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pdf(精选106句文案)
一、海德格尔哲学
1、海德格尔:我如何走向现象学
2、(A2016046M)
3、海德格尔以现象学方法和本体解释的步骤描述“存在”的生存状况,并且把“存在者”解释为在“领会”中去存在的“存在”论。结合此意海德格尔分析了“真理”、“技术”、“语言”等概念本质,最后得出“存在”存在于“天地神人”四重合一家园的哲学结论。
4、二十七哲学之“调谐—定音”的“情调”
5、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
6、2018级敖都、冯翠荣、张瑞民同学
7、哲学在根本上不合时宜,因为它属于那极稀罕的一类事物,这类事物命中注定始终不能,也绝不可以在当下现今找到某种直接性的反响。如果这样的事情似乎发生了,一种哲学成了时尚,那么,或者它就不是真实的哲学,或者就是真实的哲学遭到了曲解,它由于某些与之不相干的意图,被误用在日常需用中。
8、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9、跌跌撞撞的本雅明在卡普里岛疯狂迷恋上了一个来自拉脱维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也正是这段爱恋使他成了一名革命者。
10、(10)Ibid.,p.1
11、沉沦态指“此在”的存在被他一直存在着的状态所决定,沉沦在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的既定状态之中。沉沦态主要由“心态”所揭示。心态是由业已形成的生活条件和状况所形成的持续的情绪,比如,在好的环境中兴高采烈,在坏的环境中垂头丧气,在顺利的条件下心平气和,在不顺利的条件下心烦意乱。心态的非本真状态是“恐惧”(dread),恐惧揭示的是逃离现实的态度,在现实的压力下孤独、沮丧、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即使好的心境也不过是如释重负之感。揭示沉沦态的本真的心态是“焦虑”(anxiety),焦虑源于这样的生活态度:把生活看做不可推卸的重担,并因此而想方设法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即使获得暂时的成功,也仍有“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的压力。
12、当你们用“存在着”(einai/tobe)这一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已熟悉它的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2)
13、二十六哲学的“对话”:对存在之“劝说”的“应合”与“调音”
14、然而,一些老年人利令智昏,就为骗子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15、黄其洪教授讲课风格激情澎湃,时刻散发着对哲学爱的光芒,他常以小见大,于细微处把哲学中闪光的珍珠,用思想火花串联起来,给人深刻启迪和精神愉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6、(7)《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8年,边码112页。
17、2019级臧秀鹏、杨联秋、荆丽瑶、许萍、苏日娜、贾英同学
18、▲亚里士多德教导亚历山大大帝
19、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不同的学习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征,当我们进入高中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开始上升到能够思辨的高度,这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到哲学,在很多的西方哲学家中,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当他在探讨整个世界的本源的时候是将目光和对象放在个人身上,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20、二十四从智慧之“惊讶”到哲学之“爱欲”
二、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pdf
1、罗马时期的哲学可圈可点之处不多,主要是伦理学,或者是主要是研究如何达到幸福的方法。主流是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
2、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要是以论证上帝存在为中心的,也包括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集大成者有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阿奎那的五路证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
4、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使人变得聪明的,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学哲学能够提高我们思想的高度,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学哲学。在我们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哲学家,然而很多的哲学家的思想以及观点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很多时候都不能达成一致,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5、这里道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这个问题要求成为首要问题。已经讲解过,它在什么意义上是第一位的。
6、海德格尔一面在黑森林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风暴,建筑自己的小木屋,一面审时度势,在学术界平步青云,并经受着他与汉娜·阿伦特的爱情冲击。
7、海德格尔同以往哲学家的思考方式不同,他从哲学家们思考的结论出发,“返回”至思考的存在者,提出“存在者不是存在”的思想主张。
8、二十五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完结者和西方传统的开启者
9、早期海德格尔是在“除蔽”的意义上定义真理的,认为没有“此在”也就没有真理。但在1930年出版的《论真理的本质》中,他却离开“此在”,谈论“超越人的自在的真理的本质”,并说:“真理的本质是自由。”(9)自由的真理包括各种可能性,既有除蔽的可能性,也有遮蔽的可能性,真理就是遮蔽与除蔽的张力所敞开的场所。海德格尔用“林中空地”(Lichtung)象征真理的这种“廓清”的含义。他把存在看做在真理廓清的场所中发生的过程,从而扩展了早期的“世界”的概念。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是“天、地、人、神”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0、德里达的哲学思想所谓“去中心”观念,就是将对存在的认知分裂成错误的认知和正确的认知两部分,以此来表明“是否存在是先于认知,还是认知决定存在?”,使存在与认知形成悖论,因为我们如果认为存在是先于认知,那么我们没有认知的东西我们怎样来认为其存在?如果是认知先于存在,那么错误的认知与正确的认知就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但存在的唯一的;解构主义就是以此为契机,否定“中心存在论”,认为“存在”是活动的,其中心不断被否定从而不断转移,而后形成的空缺由未得到认知的存在来填补。不知道这样解释阁下能否理解
