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无知 原文(精选72句文案)

2023-11-15 08:22:25

一、苏格拉底一无所知原文

1、“年轻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2、按我过去的做法,一定是跟对方好好辩驳一下,并誓死捍卫“朋友之间可以做生意”的观点。

3、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苏格拉底自己火上浇油,500名陪审员不会杀死他。由于判决期间恰好遇上祭祀太阳神的岱洛节,所以苏格拉底没有被立即执行死刑,而是被收押了一段时间。

4、而且只要一个人有孤独感,无助感,其实这就是一种社会性的表现。与另一个的人的所有情绪和情感,都可以是社会性的表现。鲁滨逊漂流记,很多人看过。可以这样说,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是在远离社会性,但永远也不能彻底远离了人的社会性。这是人自身的局限性,就像一个无解的闭环生存模式,这是人的生存需要,这是很多生命体的生存需要。

5、比如,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大学生工资不如自己时,他们会说:“读大学有什么用?收入还不如我这初中毕业的呢!”

6、所以你自己是一把钥匙,别人都是一扇扇大门。你找到你自己,你就不会被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给冲昏了头脑。你清楚自己是谁,你要干什么。通过谁来干,通过什么方式来做。

7、他认为如果有人要加害他,那么,那个人比他本人更加不幸,因为那个人道德上亏欠更多,于是更加不正义,要是那个人还能不受法律制裁,那他就加倍不正义,于是也就加倍不幸;相形之下,他这个受害者,相对就加倍正义,所以所要承受的痛苦,反而比加害者加倍的少。

8、而相反的,如果你遇到一个完全无法沟通的人,很多程度上,是你们的认知并不匹配。

9、这是一个不严谨的报道,因为很多人会想到梦游。但确实有那种时候,当你想要完成一个指令的时候,身体行动跟不上。比如民间常说的“鬼压床”现象,明明要拼命坐起来,却无法动弹。

10、要么,是他的认知低,要么就是你的认知低。

11、恐龙灭绝了,不是恐龙太弱,而且灾难太大。生命在宇宙之中,终究是渺小。生命的奇迹就在于生命发展具有无限可能。今天我们已经走到了月球上。明天我们可能会客居宇宙的其他星球。

12、往期文章入口:1200篇目录

13、无论他作为人还是狼,他的性格里面,有人的基因。后天的学习,是狼的教育而已。而且没有人,可以否定狼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性的相似性。本质上是一样的。发展程度和方式上不一样。

14、历史离我们这么遥远,真实早就像千度近视眼的世界般模糊不清了。真相也被无数的谬误掩埋。在此,我并不是在讨论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而只是扯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

15、前段时间,在医院就发生了这样一起事情。

16、然而人是聪明的,虽然无法得到一个“公式”上的意义或价值,但同样可以得到一个伦理上的意义或价值。如何活着是伦理问题,如何赋予活着的价值,也是伦理课题了。也就是说,你必须在社会关系中赋予活着的一些支撑点。比如说希望,或者信仰……

17、所以,越是固执己见的人,越难进步。

18、他们会认为事情是“非此即彼”的,是“非黑即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直线的。

19、希腊神话中最有名的哲学思考莫过于德尔菲神庙中的“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被苏格拉底引用多次,因此脍炙人口。其实关于阿波罗本人的神话传说中就有许多关于认识你自己这一哲思。比如阿波罗本人由于过于美貌,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经常在和女子的恋爱中遭受挫折。

20、关于行为与意识的几点论述

二、苏格拉底 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无知 原文

1、倘若再发生恐龙时代的天灾,人类也许就通过离开地球,继续获得新生。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2、可见,苏格拉底自己觉得生趣无多,还不如激怒一下审判者,求个速死,让生命的结束都能成为一台经久不衰的舞台剧。总之,苏格拉底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安乐死方法,并且成功地让全世界的人至今都在纪念他的英勇。

3、公元前399年的春天,三名男子,其中一人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公民,提出起诉苏格拉底:

4、公理二: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

5、自己容易陷入自己给自己打造的认知牢笼里。

6、这两个放在一起讲讲,因为记忆和记忆提取是紧密关联的。公理八表明,记忆并不可靠。遗忘是不可避免。所以就意味着回忆的客观性要打折扣。时间间隔越久,遗失的信息会越多。尤其是细节。

7、同时,在这次英勇赴死的过程中,我们这些现代人还忘记了一件事情:苏格拉底是相信灵魂不死的,也就是说,他认为肉体死了之后,灵魂并不会一起死去,而是会继续追求善。在这种情况下,他更不能允许自己为了苟活在德行上有所亏欠。

8、所以公理其实很重要。任何心理学研究,你都考虑先天和后天公理的力量。

9、 苏格拉底在申辩篇里讲述了一个他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探寻智慧的故事: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凯勒丰曾到德尔菲神庙去问神,有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传神谕的女祭司回答说没有。

