国出现了"七穆" ,而晋国则出现了"六卿" )。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中叶,北方各国的贵族势力不断坐大。于是就出现了"封建危机",导致了"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当年的贵族摇身一变成了国君。

19、但是没有“生存空间”,不意味着消失,法家融入到了儒家的“骨血”里。

20、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1、韩国总喜欢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说成是他们的,就不知道《韩非子》这样的传统文化书籍他们读过没有,想没有想过要据为己有呢。建议韩国人多读一读这本书,也让自己的大脑清醒清醒。

2、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帝制。把全天下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明末儒家大师黄宗羲称,秦始皇创立的帝制是万恶之源。

3、但如明朝学者赵用贤所云:三代之后,申、韩之说常胜。世之言治者,操其术而恒讳其迹。用法家之道治国,但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说一套做一套,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常态。

4、抓住治国要领——d的领导与依宪治国

5、儒家创始人:孔子。

6、另一说认为老子是魏国将军李宗的父亲李耳。

7、影响:韩非子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但严刑峻法也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8、法家从经济本位分析社会制度和人的行为,对于社会的治理,重视建构制度,“赏善罚恶”“兴功禁暴”去调节社会关系似乎有些某种“先见之明”,用强有力的手段取得了成效。

9、商品等价交换在人们利益上的反应是法家思想形成的基础条件。法家思想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趋向于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不惜甚至他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所以必须用法治来约束民众的行为,法治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下层社会阶级的工具,法律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在现代社会同样适应这样的法则。

10、秦始皇为实行法家愚民政策,扼杀思想和言论,创立诽谤之法。妄议朝政,诽谤天子者诛。《大明王朝1966》开头,周云逸被挺杖打死,是死于秦始皇创立的诽谤罪。

11、对现代管理者来说,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寄治乱于法术”的思想主张,究竟能够为我们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带来哪些启示?

12、晚年时,西出函谷关(一说为大散关)时,关令尹喜强求其著书。老子于是写下讲述道德的五千言,取名为《道德经》。

13、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有哪些学派对后人影响较大呢?

14、“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徐复观指出,“任何思想的形成,总要受某一思想形成时所凭借的历史条件之影响的。历史的特殊性,即成为某一思想的特殊性。没有这种特殊性,也或许没有诱发某一思想的动因,而某一思想也将失掉其担当某一时代任务的意义”。法家出现的国度都是危机感比较重的,“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比如魏国秦国都是在天时地利都不能在争霸时代自立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人和,通过变更社会制度,以期图强图存。

15、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能够看到法家学派思想的影子。法家学派强调用法治来管理国家和约束民众,只是一种纯粹理智的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是上给予民众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都有深刻的影响,法家思想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已让能够保存下来证明其确实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灵魂。

16、以荀子的“性恶论”为基础,韩非子在其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17、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老子立传,也只有四百余字。提到的老子事迹也只有两件:一是“孔丘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二是老子出关,遇关令尹喜。

18、于此,本反对“意志之天”的道家思想,反而因道教,多了一些“神话色彩”,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19、作为君王,要做的是关心某个官吏是否恪尽职守,完成任务有赏,完不成任务受罚,通过赏罚机制,使能者居上位,无能者淘汰。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君王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去担任合适的职务。

20、 墨家创始人:墨子。

1、所以,颜小二认为,对当代影响最大的诸子百家当属法家。各位觉得呢?欢迎说出您的看法。

2、关于老子的来历,历来有多种说法:《辞海》云:“相传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摘抄高中(精选88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