11、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12、十三《哲学,这是什么?》的标题和架构脉络
13、萨福兰斯基,《海德格尔传》,靳希平译,商务印书馆19
14、孙周兴,《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200
15、张祥龙,著名学者,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
16、绝大多数人的沉沦倾向并不是由于缺乏理智能力,而更多是得归责到一种追求生存舒适性的偏好。简单来说,大多数人一辈子更喜欢避开自己,而不是认真寻找自己。
17、▲《沉思中的哲学家》(伦勃朗,1632年)
18、对海德格尔研究的基本脉络和核心方法的居有
19、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20、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它是作为科学的科学而出现的。
三、海德格尔哲学史
1、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2、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3、这个问题,很纯朴,也很可怕。“正常”的大脑,没有几个人会为之挖空心思。但是,独居久了的人会。而且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4、(5)《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8年,边码56页。
5、四位哲学家给时代打下了自己的烙印,其思想力量穿透百年,我们至今生活在他们的启迪下。
6、世界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是第一我是谁。第二个是我从哪里来。第三个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
7、正是他们那生活与思想的双重突围,让德语在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次成为思想的语言。
8、孙周兴、王庆节|翻译海德格尔——一项未竟的事业
9、海德格尔对现象的理解不同于胡塞尔。对于胡塞尔来说,现象是在意向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对象——意向事物或一般本质。海德格尔承认,任何显现都是对人的显现,但却不同意说显现只在人的意识中发生,表现为意向行为。“显现”的确切含义应当是最贴近人的过程,但最贴近人的并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人的存在;人并非总是处于有意识的状态,但却始终不能离开存在。显现就是人对自身存在的理解,人首先在对存在有所作为的过程中理解自身的存在,对存在的作为是行动;其次,才是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即胡塞尔所说的“意向”,这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行动。现象学的中心问题不是认识论,而是存在论。
10、对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哲学史地位的宏观把握
11、二十二“我们走在大道上”与“瞥一眼圈子”
12、再比如手机人手一部,大家一般都知道它既有利也有害,我们应该取其利,避其害才好。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它的危害。机不可失,机不离手。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看、有空就看,造成了大量由“机”引起的杯具,这就叫只知利之利,不知利之害。古人早就告诫我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祸福无门,唯人所招”,“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欲取之,必先予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等,这些有名的格言警句都是无数先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要当一个聪明的人就不可能不懂哲学。
13、二十三哲学之“爱”的原本:“欲爱”还是“关爱”?
14、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15、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基本特征是以自然本体为研究主题,探讨世界的基本或本质构成。自苏格拉底后开始将研究对象转向伦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哲学的集大成者和高峰。
16、胡塞尔的后继者同时也是叛逆者,包括提出哲学人类学的舍勒和存在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现象学运动中的海德格尔如同分析哲学运动的维特根斯坦,也有前期和后期的转向。
17、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著名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
18、海德格尔再三强调,“在世之在”以及“与他人共在”都是人的存在和显现的过程。“过程”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人的存在是在时间中被揭示的;可以说,时间性是更普遍、更深刻的显示存在的方式。极而言之,人可以不烦忙于事物,不烦神于他人,但却不能不打发时间。广而言之,人如何打发时间,他也就如何生活,如何存在。《存在与时间》的主题是:存在的意义在于时间,海德格尔是通过对“此在”的各种存在状态的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
19、哲学的一切根本性发问必定都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乃因为哲学,或者被远远地抛掷于它的当下现今之前,或者返过头来将这一现今与其先前的以及起初的曾在联结起来。哲学活动始终是这样的一种知:它非但不会让自己被弄得合乎时宜,相反,它要将时代置于自己的准绳之下。
20、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四、海德格尔哲学思想
1、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也有人将哲学叫做明白学。
3、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议华计阳酒牛通起民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实体及其性质.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一个对存在更可信的分析是查探已经娘布练扩了解的存在物的基础或者促成存在物如对乙们丝厂武攻始洲宁烈实体展现的背后基显精标宁时调某均急哪曲础.但是自从哲学家都硫医起革机完兰讲忽略了这个更基本理论前期的存在,并且以此推导其他理论,错把那些理论在简亚井雷态济各处应用,终于混淆我们对存在业味经苗及人类存在的理解.为免这些深层西结等素促套误解,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离呀缩火虽员告乐应该新方式来进行,重踏哲学批束论关装消历史足迹,一步一步出发.不知道他的话是不是这个意思,曾价煤里也就是认为西方哲学对存在的这个误区,导致已有的哲学体系从本质上不合时宜了.