10、所以从跳跃性,随意性这个角度,来说梦的机制,是有利于人放松和释放压力的。至于梦的预测性,可以认为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梦到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发生了。这个是可能的,有联系的。所以可以说梦具有“弱预测性”。因为它的机制,就说明了它的逻辑性和推理性的大大降低。

11、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12、意识只要产生了,就可以说明意识产生的生物学机理别无差别。一只狗产生意识的机理,和人是没有差别的。这点重在说明,意识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复杂的大脑运行机理。最低级的意识是感觉。依次上升是知觉,想象,思维。

13、关于这个,还没有写完。走出孤独最牛的办法,就是自我加持,自我认可,自我认知。一直以来学习心理学,你都考虑内外两种力量对你的驱使。你自己怎么看待你?社会怎么看待你?先寻求自我认同,往往比先寻求社会认同更重要。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你自己都不认可自己,别人怎么会认可你?

14、这事情,就跟很多做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一样,他们通过治愈病人来治愈自己。但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苏格拉底病了。大家只是感觉他过分追求一切知识并且藐视神灵的行为,让人感到恐惧。

15、由此你就可以推导出,认同感使人舒适,更有社会归属感,即孤独感不明显。而排斥性,远离社会性的人,孤独人感更大。身处在大都市里的人,看似周围人来人往,然而和你在一起的人有多少?认同你的人有多少?奖励你的人有多少?所以你会发现,你在茫茫人海中,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16、你也许有这样的经历:跟别人沟通时,你从各种角度跟他分析问题,然后提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或者解决方法,结果呢,他就是不听,表现得十分固执。

17、但是,现实中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在对话中对苏格拉底的刻画之间的区别仍然存在疑问。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18、有目的的人生是能将万事万物都向这一目标聚焦的人生。认识自己很难,我们的人生目标必然以超越现在的自己为前提。你知道自己有缺陷,跟目标有距离,所以特别想靠近目标,达成目标。对自己现在不满意,对未来有期许,看得见当下为目标的差距,这就是认识自己新的开始。

19、这样想看上去合情合理。有一天,我问自己,没有专业就不写了吗?没有方向就可以成为止步不前的理由吗?好像说不通。你想过自我探索就是一个专业吗?认识自己就是一个领域吗?人类细分这么多专业领域,不也是对外部世界探索,对认识人类自身的延伸?怎么轮到自己,就认为找不到专业。对外部世界探究需要专业基础,认识自己只需挖掘自己就能实现,不是吗?回答完这些问题,我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一直舍近求远,抱着金饭碗讨饭吃。

20、再比如,你劝一个姑娘离渣男远一点,告诉她人家是在欺骗她的感情。可她呢,就是不听,还觉得这男的就是好,别人的劝告都是想让他们分开而已。

三、苏格拉底我所知便是我无知原文

1、苏格拉底的怪异生活和巧言善变,让他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2、而大多数情况,人与人的基因差异极小,约为0.01%,而相似程度高达99%。但人与人之间却有210万个不同的基因序列。正是这种序列差异使得人们分为肤色不同、面貌不同、各种遗传特征不同的人。这种情况表明构成事物成分的序列不同会引起事物性质不同。

3、然而,哲学不仅仅是关于宇宙万物的,也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苏格拉底之死,对哲学史来说,相当于贡献了一次超新星爆发事件。

4、“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来拜您为师的理由。”

5、你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各位,起初的时间里,尤其是童年阶段,一定是受先天影响比较大。就是说有一种性格是写在DNA里面的。有的孩子好动多语,有的孩子害羞胆小……这在他们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露出端倪了。

6、一位丈夫不管医生怎么劝告,都不愿意在在妻子的无痛分娩书上签字。

7、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8、苏格拉底,是一个希腊语(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西方哲学,并为第一道德哲学家所述的西方伦理思想的传统。

9、苏格拉底接见了他,坐下以后,苏格拉底问道:

10、要产生恐高,你起码要有两点意识的合作。一个是你有感觉,就是重圧感。一个是你有视觉感。从来看不到高度的人,肯定不会恐惧高度。一个眼盲的婴儿,在玻璃床上爬,你觉得他会害怕高度吗?不会的!而有视觉感的婴儿,则害怕。一般科学家会拿4个月以上婴儿来做实验。那么问题就来了,只要一个婴儿睁开眼,其实就是在探索世界,在学习了。你无法否认这一点,那么对于高度,远近,空间的认识,就无法排除后天学习这个因素。

11、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足以说明他的谦逊,也足以说明我们要去探索的未知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12、在很多人看来,苏格拉底无疑是全世界所有哲学家的原点。虽然在他之前,还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与他同代的,有普罗泰格拉、柏拉图,但在这些哲学先驱中,众人独爱他。

13、比如,你劝一个年轻人,年轻时要努力工作,要不断的钻研,要打造自己的能力。可他却认为,工作再努力也没用,想要有前途,就是得有关系、有人脉、有运气。

14、直至今日,人们都还在为苏格拉底为何如此视死如归争论不休。有的认为是民主制度用民主的方式结果了他的性命,可见民主也有恶的时候;有的认为是苏格拉底死于故意挑衅雅典政体,看看它对自己的容忍极限在哪里;还有的认为苏格拉底是死于大多数人对他的仇恨,此君平日太招摇,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15、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慷慨陈词,他争辩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应该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自由思考的权利。如果一个人问心无愧,有自己的信念,即使没有朋友的认可,没有金钱、家庭,甚至没有住所,他也会取得成功。但如果不彻底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任何人都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人们必须有充分的讨论各种问题的自由,并且不受官方限制。”

16、说心里话,我也喜欢他站在太阳底下一言不发的身影,喜欢听他被晒得浑身油水嗞嗞冒响的声音。也许他需要的就是夏天正午的阳光,让体温升高到足以提供排山倒海的能量,才能支持其大脑超频运转。

17、这就是苏格拉底:谁能比过最强壮的运动员,打过最坚强的步兵,喝过最能喝的酒鬼,比希腊最聪明的头脑思考得更多?

18、但是,苏格拉底的回应是那些灰色的历史事件之一:至于他是坚持了勇敢的道德立场,还是愚蠢地嘲笑了检察官,全看一个人如何去解释历史记载。因为他觉得他有罪的地方只是教导真理——对雅典来说这是一个价值巨大的贡献——因此他提出建议,应该由国家出钱供养他的余生。陪审团对这项建议的反应,可以从随后的投票结果看出:支持判处死刑的361票,支持无罪释放的140票。

19、10条人性公理,我承认一定不严谨。这不是物理公式,无法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心理学的众多理论,都无法保证客观,只能做到尽可能客观。我在前面章节解析过10条人性公理,今天的解析肯定和前面不一样。会紧紧围绕行为和意识来讨论。

20、比如关于梦,心理学家有这样的认为,人在做梦的时候,身体是麻痹不动的,这是出于一种保护状态,防止梦中的动作,引发危险。霍布斯和麦卡利的报告称,这种麻痹发生在脊髓中,而不是大脑中。因此,大脑仍可能发生运动指令,但身体会无法表现出来。

四、苏格拉底一无所知原文英文

1、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高,他们就越不固执,越能接受不同的观点。

2、审判时,苏格拉底要是认罪,放弃他那套哲学学说,或者交一笔罚款,也能免于死刑,可是二次开庭时他拒不低头,也不要朋友替他交纳罚款,还变本加厉要求世人称其为雅典城的公民英雄。

3、苏格拉底后来被指控为不敬——不支持官方认可的雅典城邦的神——引进新神。但是色诺芬告诉我们,人们经常看到苏格拉底“在城邦的公共祭坛上献祭”。在对他的审判中,苏格拉底以阿波罗为证:他的“智慧”是不自大;他有一个特殊使命,就是“像猎狗追逐猎物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揭露那些假装有智慧的人。

4、如此傲慢的态度,大大激怒了500名陪审员,原本有280名陪审员判其死刑,结果这么一来,数字猛增到360名。500名陪审员大都身份低微,他们或是以打铁种田为生,或是以漂洗羊毛为生,只不过是为了得到点额外小收入来当了回“群众演员”,但苏格拉底偏要找死。

5、苏格拉底曾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当我看到这句况均讨西附封印引经散效话的时候,内心里面充满了震撼。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这句话也非常富有哲理性,里面所在的含义是:一个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知道的人,一个了解智慧门型无用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而还有一句反义的话叫做:傻瓜并不知道自己是傻瓜,而聪概增以宜即紧气写硫明的人都不会说自己是聪明人。

6、认知水平低的人,他们的认知模型非常单扩展性不足,所以,他们遇到问题时,没有更多的选项,只能使用同一套模型来解释和处理。

7、10月阅读书目:《写出我心》

8、这里应该注意这样一点,我们如何感知意识存在呢?分主体和客体。自己感觉到意识有,就是主体自我感觉。客体感觉他人有意识,那么意识就有。一般而言,客体感知他人是否有意识,需要主体来告诉或说明。但很多情况下,主体都意识不到自己有意识。

9、色诺芬告诉我们,有一次苏格拉底在雅典城里蜿蜒曲折的街道中迷了路,向他问道:“一个人可以去哪里买食品杂货?”指过方向后,色诺芬接受了苏格拉底进一步的询问,“一个人可以在什么地方去学习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色诺芬没有回答,苏格拉底招了招手:“跟我来,我会告诉你。”

10、近代哲学也把“认识你自己”纳入认识论的层面,提升到主体性的高度,确立了人的理性或精神本质。在人的生存困境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越发突出的今天,“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和命题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终结。

11、缺乏对麻醉知识的了解,丈夫坚信麻醉会伤害孩子,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疼痛的妻子,直接喊出了“我恨你一辈子”。

12、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对苏格拉底的所有崇敬,不过是冲着皇帝的新衣在大声喊好,并且充耳不闻苏格拉底掏心掏肺曾告诉你的实情:他唯一知道的是他一无所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苏格拉底的名言是(精选143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