4、围绕着哲学,误解重重,而这些误解现在又大多经由像我们这样的哲学教授之手变得变本加厉。教授们习惯去做的,同时也是正当的,甚至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按教育的要求传授某些迄今流传下来的哲学知识,这样看来,似乎这些知识自身就成了哲学,其实,这至多也就只是一门哲学知识罢了。
5、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存在与时间性之间关系的论述,可用下图表示:
6、众所周知,哲学和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直接性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某些中介性因素。在海德格尔这一个案中,它的中介性因素便是由他的“政治哲学”所提供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的那种纳粹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理解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托。在他的“西方——日耳曼历史此在”的单一性理论中,海德格尔的哲学信念是,只有日耳曼人“此在的复兴”,才能把西方从持续的虚无主义没落中挽救出来。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一信念不仅很快灰飞烟灭,而且还给全人类的存在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7、按海德格尔原来的设想,《存在与时间》所完成的“基础存在论”只是一般存在论的基础和入门,虽然后期海德格尔放弃了建立一般存在论的构想,但仍继续思考存在的一般意义的问题。他不再由“此在”入手,而是另辟蹊径,从真理、语言、艺术和技术等新的视域,显示存在的意义。此时的海德格尔的思想海阔天空,自由驰骋,他的语言似乎是从他的内在体验里迸发出来的,充满想象力和不可捉摸的韵味,而又有词源学解释的依据。
8、随着《存在与时间》的发表,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这段时间,海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9、每个现代的此在都处于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即‘自由’和‘命运’。如果存在真正的自由,那么命运力量在人类意志面前最终就是无力的。而如果是命运格局占据了优势,那每种自由和选择就都仅是表面现象——特别是包含道德含义的概念‘罪责’在其应用中就变得空洞了。命运不识罪责,只识赎罪。自由不识赎罪,只识责任。
10、十七“倾听”哲学的“开端”
11、海德格尔是存在主360问答义之父!海德格尔的哲学的灵魂是“存在”,他提出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的状态问题!萨特的绝对自由是指困银束罗压笑一种哲学当中推崇的精神状态,精神当中的绝对自由是一种探寻存在的方式,现实中的自由是指你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状态!二者关系:人以这个世界为载体,故必有现实自由,而绝对自由是相对于显示自由提出来层间触树气胞周没的!二者关系绝非表面上的相对于关系!
12、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流动性正是存在显示出的既敞开又隐匿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语言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他要求人们从规范的逻辑和语法中解放出来,恢复语言的原始意义。西方哲学两极独立的思维方式已经穷尽了一切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应该让位于思和诗。能够表达真正思想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他特别欣赏荷尔德林的诗,认为这些诗表达了“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意义。
13、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不管你是主动或者被动的都在与之打交道。
14、要研讨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哲学,否则不明就里也就无从谈起。
15、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唯心主义,他们同样以认识论为中心,但试图克服主客分裂。集大成者有康德、黑格尔。
16、哲学人ID:philosophs
17、提出和纠正上述两种误解并不会使你现在一下子就弄清楚了什么是哲学。但是,一旦当你遇到最流行的判断,乃至似是而非的经验向你悄然袭来之际,你应当去思考并生出疑心。它们常常悄然而至,全然无害,且一下子就将你俘获。人们笃信自身经验,相信经验很容易就会证明,哲学“毫无结果”和“绝无用途”。这两种尤其在各学科教师和研究者中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他们确信上述信念拥有毋庸置疑的正确性的表达。谁要是反对他们并企图证明,最终还是会“有某些东西产生出来”,那谁就只是加剧和巩固了这种流行的误解。这误解含有的先入之见以为,人可以按照日常生活的标准来评判哲学,就像人们可以按照这种标准来评价自行车的用途与评估矿泉浴的疗效一样。
18、瓦尔特·本雅明,德国哲学家、思想家。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单行道》等,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19、人是时间,时间不能被意识到.表的那种只是参照物,不算时间.人是不存在的,人一旦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无法进行思考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是无需思考,自在存在,是无需证明的存在.就是说仅仅意识到自己就可以了,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做事什么的都可以.所以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理念.算不上什么哲学.
20、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
五、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
1、(德)海德格尔著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出版
2、“哲学绝无用途”,这种说法完全不错且十分正常。错只错在以为这个关于哲学的判断到此就了结了。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一个反问的形式略微续上一句,即如果说我们拿哲学绝无用途,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哲学,对已经在从事着哲学的我们,最终也是无动于衷呢?关于哲学不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说这些,以资澄清。
3、因此,与上述观点不同,哲学按其本质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一种思的开放,即通过思的活动而将设立判准与设置位序的知之渠道和视野打开,正是在这个知中并从这个知出发,一个民族把握它的在历史—精神世界中的亲在并将之全方位启动。而也正是这个知,激发、威逼、强求着一切的追问和评价。
4、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
5、(1)Heidegger,TheBasicProblemofPhenomenology,p.
6、(9)Heidegger,BasicWrittings,ed.byD.Krell,Routledge,1977,p.126,1
7、关于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他说:“‘现象学’一词是对科学的哲学的称呼。”(1)科学的哲学不同于哲学科学,后者把哲学变为科学,为科学提供最终的原则;而科学的哲学不向科学提供什么,它让现象在科学这一过程中显现自身,“科学的”意味着本质的东西,科学的哲学是对本质所做的现象学描述,即把本质理解为自我显示的过程。
8、哲学家本雅明、卡西尔、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置身时代的“风暴之眼”,在不同的视角上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彼此相联,且紧张、勇敢又饱含热情的哲学冒险。
9、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下设哲社、文史、政法和经管四个编辑室及威科项目组,主要承担文史哲及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辑要》、“大师文集”等为代表的多种学术译介和学术原创著作。
10、语言是后期海德格尔关注的另一主题。他说:
11、登克尔等编,《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商务印书馆200
12、二十八哲学:“惊讶”中的“开端”
13、该课程以海德格尔为中心,试图对其思想展开整体性的把握。除了对海德格尔基本思想格局和核心文本的概览之外,本课程还包括海德格尔早期哲学,海德格尔与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与伦理学,海德格尔与技术等专题。在研讨中,将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外语能力,因此,本课程也适合于并非专门研究海德格尔(只需对他有一定兴趣)的学生。
14、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在他的全球性畅销书《魔术师时代》中,唤醒了20世纪20年代的哲学,随着哲学一道被唤醒的还有这一整个时代:一个多彩生活与经济危机交织的年代,一个“一战”刚刚结束、纳粹主义正在酝酿的年代。
15、(大道学术沙龙)由“大道不离万有”主办的公益性质的专业哲学系列讲座。成立于2019年,涉及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现当代德国哲学,邀请相关领域内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或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分享他们长期研究的论题。
16、第二种误解,我们上面已经提及,在于曲解哲学的功用意义。人们认为,即使哲学不能为一种文化创造基础,它至少还可以为文化建设带来便利。也就是说,哲学可以用来将存在者的整体整理排序,使之一目了然,井然有序,它为各式各样的可能事物及事物领域的用途提供出一幅世界图画,就像世界地图一般,这样,它就默许这些事物走向某种一般化和同质化;另一种情况是,哲学通过对科学的前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思考,专门为科学减轻负担。这样,哲学就在一种轻装减负的意义上被期待促进,乃至加快实践性的和技术性的文化建设。
17、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学说,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科学认识和革命改造的实践活动的方法、工具。
18、这样,哲学就不是一种人们可以像对待工艺性的和技术性的知识那样,直接可学得的知识;它也不是那种人们可以像对待科学的和完全专业性的知识那样,可以直接运用的,并可以时时计量其实用性的知识。
19、二十“是什么”与“什么性”
20、进行哲思活动就意味着去追问:“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
1、人应当具备这样的基本能力:在最危急的状况中忠诚于自己的哲学理想,要把自己的哲学理想尽可能清晰可见地展现给他人。而对于卡西尔来说,这个哲学理想就是:要尽可能独立自主地显示自身。让自己成为生活的积极创造者,而不是一个纯粹消极的生活伙伴。
2、《哲学,这是什么?》是海德格尔1955年所作的一次讲演,集中体现了海德格尔晚年思想的精髓与行文的风格。
3、(3)《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8年,边码6页。
4、我不晓得喜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不过,这样的“自己”一定不存在于少年白日梦的范畴。究竟活没活成自己平生最讨厌的样子?
5、1909年,海德格尔来到了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他马上发现神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而哲学对他却有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当时,胡塞尔的现象学正在学术界兴起,海德格尔马上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胡塞尔的两卷本哲学巨著《逻辑研究》也成了他反复阅读的案头必备书。不久,海德格尔决定放弃神学学习,转攻哲学。
6、就在于一方面老年人反映迟钝,另一方面心理上爱占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